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題型全,難易適中,練不練?
周末了,可以自己選擇學習了,這個周末你會做一份試卷鞏固近段時間的複習成果嗎?如果想可以下這份試捲來做一做,不是很難,有答案。
一、試卷和答案分享
二、五年級知識匯總
1.小數乘法的方法,就是按照整數來算,最後再給積點小數點,也就是乘數又幾位積就點幾位小數,不夠用零來補齊。
2.小數除法,主要是先利用商不變的規律把小數除轉變成整數除,在計算。
3.可能性的三種情況,可能、不肯能及一定。
4.簡易方程
方程的意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數不為0的數,左右仍然相等;
解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相同的式子,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解方程的兩種方法一是利用等式的性質,二是直接用數量關係。
5.求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1) s平=ah
三角形的面積(1) s三=ah÷2
梯形的面積(1) s梯=(a+b)h÷2
6.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植樹(兩端都植):距離÷間隔+1=棵數
植樹(只植一端):距離÷間隔=棵數
植樹(兩端不植):距離÷間隔-1=棵數
循環植樹=距離÷間隔
鋸木頭,敲鐘,上樓梯等都屬於植樹問題。
其中這個學期最重要的就是方程認識和用方程解決問題,很多孩子覺得用方程解決問題比較麻煩,又是設,又是解,比原來的算術解題麻煩多了,其實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遇到有挑戰的數學問題。
來看看試卷第3小題:
「有兩根繩子,第一根剪下2/5,第二根剪下4/5,兩根繩子剩下的長度相等,第一根25米,第二根幾米?」
像這樣的題目,直接用算術解決,就會比較難,但是用方程做就會比較容易。
第一步,找出數量間的等量關係。
一般一道數學問題,他都會給你兩個相關聯的數學信息,這些信息和所要求的結果往往形成一個等量的數量關係,舉個簡單的例子「5個蘋果吃了個還剩幾個?」這裡的三個量就會形成一種等量關係。也就是吃的+剩下的原來的,或者原來-吃的=剩下的等。
根據題目條件,找出數量間的等量關係是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很多同學會忽視這一點。
而這道題就直接告訴我們誰和誰相等,我們就可以直接利用,找到等量關係後,就可以列方程了。
所以用方程解決問題的第二步是,列方程解
而列方程也要先經過設,所以設:第二根長x米。
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並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25×(1-2/5)=(1-4/5)x
列出方程後就是解方程了;解方程後要記得檢驗並寫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方程應用題的解不能寫單位。
所以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認真分析數量關係,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是解題的關鍵。
一些孩子因為不注意這一點,看到題目問什麼就設什麼這是有風險的。
當然有些題確實也不需要列方程,如解決問題第4小題
「修路隊一段公路,已經修的與沒修的比是4:5,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完一半,這段路長多少米?」
所以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在已知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裡,也許方程是比較便利的,所以孩子們一定不要忽視方程,更不要輕視方程,要學好學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