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它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民族的集體記憶。
今天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的日子,為了迎接這個偉大的節日,全國各地都會推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不少人也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
那麼,在世界各地,人們又是怎樣來慶祝各自國家的國慶節呢?不看不知道,一看,發現還真的多姿多彩,各有各的獨特之處。
一、美國:購物狂歡
美國的國慶是7月4日獨立日紀念。每年的這一天,各地居民都會自發上街慶祝。全美的教堂敲鐘慶祝,各種花車遊街。
每逢獨立日,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美國色彩的主題裝束,從隨身衣物,到建築、車輛的裝飾,全都化身星條旗
作為商業至上的國家,獨立日也是美國人瘋狂促銷,瘋狂購物的日子。各路商家早在6月就開始籌備促銷活動,迎接美國人的購物大血拼,堪比中國的雙十一。
在美國,每年的七、八月是草莓銷售的旺季,草莓酥餅是夏日的餐桌必備。草莓酥餅,當然是獨立日當天不得不吃的一道美食。
二、英國:沒有國慶
英國作為君主立憲國家,沒有國慶節。但類似的節日是英國女王的官方生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但官方生日則定在每年靠近6月11日的星期六。
每年這個時候,倫敦的天氣會比較晴好,女王會親自檢閱軍旗敬禮分列式。
三、法國:消防員必不可少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掀起了法國大革命。這一天後來就被確立為法國的國慶日。
在法國國慶節的當晚,法國消防隊還會有自己的傳統節目——消防員舞會。這個最初用來進行內部慶祝的活動,在1937年被過路人偶然發現的,成為了如今法國國慶的必備節目。
因為法國消防員不但擁有帥氣的外表和健壯的「肉體」,而且他們還給人帶來一種安全感,因此消防員還是法國女性最青睞的男性職業之一。法國總統一般也會在國慶日舉行特赦,除此之外,還會有煙火、閱兵等活動。
四、烏克蘭:做給外人看
每年的8月24日,是烏克蘭的「獨立日」。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烏克蘭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才獲得重新的獨立。
在這一天,烏克蘭首都基輔中心,會施行交通管制,街道只允許步行。街頭掛滿藍黃兩色的烏克蘭國旗。烏克蘭士兵攜帶各種武器進行閱兵,與蘇聯時期相仿。烏克蘭總統會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慶祝儀式。
獨立後的烏克蘭,一度經濟坍塌,社會崩潰,腐敗嚴重,成為西方的主要受援國之一。但是後來烏克蘭逐漸穩定,隆重慶祝獨立日,也是向外界發出烏克蘭國內穩定的一個信號。
不過自2019年起,烏克蘭取消了閱兵表演,把省下來的費用當做補貼發放給了士兵。
對於普通烏克蘭人來說,獨立日除了政治意義,也是歡慶。大多數人和親朋好友一起,期待觀看獨立日結束時的焰火。
五、菲律賓:身著傳統服裝
1565年,菲律賓淪為西班牙殖民地,之後被殖民統治300多年,最終於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
菲律賓宣布獨立的同一年,美國打敗了西班牙,接管了菲律賓,在菲律賓建立起了美式政治體制。
在美國的支持下,1946年菲律賓宣布獨立,最初菲律賓將美國獨立日作為菲律賓的獨立日,但由於不少人反對,菲律賓政府最終於1962年,才正式把獨立日確定為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之日——6月12日。
在獨立日慶典中穿著菲律賓國服巴隆是菲律賓的重要習俗之一。
菲律賓國服——巴隆的全稱是「巴隆他加祿」,即Barong Tagalog,合併前兩個單詞後,就成了"Barong",字面意思是「服飾」,用來指代菲律賓的正式男裝(禮服)。
巴隆的樣子很像敞領襯衫,莊重場合穿著的款式通常為奶白色,正式禮服款的巴隆通常是長袖,兩側腰部開岔,胸前扣子兩側各有一條織繡出來的垂直白色花紋,是菲律賓男士參加重要場合、慶祝活動和宴會的正式禮服。
六、澳大利亞:煙花、海灘、拖鞋
澳大利亞最早被英國人當做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
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雪梨,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雪梨(Sydney)。
澳大利亞將1月26日,首批歐洲人抵達澳洲大陸的日子定為「澳大利亞日」。澳大利亞官方在1818年正式開始慶祝這一節日,划船比賽、衝浪大賽、一些沿海城市還會在在這一天燃放煙花。
比較特別的是,國慶日這一天,澳洲的一些海灘,都會舉行人字拖大挑戰。澳洲著名的五大海灘:
雪梨Bondi, 西澳Cottesloe, 南澳Glenelg, 維州Torquay以及昆州Mooloolaba將聚集成千上萬身穿泳裝、帶著充氣大拖鞋的歡樂人群。
無論是來贏獎品,還是純粹湊熱鬧曬太陽,都是國慶日不錯的選擇。
七、印度:放風箏
印度的國慶在每年的8月15日,是為了紀念1947年這一天,正式宣布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印度人為了慶祝獨立日,有一個獨特的傳統就是放風箏。被英國殖民以後,英國曾派遣西蒙委員會來調查印度現有的行政管理體系,為了表示抗議,印度人就放起了風箏,上面寫著「西蒙滾回去」的標語。久而久之,放風箏就成了一種紀念
八、以色列:哭牆的訴說
以色列的獨立日比較特別,首先,它是在陣亡將士紀念日的後一天,其次,以色列是在1948年5月14日建立,這一天是猶太民歷的以珥月5日,於是慶祝國慶的日子就不是確定的公立,而是在公曆4月到5月間的一個日子。
其中比較特的慶祝,是市民到哭牆參加禱告活動。哭牆是耶路撒冷舊城的一段護牆,千百年來流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都會在這裡禱告。這一天,還會有特別的飛行表演,而人們則一直慶祝到晚上日落。
九、韓國:你說的是哪個?
韓國比較特別,它有4個國慶日,都和「國慶」有著密切聯繫:
3月1日是「三一節」,紀念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而掀起的「三一運動」;
7月17日是「制憲節」,紀念1948年大韓民國憲法頒布的「制憲節」;
8月15日是「光復節」,紀念1945年韓國從日本壓制下解脫找回了國權;
10月3日是「開天節」,紀念公元前2333年,國祖檀君創建最初的民族國家「檀君朝鮮」。
當然, 8月15日的「光復節」是四個國慶日中地位最高的節日,韓國民眾喜歡稱這一天為「光復日」,表示這一天韓國人民擺脫了日本長達36年的壓迫。
每逢國慶,韓國無論哪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會看到一面面飄揚的太極旗。一些年輕人還會在街道、廣場分發傳單,高舉國旗,高呼「大韓民國萬歲」。各種文娛活動也會在這一天舉辦。
十、日本:新天皇改日子了
日本在二戰前有一個「國慶節」,即2月11日的「紀元節」,二戰後,佔領軍為了避免日本復闢軍國主義,就取消了這個節日。
但隨著日本戰後經濟恢復,日本國內也偷梁換柱,恢復這個節日,但也不敢叫原來的名字,而改為「建國紀念之日」,不過這個節日在日本國內的關注度遠沒有天皇誕生日高。
和英國一樣,日本人也習慣將天皇誕生日當做是「國慶」,因為在日本,天皇是國家的象徵。明仁天皇的生日是12月23日,德仁天皇則是2月23日。
在天皇誕生日這一天,日本會舉辦各種慶祝的儀式。在皇宮會進行祝壽的儀式,天皇和皇后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各種神社寺廟也會各自舉行天長祭(天長祭),為天皇祝福。
縱觀各國的「國慶」,都是對國家和民族的一種祝福,國慶有不同,但熱愛和平,祝福國家繁榮富強的心情,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