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瀘縣福集鎮、玄灘鎮、嘉明鎮、喻寺鎮、牛灘鎮、兆雅鎮、奇峰鎮、雲錦鎮、立石鎮等鎮的來歷,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熱情讓我感動很欣慰,雖然我文章中已經註明沒有全部寫完,歡迎補充,但是各位還是意猶未盡,希望江陽沽酒客能做一個完整版,盛情難卻,沽酒客今天把剩下的十個鎮補充如下,喜歡的小夥伴趕緊來收藏吧。
百和鎮
瀘縣百和鎮位於瀘縣東部,東與重慶市永川區朱沱鎮交界,東南與合江縣參寶鎮接壤,南面與瀘縣太伏鎮相鄰,西與雲錦鎮接壤,北與立石鎮毗鄰,距瀘縣福集縣城60公裡,瀘州45公裡,永川區55公裡,朱沱深水港碼頭20公裡,太伏神仙橋碼頭16公裡。
1956年設百和鄉,1958年與五通鄉合併改五通公社,1984年復鄉。1997年,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4.8萬,轄老鷹巖、朱巷、石埂山、學堂、東林觀、千案山、碾子山、排樓、鹽燈杆、涼坪、方碑、喻家、東嶽、新隆咀、柏林、騎龍、三和、東陽、軍大丘、樓坊咀、蔣壩、聖堂、四合、肖坳、檀木25個行政村和百和街、五通街、土主街3個居委會。
百和鎮大力發展和挖掘民間民俗文化,正在將流傳幾百年的民間藝術--蓮槍舞發揚光大,現已申報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百和鎮是市級小城鎮試點鄉鎮,市級敬老模範鎮,市級社區建設示範鎮。這裡有福祿寺大瀑布,另外還有長達60多公裡的大鹿溪河可供旅遊開發。不過現在還看不出來有這個跡象,那個高洞據說有溫泉,沒有去過。反正這裡離瀘州算比較遠了,百和鎮的人,去貴州發展的比較,留守的中老年居多。
天興鎮
天興鎮位於四川省瀘州西部,北接隆昌,西鄰富順,距瀘縣縣城11公裡。應該是最近幾年才劃分成鎮的吧。反正之前了解不多,只是聽說桑蠶業曾經比較有名,沽酒客去過一次,吃了無花果燉老鴨子,至今懷念。
方洞鎮
方洞鎮位於四川省瀘縣東北部,與重慶市榮昌區清江鎮、清升鎮、安富街道相鄰,與隆昌縣李市鎮接壤,距縣城玉蟾街道14公裡(福清路)。1934年設觀音鄉,1958年改方洞公社,1984年置方洞鄉。2006年,將原雨壇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方洞鎮。方洞鎮政府駐方洞場。
方洞的文化底蘊比較深厚,屈原的後裔在這裡繁衍生息,著名的石牌坊地主莊園也在這裡。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屈氏莊園,屈氏莊園位於方洞鎮石牌坊村,始建於清末,民初被擴建,是川南民居建築風格代表,還是僅次於劉文彩民居莊園的四川省第二大民居風格建築群。
屈氏莊園是迄今為止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地主莊園,位於四川省瀘縣方洞石牌坊村。這裡地處四川省與重慶市交界地帶,是瀘縣、隆昌縣、榮昌縣三縣交界之處,在過去是三不管的地方,匪患叢生,當地縣令也鞭長末及。但清朝任知事的屈氏子孫屈應選卻請來地理師,在這個叫石牌坊的地方建起了規模宏大的屈氏莊園。
歷史以來,方洞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國畫大師蔣兆和就出生在風景秀麗的五仙山腳步下,他和他的巨幅長畫《流民圖》流芳千古;當代著名書畫家屈義林的家就在清江河畔,"屈天馬"之美譽傳遍華夏。屈趁斯、屈仲樵與"屈天馬"並稱藝壇"三屈",盛名遠播。
海潮鎮
海潮鎮地處四川省瀘縣西南部,距縣城32公裡、瀘州市區18公裡,東與龍馬潭相連,西與自貢市富順接壤,南與江陽區隔江相望,北與牛灘鎮、潮河鎮山水相連。
海潮鎮因海潮場而得名,明朝建海潮寺,清朝海潮寺成為集市至今。1950年廢除保甲制,同年8月建立海潮鄉,駐海潮寺場;1958年10月1日取消海潮鄉,建立人民公社;1984年1月取消人民公社恢復海潮鄉;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鎮,海潮鄉和高寨鄉合併,新建海潮鄉;2002年6月撤銷海潮鄉新建海潮鎮。
水資源得天獨厚,電力資源豐富。鎮內水庫、山平塘星羅棋布,沱江流經鎮域21公裡,因流灘壩電站的建成而造就了川南唯一活水湖--海潮湖,工農業發展有充足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因瀘州市最大的水電站--流灘壩電站坐落該鎮,且地方電網與國家大網交叉供電,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電完全能保證。
風光秀麗的川南唯一活水湖海潮湖。市級風景名勝區--海潮湖,含沱江活水之神韻,含蓄而空靈,湖水優美明淨,湖畔綠樹成蔭,湖水共長天一色,白鶴帶倒影齊飛,漁翁怡然垂釣,天人合一。
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海潮鎮地處沱江河套,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土壤肥沃,宜種性廣,盛產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特色產品桂園、小顆粒花生(小金鉤)、甘蔗遠近聞名。2001年以來引進種植桂園12萬株,配套種植荔枝、甜橙、脆紅李一萬餘畝,"桂園之鄉"格局已基本形成;2001年種植花生810畝,生產花生89000公斤。(但是桂圓目前產量過高,市場是個問題,應該有所反思才對)
得勝鎮
得勝鎮,位於瀘州市區以北25公裡,瀘縣縣城以南10公裡,219省道、萬得公路縱橫交錯,貫穿全境,距隆納高速公路牛灘出口7公裡,交通便捷,資源豐富。
1935年之前,得勝鎮稱林坎;林坎為古驛站,林坎驛站有一地名為接官壩,為古代瀘州官員出城60裡地迎接上級官員的地方。今將林坎古名改為林坎社區,接官壩也改為村。
1935年,置得勝鎮;1940年,得勝鎮改鄉;1958年,得勝鄉改公社;1984年,插銷公社,復置鄉;1992年,撤鄉建鎮;1997年,得勝鎮轄區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3.9萬,轄21個行政村和得勝、宋觀2居委會。
2004年,得勝鎮轄區面積56平方千米,轄21個農業村、2個社區;2006年,瀘州市人民政府將原順河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得勝鎮,面積88平方公裡,轄14個農業行政村、3個社區。
得勝鎮有著淳樸的鄉土風情。古龍橋的精雕細琢見證著幾千年的風雨滄桑,宋墓石刻的別具匠心演繹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曲藥製作、得勝花燈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太伏鎮
太伏鎮位於瀘縣東部的長江之濱,與重慶市永川區、江津區、瀘州市合江縣接壤,距瀘縣縣城32公裡、瀘州市區27公裡。1935年設太伏鎮,1958年改太伏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建鎮。
據說瀘縣神仙橋港口位於太伏鎮永利村,是繼瀘州市貨櫃碼頭後的又一大型貨運集散碼頭,碼頭上的神仙橋產業園,已經列入瀘縣經濟開發區"兩港一園"建設規劃和瀘州市臨港產業物流園區"一港七基地"建設規劃。太伏鎮黨委政府立足區位優勢,實施大招商、大發展戰略,引進了榮鑫商貿、翔宇物資、醇窖酒業、龍城印象、神仙橋酒業等龍頭骨幹型企業,工業發展蒸蒸日上。不知道今天這裡什麼情況?
雲龍鎮
雲龍場始建於明朝朱元璋洪武時期。清朝時瀘縣設十鄉,雲龍鎮為麟現鄉。清宣統二年改為麟現自治區,區址雲龍鎮。民國十二年(1923年),瀘縣劃42個鄉鎮,雲龍、永壽為雲龍鄉。1950年,廢除保甲制,雲龍鄉屬石洞鎮第7區管轄。1954年,雲龍鎮劃入新四區。1956年,李灣鄉併入雲龍鄉,恢復石洞區管轄。1958年建立雲龍人民公社。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恢復雲龍鄉。1992年,撤區並鎮,原石洞區雲龍鄉、茅壩鄉及奇峰區的上坪鄉合併為雲龍鎮,雲龍鎮原轄30個行政村,364個村民小組,2個街村,11個居民組。2005年,雲龍鎮區劃調整後轄13個村和1個社區。
現在雲龍最牛的一件事就是雲龍機場建設在了這裡,2013年,開工新建的瀘州雲龍機場位於雲龍鎮,建成後將成為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2020年前,新機場將開通20條國內航線,實現輻射川南併兼顧黔北、渝西、滇東地區,成為四川乃至西部重要的支線機場。目前雲龍機場已經投入使用了。
另外雲龍鎮境內有瀘縣最大的小(一)型水庫朱梅灘水庫(現九龍湖),水面佔地1300畝,蓄水1000萬立方米。動物資源也比較豐富,雲龍鎮有水鳥、水鴨等野生動物;有鰱魚、鯉魚、鯧魚、鱔魚、鯽魚、甲魚、蟹、熱帶魚等近百種水生動物。
石橋鎮
1940年設石橋鄉,1958年改石橋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建鎮。其實石橋成為鎮我不太理解,感覺挨著玄灘很近啊,為什麼不合在一起呢?或許沽酒客知識有限,看不懂吧。裡面有道林溝風景名勝區位於瀘縣石橋鎮境內,是瀘州市風景名勝區,景區地處四川省東部與重慶市西部交界處,位於東經105度,北緯29度之間,屬"瀨九馬低山背向斜"自然區。旅遊資源看起來比較豐富,如果你去玄灘順便可以了解一下,沽酒客了解不多,只能寫這麼一點,歡迎補充。
毗盧鎮
1934年設毗盧鎮,1958年改毗盧公社,1984年置鄉,1992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北,距縣城60公裡。面積72平方公裡,人口4.1萬。其他不用說,境內旅遊資料還是可以的,毗盧鎮旅遊資源豐富。該鎮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玉龍湖,有近萬畝的林海,有"瀘縣第一峰"的萬壽山,海拔757米,在萬壽山下,還有與豐都鬼城齊名的佛教剎--五明寺。旅遊資源急待開發。(囉嗦一句亟待開發沒問題,關鍵是要懂市場和運作,光有資金就以為可以的話,那就等著被打臉吧。)
再給大家扒一下玉龍湖,玉龍湖風景區位於瀘縣東部立石鎮、毗盧鎮境內,因其水色湛藍如玉,水面宛如一條巨大多腳的龍而得名"玉龍湖"。玉龍湖島嶼眾多,風光旖旎,被譽為"川南第一湖"。之前好像不叫玉龍湖,叫三溪水庫,至於裡面的神話傳說,就是傳說唄,據說這裡1996年四川省第十一屆"瀘州老窖杯"釣魚比賽在這裡舉行,被譽為"川南第一釣"。玉龍湖美食以豆花、臘肉、鮮魚著稱。現在可能去釣魚的人都多,瀘州有一幫子人,愛釣魚愛的拄拐棍,沒有年齡限制,真羨慕你們不用工作,活得那麼滋潤。
潮河鎮
潮河鎮政府駐地潮河場(又稱大壩場)。民國初屬伏龍鄉轄治。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隸屬瓦子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後從瓦子鎮分出,成立鄉公所,以境內大坳場、橋村壩各取一字命名大壩。1958年建立大壩公社。1981年更名為潮河公社,以境內潮河命名。1992年8月撤(牛灘)區並(潮河、瓦子、清和)鄉建鎮後稱潮河鎮。
潮河鎮地處龍貫山南麓,礦產資源十分豐富,2012年,地層中儲有開採價值較高的煤、石英砂、石灰石、陶瓷粘土等礦產資源。據說現在這個龍貫山被開發出來了,有很多人希望江陽沽酒客去看看,我找不到路,另外龍貫山還是有點歷史文化底蘊的,當然今天如何,我不太清楚,以後有機會去看看,網友告訴我山上蛇多,沽酒客,有點害怕。
好了終於把瀘縣的10個鎮寫完了,加上之前的寫的前9個總共19個,這是一個粗略的介紹,對於特別有內涵和歷史文化底蘊的,江陽沽酒客還會專門寫單篇文章記錄,希望大家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