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鄉村振興研究及案例分析報告由中哲諮詢研究員周彬提供。
周彬
從事研究經驗:
農業模式研究
農業地區和企業標杆研究
四川省鄉村振興研究及案例分析
中國特色小鎮發展演技
項目經驗:
大衝山大嘉匯國家養生城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川健康管理學院項目建議書(進行中)
四川省鄉村振興研究及案例分析
四川省鄉村振興研究及案例分析包括五個部分:
壹、總攬全局,把控方向
貳、定位區域,逐步深入
叄、明確問題,有所針對
肆、詳解思路,明確方向
伍、立足案例,例論相證
由於文章篇幅較長,每一期為大家分享一個部分的內容哦。
本期內容包括ppt版本和word版本,如果對ppt完整版本感興趣的可以在文章最下端留言區進行留言。
word版本
壹、總攬全局,把控方向
一、研究背景
外在機遇: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內生動力:
從行業看,一二三產業融合大趨勢
從全國農村現狀看,縮小城鄉差距、農村振興迎來關鍵時期
(一)立足國家十三五戰略,把握農村發展大趨勢
發展目標:
到 2020 年,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新農村建設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1.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有效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鞏固提升,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棉油糖、肉蛋奶、蔬菜和水產品自給率保持穩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積極進展,可持續發展水平和競爭力明顯提升,對國際市場和資源的掌控能力穩步增強
2.農村經濟發展更加繁榮協調
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構建,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快速發展,農業多種功能充分拓展,基本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農村創業就業空間更加廣闊,新型城鎮化對農村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3.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農村供水、供電、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觀,農村更加美麗宜居。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並軌、標準統一
4.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繼續提高,草原保護建設進一步強化,自然溼地萎縮和海洋生態功能下降趨勢初步遏制。重點治理區域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石漠化得到有效防控。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制度基本建立,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5.農村經濟體制更加成熟定型
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財產權的保護制度更加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基本形成,農業支持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效能更加優化,現代農村金融保險服務規模擴大、水平全面提升,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二)立足中央,努力實現鄉村振興
必須立足國情農情,順勢而為,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摘自「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第三點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摘自「總體要求之指導思想」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摘自「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貧標準,也不吊高胃口,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堅決打好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
——摘自「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
(三)從行業看,一二三產業融合大趨勢
一二產業聯動
農業與工業相互融合,農業提供優相應工業原料以及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不斷延長產業鏈。
二三產業聯動
將深加工和現代工業製作後的農產品應用到服務業中,諸如特色綠色旅遊紀念品、 醫藥保健產品等。
一三產業聯動
利用特色農業字圖案打造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發展農業旅遊,將農業的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完善,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多個方面的原因造成農村發展的的滯後。有一部分是農村長久以來的歷史原因,如農村制度等,暫時不做過多敘述。當前農村發展滯後主要是由於發展過程中人口不斷減少,產業結構跟不上社會發展,造成經濟相對與社會發展滯後,農村資源有限,城鄉差距拉大,而不斷惡性循環。
三產融合意義
延長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提高經營者的收入和效益
優秀的農業人才、加工業人才、市場營銷與服務型人才和資本資源有效地集中到農業產業上來
改善產業結構,實現農村產業多元化良性發展,增加農村就業,促進農村多元發展。
三產融合要求
重點突出6個點位:1.規劃編制、2.產業基礎、3.新型業態、4.產城融合、5.利益聯結 、6.運行機制。
側重1個示例:田園綜合體。
解決3大痛點:1.土地問題、2.產業驅動匱乏與農民就業增收的問題、3.城鄉協同發展的城鄉人口的文化生活差距。
(四)從全國農村現狀看,縮小城鄉差距、農村振興迎來關鍵時期
由於社會發展資源分布不均衡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差距逐步擴大的問題。我國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呈現出較大的兩極化發展,農村相對與城市的落後是諸多方面的,除了有可視物質層面的差距外,制度上也相對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後。
差距體現:
收入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差距總體上是不斷擴大的。近年來,在國家採取多種惠農措施的情況下,城鄉收入比例也維持在3.21:1。
教育差距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農村學生輟學率在偏遠地區更為明顯,義務教育推行困難。城鎮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人口的比例分別是鄉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 、68.1倍
醫療差距農村地區醫療水平落後,醫療意識不強,保障脆弱容易出現因病返貧現象。農村地區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屬於高發地區。
消費差距從總體上看目前城鄉消費差距由於收入水平的差距而不斷擴大,研究表明目前城鄉消費差距大致在十年左右,將隨著城鄉收入差距變化而改變
公共投入差距不同地區政府在財政收入上也有不小差距,公共投入主要來源有國家層面的財政投入還包括地方層面的投入,這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息息相關。
社會福利差距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補貼、物價補貼等各種補貼,以及各種社會保險如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最低收入保障等,絕大多數農民都不能享受。
二、支撐條件
一、從業人口概況
人口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對於農業人口而言,評判一個地區農業人口標準在諸多方面,基數自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同時還應該注重從業人口的年齡劃分,受教育水平、從業結構等客觀標準。
按照統計資料表明,農村人口外出在本縣內不足25%,就以為其可為當地產業發展所提供的人口支持較少。而從業人口中大部分是第一產業方向,說明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勞動力的農業集約化程度一般,所以需求從業人口依舊較多。
二、市場支持
市場供需形勢
(一)生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國,種植面 積和總產量分別約佔全球的 45%和 48%。2015 年我國蘋果種 植面積 3492 萬畝,佔全國水果總面積的 18.2%;總產量 4261 萬噸,佔全國水果總產量的 24.4%,2000 年以來產量年均增 長 2.7%。我國蘋果種植以富士品種為主(產量佔比約 72.4%), 主要有 4 大產區:渤海灣、黃土高原、黃河故道和西南冷涼 高地,其中黃土高原和渤海灣是世界蘋果最大產區,也是我 國著力發展的優勢區。
(二)消費。2010~2016 年,我國蘋果消費總量由 3320 萬噸上升至 4255 萬噸,年均增長 4.7%,其中鮮食消費量由 2120 萬噸上升至 2785 萬噸,年均增長 5.2%,佔我國蘋果消 費總量的 63.6%;加工消費量由 420 萬噸上升至 635 萬噸左 右,年均增長 8.5%。
(三)進出口。2001~2009 年,我國鮮蘋果出口量由 4 萬噸增至 122 萬噸,佔世界出口總量的比重由 6.5%上升至 15.4%;2009~2015 年縮減至 100 萬噸以下;2016 年出口量 回升至135萬噸,約佔世界出口總量的10%,僅次於義大利、 美國和波蘭。濃縮蘋果汁出口量由 2007 年的 103 萬噸降至 2014 年的 46 萬噸,2016 年回升至 51 萬噸。2016 年我國蘋 果進口量 7 萬噸,近 5 年年均增長 9.1%,主要來自紐西蘭、美國和智利(佔進口總量 90%以上)。
發展趨勢:周邊遊大熱,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旺盛
周邊遊,也可稱為短途旅遊,一定意義上可概括為是以大城市或省會城市為中心,出發當日能夠到達訪問地,覆蓋其周邊及鄰近省份城市的旅遊市場,行程主要以1-3天為主,周六日為主要時間點。目前周邊遊多是以鄉村旅遊為主,遊客來源多是城市遊客。近年來,國內經濟水平得到發展,導致國內旅遊市場發熱,主要旅遊市場細分以60至200公裡以內的城市輻射區為主要的周邊地區。
三、政策支持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從業人口巨大,三農問題歷年來是我國的重點關注問題。近年來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經濟轉型,推動農業同其他產業同步發展,國家出臺多向政策。其中以一號文件為主導,多個部門聯合或單獨出臺諸多相關促進政策。
三、差距問題
1.收入結構單一且收入差距大
2.農村產權制度的缺陷
3.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較差,發展受阻
4.受環境限制大,資源分布不均勻
ppt版本
此報告供客戶內部使用,未經中哲諮詢書面許可,其他機構不得擅自傳閱,引用或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