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身穿臺灣果農的服飾,背著農具,挑著水果,在舞臺上走起了水果時裝秀。走完水果時裝秀後,果農又挑著水果到遊客當中,任遊客品嘗臺灣水果。8月22日,首屆臺灣(佛岡)水果節在清遠田野綠世界景區舉辦。主辦方欲通過水果節打響臺灣與佛岡兩地的水果品牌,開啟「水果+旅遊+民俗風情+特色美食」的新模式,成為中國鄉村旅遊的樣板。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佛岡欲打造」一陸一島「水果王國
據相關史志記載,佛岡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歷來就是嶺南盛產水果的地方,自古以來就盛產荔枝、石硤龍眼、青梅、柿子、蜜桔、三華李等名優水果特產。近年來,引種了臺灣無核番石榴、臺灣早生甜桃、日本次郎甜柿、臺灣50青棗、日本茂木枇杷等水果,更讓佛岡成為了「水果王國」。
臺灣也因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所以臺灣也素有「水果王國」美稱。田野綠世界臺灣風情旅遊度假小鎮是臺灣休閒農業、精緻農業的大陸版,景區擁有臺灣植物園、臺灣水果園、臺灣櫻花園、臺灣楓葉園、臺灣蘭花園這五大植物花卉水果園,其中水果園面積1300多畝,果園圍繞著園區3.8公裡的內環道種植,因季節不同而結果,每個季節都有特有的水果,主要有:楊桃園、鳳梨釋迦園、番石榴園、大白柚園、金煌芒果園、砂糖橘園、蓮霧園。全面按照臺灣技術來種植,施用有機肥,不施任何化肥、農藥、除草劑,全部是有機水果。
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佛岡本地與田野綠世界景區的水果品種、產量營造了「一陸一島」水果王國。佛岡縣旅遊局局長譚武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舉辦臺灣(佛岡)水果節,目的就是打響佛岡水果品牌,促進水果旅遊產業的發展,開啟「水果+旅遊+民俗風情+特色美食」的新模式。同時,借節推廣臺灣水果培植技術,提高當地農民經濟收入水平,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及農業與旅遊業的融合,提升農村人才的素質。讓外地遊客想念著佛岡的水果來到佛岡,吃著田野綠世界的水果感覺到了臺灣。
推出水果承包方案開啟了旅遊新模式
在當天的開幕式上,遊客盡情領略了臺灣民俗風情、臺灣民間藝術,品嘗著臺灣、佛岡兩地的知名水果。臺灣電音三太子跳起了《小蘋果》,田野綠世界的農務人員表演了他們自導自編的《挑擔水果上北京》水果時裝秀,阿里山的姑娘跳起了臺灣民族舞蹈。就連水果節的啟動儀式也是嘉賓切大西瓜來啟動。
最受遊客歡迎的當然是《挑擔水果上北京》水果時裝秀,田野綠世界水果種植人員身穿臺灣果農服裝,背著農具,挑著水果,扛著果籃,背著水果背簍,在舞臺上表演起了水果時裝秀。五顏六色的水果,原汁原味的農耕風情,消逝已久的鄉村生活讓遊客醉了。
最讓遊客開心的是,表演完後,果農們挑著水果、背著水果將新採摘下來的水果送給嘉賓與遊客。遊客們蜂湧而上,搶著品嘗臺灣水果品種。
包田、包車、包餐大家聽多了,包果樹卻是新鮮事了,吃水果也有新玩法。在水果節開幕式上,清遠田野綠世界還推出了果樹包養方案,按照每一株臺灣水果樹的樹齡、結果量、果實品質推出承包價格,由遊客包養。遊客包養了果樹後,平時的果樹的料理由景區負責,水果成熟後,遊客可以分5次進園採摘水果,水果可以自吃,也可以送人。請人吃飯已經過時了,請人流汗也已經老土了,請人吃水果才是流行的時尚。田野綠世界種植有臺灣水果1300多畝,品種全面來自臺灣,主要有火龍果、楊桃、釋迦、白柚、青棗、番石榴等。推出的承包果樹數量有臺灣楊桃500棵、臺灣釋迦200棵、臺灣白柚200棵。
園區根據水果品種、長勢、掛果量將每株果樹的價格定出來,讓遊客認養承包。平時果樹由景區工作人員負責護理,保證果樹安全健康成長,並定時將果樹的生長、果實成熟的情況發到微信公眾號上,承包了果樹的遊客通過微信就可以了解到果實什麼時候成熟,數量有多少,什麼時候來採摘。成果包養了果樹的遊客一年之中可以免費入園5次來採摘水果。遊客可以一家人來自摘、自吃、自賣,還可以叫上親朋好友一起來品嘗自己家裡的果樹結的果實。
遊客包養了果樹,可謂好處優惠多多,首先不用購買門票就可以進園區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其次可以享受到比正常購買水果的超優惠價格將整株果樹承包下來,碰上手氣好,包養的水果樹比原來估計的產量高很多,非常划算;最重要的是,不但可以隨時來採摘、品嘗新鮮水果,體驗摘果之樂,而且還可以帶上朋友來摘水果,用水果款待朋友。
正是水果成熟的季節,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明年春天,田野綠世界的水果都不會中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包產到戶讓中國農民富裕起來了;21世紀的今天,田野綠世界實行包果到戶,讓城市的家庭都擁有自己私家水果與果園,是多麼幸福快樂的事情。從掛果到採摘,遊客不但可以體驗到果子成熟的快樂,而且還可以享受採摘的樂趣,還可以遊覽臺灣寶島美景的大陸版。
田野綠世界的水果種植方式完全按照臺灣農場的種植方式,不施化肥、農藥、除草劑,全面施有機肥,人工除草、套袋,所以確保了水果的品質;市場上水果因為有採摘、批發、運輸、倉儲的時間在裡面,果場必須在水果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採摘下來,確保賣到消費者手中時剛好成熟。而田野的水果是在果園現場採摘、品嘗與銷售,全部都是在樹上成熟的果實。
田野綠世界的開啟了網際網路+旅遊+農業的新模式,很好地運用了網際網路思維中的品質、口碑、參與、體驗。通過體驗旅遊與傳統農業的融合,再利用網際網路思維營銷,創造農業經濟的線下體驗,讓水果飛了起來。一方面,確保了水果的渠道與銷售價格、附加值,而且是預訂銷售,又增強了遊客參與、體驗、互動,降低了銷售成本。
旅遊業的發展與網際網路技術讓農產品有了廣闊的「錢景」。農業體驗與旅遊休閒度假結合,推出系列採摘體驗,景區開闢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摘果、拔菜、賞花、採茶,享盡田園樂趣。如法國農村的葡萄園和釀酒,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和參與釀造葡萄酒的全過程,而且還可以在作坊裡品嘗,並可以將自己釀好的酒帶走,向親朋好友炫耀,其樂趣當然與在商場購買酒不一樣。
而美國的莊園主在蘋果、梨子、葡萄、西瓜之類的瓜果快熟的時候,招攬遊客去農場摘水果度假,城裡的人熱烈響應,紛紛開車前往,水果隨便吃,累了可以在樹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鮮空氣,聆聽鳥兒的歌唱,直到太陽西斜,人們還可以在農舍小住一夜,品嘗農莊主人準備的別有格調的晚餐,享受到一個別致的假期。 農業旅遊是旅遊融農業生產、觀光、休閒、參與、體驗、習農、品嘗、購物、娛樂、度假等為一體,讓都市人徜徉在田園風光之中的同時,也給農業經濟注入了新的血液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