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時節,果農忙著採摘文旦。本報通訊員葉雲飛攝
清港鎮垟根村全景。本報通訊員毛伯榮攝
學生們正在進行文旦彩繪創作。本報通訊員鄭欽心攝
「美麗玉環文旦飄香」高鐵品牌專列將穿行於京滬、江浙滬皖高鐵線路。無限玉環供圖
「文旦花開」創意產業園。本報通訊員毛伯榮攝
垟根村入村口。本報通訊員毛伯榮攝
秋末冬初的玉環,黃澄澄的文旦垂掛在枝葉間,柚香馥鬱。
每到這個時節,文旦就成了這座城市的主角,大街小巷、入城口、交通要道旁都有它圓滾滾的身影。而帶你尋味不一樣的「柚」惑,則成為玉環人專有的待客之道。
玉環文旦栽培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玉環獨特的海洋性氣候特徵,溫暖溼潤、降水充足等原因,孕育出的文旦肉質脆嫩,滋味清香。經栽培和選育,其品質已迥異於祖系和其他柚類而馳名中外,成為柚類後起之秀,有「柚中之王」「中華第一柚」美稱。
1986年玉環被國務院授予「文旦之鄉」的稱號,2018年9月農業農村部對「玉環文旦」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文旦是玉環的一張金名片,在玉環人甚至台州人心中,只有玉環文旦才叫文旦,其他都是柚子。
一村
文旦第一村種出樂和幸福生活
套袋、稱重、裝箱……11月23日一起床,邵海環就在家裡忙活開來,一箱箱已經打包好的文旦堆放在牆邊,等待著快遞小哥上門攬收,然後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是『農三代』,從爺爺輩開始種文旦,現在我老公接手了。」邵海環是玉環市清港鎮垟根村的村委女委員,白天在村裡的便民服務中心上班,早晚幫著老公打包文旦,她笑稱「老公是全職、自己是兼職」。
垟根村位於具有「玉環糧倉」之稱的清港鎮東部。穿過龍頭嶺隧道,路兩旁一個接一個的文旦銷售點,以及成片成片的文旦樹一下子映入眼帘。這些都在向你發出強烈的「信號」——垟根村到了。
第一次到垟根村的人,會對這個村子的專一程度感到驚訝。在這裡,房前屋後、田裡山上都是碧綠的文旦樹,很難找到閒置的土地。眼下正是文旦豐收的時節,黃澄澄的文旦掛在樹上,將枝條壓彎了腰。
垟根村三面環山,舊時交通不暢的年代,山坳裡的垟根是清港交通的末端。
受地域限制,村民只靠傳統農業自給自足。上個世紀80年代初,村民依靠旱地裡種植雜糧、番薯等作物,只夠維持溫飽。
1983年是垟根村發展的一個裡程碑。當年,村兩委決定從當地實際出發,帶領村民開發荒地、荒山、荒坡,種植文旦果樹。從此之後,垟根村邁上了一條特色產業的發展道路。
邵海環說,垟根村被綿長大雷山三面合圍的地形,構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環境,也讓垟根村種植出的文旦品質優良且風味獨特,廣受客戶好評。「在垟根,文旦是切切實實的搖錢樹,村民細心呵護著文旦樹,文旦樹無私地哺育著村民的幸福生活。」
10月20日文旦上市以來,玉環啟順文旦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邵賢嶽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他是村裡公認的銷售能手,2012年他看準時機,率先開了一家淘寶小店銷售文旦,開始探索線上線下共同銷售的新模式,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們店的文旦從每年8月就開始預售,上市後集中發貨。經過多年經營,銷量逐年上升,去年賣出了300多噸。」邵賢嶽說。
如今,垟根村的文旦種植面積發展至4000餘畝,全村仍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從事文旦種植。依靠種植文旦,發展特色產業,垟根村種出了「文旦第一村」的名聲,種出了村民越來越鼓的腰包,種出了越來越美的村莊,種出了越來越樂和的生活。
一圃
匯聚八方資源致力文旦品質提升
全國柚類種質資源博覽園(又稱浙江省柚類種質資源圃)坐落在玉環市龍溪鎮花巖浦村,是一個集全國柚類種質資源引進、保護、繁育、青少年科普實踐、品種認知及休閒採摘等農旅結合為一體的特色農科教基地。
沿著園內小道邊走邊看,兩旁都栽種著文旦樹。記者從柚博園的承建方玉環萬得凱文旦觀光園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園內集中保存老柚樹120株,引進國外品種18個,收集保存柚類種質資源140份以上,玉環文旦等老柚樹原生地保護71株,各地收集引進的柚樹種質樹1300多株。
2008年以來,玉環市技術人員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玉環文旦大棚設施栽培和標準化生產。通過大棚設施栽培、果實套袋等技術全面推廣文旦標準化生產,果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明年春天,我們將繼續進行嫁接實驗,希望可以培育出更加優質的柚類品種。」柳興嶽原是玉環市農業農村局駐柚博園的農藝師,退休後成了園裡的技術指導員。他告訴記者,柚博園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臺灣柚類研究所專家加入,通過先進技術集成轉化和示範推廣,致力於玉環文旦種質保護和品質提升。
2018年1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在柚博園設立玉環專家工作站。「工作站的設立,方便我們接觸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優良柚類品種的幼苗和枝幹,並用來種植或者嫁接,這不僅可以保存柚類資源,還可以選育優良品種進行雜交,更好改良玉環文旦。」柳興嶽說。
據介紹,玉環文旦具有較高的加工價值,果肉可加工成不含任何防腐劑的純天然粒粒汁、原汁等系列飲品,果皮可提取果膠或製作果脯、果醬,花可提煉香精,果中提取的抗癌保健活性成分檸檬苦素、黃酮素和膳食纖維,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開發前景廣闊。
「深加工有助於實現農產品效益最大化,不僅可提升文旦的附加值,還可讓殘、次、裂果變廢為寶,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玉環萬得凱文旦觀光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鵬告訴記者,他們正與一個有實力的臺灣研發團隊合作,希望挖掘文旦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已經開發出柚類衍生產品108個,包括果酒、果汁飲料、肥皂、精油、護膚品等一系列產品,並量產投放市場。
一園
「文旦花開」,將文化嫁接到文旦上
226省道垟根村段,一灰一紅兩幢房子分外引人注目。在千畝文旦園旁,「文旦花開」創意產業園為這個再尋常不過的村莊,添上了一抹藝術氣息。
「文旦花開」創意產業園內的兩幢主體建築原先為家具廠,與垟根村以農業種植為主的村莊定位格格不入,加上環境汙染嚴重,村民們意見很大。2018年9月開始,清港鎮通過搬遷改造,投入近千萬元打造「文旦花開」創意產業園,將後工業風格與田園風光進行融合,頗具小資情調。
產業園今年年初開園,吸引了影視、廣告、文創、茶室、藝術體育類培訓等15家公司入駐。
「你準備畫什麼?我要畫米老鼠,要不你畫憤怒的小鳥吧。」11月22日,秋日裡暖陽和煦,垟根村「文旦花開」創意產業園迎來了一批小客人,他們拿起手中的畫筆,將一個個可愛的卡通形象畫到文旦上面。
「我們聯合產業園裡的多個公司,為前來研學旅遊的學生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習,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玉環生活平臺負責人楊樹苗說,是具有發展前景的鄉村旅遊吸引她進駐產業園。
近年來,垟根村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提升鄉村旅遊品質,促進從單一業態向一二三產業融合,延伸產業發展鏈。緊挨著產業園的垟根村文化禮堂,在保持建築內部空間布局不變的基礎上修繕屋面,保證其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
沿著村裡走一圈,會發現垟根村的景觀建設無一不圍繞著文旦元素,將村莊發展的歷史、鄉風民俗、文旦產業發展的故事逐一呈現,為前來此地的遊客勾勒出一幅寫滿鄉愁的鄉村文化圖景。
清港鎮黨委委員黃丹芳告訴記者,該產業園是清港鎮重點打造的一張農旅文化產業的「新名片」,為清港文化旅遊、文旦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創支撐,也因此吸引了大批量的人流。
「文旦花開」創意產業園是清港鎮積極探索發展「文旦+」產業布局的一次嘗試。除此之外,該鎮還完成了文旦健康種植體驗園的提升改造、打造同善堂文化休閒長廊、建成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大雷山3A級景區,並連線漩門灣觀光農業園4A級景區形成精品旅遊線路,讓產業疊加文化、旅遊、休閒養生等功能,打造文旦特色的全產業鏈模式,高質量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