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農貿市場,作為老百姓餐桌食材的主要來源,保證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至關重要。6月1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武泰閘蔬菜大市場、漢口北四季美農貿市場等地,探訪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得如何。
設置公共消毒點
每天至少消殺兩次
6月16日上午,在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門口保安正對車輛和人員進行排查,所有人員必須掃碼、測溫後才能進入市場。
在蔬菜區,財進蔬菜批發配送商行工作人員正在對店內進行噴灑消殺。「每天至少消殺兩次,還要詳細登記消殺情況。」工作人員介紹,市場物業管理處要求所有經營戶、批發商必須佩戴口罩,還要每天在商戶群中上報體溫。
記者看到,白沙洲大市場內每家商戶門前均設置公共消毒點,擺放著酒精、消毒水、消毒噴壺、免洗手消毒液和消殺登記本。
白沙洲大市場蔬菜辦鄧姓經理介紹,僅蔬菜區就有530名商戶,1000多名從業人員。商行管理人員每天24小時巡查市場,確保經營區域內乾淨整潔,不得堆放雜物;通過市場內廣播、宣傳條幅、大屏幕播放等渠道全天候宣傳防控措施,確保相關措施落實到每個商戶。
在武泰閘蔬菜大市場,果蔬、水產、糧油等區域面積接近7900平方米。鋼架式大棚交易大廳內,不到50米就擺放著一個垃圾桶,不斷有環衛人員清掃爛菜葉等垃圾。
肉類區,「徐記無注水黃牛肉」店徐老闆趁著中午沒客人,正對著案板噴灑酒精,並拿抹布擦拭。徐老闆介紹,市場管理處給每個商戶都發放了消毒用品,公共區域每天早晚兩次消毒,私人區域也多次消毒。
問到消費者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徐老闆特地掏出了一張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經過檢疫,是沒法運進來的。」他說,只有環境乾淨,產品合格,消費者才能買得放心。
在漢口北四季美農貿市場,果蔬市場、水產市場面積近800畝。該農貿市場負責人介紹,已組建專業消殺團隊對所有營業場所全方位、無死角消殺,確保不留隱患,並督促商戶每日至少兩次對經營場所消毒,做好消殺防疫記錄。
進店須掃碼測溫
不定期進行環境採樣
白沙洲大市場水產區,高歌紅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白花魚、石斑魚、基圍蝦等水產品。「前天有人來店裡取了5個點採樣,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該公司工作人員說,公司魚類產品主要來自湖南、廣州、福建等地,沒有國外水產品,檢測沒問題,消費者也能放心了。
在海鮮區,「潮興海產」店主營帝王蟹、麵包蟹、鮑魚、波龍等高端海鮮產品,其產品大多來自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所有產品都經過嚴格檢查後,才能流轉到這裡。」該店工作人員表示,自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發生疫情後,店內進一步加強了防疫工作,每個進店人員都要掃碼測溫;市場管理處也經常對店內產品、操作臺等進行採樣檢測。
在冷凍食品區,一家名為「海的食品」店內售賣牌上,寫著白灼蝦、半殼扇貝、巴沙魚柳、三文魚等多種海鮮產品。「現在主要賣白灼蝦,三文魚去年就沒有賣了。」該店老闆陳小川說,店內產品主要來自海南、廣東等地,店鋪冷凍庫產品6月16日已經過抽檢,結果顯示沒有任何問題。
此外,記者在白沙洲大市場海鮮區和冷凍區走訪多家商戶,他們均表示目前沒有售賣三文魚產品。
據武漢市衛健委通報,6月16日,武漢市、區疾控中心對該市40家農貿市場、32家超市的畜禽類、淡水產品和海鮮產品攤位的案板、刀具、容器、排水溝及其他樣本共2878個進行採樣檢測,所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武漢市多家農貿市場負責人表示,將隨時配合市、區疾控中心進行環境採樣,做好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