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奇立電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申清甫看來,工廠發生因福利罷工糾紛不是意外,一方面是裕元集團這種臺資企業的文化根源,因為工廠管理層基本是臺灣人,而員工只是打工仔,相對於內地人來說他們都享受著高工資高福利。另一方面,員工角度來看,特別是在像OEM這類的製造企業,工廠對於員工來說不是最終的歸宿,沒有歸屬感,僅是掙個工資地方。
「現在員工對於工作的認知和定位不一樣了,不像以前工人那麼吃苦。在08年那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之下,在東莞越來越覺得招工很難。」
來自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東莞市特約研究員林江認為,臺資企業管理制度嚴格,工人對薪酬不滿,工人壓力,工人以前只顧溫飽,現在逐漸認識到權利。
而另一方面,市場環境以及國家推行新政策後不斷上漲的成本也成為企業運營中面對的一大難題。
「伴隨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以及內外競爭的加大,新勞動法出臺規範像鞋類這樣的中小製造企業來說有好處,但也相當有大壓力。」來自廣州市步天鞋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廣州市白雲區鞋業商會會長李健祥向網易財經透露,現在行業成員基本都會討論上述情況。
李健祥認為,政府政策是為企業更好的良性發展,目前中國製造業正面臨一道坎,原材料諸如皮料越來越缺少,成本增加,環保要求也越來越高,一雙鞋子的單價成本上漲15-20%。
「開發一季的樣板,若訂單穩定一些,利潤還高;一旦遇到訂單取消,情勢不容樂觀。」
他指出,以前國內OEM有優勢,但目前來看價格優勢比不過土耳其。相比歐洲國家而言,國內企業關稅又高,普通的員工薪酬現在一般達4000-5000元每月。在人民幣匯率不斷波動下,其實對於企業來講,社保不是一筆小數目,參照政府規範做事,企業基本死掉,而那些不規範的企業或許還能存活一年兩年。
根據裕元最新的業績數據顯示,2013年該公司營業額為75.8億美元,同比增加4.1%;而淨利潤則為4.35億美元,同比減少7.1%。而東莞高埗鞋廠佔該集團生產量約10%。裕元在財報中同時指出,中國消費開支依然疲弱,政府規定的社會福利費用增加,以及通貨膨脹壓力,導致公司整體投入成本不斷上調。
而為應對此次員工維權,裕元預計到今年年底,因員工福利金調整以及津貼費用其開支將達3100萬美元,由於涉及員工人數以及補繳社保的詳細材料多,目前實際補繳提撥的金額款項仍未最終確定。
不僅如此,員工的這一維權運動還將導致公司的業務受到影響。日前市場就預測,若此次大規模停工持續下去,將可能波及耐克、阿迪達斯等運動鞋客戶的訂單生產進度。事實上,東莞高埗裕元廠罷工蔓延外省,近期,阿迪達斯發言人Katja Schreiber對外透露,為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事件對營運的影響,公司正重新分配未來的訂單,部分原本屬於裕元東莞的訂單將被轉移至其他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