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做人,近半依床;日圖三餐,夜圖一臥,自古以來,床就是人們身邊的必備之物,其重視程度並不亞於房屋。聽老人講,在民國時期,故鄉董市老街上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張架子木雕床,也稱「寧波」床。有的是嶄新的婚床,有的是半舊而品相完好的架子床,還有的是殘缺破敗的老式木床。這些床只是使用木材質料不同,雕花鑿朵的難度不一,新舊好壞程度不同而已。各家的這種床都是結婚時的床,此床要伴隨這一家人養兒育女,直到夫妻白頭偕老。
那個年代男婚女嫁,無論男方備辦家具,還是女方陪嫁家具,家具中的婚床都是最為重要的物件。女家為讓女兒體面地嫁進婆家,往往買最好的婚床。我國近代,甚至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民間仍有這個風俗,後來也僅僅是婚床變得簡單了,不再是雕花架子床。
架子木雕床是古代最流行的婚床之一,因床上有頂架而得名。那個時代的架子木雕床,一般長度為2米,寬度為1.5米,高度2左右;四角安有立柱,立柱下方安圍板;頂上由八根木方分二層相互連接固定,並安裝有輕薄的木蓋板。床的兩端和背面裝有50釐米高的精緻圍板。床正面兩端各安裝一塊約40釐米寬、50釐米高的雕花欄板,名曰「門圍子」。此板靠床中的邊上各用一根金瓜柱固定在床沿,柱頂金瓜剛好在板上沿。床正面門圍上方立柱邊各裝有一塊下寬10釐米,上寬40釐米的弧形門牙板。床頂正面橫梁前裝一塊或兩塊看匾,匾與床同長,寬30-50釐米。此匾多為鏤空木雕,內容為戲劇人物、花鳥蝠鹿等。整個床面用生漆塗成褐紅色,雕刻的圖案及門牙都敷上金粉,彰顯得華麗漂亮。床正面兩邊各配一個小接櫃(床頭櫃),接櫃中間的空檔放上床的踏板,既方便實用,又莊重大氣。
婚床是家庭中最大件的家具,承載著人生中最豐富的內涵,在中國傳統社會,更是承載和寄予著長輩們的無限希望。前兩年,母親已經離世到了天堂,每當思念她時,我腦海中就時時湧現出故鄉母親房間裡那張精緻漂亮的婚床。對於母親,那張婚床從自己年少出閣,一直到老,三分之一的時間安枕於它。相對我們兄弟姐妹,母親的婚床更為重要,我們在這裡孕育成長,腦海中有太多關於母親的溫馨記憶和思念。
母親的婚床是古裝典雅的,這當然是指婚床的雕件和文化含意。這婚床顯得特別大氣,床前有踏板,床端有一對接櫃,便於盛放針頭線腦、小件換洗衣物。床楣看板、兩邊牙板和床沿擋板都有鏤空雕和凸雕,內容有喜鵲、松鶴、蝙蝠、小鹿等動物和牡丹、百合、蘭草、梅花等花草。圖案皆是比喻關聯,寓意雙關的文化符號,寄託著上一代人對於下一代人的祝福和願望。這些圖案雕刻,大氣中不失精巧,粗獷中不失細膩,造型誇張又不失質感,線條簡練又不失生動。我們小時候只覺得那床好看,全然不知它的藝術寓意和文化價值。
母親的婚床是潔淨淡雅的,透著一股來自大自然的氣味。在我們兄弟姐妹的印象中,母親剛用米湯漿洗過的被褥,除了感覺被面有一點點堅硬外,就喜歡在被窩裡聞那股淡淡的米香味道。白色蚊帳的門帘從銅帳鉤取出放下,躺在剛用米湯漿洗過的臥單上,米香配上墊絮下那厚厚的稻草泛出的田野青香,頭枕長型四方繡花枕頭,這感覺是那樣的美哉、悠哉、樂哉!
母親的婚床是具有生命力的溫暖搖籃。我無從知曉羞答答的母親是怎樣被熱熱鬧鬧地抬進喻家的,又是如何被伴娘牽著跨上婚床的踏板,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婚床上,等待著父親來掀開紅蓋頭的。反正我們兄弟姐妹一個個都出生在母親的婚床上,從破羊水到竄出母體,發出第一聲「哇」地啼哭,一個個小生命就此而誕生。我們躺在母親的懷抱裡吸取甘甜的乳汁,鼾睡在她的胸前依賴於她一手呵護。從此,母親的婚床便是我們幼年和童年時光中,最重要的活動場所。我們把蚊帳帳面當幕布,放下,拉開,一個個節目開始演出。什麼翻跟頭,倒立式的所謂武打戲;什麼拉高嗓門尖聲拖音高叫的所謂唱文戲;什麼把枕頭當小孩抱著唱父子、母子戲;還有什麼帳子背後或被窩裡抓壞人,演所謂英雄戲。瘋夠了,體疲了,其樂融融,大家方才住手。
母親的婚床是她營造關愛子女舒適睡眠的港灣。在嚴寒的冬天,我們臨睡前,母親總是用雙手將小火籃子夾在墊、蓋的被子中間,等被褥暖和了,再叫我們鑽進去睡覺。在伢們睡眠時,母親還要時時照看,生怕我們登開被子而受涼感冒。在炎熱的夏季,母親會在床前拿著一把蒲扇,輕輕地給我們徐徐送風,有時還輕聲哼著催眠的兒歌,直到伢們都進入夢鄉。當我們尿溼了臥單,母親總是用布片隔好,讓我們的身體保持乾燥,等天亮後就把被褥拿出去曬;遇天陰就要用火籃子去烤。我們熱天睡覺,母親還有一項重要事情,那就是要驅趕和消滅帳子裡的夜蚊子。熱天有了夜蚊子,母親會在我們上床前,用芭蕉扇將帳子裡的蚊子都趕出帳外。趕不盡的,母親就會拿著有燈罩的小煤油燈到帳內滅蚊。這時,母親要關好帳門,仔細巡看帳面上有無落蚊,只要蚊子一落到帳面上,母親就會將油燈的罩頂輕輕移到蚊子下方,然後快速向上一頂,這時蚊子就會被熱氣燻昏而掉進燈內,隨著一聲「啪」地響聲,蚊子便死在燈裡。有時我們上床了,聽見帳中還有「嗡嗡」的聲音,或是我們睡了有躁動,母親就又要端燈入帳搜尋,直到確認無蚊子。
母親的婚床是她教子成人的最佳場所。白天母親總有做不玩的家務活,我們的印象中她是不停地轉動,手腳從未歇過。為了教育我們,母親還總要找一些事手把手地教我們伢去做。她從洗衣做飯、掃地挑水、補衣納鞋、撿柴餵豬、墾荒種菜中,挑一些我們能做的家務活,讓我們去學做。晚上,在她的婚床上,她要對稍微懂事的伢們進行一番引導,如,白天什麼事做的很對,什麼事做得不太好,進行一番評價。最後還要嘮叨一陣,什麼看事做事要眼明手快,哪怕是吃飯前去拿一雙筷子,端一碗飯,也是在做事。更重要的是,她常教育伢們要學會知恩圖報,要知道父母養伢不易;伢們要學會以禮待人,對左右鄰居從稱呼做起,和睦相處。她明確要求我們做一個有善心知感恩的人,做一個勤快做事、不怕吃苦的人,做一個懂禮貌會尊重他人的人。總之,也就是社會上常所說的「討大家喜歡的伢們」。母親教育我們伢們沒有華麗的詞語,更沒有故弄玄虛的大道理,而是用樸實、直白、平庸的語言,講出一個個淺顯的故事。目的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讓人家「指背脊骨」,說這個小孩無家教。母親沒有什麼文化,她是靠生活中的感受而悟出的道理,但對教子卻是無比的精闢和實用,有點像大文人梁啓超教子先教怎樣做人的道理一樣,可惜由於家中缺乏財力,她只能教子成器,不可望子成材。
母親的婚床也是我們了解家史的地方。小時候睡覺之前,我們總要母親講講故事。開始她講些貓啊狗的童話故事,接著就講到宗族、家庭,先輩們的一些家事。什麼曾祖父怎樣千裡迢迢遷徙到董市落籍,開創出《喻天興》鐵匠鋪;什麼祖母用她的魅力和能力如何獨撐《喻天興》3號鐵匠鋪,將6歲的伯伯、3歲的家父及姑母一手帶大成人;什麼父親12歲開始學藝拉紅爐風箱,練出一身好藝,使技精鋪旺,風聲再起;什麼國民黨抓壯丁、躲壯丁,土匪在董市搶劫;還有那老東(日本人)侵佔董市,他們老兩口巧妙抗爭,自立門戶,另起爐灶,拉開《喻天興》3號鐵匠鋪。她講的很認真,而我們卻聽得懵懵懂懂,只能有那麼丁點粗略線條,直到後來,她常掛嘴邊,我們大點的伢才略知一二,方曉得先賢創業艱難,養伢不易。
母親的婚床還是她照顧丈夫病魔侵襲時的醫療床。家父因過早從事鐵匠的繁重體力勞動,加上煤煙煤灰影響身體的職業因素,50多歲便患上了職業病「肺結核」。在那個年代,講到這個病就使人談虎色變,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肺癌,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病。家父在患病後期,躺在母親的婚床上不能自理,均由母親一人熬中藥、敷針眼;開小灶、增營養;強衛生、防傳染。母親一人承擔了對父親在病重期間無微不至的護理,這對家父是一種莫大的安慰。由於精神的作用,家父也頑強地贏得了二年的生命時間,在家父60歲那年,他躺在母親的婚床上撒手離開了人間。我親眼所見,父親要離開婚床的那一刻,他睜開裝滿牽掛的眼睛,好像仍在說,母親的後輩子誰照顧?尚未成家的子女如何才能建一個新家?父親走後,母親在家從未離開過那張屬於她的婚床,每天晚上她會一人默默思念著追隨一生的那個男人。
母親的婚床被母親自己損壞了,她把此床誤當成封資修的產物而毀壞得面目全非,被「革命」得傷痕累累。在那「文化大革命」破舊立新的歲月裡,母親的那張精緻的木雕床終難逃一劫。要革命,要破舊立新啦,母親的心裡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整日惶惶不安。街上的人們都在行動,開展自查封資修的東西。母親在家裡環顧四周,仔細搜查,翻呀找啊,終於找到了一對她結婚時的瓷壇,那上面的畫面不就是封資修嗎!接著她看見那張婚床,木雕的喜鵲、蝙蝠、松鶴、百合、牡丹……這麼多的圖案不是破四舊的內容嗎?母親此時被破舊的激情衝動,加之大義滅情的覺悟,一把菜刀向心愛的婚床砍去,雕刻精緻的床面馬上被砍颳得支離破碎,金彩油漆線條沒了,凹凸雕的圖案毀了,鏤空雕的福音藝術不翼而飛了。從此,母親的婚床就只能睡睡而已,就像一個無靈魂的軀殼擺在那裡,那種美感聯想的藝術,福音文化的內涵,從此不能再現。後來,母親多次慚愧地諷刺自己,「那時的我瘋了,太不像話了,做出了這種傻事,真是泛嫌(討厭)啦!」精緻的母親木雕婚床沒味了,而我們的思念卻更濃了。
這張母親的婚床是母親的人生全部。世上還沒有什麼比自小跟著的這位男人重要,更沒有什麼比她獨自哺育的伢們更親。母親的婚床可以見證,她盡到了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她的一生不就是「相夫教子」嗎?這個諾言母親圓滿地實踐了,完成了。
本期責任編輯:梁春雲
編審:王雯憬 張貴勤
投稿須知:
1、本微刊為《關廟山文學》紙質內刊選稿基地,優秀稿件會不定期在《關廟山文學》選登,歡迎廣大文學愛好者踴躍投稿。作品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2、作品體裁:詩歌、散文、小說、隨筆、散文詩、文學評論、枝江方言等。原則上,字數在300——3000字以內。
3、稿件內容健康、結構完整、文筆優美、底蘊深厚。
4、來稿請附200字以內作者簡介、通訊地址、聯繫電話及個人照片一張
5、本刊對所錄用的稿件保留刪改權,作品必須原創,反對抄襲,文責自負。
6、投稿郵箱:
365009775@qq.com
373745181@qq.com
1078853222@qq.com
1245398902@qq.com
3840903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