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又出手了。
在國慶長假的前一天,眾信旅遊發布公告宣布,阿里巴巴以 3.85 億元的代價,受讓眾信旅遊董事長、總經理馮濱所持有的眾信旅遊股份。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將成為眾信旅遊第三大股東。
這是在抄底旅遊業?眾所周知,上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少相關企業關門,旅遊供需失衡;如今國內旅遊業已經復甦——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消息,10 月 1 日 -4 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 4.25 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3120.2 億元。
更誇張的是,假期還沒開始上海迪士尼樂園酒店的房價就已經高達 7000 元 / 晚,但仍然一房難求。現在去搜索國慶期間的樂園酒店房間,售價都在 5000 元以上且全部售罄的狀態。
越來越多巨頭盯上了旅遊這門生意。在此之前,滴滴悄悄開了一家旅行社——北京小桔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註冊成立;京東與攜程聯手,將攜程核心產品擺上了京東平臺。
長假前一天,
阿里入股了一家旅遊公司
搶在國慶節長假到來之前,阿里入股了一家老牌旅遊公司。
9 月 30 日,眾信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簡稱 " 眾信旅遊 " ) 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 ( 中國 ) 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與眾信旅遊實際控制人馮濱籤署《股份轉讓協議》,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馮濱所持有的眾信旅遊 4547.03 萬股股份,佔公司股份總數約 5%,股份轉讓價款為 3.85 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將成為眾信旅遊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5%;而馮濱持有眾信旅遊 24.25% 的股權,仍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資料顯示,眾信旅遊是一家已經有多年歷史的老牌旅遊公司。2005 年北京眾信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並於 2014 年 1 月在深交所上市。2016 年公司組建眾信旅遊集團,公司更名為眾信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經過多年發展,眾信旅遊已經是國內領先的大型出境旅遊運營商,主要從事出境遊批發、出境遊零售、整合營銷服務業務。2020 年半年報顯示,目前眾信旅遊有超過 2000 家代理客戶以及數萬家合作經營網點。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旅遊業今年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眾信旅遊披露的年中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 12.17 億元,同比下降 78.71%;營業利潤 -2.65 億元,同比下降 273.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76 億元,同比下降 260.12%。
阿里為何突然入股一家旅遊公司呢?眾信旅遊與浙江阿里旅行投資有限公司 ( 簡稱 " 阿里旅行 " ) 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宣布,擬與阿里旅行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 1.5 億元,眾信旅遊與阿里旅行分別佔全部註冊資本的 45% 及 55%。合資公司主要從事旅遊產品分銷解決方案系統能力輸出以及旅遊產品分銷平臺業務。
眾所周知,阿里旅行是阿里旗下綜合旅行服務平臺,2016 年更名為飛豬。目前飛豬服務範圍涵蓋酒店、機票、度假、門票、火車票等業務。至此,這筆投資背後的盤算漸漸浮出水面。
為何巨頭都盯上旅遊生意?
今年十一長假,旅遊業成了各個巨頭角逐最激烈的戰場。
9 月 8 日,飛豬旅行宣布了旅遊市場的首個 " 百億補貼計劃 ",直接將電商領域的促銷戰火燒到了旅遊業中。據介紹,飛豬補貼計劃首期將從酒店產品開始,覆蓋全國百城十萬家酒店,國慶前將進一步覆蓋到交通出行、景區樂園等。
回顧 2014 年,在線旅遊的補貼大戰的慘烈已經歷歷在目。那時,去哪兒以虧損近 24 億元的代價,換來了營收、股價和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此舉也硬生生把攜程拖入泥潭,攜程燒掉了數十億元,並出現了單季數億元的巨虧。最終,梁建章不得已採用攜程與去哪兒大股東百度換股的方式吞併去哪兒,這才平息了一場戰火。
然而,攜程位居 OTA 老大的位置還沒坐多久,如今阿里旗下的飛豬和美團早已經異軍突起。攜程、飛豬、美團的三足鼎立之勢已經隱隱可見。
與此同時,在線旅遊這個市場裡的各方新勢力也正在破土而出。
滴滴也在加入戰局。今年 5 月 20 日,北京小桔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註冊成立,程維為實際控制人。公司的經營業務範圍包括了境內旅遊業務;入境旅遊業務;旅遊信息諮詢;火車票銷售代理;航空機票銷售代理等。
此外,滴滴在多年前就已經相繼和華住、貓途鷹、洲際酒店、Booking Holdings 等相繼展開合作。
除了滴滴,阿里的老對頭京東也悄悄發力在線旅遊。8 月 16 日,京東與攜程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攜程核心產品供應鏈將接入京東平臺,雙方將在用戶流量、渠道資源、跨界營銷、商旅拓展、電商合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其實早在 2014 年,京東就盯上了旅遊這門生意——先後連續兩次投資途牛,共計出資 3 億美元加上 1 億美元資源。但如今,這筆投資讓京東損失慘重,京東入股時途牛市值大約 15 億美元,現在還剩下 1.5 億美元。
不過,京東並未因此放棄進入旅遊業的計劃。根據目前的消息,凱撒集團將接下京東持有 21% 的途牛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僅次於大股東海航旅遊集團(持股途牛 27%)。同時,有消息稱京東計劃參與凱撒旅業增發,這也被外界解讀為京東將會和海航共同接手凱撒、整合途牛。
各方勢力都在蠢蠢欲動,在線旅遊的戰爭遠未結束。
4 天收入 3000 億,報復性出遊爆發
巨頭們抄底成功了?
恰逢中秋的國慶長假,國內旅遊業迎來了久違的大爆發。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僅10 月 4 日一天,全國共接待遊客 1.1 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 807.9 億元。綜合統計,國慶假期前四天,全國共接待遊客 4.25 億人次,同比恢復 78.4%;實現國內旅遊收入 3120.2 億元,同比恢復 68.9%。
疫情帶來的影響只是暫時的。旅遊行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地位相當重要,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戰略線支柱產業。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2019 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的報告中顯示,2018 年國內遊客數量達 55.39 億人次,2019 年旅遊經濟繼續保持高於 GDP 增速的快速增長,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達 60.06 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 8.4%,全年旅遊總收入 6.63 萬億,同比增長 11%。旅遊業對 GDP 的綜合貢獻為 10.94 萬億元,佔 GDP 總量的 11.05%。
從供需情況來看,據央行數據統計顯示,普通百姓有 19% 的家庭支出用於旅遊,這說明旅遊已經從小眾市場轉向大眾市場,旅遊逐步成為國民大眾日常生活常態化的生活選項,旅遊已成為人們最重要的休閒方式之一。
受疫情影響,人們被禁足幾個月,如今正呈現報復性出遊。然而此前由於疫情的打擊,眾多中小規模旅行社關門,旅遊供需失衡。眼下,各個巨頭迅速加碼布局,是否看準了這是個抄底良機?
來源:投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