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了所謂的「618」網上購物節了,6月18日是京東店慶日,京東在這天開展大型促銷活動無可厚非,可是在這一天,不單單是京東搞活動,其他的電商也不甘示弱,天貓商城、蘇寧易購等紛紛同時開展活動。
從阿里巴巴開始搞雙11開始,電商的網絡活動越來越多,既有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的各種優惠活動,比如3月8日婦女節、六一兒童節、春節,甚至還延伸出了三月7日女生節,這個女生節也不知道是誰發明的。除去國家法定假日的電商活動,雙十一、雙十二、六一八等等各種電商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電商幾乎天天都在過節。
當然,電商企業確實天天都在過節,作為所謂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國內的電商企業普遍高估值,職工收入極高,各大電商的年成交額也逐年攀登新高,在這個屢創新高的銷售額背後,這些電商活動的貢獻不可估量。
以阿里巴巴為例,2009年雙十一銷售額0.5億元;2011年雙十一銷售額共52億; 2013年雙十一銷售額350億元;2015雙十一交易額超912億元;2017年雙十一成交額1682億元;2019雙11全天成交額2684億元人民幣。以2019年的成交額來看,已經超過的很多小國家一年的生產總值,不得不說中國的網購太瘋狂了。
雙十一號稱是全球最大的電商購物節,隨著雙十一的成功,各大電商平臺嘗到了甜頭,於是雙十二來了,618也來了……雖說電商天天在搞購物節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是電商購物節的泛濫是不爭的事實,未來我們還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網上購物狂歡節。
那麼這些所謂的電商購物節真的給了消費者實惠了嗎?
在200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搞11月11日網絡促銷活動的時候,那真的是具有較大幅度的優惠,更確切點說,在雙十一剛剛發展的頭幾年,平臺都會給予一定的優惠,讓消費者實實在在獲得實惠,然而在最近的幾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雙十一的東西並沒有便宜很多,這個節日更像是一個噱頭,或者說是商家清理庫存的好時機。
根據雙十一的價格政策:當日的商品價格必須低於9月15日至11月10日期間成交最低價的九折;11月12日至12月11日期間不得低於雙11當天售價出售。我們相信這個政策能夠真正執行,但是商家依然可以在雙十一之前上調價格,從理論上看,雙十一應該是全年最低價,但實際上未必是。
雙十一期間還有另外一種噱頭,比如打五折、打三折等,注意這個五折或者三折是指專櫃價,而不是平時的實際售價,專櫃價基本隨便填。雙十一確實能撿著便宜,但是絕對沒有大家認知的那麼大。
此外,目前的電商促銷活動更加像是去庫存的方式,真正價格比以往低很多的都是庫存積壓貨,相當於超市中即將過期的商品。越來越多的電商活動被發明出來,就會使得電商活動日跟平常時候沒有什麼區別。
也不知道未來這些電商平臺還會想出什麼稀奇古怪的網上購物節?清明節要不要也搞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