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約3000字,燒腦時間4分鐘,筷玩思維記者趙娜發於深圳。
日本最近有一個經濟學名詞非常流行——「貓咪經濟學」。由於日本單身人士不斷增加,養貓熱潮空前,而經濟學者發現,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有貓咪出現,就能吸引民眾的注意,從而獲利。
貓成了一種商業符號並非臆斷,日本關西大學學者研究稱,貓為日本GDP貢獻超過2.3萬億日元,遠超過偶像團體AKB48。
而這種勢頭也似乎開始在中國蔓延。在兩三年前還是新鮮事物的貓主題咖啡館,如今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經達到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二線城市的貓咖啡館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競爭者進入。
和其他主題咖啡店相比,作為都市人一處治癒心靈的溫馨港灣,多數貓咖啡店的人氣往往更高,客單價卻並不低,在一眾連保底都困難、更不用說持續盈利的咖啡同行中顯得十分惹眼。
貓咖啡面對的目標對象「貓粉」的客群,正是具有消費力和消費欲望的都市白領群體,這種原本小眾的細分市場有著可觀的前景,如今已經變得越來越有趣。
客群主要是年輕一族
除了為痴狂貓咪的女性群體外,貓咖啡館還可以吸引各個社會階層,但主要還是以都市白領、學生族為主。
對於許多喜愛貓咪咖啡館的白領顧客來說,貓咪對於工作了一天累積的壓力有很好的舒緩作用。在貓咪咖啡館裡吃什麼、喝什麼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裡的溫馨和治癒氛圍,許多客人都是一臉疲倦地進來,一臉笑容地離開。
而在周末和節假日,因為學生們放假,店裡一般會更加熱鬧。貓咪咖啡館的貓咪品種豐富,有些店也會飼養名貴的貓,對那些喜歡貓但自己買不起,或者家人不願意養、沒有能力養的顧客,貓咖可以滿足他們對寵物貓的所有需求。
從最初進入國內的商務咖啡,到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快消咖啡,再到以上島咖啡為代表的休閒咖啡、各種個性主題咖啡,咖啡的四個時代中,主題咖啡能夠形成的差異化最大。
而貓咖作為整個咖啡生態圈中一個細分的市場。針對「貓粉」這個粉絲群落,既有「休閒風」,又有特色主題,再加上「貓文化」,用寵物主題吸引客源,用環境和服務打造「貓粉」們美好的線下體驗,這種模式已經被市場驗證。
貓咖熱潮波及全球,貓咪經濟背後實則是城市治癒經濟
據筷玩思維了解,第一家名為Cafe & Cats的貓咪咖啡店在1998年誕生於臺北,日本的第一家貓咖「貓的時間」則在2004年的大阪開設,一開業就引爆話題,吸引了眾多「鏟屎官」前來消費。
如今在亞洲和歐洲各地都能見到貓咖,到2014年美國也有了第一家貓咪咖啡館、貓城咖啡館(CatTownCafé)。
自從貓城咖啡館開張後,貓咪咖啡館迅速在全美其他城市湧現,紐約、丹佛、聖地牙哥以及俄勒岡州的波特蘭相繼出現了貓咪咖啡館。
如今引領貓咖發展的領頭者仍然在日本。一開始的貓咪咖啡店都是比較小型的,但最近在新宿和原宿也多了不少高大上裝潢的咖啡店,內部裝飾接近高級酒店。
在日本,除了常見的貓咖,還有很多動物咖啡館的類型。山羊、貓頭鷹、兔子、狗狗……僅是貓頭鷹咖啡館在關西大阪的數量就多達六七家。
位於東京市區的山羊咖啡館桜丘Cafe的店主,於2010年開始在店內圈養兩隻山羊。小黑和小白不時向路人發出「咩咩」聲,不只引來了熱愛動物的女孩,連男性上班族也被瞬間吸引。
大阪的USAYU兔子咖啡館,地面鋪滿軟墊子,客人可抱著兔子席地而坐;而在東京有多家分店的小鳥Café的主角則是22隻多彩鸚鵡,店內有一處專門讓顧客與鸚鵡親密接觸的玻璃房,所有甜點、杯具、裝飾性插畫都以鸚鵡為主題。
在國內,大部分動物主題咖啡館還都是以貓咪、狗狗為主,但數量卻不斷攀升,這種治癒系咖啡館正滿足了都市人群對萌寵的日常親密需求,去貓咖「擼貓」並在店裡享受一下午時光,成為都市治癒經濟最鮮活的模式。
傳統咖啡店盈利利器
在傳統咖啡館業態疲軟的背景下,貓咪咖啡業態則作為一種咖啡館與萌寵店的跨界,成功吸引到了眾多消費者到店消費,而為了讓他們重複消費,貓咖一般都採用會員制。
較早開貓咖啡店的從業者已經積累了一定量會員,如今會員是主要的利潤貢獻者,而剛剛開店的商家把店鋪選在了客流量大的商場,同樣也在幾個月就能積累會員。
價格方面,貓咪咖啡館內售賣的單品價格往往高於市價。一杯調製咖啡大約在45元左右,與星巴克同類單品34元的價格相比,還高出近三成,部分咖啡高頻消費者會不能接受,對於愛貓的消費者來說,這部分可以看做是玩貓的門票。
高價的一部分原因是養貓特別是名貴貓品種,需要支付高昂的開銷,貓糧、零食、定期體檢等,一隻貓的月開銷往往超過千元;另一部分則是要考慮翻臺率,客人點一杯咖啡在貓咖玩半天的情況並不少見。
但目前許多貓咖已經加入了種類更加豐富的輕食、甜點,來提高客單價。
在一些二線城市,貓咖從原先的稀缺狀態到如今「遍地開花」,已經出現了競爭加劇的態勢,生意也變得沒那麼好做了。如果在貓咪品種、食物口味、環境服務方面沒有明顯的特點,許多貓咖僅只能收支平衡。
筷玩思維注意到,貓咪主題咖啡館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消費人群越來越廣,已經漸漸走出小眾市場,貓咖業態已經處在爆發期和行業洗牌期的臨界點,擁有自己的特色、更關注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可提供定製化服務和周邊商品的經營方式,才能滿足顧客的多元化需求,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
貓咪咖啡廳爭議不斷,衛生和道德問題難解決
貓咪咖啡館自從誕生以來就面臨著各種爭議。首先是衛生問題,一些人覺得咖啡館裡飄蕩的貓咪毛髮和處理不到位的糞便,都會使人噁心。
許多貓咖開在弄堂甚至社區居民樓裡,面積比較小但貓咪卻比較多,動物氣味難以消除,貓的毛髮會落在桌面甚至食物上。而貓也會生病,特別是皮膚病還會在貓之間傳染,店主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治療和防疫措施,也有傳染給顧客的風險。
在貓咖發展比較成熟的日本,貓咖對來店的顧客有著嚴格的須知規定,通常需要洗手、換鞋之後才能進入,並禁止客人自帶食物餵貓,有的甚至要求感冒的客人不得入店消費。
而在國內,這些要求並非所有店都有,即使有,執行起來也並不容易,很難做到完全的乾淨,而對於需要給客人提供飲食的咖啡館,食品安全問題就成了貓咪咖啡館的最大隱患。
另一種爭議則來自於動物保護主義者。在他們看來,貓喜歡安靜,而在嘈雜的咖啡館的公共環境被不認識的陌生人撫摸,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貓變成了人類的玩具、獲取收益的工具,類似馬戲團的獅子和海洋館的海豚,都在承受「上班接客」這樣非自然的壓力。
在有些管理不善的貓咪咖啡館,可憐的貓咪被客人抱來抱去凹造型,睡著的貓咪會被弄醒,沒有休息的時間,這些都讓貓咪咖啡館承受愛貓人士的指責和反對。
由於是新鮮事物,監管部門並不能做出約束,但長期來看,隨著進入者越來越多,業態要求越來越高,不能很好處理咖啡店衛生問題和貓咪健康問題的經營者,最終也會被市場所淘汰。
結語
在可支配收入增加、閒暇時間和休閒需求同時增加的消費背景下,人們對貓、狗和其他寵物的興趣也更濃厚,這就讓提供與動物有關商品和服務的市場開始充滿生機。
而對於競爭激烈的休閒咖啡行業,以貓咪為主題的咖啡館,則創造了一種鮮活的營銷題材,讓咖啡館在面對市場推廣與宣傳時更加有利,同時找到了市場細分方向,以人群來定位來經營咖啡館也能夠精準獲客。
但相對於整個咖啡市場,寵物主題的咖啡館還是屬於小眾,也極易飽和。
筷玩思維認為,如果類似的咖啡館不斷湧現,後續如何調整經營策略就是是否能避免被淘汰的關鍵——已經出現的高端貓咖、特殊品種貓的咖啡館等,都是這種趨勢的表現。
持續不斷為餐飲業貢獻深度硬幹貨。筷玩思維於5月2日正式發布了面向餐飲上中下遊產業鏈的九大配套服務,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具體查看。各種形式合作請聯繫:蘇先生 1565073721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