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晶琳
撫遠地處中國陸地的最東端,是最早將太陽迎進祖國的地方。從2016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邊城」撫遠在三年多時間裡大力發展旅遊業,按照以邊促旅、以旅興邊、跨境合作、擴大開放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快步向前。如今,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進入倒計時,靜待國家文旅部近期驗收。
東極撫遠(網絡圖片)
旅遊 東極日漸火爆
「打卡祖國東南西北高低六個極點,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華夏東極!」
日前,13位來自江西的老人乘坐火車,從哈爾濱市抵達撫遠市,開始了他們心心念念的「東極」之旅。
疫情下的旅遊復甦中,撫遠迅速進入忙碌狀態。8月8日,同江市招商國旅撫遠分公司作為地接社,迎來從哈爾濱站到來的近300人的旅遊團,這也是2020年首趟旅遊專列開進華夏東極;8月22日,該公司接待了第二個旅遊專列,210多名遊客抵達;國慶前後又有約400人的省外旅遊專列來到撫遠。
除了東極的魅力,撫遠本身就獨具特色——一座新穎別致的民宿群逶迤而立於G102國道撫遠段的通景公路旁,純白顏色、圓球造型的星宿房,金黃立面、玻璃門窗點綴,湖畔、棧道、綠樹、溼地交相掩映,好一幅自然天成的美景。
這是坐落於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內的新晉網紅度假目的地——赫哲途遠驛站。途遠驛站店長李長秀一邊乾淨利落地安排解決遊客們各種需求,一邊向記者介紹著:「驛站今年6月落地抓吉赫哲族村,7月1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目前能同時接待40人住宿,客房每天爆滿,廣東、浙江、南京、北京等省外遊客多……」
出新 多業聯動布局
抓吉赫哲旅遊度假區(圖 黑龍江日報)
依託烏蘇里風光帶的區位優勢及赫哲族古老民俗文化,通過整合資源、規範管理、網上導引、爆點營銷,助力村莊變驛站、村民變股東、農房變客房、農品變禮品,撫遠將赫哲族小漁村變成了婚禮的夢想打卡地。來這裡可以垂釣野生江魚、暢遊溼地風情、品嘗全魚宴席、更是攝影繪畫創作地。在抓吉赫哲族村進行吃、住、行、遊、購、娛深度體驗,不僅激活了當地旅遊消費,增加了撫遠市整體旅遊收入,更將撫遠城市名片推向全國。
撫遠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高增宏介紹,三年多時間裡,撫遠通過多業聯動,打造全域旅遊融合發展新亮點。圍繞「華夏東極、兩國一島、兩江雙城、淡水魚都」四張特色牌,先後建成黑瞎子島旅遊區、探秘野熊園2個國家4A級景區,華夏東極、魚文化體驗館2個3A級景區,以及東極閣、東極魚市、濱江公園等一批特色景區景點,形成「一路三帶六區十大景點」的全域旅遊新布局。加強旅遊供給,全市賓館住宿床位達4700張,俄羅斯商品店15家、西餐廳4家、大型購物場所6家。抓吉赫哲族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近期又晉升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並正在打造抓吉赫哲省級旅遊度假區。
開放 區域跨境合作
日前,記者乘車前行在G102國道撫遠段,3輛吉A牌照的房車依次駛過。
「途遠驛站又來省外客人了。」北京華漢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撫遠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項目總負責人張燕渤告訴記者。隨著「中國兩極穿越」「醉美龍江331邊防路」自駕線路的日趨成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省內外自駕遊客。在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的100條精品旅遊線路中,「中國兩極穿越」自駕線路成功入選,且位居黑龍江入選線路之首。
三年多來,撫遠通過多業聯動,打造全域旅遊融合發展新亮點。
中國黑瞎子島(網絡圖片)
「受疫情影響,這是我離開北京後,在撫遠常駐的第101天。」撫遠成了張燕渤除北京之外連續停留時間最長的城市。說起撫遠的旅遊發展、全域規劃,他更是如數家珍。張燕渤說,2016年以來,撫遠累計投入資金近14億元,建成總長度238公裡的沿江風景大道、城市綠道、景觀公路和鄉村旅遊公路。依託國際客運站建設旅遊集散中心,開通城市旅遊觀光巴士、旅遊專線公交和旅遊客運班車。撫遠多輪驅動,完善公共服務,形成前撫鐵路、建黑高速、撫遠機場和口岸交通「路、鐵、空、港」四位一體的旅遊大交通格局。隨著黑瞎子島公路口岸獲批,中俄雙方8座以下小汽車將允許自由跨境通行並實行72小時免籤政策,撫遠將成為全國唯一擁有水、陸、空三大出入境通道的縣級城市。
撫遠口岸(網絡圖片)
三年多時間,撫遠市優先發展旅遊產業,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經濟收入逐年遞增。2019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12.5萬人次,同比增長20.3%,實現旅遊總收入8.78億元,同比增長22.6%。創建三年多來,撫遠將一個中國陸地最東端的「邊城」打造成東北亞「跨境樞紐」。
來源:黑龍江日報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導(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聯繫電話:(028)85471528 86529118
郵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聲明:1.凡來源為「一帶一路報導」的作品,版權屬於「一帶一路報導」雜誌社,任何第三方轉載均應註明「來源:一帶一路報導」;2.轉載其他媒體作品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刊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任何第三方轉載時須保留「來源」;3.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相應版權證明與我刊聯繫,核實後將依照相關規定支付稿酬;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我刊聯繫,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編輯:雷露
審核:向雯
主編: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