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央視《天氣預報》:主播對著綠布「說」天氣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天氣預報》是觀眾每天都要關注的節目,但很多觀眾卻不知道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的。雖然天氣情況瞬息萬變,但《天氣預報》卻每天雷打不動地在《新聞聯播》後和觀眾見面。對這位「老朋友」,很多人並不熟悉它是怎麼製作的,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國家氣象局的北京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在《天氣預報》主持人馮殊的帶領下,參觀了《天氣預報》的演播室。

  令人「不適」的是,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曾獲得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銅獎的馮殊說起話來語速要比一般人快很多,原來,這正是《天氣預報》的特殊性為馮殊帶來的職業病:為了在兩分鐘內提供更多更有用的氣象信息,馮殊和其他《天氣預報》主持人一樣,練就了在每分鐘350字的超快語速。

  衛星雲圖

  原來是塊「布」

  幾分鐘節目

  幾小時準備

  走進《天氣預報》的演播室,很多人都會注意到一塊綠色的幕布。這塊幕布看上去沒什麼特別,卻是《天氣預報》錄製中的重要道具——主持人就是站在這張幕布前向觀眾介紹天氣情況的。很多觀眾會有疑問:主持人怎麼看地圖和衛星雲圖呢?這就需要幕布兩邊的監視器幫忙了。馮殊介紹,節目錄製時會把需要用到的地圖等傳送到兩邊的監視器上,主持人一邊看監視器,一邊在幕布前「比劃」,就能呈現出觀眾平時看到的效果了。跟想像中不同的是,綠幕和地圖的合成是在錄製時直接完成的,而不是錄完主持人的畫面後再通過後期合成。

  為了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馮殊站在綠幕前做起了演示。由於綠幕和監視器是垂直的,主持人在「比劃」的過程中要把握好角度,否則會影響觀眾看到的效果。在手勢上,針對不同的區域和畫面信息,主持人在指示時用幾個手指也有講究。馮殊說,一般指示比較大的範圍時習慣用手掌,而針對一些比較細小的地方則用一個手指頭,「總之就是不能遮擋住信息,同時還要能指示的儘量準確。」有監視器做參照,即使是第一次站在幕布前的人也能指出地圖上的大概位置,但要指的又快又準,就需要多練習了。

  很多觀眾還記得,20多年前《天氣預報》剛開播時,主持人手裡經常拿著一根小棍。現在主持人雖然全部用手來比劃了,但另一隻手裡還要拿著一個寶貝——遙控器。觀眾在電視上看到衛星雲圖和地圖的變化,實際上就是主持人通過遙控器切換的。此外,現在的主持人還增加了和氣象圖的「互動」,比如在圖上點出數據,或者在圖上畫個圈提醒觀眾注意等,讓《天氣預報》顯得更生動。

  幾分鐘節目

  幾小時準備

  每期《天氣預報》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只有幾分鐘,但編導和主持人卻需要花一天來準備。《天氣預報》雖小但五臟俱全,整個小組由兩位電視編導、一位氣象編導、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等七八人組成。這還不包括為節目把關的氣象專家們。馮殊介紹,編導們有時從上午就開始準備選題了,主持人一般在下午3點左右到崗,和編導一起討論當天的內容,「我們會討論當天有哪些特別的信息值得提示和注意,給觀眾預報。」討論後,主持人會和編導一起參與組稿,然後把稿件拿給氣象專家審核,再由編導製圖。觀眾每天看到的地圖和衛星雲圖會有一些模板,編導負責每天更新數據。

  由於天氣情況複雜多變,為了能把最新最準確的天氣信息傳達給觀眾,《天氣預報》的前期準備工作往往要持續很長時間。節目組在15點左右討論了大致的天氣形勢後18點多才能拿到具體數據,而節目要在18點40分前錄完傳送給央視,保證趕在《新聞聯播》之後播出,時間還是相當緊張,「既要保證播出安全的,又要保證最新的數據都能加進去。」

  馮殊說,現在《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已經超過80%了。「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有時一個城市裡的天氣情況都會不一樣,這就使觀眾對《天氣預報》的感受也不一樣,比如我們預報北京下雨,結果朝陽區下大暴雨,海澱區卻是晴天,海澱的觀眾就會覺得天氣預報不準。」馮殊坦言,作為主持人他也會對觀眾的反饋有壓力,因此節目組和氣象專家都在努力讓預報更加精細準確,「有時預告信息來得很晚,一旦有最新的信息,都會隨時往節目裡填。比如現在是汛期,會有很多預警、公告,這些都要加到節目裡。」

  主持語

  杜絕一切「廢話」

  採訪中,馮殊的思路非常敏捷,語速也比普通人快很多,馮殊笑稱,這已經是他的職業病了,「平時跟朋友說話也是這樣,如果沒有人提醒,就會一直用播報天氣預報的語速。」馮殊坦言,也曾聽到一些觀眾好奇為什麼天氣預報主持人要說得這麼快,「七點半的那段《天氣預報》時間很短但信息量非常大,主持人只好快點說了。」由於要在短時間內播報大量信息,《天氣預報》主持人的語速能達到每分鐘350字左右,可能比一些新聞主播說得還快,「有時候錄完一期節目,已經說得上氣不接下氣了。其他節目主持人來主持《天氣預報》未必能適應。」

  在每期《天氣預報》中,主持人說話的時間大概在兩分鐘左右。這兩分鐘內不僅要把全國的天氣情況展示給觀眾,還要介紹一些重點地區的天氣,有時還要發布預警和公告。龐大的信息量使《天氣預報》的稿件中每一個字都十分珍貴,任何無用的信息都不能出現在天氣預報裡,類似「這個」、「那個」之類的詞更是不能出現在節目裡,甚至是一些有用的信息,也要被精煉壓縮到最短,「比如『我們再來看一下明天的情況』這句話就太長太多餘,所以我們只說『來看明天』四個字。」馮殊說,用「字字珠璣」來形容天氣預報毫不為過,有時編導和主持人在斟酌稿件時,會為了幾個字怎麼刪怎麼用而討論半天。此外,編導還會適當地把一些提醒信息做成字幕,既達到提醒的目的,同時又節省了時間。

  在新聞節目中,主持人出鏡時間雖然長,但每段導語只有幾十甚至幾秒鐘。而天氣預報主持人要連續出鏡將近兩分鐘,還要在沒有提詞器的情況下把稿件一氣呵成地背出來,對主持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有時氣象信息晚上六點多才到,馮殊看兩遍就得走上主播臺,在短時間內播報完成,「錄製的那兩分鐘要一直對著鏡頭,而且是一個鏡頭拍下來,中間如果錯了就要全部重新錄。」由於時間比較緊張,《天氣預報》的錄製不可能一遍遍雕琢,一般是幾次就通過了,「如果主持人狀態比較好,很可能錄一兩次就可以了。」

  背地圖

  是基本功

  從畢業到現在,馮殊已經在《天氣預報》主持人的崗位上做了5年。馮殊介紹,現在19點30分的《天氣預報》一共有5位主持人,每個人平均一個月要錄6天左右。此外,他還在《朝聞天下》等欄目中播報天氣,也擔任中國氣象頻道的主持工作,強度非常大。「每個月有七八天要5點起床參加《朝聞天下》的直播,生活經常是黑白顛倒。」馮殊說,剛開始做節目時難免有卡殼等情況,但時間長了就越來越順利了,「因為有天氣圖做依據,哪句詞忘了還可以看著圖把信息告訴大家。」

  對於新加入的主持人,《天氣預報》會專門找氣象專家為新人做培訓,「氣象專家會講一些天氣的基本成因、基本原理,根據四季、節氣的特點來講解天氣。」馮殊認為,《天氣預報》的主持人就像在氣象科學和觀眾間架起一座橋梁,觀眾沒必要去探究天氣背後更深層的東西,但一些科普知識還是要介紹給觀眾,「有時一個小常識的缺失很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影響,對主持人來講就是要深入淺出。」此外,了解中國地圖,認識地圖上每個省的形狀等地理知識,都是氣象節目主持人的基本功。

  馮殊說,天氣預報主持人需要在工作中積累知識,「去年南非世界盃我們就做了專門的節目,因為南非是高海拔、南半球,所以我們會去研究這種氣候條件對人的影響,對球隊作戰的影響。做完在那個節目後,對類似的氣候類型就有了了解。」此外,馮殊平時還喜歡看一些科普類的書,從科普角度去了解氣象。而氣象局中的很多氣象專家也是馮殊的良師益友,他會經常和專家們交流,豐富自己的知識,在播報《天氣預報》和其他節目時也就更加遊刃有餘了。

  本報記者 王雯淼    攝影 白繼開

相關焦點

  • 央視《天氣預報》主播PK另類氣象主播
    別看天氣預報只有短短幾分鐘時間,一句「局部地區有大雨」或者是「多雲轉晴」之類的話都是經過大量數據的綜合處理才播報出來的。天氣預報主播們工作的時候其實都是對這一塊藍布在指指點點(觀眾們看到的天氣雲圖都是後來電腦合成上去的)。要將複雜的天氣三言兩語說得頭頭是道,需要功力。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國內外知名的氣象預報主持人。
  • 天氣主播霍佳亮相《新聞聯播天氣預報》
    周六的晚上,19點30分之後,《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裡出現了一個新面孔――霍佳。雖然這位成熟、大氣的女主播對於《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的觀眾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可是霍佳在天氣預報主持人的崗位上已工作十一年了。她認為,天氣主播必不可少的素質除了優秀的業務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一顆真誠的為觀眾服務的心。 霍佳簡介籍貫: 河北 畢業院校 及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播音系 主持經歷: 2006年起就職於中國氣象局,先後主持各種不同類型的氣象節目:中國氣象頻道天氣預報類、新聞資訊類節目以及訪談類節目等等。
  • 天氣預報用美女做噱頭,算不算犯規…
    看似服務生活功能的氣象資訊主播,其實是十分考驗職業技能點的一個工作。除了熟悉天文學和地理知識,為了提升人們對天氣預報的關注度,主播們奉獻出的才藝,早已超越了業務要求的範圍。在日本,想要當女主播需要持證上崗,這個證書就是氣象預報師資格證。氣象局工作人員、氣象學研究者,甚至是氣象學教材的編寫者都要有這個證才能上崗。只有具備了足夠的氣象學知識,證明自己的腦力,才可以出現在鏡頭前播天氣預報。
  • 【主播說天氣】​晴暖天氣「下線」,雨雪降溫將「登陸」雲南
    【主播說天氣】​晴暖天氣「下線」,雨雪降溫將「登陸」雲南 2020-11-26 20: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主播說天氣】元旦假期雲南天氣如何?看這裡
    未來幾天 大部地區晴朗當道 將繼續投入冬日暖陽的懷抱 對於元旦假期出遊的朋友們來說 天氣非常給力
  • 【主播說天氣】收假啦!明天上班穿啥?最新天氣情況請查收
    【主播說天氣】收假啦!明天上班穿啥?一起來看最新的主播說天氣��未來天氣展望預計明天,中雨局部大雨的區域「滯留」在麗江、大理北部、怒江北部、保山、德宏一帶,局地需警惕「突如其來」的強對流天氣。
  • 宋英傑「走下」銀屏對話南昌小學生 揭秘天氣預報背景音樂的南昌緣
    宋英傑「走下」銀屏對話南昌小學生 揭秘天氣預報背景音樂的南昌緣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6年10月13日19:59 在現場,宋英傑揭秘,人們在中央電視臺聽到的天氣預報背景音樂竟然和南昌有關。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在現場,宋英傑熟練的背誦起《滕王閣序》,「《滕王閣序》中有句『漁舟唱晚』,而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就是叫做《漁舟唱晚》,是用電子琴演奏的,表現出王勃所寫的滕王閣下美麗意境。」
  • 央視天氣預廣告收費標準|CCTV天氣預報廣告收費標準
    《天氣預報》欄目在CCTV-1、CCTV-新聞,央視兩大旗艦頻道頻道、黃金廣告時段播出,位於《新聞聯播》後、《焦點訪談》前,是聯合央視平臺共同打造的強勢品牌,央視廣告真正的黃金資源時間。黃金收視《天氣預報》佔據CCTV-1、CCTV-新聞頻道收視制高點,加之長達39年的市場培育,收視率十分搶眼,市場份額一直非常穩定,更是連續8年位列同時段所有頻道前列,平均收視率達5.18%,投放天氣預報廣告,確保完成廣告主對於廣告品牌、產品的訴求到達,從而大限度保障了廣告投放效果。
  • 央視天氣預報新版出爐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圖)
    城市預報三日天氣  國家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專門負責此次天氣預報的改版。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心主任秦祥士教授,秦主任介紹說,根據國務院領導增加天氣預報頻次、延長預報時效、改進預報內容的指示,國家氣象局近期決定,對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進行改版。  城市天氣預報是此次改版最重要的內容。
  • 冷暖相伴 風雨同行——聯播天氣預報開播40周年舉辦系列紀念活動
    40年來,在《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的成功模式帶動下,氣象影視行業蓬勃發展,建立起了輻射全國、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中國氣象影視傳播體系,氣象信息覆蓋人群超過10億。撫今追昔 天氣預報主播開啟網絡直播首秀為了給這位不平凡的「80後」慶生,聯播天氣預報主播首次開啟了網絡直播秀。
  • 在韓國,報個天氣預報都要搶收視率,女主播壓力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關注天氣的變化。可以說手機帶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方便。告別了每天晚上蹲守在電視機前等候天氣預報的場景。記得很多年前,每次看完了新聞聯播之後,還要特別關注一下明天的天氣狀況。
  • 因女主播身材太辣,國外天氣預報竟成了男性最佳收視節目……
    墨西哥有一位身材巨頂前凸後翹的天氣預報女主持,看得我是鼻血噴湧。每次在她播報天氣預報的時候,人們的關注點已經不是天氣情況了,而在感嘆怎麼會有身材如此飽滿的人。這位天氣預報女主播叫Yanet Garcia,被稱為「世界上最性感火辣的天氣預報女主播」。
  • 「韓國」與「朝鮮」天氣預報女主持人PK,為了「收視率」拼了!
    如今通訊變得越來越發達,而且特別的便捷,所以說大家也已經習慣了用手機來查天氣預報,不過天氣預報這檔節目依舊在持續的播出,除去我國之外,其他國家的天氣預報也同樣的如此,畢竟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習慣用這種方式來了解天氣的。「韓國」與「朝鮮」天氣預報女主持人PK,為了「收視率」拼了!
  • 央視兼職聊「天」26年 讓天氣預報有溫度更靠譜
    「氣象先生」宋英傑: 央視兼職聊「天」26年 讓天氣預報有溫度更靠譜 就此,宋英傑很自豪地說:「天氣預報越來越像智慧眾籌」。  冷空氣縱然跨越萬水千山,降溫依然與我無關。初秋的氣溫像減肥,剛剛降了又反彈;中秋的氣溫像大盤,降下容易上升難……  電視媒體時代,說到天氣預報,人們腦海裡最易出現的人,就是被稱為「氣象先生」的宋英傑。這個來自東北的「個性暖男」,對著中國地圖「指點江山」,以其層出不窮的金句徵服了全國觀眾。
  • 央視《天氣預報》:5分鐘背後的30年
    這景象讓王世平吃驚不已,日方代表說,這就是日本的電視天氣預報,這些氣象信息由國家提供,由公司加工製作成電視節目,再通過電視向公眾發布。就是小小居酒屋裡剎那間安靜的幾分鐘,讓中國氣象人第一次見識到以電視傳播氣象信息的巨大效應,在回國的路上,代表團就開始討論,中國的天氣預報也應該有電視版。
  • 包頭城市形象登上央視天氣預報欄目
    2月1日晚,很多觀看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時發現,在省會城市預報到呼和浩特時,左上方所展示的城市為「稀土之都、生態鹿城」——包頭,藍天白雲綠樹襯託下的包頭生意盎然。
  • 國外的天氣預報有多野
    曾幾何時,僅上半身出鏡的她,便足以成為無數甘願陪爺爺奶奶觀看天氣預報的「膨勃」年輕人的唯一動力。直到有一天,饒有興致的少年忍不住探尋這位美女姐姐的過去時,才終於發現,對於看上去像20出頭的她,得叫聲姨。丨1973出生的楊丹,光天氣預報就播了20多年。司南為曾經的胡思亂想對阿姨說聲抱歉。
  • 央視《天氣預報》 最早主持從氣象臺中產生(組圖)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每天的播出時間只有5分鐘,卻穩居收視率的前幾位,即使現在人們有那麼多渠道了解天氣信息,即使大家說得最多的是「天氣預報越來越不準」,但每晚七點半之後的這5分鐘,還是有無數人守候在電視機前。  30多年前,《天氣預報》正式創辦。這一收視率極高的欄目是怎麼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多元的?
  • 央視天氣預報女主播23年不老,網友:我都老了,她怎麼還不老!
    人人都說,時光是把殺豬刀。但在有些人身上,時光卻是把美工刀,有的人卻年過四十卻像只有二十幾歲的凍齡逆生長現象,實在是令人羨慕不已。今天給大家說的一位不老女神就是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楊丹。楊丹加入《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已經25年了,許多網友表示從小看她長大,驚呼我都老了,她怎麼還不老,快來看看逆生長的楊丹」。楊丹,1973年11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主持人,1995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 預告熱浪襲來 天氣預報主播當場脫衣只剩比基尼(視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太陽報》10月24日報導,西班牙語新聞節目《El Noticioso: La Chica Del Tiempo》的天氣預報主播吉尼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