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烏鴉愛上麻雀,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地球中心基多。基多老城,坐落在赤道以南、皮欽查火山東南麓的山間谷地裡,海拔2800多米,氣候涼爽,四季如春。11世紀末,印第安人在這裡建立了」基多王國「。15世紀末,這裡成為印加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6世紀被西班牙殖民者佔領。1830年,厄瓜多獨立後,基多成為首都。基多城最有代表性的是其建築風格,那裡有「基多巴洛克風格」的純正典範的聖弗朗西斯修道院、聖多明各修道院、拉孔帕尼亞的教堂和耶穌會學院等,這些建築完美地融合了西班牙、義大利、摩爾、佛蘭芒和當地藝術的精華。
基多因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建築,所以有「安第斯博物館」的美稱。基多分為新城區和老城區兩部分。老城區在基多城的西南部,這裡保留著古老的街道、房屋和教堂,街道用鵝卵石鋪砌,充滿了西班牙和印第安建築風格的藝術魅力。基多老城的中心是獨立廣場,廣場中央有英雄紀念碑。 人們昔日來此聚會、交流及溝通、聽管弦樂隊演奏的場所已變得比過去更為自由、開放而寧靜,景色更加美麗宜人。廣場南面是1535年在印加官殿舊址上建造的方濟各會修道院,它是拉丁美洲最早建造的修道院。修道院由大教堂、迴廊和學校等組成,四隅設祭壇,中庭有噴水池。聖弗朗西斯大教堂建於1550年,幾經改建,於18世紀初建成。它有灰石壘砌的迴廊和綠瓦高圓的頂閣,室內有金葉鑲嵌裝飾。整個建築融合了阿拉伯、波斯和摩爾人的建築風格。外牆上有以金葉鑲嵌的基多城創建人名錄。圍牆內有厄瓜多解放者蘇克雷的墓地。坐落在市中心的拉孔帕尼亞大教堂於1605年動工興建,1766年建成。教堂被譽為美洲巴洛克式建築藝術的典範。教堂正面是拱形大門,兩側各有三根螺旋狀的高大廊柱,門的上方、教堂四壁及天花板布滿金葉鑲嵌的圖案。教堂聖壇內有1575年製作的基多最古老的聖像。總督府第落成於1830年,為新古典主義建築,在厄瓜多共和國宣告成立後,遂成為殖民時期的最後一項建築工程。建築物正面飾有呈四方形的巨大的多利斯柱廊,兩翼建築均蓋有三角形楣飾。
市府大廈是一座具有標誌性的建築,但它命運多舛,它最初是「國王土地上的一座小屋」,多次重建,直到完全拆除,遺址成了停車場。目前這座市府大廈經過修繕,其高度、色彩和面積大小均在努力與大廣場四周的其他建築保持和諧一致。基多還有「地球中心」之稱。1744 年在基多城以北24千米處建立了著名的「赤道紀念碑」,後又在基多城以北27千米處樹立了新的「赤道紀念碑」。基多頑固地拒絕任何類型的現代化,仿佛希望繼續頂載「美洲的佛羅倫斯」或「熱帶的羅馬」的桂冠似的,但它之所以獲得這此頭銜,僅只是靠了地理環境。
本文章由烏鴉愛上麻雀原創,轉載請注意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