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猛將輩出。一些猛將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對軍人來說,可謂死得其所,因為軍人最大的榮譽,莫過於為國捐軀。
在非正常死亡的猛將裡,有一些三國猛將,令後人扼腕嘆息,因為死得冤啊。
本文只論三國最冤猛將,非正常死亡的冤屈最大的猛將。
說起三國猛將裡最大的冤死鬼,每個三國迷的心裡,都有自己的坐標。
呂布、高順、顏良、文丑、高覽、典韋、張遼、張郃、徐晃、龐德、鄧艾、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姜維、華雄、孫堅、孫策、甘寧、太史慈這些猛將,均是非正常死亡,死得那叫一個冤。
東疆珠認為三國最冤猛將,當屬魏延無疑。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蜀漢大將,為劉備所倚重。劉備先後任命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鎮北將軍。劉備薨後,劉禪拜魏延為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獻子午道襲關中奇計,遭謹慎用兵的諸葛亮否決。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鬥,直率的魏延慘敗,被夷滅三族。
縱觀魏延一生,在建功立業方面,除了關張,趙雲、馬超、黃忠難以與其匹敵。
這樣一位鎮國大將,因為性格耿直,眼裡揉不得沙子,竟然被楊儀這樣的勢利小人暗算,不但自己橫死,還把家人搭上,令人唏噓不已。
除了魏延,冤死的三國猛將裡,有誰被夷滅三族?那是斷子絕孫的事。
魏延有沒有造蜀漢的反?千百年來,眾多專家學者經過縝密考證,大多認為魏延沒有造反。他之所以率兵堵截棧道,純粹意氣用事,一句話,看楊儀不爽,欲舉兵伐魏。不能因為諸葛亮身亡而廢北伐大事,這樣的思想境界,一般將領是達不到的。
投劉備、伐劉璋、克雒城、守漢中、伐曹魏,尤其在北伐曹魏的多次大戰中,魏延身先士卒,勇冠三軍,大破費瑤和郭淮於陽溪。
魏延結合多年戰爭經驗,提出兵進子午谷,襲擊長安,諸葛亮用兵保守,不敢冒險,沒有採納魏延的奇計。後來的北伐進程表明,按照諸葛亮的打法,一萬年也不可能克復中原,恢復漢室。唯有敢於弄險,出奇兵,才有可能擊敗曹魏。
因為性情孤傲,魏延得罪了不少蜀漢高官,像劉琰、楊儀等人,和魏延矛盾頗深。尤其是楊儀,處心積慮搞臭魏延,而魏延天真地認為這只是他和楊儀之間的私人恩怨,不會用國家大事作籌碼。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臨終把兵權交給了楊儀、姜維等人,搞秘密發喪,讓魏延斷後。
魏延發現此事後,腦子發熱,情緒衝動,奶奶的楊儀、姜維等人引大軍南下,讓我掩護他們?看來諸葛亮到死,都不信任我魏文長啊,始終防備我!
想我魏延忠於蜀漢,從劉備時代起,工作勤勤懇懇,衝鋒在前,本想在諸葛亮死後,由我魏延統領蜀漢大軍北伐,和司馬老兒對陣。不料風雲突破,兵權竟然落在楊儀、姜維這種資格嫩的後生手裡,我心難平!
其實魏延產生這樣的想法,實屬情理之中,但魏延千不該萬不該把這種想法不斷放大,讓情感衝破理智的大堤,找楊儀、姜維等人論理!
魏延這樣做,想達到什麼目的?
在東疆珠看來,魏延要做蜀漢總司令,調度蜀漢所有軍隊,完成興復漢室的歷史重任。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懂"忍"字訣的魏文長,落了個身死族滅的可悲下場!
魏延被馬岱追斬了,你楊儀不應該夷滅魏延三族呀,畢竟人家魏延為蜀漢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楊儀這個小人,後來私慾沒有滿足,牢騷滿腹,竟說出"早知今日,當初應該背蜀投魏"這樣的叛國之語,讓人目瞪口呆,原來楊儀才是真正的投機分子,真正的野心家!
史料沒有為我們留下魏延何時出生這個信息,但我們可以推測。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趁機厲兵秣馬,南徵四郡,魏延那時在長沙工作,帶部曲投奔了劉備。那時的魏延,應該在三十歲左右,是員工跳槽的最佳年齡段,有精力,有經驗。
魏延在公元234年冤死,離開赤壁之戰26年,如此一算,魏延活了56歲左右,還沒到正式退休年齡,倒在小人楊儀腳下。史書記載,魏延冤死後,楊儀用腳猛踩魏延屍身,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
蜀漢一樁最大的名將冤死案,就這樣形成了。
魏延冤死,警示多多。
一個公司內部,對待像魏延這樣有能力有貢獻的老員工,要包容其性格缺陷,要破除偏見,大膽使用。因為魏延這樣的老員工,對老闆肯定忠心耿耿,要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發揮其最大效能。
上升到其它層面,道理差不多,不能無端猜疑,自毀長城。
諸葛亮一生,在蜀漢軍政方面,建樹頗多,但在魏延問題上,諸葛亮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魏延統率蜀漢三軍,北伐曹魏,很可能擊敗司馬懿掌管的大軍,破關中,直取中原,完成興復漢室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