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諾貝爾文學獎,大家對其關注度一直都是非常高的。而在今年一月份。諾貝爾委員會同意了日本方面的請求,公布了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從海選到最後公布名單的全部過程。可以說這一次的披露,也讓大家看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在整個評選的過程當中,是怎樣的操作。
因為在此之前,大家對於諾貝爾的評獎,一直覺得是非常神秘的,並不知道整個評選過程是怎樣的。在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中,候選人一共有83人,但是在最後被提名的名單裡,卻只有6個人。而在這一次的諾貝爾提名當中,曾經有謠傳老舍也在提名當中,但卻未見到他的名字。所以大家在看到了這個之後,才知道老舍與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不過是謠傳罷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老舍的好友曾經表示在1968年的時候,諾貝爾文學獎曾經有意,讓老舍奪得這個獎項。但當時老舍已經去世很久了,所以並不能把這個獎項頒發給老舍,所以在1968年的時候,諾貝爾文學獎就將這個獎項,頒發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即使在其他候選人名單中,也沒有老舍的名字,排在第一順位的是一位法國作家。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過程當中,一共要經歷好幾個流程。首先是諾貝爾獎項的委員會,對幾百名具有獲獎資格的人發出邀請,同時要求他們填寫相應的信息表格。在此之後,會對這幾百份表格進行進一步的篩選,之後會從這幾百個人當中,選出20個左右的候選名單。最後會對這個名單進行縮小,把20多個人變成5個人,最終才會確定獲獎者是哪一位。即使是在1968年,這個流程和現在,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所以從這份披露的資料中,可以看到老舍無論是在最後的名單,還是在一開始的初選名單裡,都未曾有過他的身影。而日本方面則認為,之所以川端康成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能也是因為諾貝爾獎委員會考慮的,希望能夠給亞洲作家一個機會。
之所以會有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錯失交臂的傳言,緣起另一位日本人藤井榮三郎,1981年4月他訪問北京時,把這種說法告知了老舍夫人及其子舒乙,此後流傳越來越廣,加之各種文人演繹,開始被很多人認可。
很有可能是在當時,諾貝爾文學獎有考慮把老舍,划進最初的候選人當中,但是在得知老舍已經去世了,所以就把老舍的名字給去除掉了。而後來,大概也是因為某些原因,才漸漸的讓大家知道,老舍曾經也是諾貝爾委員會有過考慮的人,但是老舍有被提名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
但除了老舍之外,也曾經有中國作家,被諾貝爾委員會提名,例如胡適,林語堂就是候選人,只不過非常可惜,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不管怎樣,諾貝爾委員會能夠對他們進行提名,也是對東方文學的一種肯定。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諾貝爾文學都代表著文學界的一種標杆,想必在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作者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