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復聯4》這場終局之戰,影迷們血脈噴張之餘,寡姐妮妮的犧牲也為這10年的布局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愛你三千遍」的叮嚀已無法彌補由前21部電影所喚起的共情回憶。
情感足了,剩下的就是場面了。可能很多人會說:「《復聯4》戰爭場面沒得挑,拳拳到肉很過癮!」
不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宏觀格局是有的,但土丘搶手套的奇幻戰爭場面,影神覺得還稍欠那麼一丟丟。
您先別跳腳,下面我就將《復聯4》分別與《霍比特人3》《哈7下》《復聯3》裡的戰爭戲份做個對比,聊聊到底怎樣的對戰場面才叫一個爽字了得!
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
打仗戲,一般來講,第一要義就是人多勢眾!所以,就需要一個大大的場景來裝下這麼多人。剩下的,讓幾方人馬橫衝直撞就行了。
終局之戰中,滅霸率艦隊攻陷地球,碰上「復活」後的復聯,緊接著一堆人跟一堆怪物廝殺在一塊。然而,這真的是理想的戰爭場面營造嗎?
其實,戰爭跟「混戰亂打」還是有區別的。幾方陣營的較量,絕不是鋪天蓋地的愣頭血拼,而是在一窩蜂中的有條不紊。此處,我們就以《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為例,聊聊繁雜場面下如何做到故事編排的有序。
在巨龍史矛革死後,矮人索林·橡木盾重返孤山,奪回矮人王國。但此時,精靈王索取阿肯寶石未果,獸人阿索格又覬覦孤山重要的地理戰略位置與物質資源,人類與矮人分享寶物的契約被撕毀,讓幾方勢力全部窺視於孤山。
於是,一場關於中土世界的存亡之戰在孤山打響。背景看似龐雜,但彼得·傑克遜將人物、對戰過程按單元逐一敘述,以便觀眾理解。
人物陣營方面,派系劃分絕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將勢力的分合融入宏觀場面的呈現中。
孤山一役,勢力眾多:以索林·橡木盾為首的矮人,以鐵足丹恩率領的鐵丘陵軍隊,以精靈王為首的精靈大軍,以屠龍者巴德為首的長湖鎮人類居民,以阿索格為首的半獸人軍團,還有比爾·巴金斯、精靈王子與白袍巫師斡旋其中。這比復聯與滅霸的二元勢力要複雜得多。
然而片中多方勢力絕不是一上來就抱團取暖,劃成非黑即白的對立狀態,而是一群覬覦利益、權勢的強取豪奪者,在多方抗衡中漸漸融在一起,最終合併結盟。
首先,在索林拒絕對方要求後,人類與精靈結盟,問責孤山。
其次,在索林人單勢弱的情況下,其堂兄鐵足丹恩在得其求助後率軍登場,矮人族與精靈人族聯盟展開激戰。
這時,阿索格派出獸人想坐收漁利,並兵分兩路,一路牽制聯盟,一路進攻河谷鎮。
面對勁敵,鐵足矮人與精靈聯手,與獸人殊死一戰。人類一方則退守河谷,保衛家園。
利慾薰心的索林懺悔於自己的貪念,於是王者降臨,與獸人奮力拼殺。
最終,巫師勢力介入戰鬥,索林與阿索格在渡鴉嶺冰河同歸於盡,五軍之戰落下帷幕。
所以你看,陣營轉變推動了對戰的發展,條理脈絡異常清晰。
除了戰鬥場面宏觀結構上的合理轉變外,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戰鬥也被細分為不同的小環境,讓觀眾能從視覺上分辨戰鬥的進程。
例如在到達渡鴉嶺的過程中,矮人們需要經過一條冰河。此處導演細化了矮人敢死隊如何利用敵方勢力與敵方作戰的過程,把作戰場地從陸地轉移到冰河中,將一望無際的狂野廝殺變成狹窄河道的追擊戰,豐富了戰鬥場景的層次感。
另外,精靈王子與阿索格之子在空中之橋的對決,也開闢了一個空中戰場。
而騷氣逼人的精靈王乘坐麋鹿衝入河谷鎮,矮人跨山羊攀登渡鴉嶺,這些細節都讓電影中各角色有了鮮明的特徵。
從大陣營,到小組勢力的轉化,再到個人的突顯,《五軍之戰》說明:戶外宏觀場面的展示絕對不是混亂的你爭我奪,而是由人物利益所牽動的勢力變化,以及角色動作的邏輯性動態顯現。
對比終局,天上灰濛濛,地上灰濛濛,然後突突突,打打打,還真是「一片灰突突大地真乾淨」。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可能會有人反駁:《復聯4》是室外作戰,環境上因為空曠相似感,所以難免場面辨識度不高。然而,單一場景甚至是封閉環境下的戰鬥,同樣也可以表現驚人的層次感。
在伏地魔帶領大軍攻佔霍克沃茲時,城堡就被分為屋外和屋內,並展示出戰鬥上的多樣性。
如城堡正門、城堡後禁林的通道,就被分為兩類對戰場景,讓本就色調過暗的畫面顯得立體。
在室內戲中,單調的城堡走廊也被劃分得層次鮮明。有求必應屋,密室水道,以及城堡階梯,都讓封閉環境成為鏖戰的陣地。
而終局之戰的場景選擇,影神不得不說有點「土」。
本來晴朗的天空,在滅霸來臨後就黯淡無光,原本輪廓清晰的草地、城市,在一頓狂轟濫炸下成了一塊塊土堆,層次感瞬間啞然失色。要不是觀眾對角色還算熟悉,環境的單調很難提起觀影的興趣。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
其實單就整個漫威宇宙來看,《復聯4》的戰鬥場面設計還不如《復聯3》。最終的決戰喚起的更多是情懷,而這種情懷很難讓平淡的戰鬥場面變得有趣。
每個成員與滅霸的對戰多是近戰,沒有太多花樣,更多是搶奪無限手套時的生拉硬拽,而決鬥的近身肉搏讓電影本身失去太多可以玩味的地方。
拿奇異博士來說,魔法巫師僅僅擋了個浪就收工了,別忘了,在《復聯3》中,人家可是跟滅霸來過一場正面剛的,又是分身又是化蝶的,法術難度堪比火影。
另外,《復聯3》在環境的多元上,也做得很充實,這主要因為泰坦星與地球瓦坎達兩大戰場的交替進行,加上雷神捨命鍛造風暴戰斧,都讓情節更加緊湊。
一邊在泰坦星上,眾人大戰紫薯精,滅霸對鋼鐵俠扔小行星,簡直讓人應接不暇。
另一邊,雙時空同時進行的戰鬥,即泰坦星外瓦坎達的背水一戰,也讓觀眾提心弔膽。
本來還想著多時空的設定是不是能增加對戰的可看度,沒想到一幫人全部湊到一起了,終局也只是一窩蜂的互懟而已。
哪怕是妮妮跟小辣椒合體,那也只是個機械版的「神鵰俠侶」,到處打槍放雷射而已。
拍奇幻戰爭大場面絕不是人多就行的,還需要考慮設計、場景調度以及故事編排,只有故事架構打好了,眾多人物的輪番上陣才能在喚起觀眾埋藏於內心的情感共鳴之外,提高觀眾的視效體驗。
所以,《復聯4》的場景,各位準備打幾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