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每個得到正式冊封的妃嬪都會擁有一個獨特的封字,這個字往往代表著皇帝對這個妃嬪的評價,有的是「麗」,有的是「柔」。一般情況下,這個封字會伴隨著她們的一生,不會輕易改變。不過在清朝的官方記載中,我們發現有個女子竟然有過三個完全不同的封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與眾不同的女子是嘉慶皇帝的莊妃王佳氏,出生年月不詳,背景較為淡薄。《清史稿》記載其父只是個文舉人,因為出身較低,所以成為了當時還是皇子的永琰的侍妾。
永琰是乾隆與令妃的兒子,也是乾隆選定的皇儲,繼位只是時間問題,從這方面看,作為令妃兒媳的王佳氏也是幸運的。嘉慶帝登基後,王佳氏第一次得到了冊封,是為春常在,封號為「春」。可能嘉慶在看到這個女子的時候總是如沐春風吧?所以才會給她此封字,不過從她入府到入紫禁城期間都沒有生下一子來看,她似乎在嘉慶帝心中並沒什麼地位。
《清仁宗實錄》記載,王佳氏的地位始終呈現穩步上升的狀態,嘉慶三年,王佳氏有了第二次晉升,這次被封為春貴人。緊接著相隔了三年,王佳氏又被晉封為了吉嬪,據說一開始本來是打算給的封字是「和」的,也就是說皇帝對和嬪這個封號並不滿意,後來又特地修改了一番,王佳氏這才被封為吉嬪。
王佳氏被封為吉嬪時,《冊文》中用了「宜荷芳名。是用晉封爾為吉嬪」,在這裡嘉慶用了「荷花」來形容王佳氏,由此可見她給嘉慶皇帝一種「清純」的感覺,因此被晉封為吉嬪。
嘉慶十三年,嘉慶帝的長子奕緯有了嫡長子,嘉慶帝大喜,王佳氏又晉升為了莊妃。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和上次一樣,封號本來還是保留「吉」的,「莊」是後來決定改的。
這次王佳氏的晉封《冊文》用了「淑慎其儀,是用晉封爾為莊妃」來形容,也就是此時的王佳氏已經是一位端莊大方,謹慎賢淑的女性了。
在此期間,王佳氏完全沒有為皇室誕下一個子嗣,在後宮的存在感也不高,可是她卻能保持每隔幾年就晉升的待遇,而且每次晉升皇帝都會更改她的封字,能夠有這般殊榮的妃嬪放眼整個清史都是極少見的。
更離奇的是,王佳氏逝世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的《清宮檔案》記載,嘉慶帝曾攜皇后一起去祭奠她,為什麼說這件事離奇呢?
首先古代封建社會是很注重等級制的,王佳氏不過是一個妃子,皇后作為一國之母,完全沒有必要去參加一個妃的殯儀,如果皇后本人和王佳氏關係不錯,也不會公開做出這種違反上下等級的事。
再加上嘉慶帝也同行了,可見皇后祭奠王佳氏這件事是嘉慶帝特地安排的,他為什麼要給王佳氏這樣的恩寵呢?如果他對王佳氏是真愛,為何不給她更高的封號呢?這中間到底還有著什麼樣的故事,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參考資料:
《清史稿后妃傳》、《清宮檔案》、《清仁宗實錄》、《莊妃晉封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