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穎禕 淄博報導
「齊文化的人文內涵應該是『君子之風』,特別是以管鮑之交為代表的人文之風的精神。」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王德剛如是說。
在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召開後的第三天,9月19日,淄博市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淄博會議會展中心舉行。
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在大會上的主旨報告中表示,淄博素有「央居齊魯、襟連海岱」之美譽,是獨具特色的組群式城市,文化底蘊深、自然顏值高、民風品質美。這裡是齊文化發祥地,三千年泱泱齊風,八百載海內名都,傳承著革故鼎新的基因,為這座城市鑄就了改革、創新、開放、務實、包容和重工厚商、尊賢尚功的文化特質,齊文化已成為風採別樣、氣質獨特的「超級文化IP」。
江敦濤介紹,當前,淄博文化旅遊發展還有一些未開墾的「處女地」,許多「散落的珍珠」尚未成串、許多「金字招牌」尚未閃光、許多文旅產業尚未成勢。今天的短板弱項,就是明天的成長空間。我們期待更多的文旅企業和投資者、創業者前來探幽、前來雕琢。我們將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牽引,深入推進文化賦能行動,致力把淄博文旅這隻「潛力股」變成「績優股」,與大家共享精彩的「淄博機會」,讓「合伙人」舒心融進淄博,創新創業淄博,創造創富淄博。
對於齊文化下一步深度的利用、傳播是需要遊客這個載體的。王德剛認為:「現在已經建了很多的博物館群,有載體資源的開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整體來看,齊文化旅遊是不溫不火的,當然也是持續增長的,不過增幅不大,最關鍵的是缺乏高品質和高質量標誌性的景區性的吸引物,這可能是目前我們齊文化在利用方面一個最大的缺憾。所以整體來說,我們齊文化開發和利用,特別在文化和旅遊領域裡面,缺乏一個核心的載體。」
王德剛表示:「除了要傳承我們的齊文化之外,我們還要更加注重在經濟領域裡面開發它的使用價值。我提出了一個三項選擇:第一是現有城市歷史街區、古村鎮的文化復活;第二是改造、修復、復建的文化古城、古鎮;第三是文化商業休閒綜合體。」
對於淄博文旅未來5年發展,北京交通大學現代旅遊研究院院長、教授張輝提出了五大建議:第一,不搞大規模旅遊設施建設,而是圍繞「農業+旅遊」「工業+旅遊」「商業+旅遊」「康養+旅遊」進行旅遊化改造;第二,以旅遊公共建設為核心,推進旅遊便利性體系建設;第三,完善旅遊治理結構,使得工商、公安、交通等與旅遊相關部門形成解決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第四,適應現代旅遊生活方式,推進文旅融合,挖掘齊文化元素,將「食住行遊購」六要素進行獨立發展;第五,適應消費者多元化需求,進一步完善除景區以外的旅遊空間形態。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大會發布了《淄博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十大攻堅行動方案》《淄博市支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出臺了含金量高、推動力強的24條具體政策措施。在大會期間,舉行了淄博市文旅招商項目路演及文旅項目籤約儀式,淄博市委副書記、張店區委書記馬曉磊推介宣傳淄博文旅資源並進行政策解讀;各區縣、功能區主要負責同志登臺推介路演文旅項目23個;市及各區縣與景域驢媽媽集團、北京太合音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青島澤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來淄合作的文旅企業現場籤約文旅項目18個,總投資過百億元。
(編輯:馮穎禕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