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這些地點已安裝智能分類垃圾箱,不分類就扔不了垃圾!

2020-12-13 紅河日報社

近日

智能分類垃圾箱出現在蒙自街頭

需要掃碼才能投放

如果垃圾沒有分類

它將不會收納丟棄的垃圾

6月23日,蒙自市市政管理中心主任陳建學介紹,蒙自市已在20個地點投放了智能分類垃圾箱,滿足創文的需求,為蒙自市實行垃圾分類投放做宣傳,也為以後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打下堅實的基礎。

智能分類垃圾箱

記者在朝陽路(塞納公館售樓部)見到智能分類垃圾箱,垃圾箱需要插電後才能投入使用,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4個投放入口。投放前,需要掃二維碼,然後根據垃圾投放種類點擊按鈕才能完成投放。在垃圾箱旁,還有一個滅煙投遞的小窗口。陳建學介紹,這是全國統一標準的分類垃圾箱。投放前,居民需要在家中做好垃圾分類,然後進行掃碼投放,垃圾箱可以自動識別,如果不分類,將無法完成此次投放。

滅煙投遞口

陳建學說,在北上廣等這些嚴格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都安裝了這樣的垃圾箱。根據《雲南省加快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今年,全面啟動地級市及州府所在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實現主城區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蒙自市作為試點城市,必須要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蒙自市政管理中心希望,蒙自市民要多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將自己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

垃圾投放入口

目前,蒙自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項目已經完成可研報告,選址在雨過鋪街道。以後,蒙自市的生活垃圾收集將通過市場招標的方式,由第三方公司來負責,逐步實現從源頭上分揀,中途實行分類收集,末端實行分揀處理,生活垃圾實現規範收集、消納,實現廢物資源再利用,從源頭上減少汙染物。

附:20個智能垃圾分類箱安裝投放地點

1、育才路(市機關幼兒園)

2、朝陽路(塞納公館售樓部)

3、朝陽路與錦繡路交叉口(臺北幫廚)

4、錦華路(新世紀步行街口)

5、錦華路與觀瀾路交叉口

6、觀瀾路與銀河路交叉口

7、觀瀾路(舜江苑小區旁)

8、天馬路與興州路交叉口

9、天馬路與鳳凰路交叉口(礦業公司)

10、天馬路電信大樓

11、天馬路大爾多超市對面

12、銀河路(原市衛生局旁)

13、文翠路(廣播電視新聞中心)

14、鳳麟街(森林公園公廁旁)

15、文翠路與啟文路交叉口

16、朝陽路(同德廣場公廁)

17、電大廣場

18、明珠路(州機關幼兒園對面)

19、建設者之家

20、祥瑞街

垃圾分類從你我做起

這些小知識了解一下

在當前我國各城市試點垃圾分類的行動中,每個城市分類的標準並不完全一樣,有的地方按照「幹」「溼」分開,有的地方則是分為「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進行投放。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區分這些垃圾呢?

平常生活中的垃圾,主要分為四大類: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廢電池、廢墨盒、廢油漆桶、過期藥品、廢燈管、殺蟲劑等。

可回收物垃圾

玻璃類、金屬類、塑料類、廢紙殼、廢舊衣物等。

廚餘垃圾

剩菜剩飯、茶葉渣、殘枝落葉、骨骼內臟、果皮菜葉等。

其他垃圾

寵物糞便、菸頭、汙染紙張、廢舊陶瓷製品、灰土、一次性餐具等。

只要搞明白了上面四大類基本劃分,那就基本不會扔錯垃圾了。

如果你還記不住

戳視頻

↓↓↓

讓我們一起行動

做好垃圾分類

節約資源,美化城市

記者:王宗林 實習記者:胡珏圓 文/圖

部分內容來自央視新聞

責編:普薇

相關焦點

  • 調查:生活垃圾分類實施1年 多數人扔垃圾不分類
    垃圾桶都是「清一色」,並沒有標註分類,垃圾回收車回收時對這些垃圾也是「一鍋燴」。分類垃圾桶常見,分類依然難如上所述,居民生活區域一般都會有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那街道等公共區域如何做的呢?記者走訪發現,在城市街道、地鐵等一些公共區域,一般都會有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兩種。
  • 順義區垃圾分類不鏽鋼宣傳牌報價
    順義區垃圾分類不鏽鋼宣傳牌報價  作為今年實行「垃圾不落地」的小區之一,小區物業和區城管局、西城街道密切配合,在居民中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同時,小區對保潔人員進行相關分類知識培訓。在分類設施上,「垃圾不落地」試點小區給每戶家庭都配發戶用小型分類桶,之前每幢樓道口的垃圾桶全部撤除。20多層住戶的垃圾都是居民自行把每天的垃圾分類好,再送到垃圾收集房。
  • 朝陽黑莊戶:網際網路+智能垃圾分類 促進村民養成垃圾分類「老習慣」
    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垃圾分類正式全面推行。而在朝陽區黑莊戶地區的麼鋪村,垃圾分類早就已經開始。麼鋪村從一年前開始試行「網際網路+智能垃圾分類」新模式,在村內採取「固定智能設備+流動上門回收」的形式。垃圾分類對麼鋪村村民而言,已從「新時尚」變為家喻戶曉、人人踐行的「老習慣」。
  • 景德鎮這些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你會將垃圾分類丟棄嗎?
    小區:分類垃圾桶裡垃圾不分類4月3日下午,記者探訪了梨樹園小區,雖然是老舊小區,但是小區的道路很乾淨,每隔幾十米,就會有兩隻垃圾桶擺放在路邊,一隻垃圾桶上標註了「可回收」,另一隻垃圾桶上標註了「不可回收」。垃圾桶內,也是魚龍混雜,居民都是將整袋的垃圾直接扔了進去。
  • 鄭州街頭垃圾箱只有兩種分類 路上吃剩的早餐扔進哪種垃圾箱?
    有不少讀者和網友熱議,等今年底鄭州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後,居民區的垃圾分了4類,但是街頭垃圾箱的分類仍然只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兩種,這樣一來,不還是等於沒分類嗎?如果街頭的垃圾箱仍分為兩類,不增設新功能,那麼,市民上班路上吃不完的早餐該不該扔到街頭的垃圾箱內?  疑問:街頭垃圾仍分兩類,路上吃不完的食物要往哪裡扔?
  • 在日本扔垃圾:分類錯了會被「退貨」
    但在我來的最初幾天,就因為垃圾問題受到了「驚嚇」。 有天在樓下大堂,看到角落裡有一些裝在塑膠袋裡的報紙、書籍,袋子上貼著醒目的紙條,用嚴厲的口吻寫著「請不要把報紙書籍當可燃垃圾扔,請嚴格遵循垃圾分類。」原來,報紙和書籍是資源物品,不能圖省事往可燃垃圾裡一扔了之,必須用繩子捆好,在規定的日子裡送到資源回收點。
  • 調查垃圾分類:多數人弄不清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6日,本報記者對設在人流量大的公交站臺、學校、小區門口、廣場等附近的分類垃圾箱做了一番調查,結果顯示,隨機調查的50個人中有32個人不了解垃圾應如何分類,13個人略知分類情況,僅有5個人比較清楚垃圾應該如何分類。
  • 如何正確扔垃圾?分類指南看這裡 拒不分類或被罰款
    《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2021年1月1日實施,扔垃圾這種「生活小事」變得有法可依。那麼作為普通市民到底應該如何扔垃圾?我們分類投放垃圾之後,收運體系如何避免「先分後混」呢?昨天上午,市城管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 計劃統計科科長李春慶走進大小新聞直播間,為市民答疑解惑。
  •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入駐綿陽市,開啟垃圾分類新時尚
    9月23日,手機註冊、人臉識別、自動開箱、及時返現、這套最新扔垃圾的投遞流程出現在綿陽市遊仙區政務中心。隨手扔垃圾的返現活動,可回收資源進入工廠分類分配,又將會帶給綿陽市哪些影響?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入駐遊仙區政務中心   目前,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超過80億噸,中國生活垃圾年產量超過4億噸。中國垃圾產量年均增長速度為8.42%,其中成都一年生活垃圾處理總量591.21萬噸。
  • 山東高鐵智能分類垃圾箱_錦得盛簡約而不簡單
    山東高鐵智能分類垃圾箱,錦得盛簡約而不簡單,產品包括:電梯轎廂系列,豪華門系列,金屬玻璃護欄系列,鋅鋼護欄系列、防火閘門系列、電動安防系列、不鏽鋼高檔櫥櫃系列、不鏽鋼屏風系列。山東高鐵智能分類垃圾箱, 單位過濾面積大,過濾水阻較小,液體輸送能耗小,過濾效率高。
  • 破解垃圾分類難題,智能分類如何實現最優解
    我們注意到,隨著政府加大城市治理投入以及技術力量的介入,在近兩年的垃圾分類的解決方案中,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分類識別、智能分揀技術的引入,成為很多人們試圖破解垃圾分類難題的新方案。那麼,這些垃圾分類的智能化方案在投入使用中存在哪些難題?又該如何發揮真正的智能分類、分揀的作用?
  • 廣州垃圾分類成效如何?受訪市民:「垃圾不分類」情況仍突出
    民調顯示,80%受訪市民表示廣州近年推行落實垃圾分類有效果,56%受訪市民認為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目前主要改變了收集生活垃圾的時間和地點安排,但仍存在「居民不分類扔垃圾」現象。調查中,多達85%的受訪市民表示所在小區已按要求「撤桶」(即撤掉了住宅樓層內的垃圾桶,垃圾必須扔到集中投放點)。需指出的是,市民認為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目前主要改變了收集生活垃圾的時間和地點安排,但垃圾不分類的情況仍然突出。
  • 濰坊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12月12日、13日,記者在城區走訪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區已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不過,目前還存在垃圾混裝投放、市民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認知不足等問題。明年我市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部分問題將會有效解決。
  • 鋁合金垃圾分類亭現貨
    1.按外觀風格分類  像垃圾分類亭的式一般來說有三種, 首先就是中式仿古的類型,然後就是現代比較時尚的,還有一種就是簡約的式, 現在在市場當中常見的就是簡約的式了。  北京垃圾分類收集亭供應商歡迎諮詢  北京現代智能垃圾分類亭智能垃圾箱為配套組合,垃圾亭的設計突破固有模式,在頂棚超前的使用了區域化玻璃頂,它不僅讓垃圾亭顯得更加科技現代,同時自信源於遠大優異的製作工藝。
  • 廚餘垃圾咋投?智能設備咋用?垃圾分類示範片區這些問題多人喊懵
    此次走訪調查,記者了解到在垃圾分類生活中,該小區有面臨智能分類機難用、垃圾分類不徹底等問題。智能分類機老人玩不轉。12月11日13時20分,記者進入該小區東門,向西望去,一組組垃圾桶十分顯眼。這些垃圾桶大多分灰、綠、藍3色,分別寫著「其他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
  • 垃圾分類智能化,咱宿遷老百姓分類賺錢兩不耽誤
    從今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46個重點城市。雖然宿遷不在46個城市之中,但是垃圾分類工作刻不容緩。在宿城區就有5個小區已經開展智能垃圾分類,並且率先實施垃圾分類「四分法」。
  • 日本的垃圾分類:繁瑣是為了給整個社會帶來便利
    人民網東京4月20日電(許永新)剛到日本的時候,垃圾分類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一定要分清是哪種垃圾,垃圾收集的時間因所居住區的具體要求而異,不同垃圾分好類後能夠扔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地點也會不同。如果錯過了垃圾收集日,就只能放在家裡攢著,忍到下一個規定日期再放到指定地點。不按規定隨意亂扔的話,還有可能被管理人員找到家裡甚至受到相關處罰。
  • 我所見到的日本垃圾分類
    那天,我們在名古屋機場下飛機後,一走進機場大廳就發現一排擺放整齊、顏色標識不一樣的垃圾箱,每個垃圾箱上都印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韓文,分別寫著:紙杯、可燃物、塑料類。母親提醒我,在日本扔垃圾是要分類的。我口裡雖然應允著,但心裡卻不以為然。
  • 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
    原標題: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文/華義) 在號稱垃圾分類標準「最嚴格」的日本,垃圾分類回收實行多年,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各地垃圾分類回收大同小異,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定時定點,二是大件垃圾等需要預約且付費,三是罰則嚴厲。
  • 輕點屏幕 垃圾入桶 垃圾分類智能箱現身柳錦社區
    居民使用智能垃圾桶投放垃圾。(陳朝霞崔寧攝)「垃圾桶『裝』進『格子間』,環境乾淨了;觸控螢幕一點『窗戶』自動打開,再也不用自己『動手動腳』,扔垃圾更方便。」昨天一早,在海曙區南門街道柳錦花園小區113號樓旁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居民王阿姨動作麻利地在智能垃圾箱正中的觸控螢幕上點了下「廚餘垃圾」圖標,之後左側廚餘垃圾箱上的黑色板蓋向內徐徐移動。經現場桶邊督導員檢查無誤後,她將垃圾袋丟了進去。30秒後,板蓋自動復位。整個過程一目了然、乾淨方便。這是柳錦社區引進的智能垃圾箱運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