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縣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是中國的第三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的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等八種。
中國有多少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截至到2019年10月,全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有2845個。江蘇省有96個縣級區劃,其中,市轄區55個、縣級市22個、縣19個。
隨著縣域經濟的進一步壯大,地市城區建設面積進一步增大,市縣同城的現象很多。最近十年,江蘇縣級行政區劃調整頗多建樹。
下面,我們來細細盤點。
江蘇縣級行政區劃調整十年曆程
2009年,江蘇省縣級行政進行區劃調整的只有南通,當年3月23日,通州市成為南通市通州區。
2010年,徐州市九裡區被撤銷,從此,徐州市再無九裡區,原九裡區劃歸徐州市鼓樓區、徐州市泉山區和銅山縣管轄。這年9月5號,對銅山來說是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銅山撤縣設區,成為徐州市銅山區。
2011年,揚州市主要進行兩大縣級行政區劃調整。一個是撤銷縣級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另一個是撤銷揚州市維揚區,將原維揚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揚州市邗江區管轄。
也在這一年,淮安市楚州區正式更名為淮安區。有不少淮安當地網友在江蘇城市論壇1周前的推文《江蘇最強「縣中」,是這7所》留言,提醒稱有一所中學的所在地應是在淮安區,正是源於此一調整。
蘇州市在2012年進行兩項大的縣級行政區劃調整,一是撤銷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設立蘇州市姑蘇區,二是撤銷縣級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姑蘇區從此劃老城而治,吳江區從此全力向北發展融入主城。
2012年12月27日,關於同意撤銷縣級姜堰市的批覆正式發布,姜堰市成為泰州市姜堰區。姜堰最近還有一次調整——今年10月,姜堰區華港鎮劃歸泰州市海陵區管轄。如今,姜堰區行政區域面積858.3平方公裡、人口74.35萬人,轄2個街道、13個鎮。
2013年,南京經歷了近些年行政區劃最大的調整。白下區、下關區分別併入秦淮區和鼓樓區,溧水和高淳撤縣設區。從此南京再無轄縣,進入無縣時代。
2014年,連雲港市的新浦區、海州區被撤銷,設立新的連雲港市海州區,同時,贛榆縣被撤銷,設立連雲港市贛榆區。
2015年,常州市、鹽城市、無錫市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常州市撤銷武進區和戚墅堰區,設立新的武進區,撤銷縣級金壇市,設立常州市金壇區。鹽城市撤銷縣級大豐市,設立鹽城市大豐區。無錫市撤銷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設立無錫市梁溪區,並設立無錫市新吳區。
2016年,在《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蘇省調整淮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中,國務院同意淮安市撤銷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設立淮安市清江浦區,撤銷洪澤縣並設立淮安市洪澤區。
2018年,江蘇省撤銷海安縣,設立縣級海安市。
江蘇省近十年區劃調整情況分析
江蘇城市論壇小編將2009年—2018年江蘇省的行政區劃調整情況製作成表格。小編整理資料時發現,自2009年至今,江蘇省曾多次進行縣級行政區劃調整。
江蘇省縣級行政進行區劃調整的例子大多都是撤縣改區,還有一部分是撤併區。只有在2018年,才有一個撤縣改縣級市的例子。撤縣改區是江蘇省這十年來區劃調整的主要形式。
從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2013年和2015年江蘇省縣級行政區劃變化較大,特別是2015年,涉及到3個地級市、7個縣級區劃的調整。
2009年—2018年期間,江蘇省縣級行政區劃調整涉及到南通、徐州、揚州、蘇州、淮安、南京、泰州、連雲港、常州、鹽城、無錫、淮安這12個城市,基本覆蓋全省。其中,南京、蘇州、無錫、揚州區劃變化較大,南京2013年進行了4項大的區劃調整。
近兩年,江蘇進行區劃調整的城市有所減少。特別是2017年,江蘇省基本沒有大的區劃調整。截至目前,2019年江蘇還沒有關於縣級行政區劃調整的相關文件下達,但江蘇城市論壇討論版時有網友發帖稱,海門的調整似乎有可能是下一批。
江蘇省部分區劃調整城市發展情況
近十年,通州經濟快速發展,已是千億俱樂部中的一員。通州於2009年成為通州區,通州區2009年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為432.32億元。2018年,通州區的GDP已達到1269億元,差不多是2009年GDP的三倍,位列南通各縣(市)區GDP第一名。
通州區的綜合實力有所提升。2019年10月,通州區成為中國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上的第22名。通州區在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質量、綠色發展等方面,均進入中國百強區,其綜合實力不容小覷。
銅山在九年的時間裡,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銅山於2010年撤縣設區,當年的GDP為462.75億元,2018年,銅山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90.66億元。銅山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工業實力位於全國工業百強區第17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漸增加,2018年,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47.64%和44.21%,
銅山區綜合實力2019年保持蘇北第一,位居中國市轄區第28位。銅山區在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質量、綠色發展等方面獲得良好的成績,同樣進入全國百強區,其中,銅山的投資潛力位於全國百強區的第26名。
2012年9月,吳江正式撤市設區。在撤市設區之前,吳江的經濟實力就已經不容小覷。吳江2012年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為1341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227.12億美元。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5.03億元。其經濟結構也在持續優化,2018年全區三大產業結構比為2.2:51.3:46.5,其中,服務業所佔的比重持續增加。
進行區域調整後,吳江的綜合實力獲得進一步的發展。2019年,吳江拿下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七名、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七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七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第九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第十名的優異成績。
城市區劃調整有利於實現周邊地區與主城區的融合發展,增強城市的經濟活力與動力,這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