涉事的祁東縣文化館副館長施某君分管群眾文化活動。資料片
5月3日,湖南祁東縣洪橋街道發生一起非正常死亡警情,縣公安局迅速展開調查。經查證,5月2日晚,死者施某君(女,40歲,祁東縣人)及其朋友共10人聚餐,餐後唱歌飲酒吸毒,次日凌晨,施某君因出現抽搐送縣人民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其他9名涉毒人員已全部歸案,公安機關正在對案件進行深入偵查。縣紀委監委對其中涉案公職人員已展開黨紀政務審查。
女副館長「非正常死亡」
「酒後」「涉毒」「女副館長」「非正常死亡」……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一條消息在湖南祁東坊間流傳開來。據稱,祁東縣文化館副館長施某君5月2日因酒後涉毒陷入昏迷,隨即被送往祁東縣人民醫院搶救,5月3日18時許被宣告死亡。
記者從多個官方信息源證實,施某君確實於5月3日18時非正常死亡,當地警方正介入調查此事。同日下午,祁東縣文化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5月3日11時許,他和同事才得知施某君住院的消息,他們還一同前往醫院看望她。當日18時,施某君在當地醫院去世。「我們也很悲痛,把她送到殯儀館都4日凌晨一點多了。」該負責人說。
5月9日,祁東網信微信公眾號通報:5月3日,祁東縣洪橋街道發生一起非正常死亡警情,縣公安局迅速展開調查。經查證,5月2日晚,死者施某君(女,40歲,祁東縣人)及其朋友共10人聚餐,餐後唱歌飲酒吸毒,次日凌晨,施某君因出現抽搐送縣人民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還有其他公職人員涉案
據了解,事發當日現場還有多名公職人員吸毒,疑包括城連墟鄉衛生院龍姓書記、縣交警曹姓三級女警督、磚塘鎮文化站雷姓站長等人。
據當地通報,目前其他9名涉毒人員已全部歸案,公安機關正在對案件進行深入偵查。縣紀委監委對其中涉案公職人員已展開黨紀政務審查。
模樣俊俏,業務能力強
在祁東縣文化館的領導分工一欄裡,有「一正四副」5位館長,施某君排在第五位,分管免費開放、群眾文化活動、安全生產工作等。一些同事稱,她模樣俊俏、活潑開朗、業務能力很強,日常負責音樂與舞蹈方面工作,近年來獲得不少獎項。
在祁東縣文化館的領導分工一欄裡,施某君排在第5位。
據了解,施某君1980年12月出生,身為副館長的她也是文化館的業務骨幹,自文化館2011年實行免費開放以來,承擔了成人及少兒免費舞蹈培訓的教學任務,她組織文化志願者參演各種文化惠民演出,2013年編排並參演的漁鼓《勞模上轎》獲「歡樂瀟湘」市金獎、省銀獎,2014年編排並參演的《棗鄉謠》獲「歡樂瀟湘」市金獎、省銀獎,2015年指導的少兒舞蹈《迎著陽光上學去》獲市金獎、省銀獎,編排並參演的原創廣場舞《蝶兒聲聲》獲市金獎、省銀獎。曾連續四年年終考核為優秀。
2016年3月3日晚,由祁東縣委、縣政府主辦的「尋找最美」活動頒獎晚會上,施某君獲「最美湘女」稱號,成為10位「最美湘女」獲得者之一。在其先進事跡的介紹中寫道:她是引領先進文化的排頭兵,用信念和熱愛、實踐和智慧,把文化做成溫暖,編成快樂,編排了一個又一個文藝精品,捧回了一個又一個金杯銀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演員。
施某君最近一次參加的大型活動,是幾個月前的祁東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文藝匯演,她編排指導的少兒舞蹈《剪窗花》贏得一片點讚。
當地多次爆出公職人員吸毒
祁東縣地處湖南衡陽市西南部、湘江中遊北岸,因縣城在祁山之東而得名,素有「湘桂咽喉」之稱。該縣是著名的「中國黃花之鄉」「將軍之鄉」「黑色金屬之鄉」。然而讓人遺憾的是,當地近年來卻屢屢因公職人員吸毒事件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公開報導顯示,2017年初,祁東縣就一次性通報了12起黨員和國家公職人員涉毒典型案例;在去年6月,當地官方報導透露,祁東縣紀委監委不斷強化基層公職人員「八小時外」監督管理,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吸毒涉毒、參賭涉賭案件,近三年來,111人因涉毒涉賭問題被處分。
「多名公職人員」都有誰
湖南祁東縣文化館副館長施某君非正常死亡一事,引發社會關注。「酒後」「涉毒」「女副館長」「非正常死亡」……該起案件每一個關鍵詞都引人聯想。根據當地官方通報,目前已經可以確認的是,在死亡前,施某君參與了聚眾吸毒,而且還有其他公職人員涉案。
吸毒本身已經違法,公職人員聚眾吸毒則更是嚴重違法違紀,它不應該被當作普通違法案件來處理,當地除了同時啟動紀律審查之外,其他涉案公職人員名單也應該儘快依法向社會公開,避免引發更大的社會猜想。
而在官方進一步公布案件細節前,此事還有諸多疑問待解。比如,施某君的死亡是否與吸毒直接相關,此前是否就有涉毒史?公職人員聚眾吸毒背後,是否還牽連其他違紀違法行為,也該一查到底。同時,由於涉案的公職人員跨越多個行政系統,當地更要以此為契機,對可能存在的公職人員吸毒風氣進行深查,並追蹤毒品來源,別放過任何一個參與此事的違法違紀人員。
事實上,近年來祁東多次爆出公職人員涉毒事件。從更大範圍看,近幾年隨著執紀的深入,全國多地都曝光過公職人員吸毒事件。公開報導顯示,僅湖南一地,2016年市、縣紀委通報的涉毒公職人員就近百人。而與祁東同樣隸屬衡陽市的衡陽縣,更是專門出臺了《關於黨員、國家公職人員吸毒行為的處理辦法》,明確堅持「涉毒嫌疑必檢、涉毒疑犯必究、涉毒案件必挖、涉毒公職必查、涉毒場所必罰」。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必要的「零容忍」態度。
但由最新爆出的公職人員涉毒案件來看,對於公職人員吸毒現象,還需要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監督和問責力度。像此次事件在官方正式回應前,當地民間就已傳聞多時,這反映出公職人員涉毒往往並不「神秘」,擴大社會監督渠道,「線索」或許並不難找。
在查處上,地方也應該避免因為「形象」負擔而對公開處理有顧慮的想法。須知,讓所有公權力逾矩行為都能夠被及時清除,形成「出現一起嚴查一起、公開一起」的治理剛性,確保地方權力運行的風清氣正,才是對地方形象最好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