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上改變三次封號的妃子是哪位?

2020-12-12 悟空談歷史

清朝每個得到正式冊封的妃嬪都會擁有一個獨特的封字,這個字往往代表著皇帝對這個妃嬪的評價,有的是「麗」,有的是「柔」。一般情況下,這個封字會伴隨著她們的一生,不會輕易改變。不過在清朝的官方記載中,我們發現有個女子竟然有過三個完全不同的封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與眾不同的女子是嘉慶皇帝的莊妃王佳氏,出生年月不詳,背景較為淡薄。《清史稿》記載其父只是個文舉人,因為出身較低,所以成為了當時還是皇子的永琰的侍妾。

永琰是乾隆與令妃的兒子,也是乾隆選定的皇儲,繼位只是時間問題,從這方面看,作為令妃兒媳的王佳氏也是幸運的。嘉慶帝登基後,王佳氏第一次得到了冊封,是為春常在,封號為「春」。可能嘉慶在看到這個女子的時候總是如沐春風吧?所以才會給她此封字,不過從她入府到入紫禁城期間都沒有生下一子來看,她似乎在嘉慶帝心中並沒什麼地位。

《清仁宗實錄》記載,王佳氏的地位始終呈現穩步上升的狀態,嘉慶三年,王佳氏有了第二次晉升,這次被封為春貴人。緊接著相隔了三年,王佳氏又被晉封為了吉嬪,據說一開始本來是打算給的封字是「和」的,也就是說皇帝對和嬪這個封號並不滿意,後來又特地修改了一番,王佳氏這才被封為吉嬪。

王佳氏被封為吉嬪時,《冊文》中用了「宜荷芳名。是用晉封爾為吉嬪」,在這裡嘉慶用了「荷花」來形容王佳氏,由此可見她給嘉慶皇帝一種「清純」的感覺,因此被晉封為吉嬪。

嘉慶十三年,嘉慶帝的長子奕緯有了嫡長子,嘉慶帝大喜,王佳氏又晉升為了莊妃。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和上次一樣,封號本來還是保留「吉」的,「莊」是後來決定改的。

這次王佳氏的晉封《冊文》用了「淑慎其儀,是用晉封爾為莊妃」來形容,也就是此時的王佳氏已經是一位端莊大方,謹慎賢淑的女性了。

在此期間,王佳氏完全沒有為皇室誕下一個子嗣,在後宮的存在感也不高,可是她卻能保持每隔幾年就晉升的待遇,而且每次晉升皇帝都會更改她的封字,能夠有這般殊榮的妃嬪放眼整個清史都是極少見的。

更離奇的是,王佳氏逝世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的《清宮檔案》記載,嘉慶帝曾攜皇后一起去祭奠她,為什麼說這件事離奇呢?

首先古代封建社會是很注重等級制的,王佳氏不過是一個妃子,皇后作為一國之母,完全沒有必要去參加一個妃的殯儀,如果皇后本人和王佳氏關係不錯,也不會公開做出這種違反上下等級的事。

再加上嘉慶帝也同行了,可見皇后祭奠王佳氏這件事是嘉慶帝特地安排的,他為什麼要給王佳氏這樣的恩寵呢?如果他對王佳氏是真愛,為何不給她更高的封號呢?這中間到底還有著什麼樣的故事,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參考資料:

《清史稿后妃傳》、《清宮檔案》、《清仁宗實錄》、《莊妃晉封冊文》

相關焦點

  • 清朝最不在意皇后位的皇后,對妃子的封號更加看重,一生耿耿於懷
    喜歡看清朝宮廷劇的人都知道後宮有著非常多的封號,其中比較尊貴的是惠妃、淑妃、德妃等五妃的稱號,比五妃更加尊貴的就是貴妃、皇貴妃以及最為尊貴的皇后。按理來說皇后應該是後宮妃子最想要坐上的位置,但是對於皇太極的皇后哲哲來說,並非如此。
  • 清朝皇帝吃飯規矩有多繁瑣?一天兩頓,妃子不可以陪著一起吃!
    然而真實歷史中皇帝和妃子這種坐一起用膳其樂融融的場景幾乎不會出現。在清朝,紫禁城裡無論是舉辦大型典禮還是家宴甚至是日常用膳,皇帝是不會跟眾妃子們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皇帝只會偶爾陪伴皇太后吃飯,而他在日常用膳時,一般都是由專門的太監陪伴在旁伺候用膳。
  • 為何清朝妃子侍寢時,為什麼從來不過夜?正是因為這個制度
    例如,妃子通常被送到皇帝的住處,這也是為了皇帝的安全考慮。雍正帝從那時起就被暗殺過,但雍正帝真的很害怕,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雍正帝著實被嚇了一條,因此後來的嬪妃在侍寢時,就會被裹著送往皇帝的住處,毒藥和匕首都藏不住。其實,除了這個規定之外,還有另一個奇怪的規定。為什麼臥床不起的妃子不能過夜?
  • 清朝大齡寵妃海蘭珠:一位曾讓皇太極三次連夜趕回皇宮的女人
    皇太極這位皇帝的一生,文治武功,稱得上是清朝皇帝中數一數二的存在,此外皇太極在歷史上的豐功偉績也頗為世人所欽佩和敬仰。然而俗話說得好,英雄難過美人關,連皇太極這位梟雄,都有自己難以跨越的美人關。海蘭珠劇照關於海蘭珠在嫁給皇太極之前的記載,歷史上並沒有記載的很詳細,這位女子首次出現是在天聰八年:「天聰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
  • 清代晉升速度最快的妃子,入宮八個月成為皇后,你知道是誰嗎?
    在古代能夠成為皇帝的女人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為你就能夠徹底改變自己以及家族的命運了,你的親戚都會因為你而得到不少的好處,這就是所謂的一人成功,全家都跟著享福了。所以說在當時許多的女子都希望能夠進入宮中被皇帝看上,許多的大臣也是想方設法的將自己的女兒送入皇宮內。
  •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而且,嘉慶後宮女子,也遠沒有其它清朝皇帝的出名,以至於當年火遍全國的《金枝欲孽》,都沒有帶紅他的妃嬪們。這和嘉慶的低調也不無關係,甚至他的嬪妃中,有一個到底是漢人還是蒙古人,都說不清楚。這個妃子叫做劉佳氏,大致就是嘉慶登基之後,皇帝第一次為自己選秀而進入後宮的。她的出身不錯,是典型的將門之後,所以直接被封為信貴人。
  • 妃子侍寢後,能陪著皇帝嗎?知道答案後,網友:清朝皇帝太難了
    意思是天子有六宮娘娘,三位夫人等各種稱號和級別的老婆,數量達到了一百多人。這相當給後來的三宮六院制度打下了基礎。到了西漢時期,封建時代的后妃制度初步確立。在此後一千多年中,后妃制度偶有變化,妃子侍寢的流程,也是越來越嚴格。不過,總體而言,在清朝以前,對於皇帝來說,妃子侍寢,都基本由他說了算。自然的,妃子可以陪伴在皇帝身邊。
  • 一個被「詛咒」的清朝封號,備受寵愛的五阿哥永琪,才封4月就死
    所謂「封號」,是指君主加封、賜予的稱號,代表著古代貴族的爵位。從周朝開始,周天子就會給臣下賜封號,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清朝。但歷史學家發現,有的封號比較特殊,接受封號的人往往落得悲慘結局或者早逝。
  • 清朝滅亡後,紫禁城裡的妃子們都去了哪裡?她們結局如何?
    沒有哪一個朝代是長盛不衰的,清朝也不例外,由於長時間的閉關鎖國,人們思想逐漸麻木,固步自封,最後國門被西方人用先進的武器打開,清朝逐漸衰敗到1912年結束。每一個朝代滅亡,紫禁城裡的人就要另尋生路,宮裡的妃子平時都是嬌生慣養的主子,一下失去了往日的尊貴和地位,她們又能去哪呢?
  • 清朝皇后必須是滿族的貴族,其次才是蒙古族,漢人則是完全不可能
    上次我們一起分析了唐朝的後宮嬪妃制度,這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朝的嬪妃等級制度。清朝是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也歷經了很多皇帝皇后,後宮女人更是數不勝數。清朝也是影視古裝劇大熱的題材,我們平時看電視常常會聽到裡面對妃子的稱呼各有不同,雖略有一點了解,心裡卻還是沒有清晰的概念,十分模糊。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求清朝對於後宮女子的封號制度吧。清朝在統治格局上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入關前和入關後。而妃嬪制度也隨著入關前後有不同的規定。
  • 清朝把「格格」分為五等 正確讀法為第一聲
    原標題:清朝把「格格」分為五等 正確讀法為第一聲   格格,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 揭秘清朝後宮太妃生活:頤養天年只是特例,一生沒有自由才是真相
    尤其是後宮的宮鬥劇,但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產生了誤導。像清朝的後宮中,有這麼一群人或許不為我們注意,這就是太妃。筆者還記得看過最早的一部清宮穿越劇,就是《宮鎖心玉》。其中的女主晴川就曾為老太妃去守陵,那麼,太妃這個階層又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中日之間歷史上的三次大戰,結果只有清朝丟人
    我們中國在古代跟日本發生過三次大戰,分別是在唐朝、明朝和清朝的時候。在唐朝和明朝都把日本打得屁股尿流,唯獨到了清朝這個啥也不是的朝代,輸給了日本。明朝抗倭援朝時間來到了1894年,啥也不是的清朝和日本發生了日清甲午戰爭,結果啥也不是的清朝被日本打敗,並且籤訂了喪權辱國的
  • 清朝皇宮裡的神秘機構:妃子沒有絲毫無秘密可言,皇帝敢怒不敢言
    那皇上的後宮之中有那麼多妃子,她們是如何侍寢的呢?難道真的就如同電視劇那樣,每天翻牌子麼,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探究一下。在清朝,侍寢制度已經很完善了,而且還有一個神秘機構,這個神秘的機構正是敬事房,它隸屬於內務府,其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皇帝生活,所有皇上和妃子發生的事情都要被記錄下來。
  • 柬埔寨國王住著草房,卻能擁有四百多個妃子,這要從真臘歷史說起
    現在結婚必須有房子,就是農村,也要有三間大瓦房。可是柬埔寨國王安東王住著草房,卻能娶四百多個妃子,這是為什麼?現在的柬埔寨王宮金碧輝煌,那是法國殖民者建造的。而安東王生活的時代在清朝道光皇帝年間,他那時是沒有大皇宮的,住的是草房,那時的柬埔寨真的很窮,連國王都很窮,在物質上沒有什麼享受,只能享受美女了。是不是安東王相貌英俊,風度翩翩,讓女人擲果盈車,不講金錢利益,都願意嫁給他?絕對不是這樣的,安東王是有一張相片的,他膚色黑,容貌不佳,沒有半點瀟灑之氣。為什麼又窮又醜,卻有那麼多女人願意嫁給他?
  • 清朝的妃子是怎麼挑選的?要求在旗和門第出身外還要一個部位合格
    那麼,清朝選妃子,有什麼標準呢?清朝的選妃,是建立在明朝的后妃制度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然後形成了清朝特色的選秀制度。選秀,選的並不是妃子,而是秀女。在清朝以前,皇帝後宮的妃子以及宮女的選拔,主要看皇帝的個人喜好,主要還是以美貌為主。但是清朝不一樣,清朝的選秀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選出的秀女一般跟美醜無關。
  • 古代宮中居住著侍衛,如何防止他們與妃子日久生情?清朝的辦法絕
    在歷史上針對皇帝的刺殺和謀害的行動,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的,為了保護皇帝和皇室家族人員的安全,所以便出現了安保的體系,只不過是每一個朝代的安保體系不同罷了。在古代的皇宮中,保護皇帝的大部分有兩個組成機構,一個是駐守京城的禁軍,又被稱之為御林軍,這一軍隊大都是一些非常訓練有素的士兵,每天的任務就是巡視皇宮外圍的日常,然後就是擔任國家首都的首位。
  • 歷史上真有,她是清朝唯一漢族皇貴妃
    那麼,歷史上乾隆皇帝身邊是否真出現過「夏雨荷」這樣的奇女子?翻開史實資料會發現,乾隆統治時期還真有一位漢人妃子,她就是純惠皇貴妃,她也是清朝史上唯一的一位漢族皇貴妃,更有意思的是純惠皇貴妃的女兒和碩和嘉公主最終也是嫁給了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恆之子福隆安。
  • 清朝妃子伺候皇帝睡覺:從下面鑽進被窩,期間還不能發出聲音
    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古代男人們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女人卻不可以,不僅如此,女人在結婚以後,還不可以拋頭露面,不過要說古代最高貴的女人是誰,相信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皇帝的女人,那麼在清朝的時候,妃子們是怎麼伺候皇帝睡覺的呢?
  • 清朝皇宮流行「花盆底鞋」,穿著十分難受,為何還深受妃子追捧?
    其實不僅現代社會女子流行穿高跟鞋,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深受女子歡迎了,不過那時叫做「厚底鞋」,雖然具有別樣美感,但穿上卻特別難受,而且很容易摔倒。清朝時期,「花盆底鞋」是非常受女性歡迎的,為何如此「難穿」的鞋還會受到追捧呢?這「花盆底鞋」有其他的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