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大金塔,又稱仰光大金塔或雪德宮大金塔,高度為98米,表面貼滿了一層金箔,再加上它位於皇家園林西的聖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佔鰲頭了。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淨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髮。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金箔27噸多。在塔頂的金傘上,還掛有1065個金鈴、420個銀鈴,上端以純金箔貼面,頂端鑲有4531顆寶石,其中有一顆72克拉鑽石。如果用「價值連城」一詞來形容這座大金塔,已絲毫不覺過分。金碧輝煌的緬甸瑞光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為「東南亞三大古蹟」,是馳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緬甸國家的象徵。
蘇雷寶塔建於2200年前,仰光市以此佛塔為中心向四周延展,可以說這裡是仰光市中心的中心。位於鬧中取靜的市中心,塔高46米.塔身鍍金.塔基呈八邊形。據傳建成於2000多年前迎接聖物的和尚自印度返回後,以Kakusana菩薩時代的保護神Sule的名字命名。塔內塑著瑞光大金塔所在聖山的守護神司雷的神像。佛塔周圍圍著許多雕像,最引人注意的是緬甸的生肖雕塑。緬甸人把生肖分成8個,從周一到周日各不相同,其中周三按上午和下午分成兩個生肖。遊客可以找到自己生日日期對應的生肖膜拜,據說可以求得庇護。
仰光的唐人街聚集著約15萬當地華人、華僑。具有百年歷史的觀音古廟(當地人稱廣東廟)和慶福宮是觀光客們的聚會熱點,早晚車水馬龍,擠得水洩不通,熱鬧非常。這裡有許多華人開的餐館,水餃、拉麵等中餐一應俱全,愛吃中餐的遊客可以在這裡吃到比較正宗的飲食。 華燈初上,廟門口人行道便成為賣西瓜、小橘子、大榴槤等水果和衣服的夜市。
喬達基臥佛寺因寺內立有一尊6層樓高的巨大臥佛而著名,這尊臥佛原本是尊露天的的大坐佛,1953年建成,後使用大量緬甸玉將其改造成大臥佛。長20米,高5.4米,臥佛的眼睛以玻璃鑲成,並由一位中國畫家點出眼睛,神態慈祥豁達。--臥佛四周沒有牆壁,佛的兩隻腳一前一後,腳底有108個圖案,代表著108次輪迴,以手為枕頭,雙眼注視著盤跪在地的虔誠信徒,據說這種姿勢是佛在休息,而非涅磐。臥佛足足有一人長的佛腳底板上劃有108個格子,每格裡面表現了一種六道輪迴中的形象,旁邊的英文逐一解釋各種形象的含義,將生命之輪描繪在這裡代表佛遠遠超脫於輪迴之上。
卡拉威宮是一座浮於皇家湖上的鳥型大船,是極有特色的仰光標誌性建築。外觀金碧輝煌,裡面裝飾豪華。白天看去金碧輝煌,夜晚則燈光璀璨,倒影斑斕。湖畔的柚木皇宮酒店極盡緬甸皇家風範,經常是外國政要出沒的地方。每天晚上7點起,卡拉威宮會舉行隆重的緬甸歌舞表演,同時提供豐盛的自助餐。在皇家湖可以看到仰光最華美的落日,晚霞的餘暉倒映在湖中,彩雲蕩漾在湖面上,非常漂亮。
茵雅湖,是仰光著名的自然景觀,位於市區北部。其面積比皇家湖大5倍,是仰光市內最大的湖泊。湖水清澈透底,湖邊老樹環繞,青草茵茵,來到這裡,可使你心思平靜,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此外,湖濱還有緬甸划艇俱樂部,對這個水上項目有興趣者可由專業划艇運動員陪你到泛舟湖上,體驗一次競技之樂。
皇家湖位於仰光市中心,在仰光大金塔的東面,是一個建於英國殖民時代的人工湖泊。湖區風景秀麗,是仰光市散步的絕佳去處,也是一個觀看落日的好地方。皇家湖周長約5公裡,水深50-115釐米,面積60.7公頃,通過地下管道與市北的茵雅湖溝通,補充水源。皇家湖主要用於向市區供應清潔水源,整座湖泊被面積110公頃的皇家自然公園(Kandawgyi Nature Park)和69.25公頃的仰光動物園(Yangon Zoological Gardens)層層包圍。而且,在皇家湖上還可以看到緬甸最具特色的皇家鴛鴦船,也稱卡拉威宮,白天看去金碧輝煌,夜晚則燈光璀璨,倒影斑斕,是仰光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波特濤塔,又名千佛塔,與蘇雷寶塔同時建成。1943年被皇家空軍炸毀,20世紀下半葉重建。重建中發現了許多2000多年前的文物和珠寶。遊客可進入塔身內部觀賞保存聖物的密室。據傳從印度來的護送聖物的千佛陪葬於此。
仰光聖瑪麗大教堂始建於1895年,屬新歌特風格建築,是仰光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曾有多名英國神父先後在此傳教。教堂的外觀雖然由紅色磚石築造,加上兩個尖塔,顯得非常惹眼、非常西式,但是內裡的飛升拱廊和五彩的裝飾,融合了多種東南亞元素,結合一起給人一種莊嚴、典雅的感覺。
班都拉公園,是為紀念緬甸國家英雄班都拉Mahabandoola而建的公園,位於小金塔邊的鬧市中。班都拉在英緬戰爭中指揮有方,數度重創英軍,不幸在1825年的一場激戰中以身殉國。緬甸獨立紀念碑(Independence Monument)也豎立在班都拉公園中。這座公園也是仰光人日常閒聚的地方,在公園和它的周邊,可以見識地道的仰光市民生活。
仰光大學(University of Yangon)位於緬甸仰光市甘馬育,是緬甸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學,主要學科是人文學科、理工學科和法律學。1958年,曼德勒大學成為一個獨立的大學,之前,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都在緬甸仰光大學。1964年,大學教育法案頒布,所有專業大專院校的大學,比如醫學研究所、仰光理工學院和仰光經濟學院都成了獨立的大學,學科主要是人文科、理工科和法律。從一開始,仰光大學在整個緬甸歷史中瀰漫著緬甸公民的不滿,所有三個全國性罷工反對英國事件(1920年、1936年和1938年)均爆發於此。反殖民主義運動的領導人翁山蘇姬、吳努、吳奈溫和吳丹都是仰光大學的校友。在1962年、1974年、1988年和1996年,這裡都爆發過反抗殖民和高壓統治的運動
緬甸仰光河對面(南面)的一個小鎮。
世界和平塔,位於緬甸仰光市東郊11公裡的斯裡孟加羅山崗上,是緬甸著名佛塔之一。"斯裡"是巴利文"至尊"的意思,"孟加羅"意為"吉祥",因此世界和平塔也稱為"至尊吉祥大幹世界安寧寶塔"。世界和平塔的歷史不是很久遠,只有六十年光景,在緬甸眾多寺廟中,可以算是比較年輕的一座。這座塔建於1952年,是為1954年在仰光舉行的第六次世界佛教大會而建的。塔高36米,周長90多米,塔身中空。全塔有6個門,每個入口處都供奉一尊巨大的祖塑像,象徵著佛經的第六次結集。塔內圓柱形的神龕上,有28尊型的佛祖塑像。在世界和平塔內設有佛教藝術博物館,廣泛搜集了自各地的佛像、佛典、古鐘以及佛教徒的隨身用具等,是緬甸佛教文化重地,也是當地熱點旅遊景點。
仰光戰爭紀念碑建於1951年,其建造目的為緬懷二戰中犧牲的士兵們。兩條長廊中間由一個圓形鏤空建築連接,圓形建築正前方立有一十字架,祝福著已故的士兵們。
緬甸民族村位於仰光遠郊,不大的公園內收錄了大部分緬甸知名景點的微縮模型。緬甸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是民族眾多,有超過1300個民族。而緬甸民族村內就是收錄了這些個民族的部門文化、工藝特色而成。民族村不大,緬甸各個城市的知名景點的濃縮版錯落在四處,非常不錯的植被綠化覆蓋與清澈的湖水交相呼應,非常具有當地風情。此外,園內設有民族工藝品商店,您可以再次體驗緬甸服裝和購買手工藝紀念品。
丁茵是仰光河三角洲東側的一個小漁村,丁茵水中佛塔建立在河中心的小島上,一個巨大的白玉佛像安坐在金色的小塔身之中。與其它佛塔相比,更顯得別具一格。清晨中薄霧籠罩下的景觀更是令人著迷。參觀水中佛塔需要乘渡船,沿徙可以看到丁茵大橋和具有濃鬱殖民色彩的丁茵小鎮,這裡曾是葡萄牙殖民時期的港口,秀麗的田園風光和綠樹叢中點綴的緬式高腳茅屋別有一番風情。此外,信徒多在這裡放生魚,遊客也可以餵食這些魚。
修建於1826年的清真寺(The Surti Sunni Jamah Mosque),是整個仰光最為古老的清真寺。
坎達瓦基國家公園(the National Kandawkyi Garden)就在眉謬城外。據說是一個英國上校因為思鄉心切,在1917年時按照英國的方式建造的別園,公園很大,花很漂亮。在一片湖光山色中行走很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