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莊主致力於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的探索,專注為農莊、山莊、農場、民宿、農家樂經營者服務,任性打造產業鏈對接、社交平臺。
莊園經濟是雲南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組織方式和重要發展模式,代表了雲南農業發展的產業趨勢,莊園經濟可以充分依託雲南立體氣候和多樣性微生態環境,為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
在北方搞現代農業,一定是講機械化,幾百公頃、上千公頃,靠機耕、機收等,那是現代化機械農業;在雲南講特色化,靠特色資源優勢,同一個州市海拔可以由幾十米到幾千米,一日有四季,十裡不同天,氣候、生物、森林、文化都不一樣了。
這就是雲南建設現代農業的特色,是不可複製的,因而也是雲南農業不可複製的市場優勢。
穿過一小段林蔭下的水泥路後,一排排紅磚房伴隨著陣陣香草味映入眼帘,而這正是香草芳林莊園的門口。「香草芳林是集歐美香草園藝展示、香草種苗銷售、香草產品手工製作體驗、香草養生文化傳播、香草美食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特色農莊。」其創始人劉翎對記者表示,「除香草主題外,我們農莊的還有一大主要特點—寧靜,因為寧靜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們辦這個農莊的初衷。」
當酒莊的風潮過去後,主打休閒旅遊的莊園似乎在雲南熱鬧起來。茶企、藥企、酒企等各路人馬在這一領域廝殺開來,曾經身為大學教師的劉翎與其丈夫也辭職投身到莊園業中來,然而不同的是,劉翎打造的香草莊園不僅從定位、環境等方面借鑑歐美農莊模式外,還結合雲南本土情況,因地制宜。
立志打造寧靜莊園
記者來到香草芳林莊園,遠遠就看到門前寫有「禁止吸菸、禁止打牌打麻將」的標語,「我覺得創業無論做任何產品,定位都必須明確。在昆明可以打牌打麻將的農家樂遍地都是,但我們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個休閒寧靜的度假環境,所以我們的主題定位在健康安靜。」劉翎說道,「以價格來說,我們並未打親民牌,走的是中端路線。」
據劉翎介紹,目前香草芳林的門票有三種,40元最低消費券、100元貴賓套票和150元豪華套票。「現在昆明很多走低端路線的莊園都是免門票或者收10元等低額門票費,我們40元的最低消費也算中端,這樣可以從價位上篩選來保證園內寧靜的一個狀態。」
除了價格定位外,在選址方面也是極具劉翎個人特色。位於西山區高海路西華街紅山頂的香草芳林不僅可以遠眺整個滇池,還可以在莊園後方看見縮小版的西山睡美人。劉翎指著莊園後方的群山說道,「那座山看起來也像側躺的美人,更傳神的是在"美人"的眼睛處,還長了一叢小樹,看起來就像美人的眼睫毛一樣。這個山頂的位置,不僅風景開闊,而且遠離市區。這也是即使山下還有土路我們也選址在這裡的原因。」
雲南農業大學一位研究莊園經濟的任教授也表示,現在這類休閒莊園本就很多,而融入自我,有鮮明特色的莊園才能殺出重圍。以做得比較好的臺灣生態莊園為例,由於建設的初衷是營造自己理想中的環境與生活,很多莊園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都明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創意與追求,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臺灣宜蘭大同鄉的「不老部落」,由重回故土的7戶泰雅族原住民創建。該農莊的最大特色就是師法自然、回歸自然,莊園的房屋都是用木頭、茅草等自然材料搭建,與當地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經過多年經營,目前不老部落是臺灣原住民對外觀光發展中最受好評的部落之一,吸引了世界上眾多遊客關注。
以產品附加值來提高利潤
雖然能打造成自己理想的環境,但談及盈利,劉翎也無奈地表示,「農業是一個效益極其慢的行業,即使是農莊想要收回投資成本也很緩慢。」
劉翎表示,香草芳林從2010年開始建設到2013年對外開放,三年時間內是沒有任何收入,在前期成本投入也非常大。「最初這塊有30多畝種植面積的地是一個荒地,是經過我們鬆土、修園前的水泥路、接通水電設施後才開始種植香草。而僅是鬆土、修路、接通水電設施就投入了200萬。」劉翎說道,「然後種植薰衣草、迷迭香、薄荷等香草,因為香草有一定的生產期,想要做到觀光,至少讓香草能成片存活下來且有一定美觀性。所以隨後兩年我們都是以種植香草為主。」
很多歐美國家的香草莊園能成片生產且獲得豐厚利潤,但受自然環境、耕地面積等因素限制,香草芳林難以像「歐美模式」的休閒農莊那樣,走機械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之路。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則是劉翎增加利潤的方式。
「我們園內的香草種植側重在可以食用的香草,然後除了可觀賞以外,我們會將部分香草採收後晾曬乾,用作餐料或泡茶。目前園內有一個以香草為主題的餐廳,採集起來的香草也主要是提供給這個餐廳。」劉翎如是介紹道,「餐廳的人均消費在100元/位左右,茶的價格在40-80元/壺不等。如果不這樣提高附加值的話,僅是靠觀光門票的話,單人工費、水電費等成本都支付不起。」
此外,香草種苗銷售和香草產品手工製作體驗也是香草芳林目前的一大盈利點。「種苗銷售這一塊兒做得還是比較少,因為種植面積不是太多;比較受歡迎的就是香草產品手工製作體驗,周末時會有很多家長帶小朋友自己來做手工皂或蛋糕,這些都是以香草為主。」劉翎表示,「在平時周一到周五時員工也會做手工品放在店內銷售,因為莊園主要是周末人比較多,平常員工就會做一些乾花採集、晾曬等工作,然後再做一些獨特造型的茶包。這樣也是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就目前來說,香草茶及乾花香包營業額佔到總營業額的50%,種苗營業額佔25%,餐廳及其他服務佔25%。」
對於香草芳林的模式,任教授表示,香草在歐美國家尤其受歡迎,從莊園主題、定位等方面香草芳林其實都是借鑑的「歐美模式」,但因為雲南以山地為主,耕地面積沒有那麼充足,所以因地制宜,用手工品、香草產品製作體驗、餐廳等來提高附加值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盈利辦法。「若是大面積開發來種植,對山區而言,即缺乏競爭優勢,且成本也高,長遠來說更不利於持續發展。」任教授對記者表示,「所以並不一定要刻意追求農莊的面積、規模,非要種植多少作物,獲得多高產量,產品有多大的批量,而是注重精細管理,精深加工,融入創意,提升品質。有的產品甚至限量供應,量少質精,堅持以質取勝,以特色取勝。」
與此同時,任教授還表示農莊也應該強調參與,寓教於樂。「農莊不僅需要設法吸引遊客前往觀賞、購買產品、享受服務,更要注重遊客的參與和互動。」對此,劉翎稱在未來將在莊園內開放一個香草博物館來傳播香草養生文化。「因為我覺得農莊還是需要有文化的沉澱,且這也是對香草的一種傳播,能與來參觀的人從文化上有一種互動。」
來源:雲南信息報
編輯:參見莊主-莊客
讓你的農莊更逼格!
讓你的民宿更任性!
參見莊主 訂閱號:cj-zhuangzhu
私聊找木堯:cjzz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