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海鷗 感知新奇
筆者生於北方,少時來過永泰幾次,對於這裡的記憶多是雲頂、天門山 ,還有蹦極。這次的三日遊,不僅看到了充滿傳統手工藝、人文歷史的嵩口古鎮,更見證了歷經滄桑破敗,如今重煥光彩的百年莊寨。
永泰雲頂
正如人們說的「人傑地靈,山清水秀」,用來形容永泰,恰如其分。
永泰的豐富,越深入,越驚喜。春冬淌徉「桃花源」, 夏季避暑戲水溯溪,秋季邂逅瓜果豐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千年古鎮——嵩口
大樟溪是閩江中下遊的最大支流。溯源而上,來到這座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鎮。這裡曾是福建的商貿中心,貨物轉運到福州,都是從嵩口走水路到達。
大樟溪
後來水運衰落,古鎮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化進程中逐漸失去了活力。年輕人外出求學務工,獨留下老人與小孩守著祖屋。2014年時當地政府聯合臺灣文創團隊對古鎮進行改造。聽聞團隊對嵩口的第一印象是:「街道又髒又亂,燈光要散不散的樣子,整個鎮子非常蕭條。當地人都自嘲說我們不是千年古鎮,而是千年破鎮。」
我這次到達這裡,也是晚上。第一感覺挺一般的,主街也很短,半小時就能走完。可是當第二天,店鋪開門,走街串巷,才發現這裡和那些千篇一律的商業化古鎮真的不一樣!!
嵩口古城
街頭巷尾充滿了傳統手工藝:竹篾店、修鐘錶店、打鐵鋪、理髮店……還有現場製作的本地特產:蔥餅、年糕、蛋燕、水晶餅、橄欖李幹 …… 坐在家門口閒聊的依爸依姆,他們也會邀請你去家中喝茶。
嵩口
和街拐角的這家竹藝師攀談起來,竹編是他祖傳的手藝,40多年來以此為生。篾制出家家戶戶必備的竹籃、淘箕等物件。可隨著科技發展,手工藝漸漸被淘汰。然而這兩三年,隨著嵩口的復興,他的竹篾品越來越受歡迎。
歷史瑰寶——永泰莊寨
永泰莊寨是凝結在山水間的古人智慧,歷史縮影。從唐朝至今,莊寨數量高達數千座,如今存有150多座。這三天裡一共參觀了7個莊寨:梧桐鎮的慶豐莊;嵩口鎮的寧遠莊;同安鎮的愛荊莊、仁和莊、嘉祿莊、九鬥莊;白雲鄉的竹頭寨。
永泰莊寨多屹立於崇山峻岭、古木梯田之間,依山傍水。以採山石起地基,取木為梁,抹土為牆,看似跟鋼筋水泥不能相比,但就是這樣的建築,一立就是千百年。
莊寨
外表看去相似,進到裡面才發現別有洞天,大有乾坤。
比如一些巧奪天工的防禦機關,有的大門上有可灌注熱水的水槽,有的裝有瞭望口、框制鬥窗、竹製槍孔。一旦有匪患來襲,全村人或整個家族幾百人都可以躲在一棟建築內,生活數月。
美麗古鎮
莊寨
莊寨
整個莊寨除了防禦力,藝術文化也是登峰造極。獨創的四梁抬井,雕花翹簷,精巧木雕,千變萬化的對聯,魚鱗片封火牆,極具鄉土建築特色。
九鬥莊
面積有3000多㎡,據說面積大到可以播種9鬥大米,因而得名九鬥莊。
房子內刻有許多宋朝理學名家朱熹、張載,明末清初理學名家陸稼書、張履祥等的名句,比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不僅如此莊主張氏兄弟在莊內開創了私塾,鄉裡的孩子,不論貧富,均可入學。
九鬥
關於九鬥莊還有一個故事,當初建這座建築時,張氏家族的頂梁柱張明恪31歲時突然抱病去世,家中產業的錢莊因此發生擠兌。張氏家族變賣了田產,將銀票全部兌付給村民。
高泉公的長房孫女,原本指腹為婚許給了一戶林姓人家。當小姐十七八歲時,不見林家上門提親。派人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早已敗落的林家不忍心張家小姐下嫁受窮,本可順水推舟取消婚事的張氏卻依然如約進行,還陪嫁了豐厚的嫁妝。
嫁妝被盡數用於還債,年輕的小兩口一貧如洗,張小姐便和丈夫遠下南洋,辛苦打工創業。後來生育的9個孩子不僅全部博士畢業,有些還是英國牛津、劍橋等的名校生。其中有一位是當時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高管,在新加坡與中國建交後,由他主導,開闢了新加坡與中國的第一條航線。
這個家族故事,還有電影團隊來想拍成電視劇, 就像大宅門一樣。
仁和莊
所有石料均為青石,又稱青石寨。房間共計378間,高處俯瞰,仁和莊呈九宮格狀,共有十九個天井,被人稱讚為「民間固宮」。建寨人兄弟同心,既建成了罕見的大莊寨,也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取名仁和莊,才是莊名深意所在。
仁和莊
永泰美食
作為一枚北方妹子,永泰美食真的非常合口味呢!(我這麼饞的人,竟然忍到最後才介紹美食)
酥脆的蔥餅,甜而不膩的柿餅,軟糯的九層粿,香醇的青梅酒,開胃的生薑橄欖,酸甜可口的李幹,各種各樣的小野菇、糕點,哈嚕和鍋邊 ~
當然還有溜滑Q彈的蛋燕!!!
好吃!!!來玩的朋友不要錯過~~
永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