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不論氣溫零下還是零上,不論是北京哈爾濱還是上海香港,都能看到加拿大鵝那個紅白藍徽章。去年春節在東京街頭,也看到了不少穿著加拿大鵝的行人(既有日本人,也有國內的遊客)。
儘管地域、國籍不同,但大家共同擁有不怕撞款的勇氣,以及心照不宣的「你我都在同一個階層」的優越感。
畢竟一件外套 750 美元起跳的價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費得起,那個圓形徽章所代表的,可是「羽絨服之王」、「The Warmest Jackets You Can Buy(你能買到的最溫暖的夾克)」這樣的高度讚譽。
但是,加拿大鵝真的有大家說的這麼牛逼嗎?
每次看到種草號推薦加拿大鵝時說它是「世界第一羽絨服」、「羽絨服之王」時,蟬爺的耳邊就仿佛傳來戶外品牌們的群嘲。
「羽皇」的稱號,可不是三兩句博主推薦,一大波明星上身就能擁有的,關鍵還是得回到產品本身,看數據說話。
加拿大鵝的官網上所提供的羽絨服信息總共包括以下三個:
填充物 :指的是羽絨服裡填充的材質鵝絨還是鴨絨;
蓬鬆度(Fill Power) : FP是指每盎司(或克)羽絨的體積為多少立方英寸(或立方釐米),這個數值越大,就說明羽絨越蓬鬆;
TEI 溫度體感指數(ThermalExperience Index) :簡單來說,就是告訴你這件羽絨服最多能抗住零下幾度。
先看前兩個指標,加拿大鵝的羽絨,是不是最好的?
羽絨服的填充物主要有鵝絨和鴨絨兩大類,同等條件下,鵝絨要好於鴨絨。
不管加拿大鵝的名字的由來是否與填充物直接掛鈎,但這個「鵝」字難免讓人對鵝絨產生聯想,很多「鵝粉」的驕傲也在於,他們天真地以為加拿大鵝的所有產品都是鵝絨填充的。
事實上,加拿大鵝的羽絨大衣中,只有 Snow Mantra 派克大衣採用了白鵝絨,其他採用的均是白鴨絨。
換句話說,除非你買的是價格接近一萬的Snow Mantra(官網售價1495美金),其他的其實都只是「加拿大鴨」: )
除了看填充物的品種, 蓬鬆度 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蓬鬆度表示為 in/oz,每盎司的羽絨體積為多少立方英寸,也可換算為 cm/g。蓬鬆度值的範圍從羽毛的 175 cm/g 到高質量羽絨的 1000 cm/g。蓬鬆度數值越高,羽絨所含的隔熱空氣就越多,隔熱性能就越好。
Snow Mantra 派克大衣的白鵝絨 FP 值為 675,而以鴨絨作為填充原料的加拿大鵝中,羽絨蓬鬆度最高的是 Skreslet 派克大衣和 Mountaineer 夾克,FP 值均為 750。
這兩個數值,在羽絨服中是什麼水平呢?
法國的Valandre是一個專業生產羽絨戶外裝備(羽絨的睡袋、手套、短靴等)的品牌,所有產品均採用來自法國南部的灰鵝絨。Valandre灰鵝絨的蓬鬆度,如果按照歐盟的標準換算為 800+,按照美國的標準換算,可以達到 850+。
日本品牌 Mont-bell 的羽絨服,蓬鬆度最低為 650,最高能達到 1000。採用這種超輕羽絨做出來的 PLASMA 1000 DOWN JACKET,重量只有 135g。
所以,不論是 FP675 的白鵝絨,還是 FP750 的白鴨絨, 只能說加拿大鵝的填充物達到了高品質羽絨服的基準線,並不能稱得上是最優。
再來看溫度,TEI5 級,能不能說明加拿大鵝是最暖和的?
並不是填充物的蓬鬆度越高,羽絨服就越保暖,這還要看整件羽絨服的充絨量。加拿大鵝的官網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值,沒法進一步對比保暖效果,但還有一個相對直觀的——溫度。
加拿大鵝有一套獨立研發的 Thermal ExperienceIndex(TEI 溫度體感指數),來標註每件羽絨服對應的溫度和場景,其中最低的 TEI1 對應的是 5℃ 到 -5℃ 的輕量級,而最高的 TEI5 對應的則是 -30℃ 及以下的極限級。
那麼,應對零下 30 度及以下,就是最頂級標準了嗎?
不見得,我們以美國品牌 Eddie Bauer 為例——
Eddie Bauer 的前身,是 1920 年開設於西雅圖的體育用品店。創始人 Eddie Bauer 是體育和戶外的超級愛好者,他在 1936 年發明了 "Skyliner"——北美第一件銜縫鵝絨夾克,並在 1940 年申請了專利。時至今日, Eddie Bauer 已經發展成專業的戶外品牌。
▲ "Skyliner"專利
Eddie Bauer 也擁有自己的一套溫度標準,三個級別中,最高級別對應的最低溫度為 -51℃。你鵝的 -30℃ 及以下,到這裡也只能排個中間檔。
除了 Eddie Bauer 和前面提到的 Valandre 和 Mont-bell,還有非常多戶外品牌,比如 The North Face、Marmot、Patagonia 等,都能拿出扛得住零下 30 度甚至更低溫度的羽絨服。
一圈數據比下來,加拿大鵝的羽絨不是最好的,保溫性能也不是最高的。想當「羽絨服之王」,它還有努力的空間。
大家之所以覺得加拿大鵝好看,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面料不像常見的科技感面料那樣,閃著油亮亮的光,顏色也以實穿度較高的黑色、灰、藍為主;另一方面,它的表面沒有那麼多密集的車線,讓你變成排骨精或米其林輪胎人。
不過,同時滿足這兩點的羽絨服,可不止加拿大鵝才有。
比如 Eddie Bauer 的這件 SUPERIORDOWN PARKA,採用蓬鬆度 650 的羽絨,溫度等級為 -40℃。
▲ SUPERIOR DOWN PARKA 價格:229.99 美金,折合人民幣 1495 元
比如 Marmot 的這件長款羽絨,PF 值為 700,在滿足戶外功能的同時,整體也不會過於臃腫,同樣能讓你有型過冬。
▲ Longwood Jacket 價格:500 美元,折合人民幣 3249 元
除了專業品牌,一些偏休閒戶外品牌,適合日常穿著的款式就更多了。
▲ nanamica
來自日本的戶外品牌 nanamica,專注於生產具有創新設計的城市戶外服飾。這件羽絨夾克採用了 GORE WINDSTOPPER 材質,防風透氣又輕便。
▲ DOWN JACKET 價格:449 美元,折合人民幣 2913 元
TNF PURPLE LABEL(北面紫標)的這件 Long Serow,基於 TNF1970 年代推出的 Serow,對廓形和功能進行升級。外表採用的是經典的 Harris Tweed 面料,值得一提的是,它採用的是日本著名的光電子羽絨 KODENSHI Down,這種科技面料可以吸收你在穿著羽絨服時散發出來的熱能並重新導向身體。
▲ Harris Tweed Long Serow 價格:71280 日元,折合人民幣 4094 元
PENFIELD 的這件 HOOSAC RF,羽絨的蓬鬆度為 550,帽沿使用了土狼皮草,保暖程度對於國內的大多數城市來說已經足夠。
▲ HOOSAC RF 價格:465 美元,折合人民幣 3014 元
上面介紹的,都是一些外形和功能都與加拿大鵝不相上下外套。對了,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和加拿大鵝相比,真的不貴。
加拿大鵝,羽絨服界的 LV 和路虎。
品牌創始人的孫子、現任 CEO Dani Reiss 說:
We’re the Land Rover of clothing. We’re built to be used in the harshestclimates, but we』ve also transcended into the fashion world.
我們是服裝界的路虎,我們是被製造來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使用,但現在也我們闖入了時尚界。
路虎很牛逼,但車主未必會真的開著它去越野。加拿大鵝現在也是這樣,哪怕你所在的城市冬天連零度都沒有超過,你還是可以看到穿著它上街的人們。
這個情況不僅在國內有,網絡上同樣可以看到外國友人在問:怎麼一到冬天就有那麼多人穿加拿大鵝?
為什麼全世界都這樣?
因為大家買的,早就不是保暖又時髦的羽絨服,而是一件奢侈品。
將戶外產品當成奢侈品來賣,這就是加拿大鵝的營銷思路。它要像奢侈品一樣講好品牌故事、還制定了和奢侈品一樣堅挺的價格。Dani Reiss 說過,加拿大鵝不參與任何形式的價格競爭,所以加拿大鵝從來不打折,不僅不打折,每年還維持 10%-17% 的價格漲幅。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買它不是用來證明你有多需要它,而是用來證明你有那個能力消費它、投資它。
加拿大鵝雖然沒有直接請代言人,卻在很早之前,選擇與電影娛樂業合作,成為官方或非官方的防寒服飾;與柏林電影節、釜山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等主辦方合作,向參加活動的導演贈送羽絨服……
很少有人去考究,明星穿加拿大鵝,只是因為劇組發給她才穿,還是她自己想穿;也很少有人去考究,明星的衣櫃除了這件加拿大鵝,還有多少件其他品牌的羽絨服。
▲ Emma Stone
在各種官方、非官方的追捧之下,全世界都覺得,加拿大鵝是好萊塢明星的過冬制服。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買它不是用來證明你有多時尚,而是用來證明你和石頭姐、丹尼爾克雷格甚至普京屬於同一個階層啊!
當加拿大鵝成為具備超高品牌溢價力的奢侈品,它的價格早就超過了自身的功能性,成為了它最牛逼的地方。
如果你還沒有為此做好準備,只是衝著「最溫暖」「羽絨服之王的」實用性考慮它,或者是想把它當成新流行準備蹭一把的,都不妨再考慮一下,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必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