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 提高為企便民服務效率和水平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提高為企便民服務效率和水平;決定在全國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助力企業擔保融資;通過《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修訂草案)》,便利和規範企業名稱登記。
會議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是反映問題建議、促進政府科學決策、推動解決政務服務問題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在為企為民排憂解難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要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針對目前政務服務熱線號碼多、群眾辦事多頭找等問題,推動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優化。對涉及企業和群眾的非緊急政務服務熱線,壓實地方特別是市縣責任,地方設立的政務服務熱線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設立並在地方接聽的政務服務熱線,號碼能歸併的儘量歸併,儘可能使用一個號碼,方便群眾記憶和使用,體現一個窗口服務。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指導支持地方熱線優化工作。會議要求,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不僅要方便群眾撥打,更要優化流程和資源配置,強化技術支撐,實現熱線受理與後臺辦理服務緊密銜接,健全接訴即辦和督辦問責機制,確保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合理訴求及時得到處置和辦理,使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實。
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近幾年在部分省市開展了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試點,便利企業擔保融資。試點中,民營和中小微企業新增擔保登記業務佔比超過95%、融資金額佔比超過80%。為進一步擴大改革效果,會議決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對動產和權利擔保在全國實行統一登記。原由市場監管總局承擔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登記和人民銀行承擔的應收帳款質押登記,以及存款單質押、融資租賃、保理等登記,改由人民銀行統一承擔,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此前已作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的,不需要重新登記,有關部門要妥善做好存量信息數據移交等銜接工作。對新登記的,由當事人通過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自主辦理,並對登記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負責;登記機構不對登記內容進行實質審查。實行統一登記,有助於金融機構全面掌握企業動產和相關權利信息,提升給企業擔保融資的意願。
會議通過《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完善企業名稱基本規範,建立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制度,規定申請人可自行選取符合規定的名稱,並應承諾對名稱侵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同時放管並重,規定登記機關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對不符合規定的名稱不予登記或糾正,對名稱產生爭議的可依法起訴或由登記機關調解或裁決。
韓正主持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15日主持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審議有關文件,研究部署後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韓正指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豐富、深入人心,我們要全面學習領會,增強美麗中國建設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要堅持系統觀念,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要堅持問題導向,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零容忍」,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韓正強調,要持之以恆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要進一步改進方法,通過明查暗訪,保持常態化壓力,聚焦普遍性、系統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提高發現問題的針對性。要堅持依法依規督察,完善督察制度規範體系,繼續深化探討式督察,推動部門完善政策規劃體系。要推動突出問題整改落實,嚴肅查處虛假整改和頂風作案。要加強能力建設和廉政建設,將督察隊伍打造成為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中的「排頭兵」。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11月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15日)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我國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從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看,投資和消費繼續好轉。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比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繼續加快,衛生、教育等社會領域投資穩步增長。尤為難得的是,1—11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從生產來看,11月份,生產恢復面在擴展,平衡性在改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41個大類行業中,超過七成行業都實現了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中的8個大類行業7個實現了增長,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金融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經濟逐步恢復的同時,就業民生保障有力。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4個月下降。
1-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3%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商務部今天(12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993.8億元,同比增長6.3%。11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87億元,同比增長5.5%,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
分行業看,1—11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044.6億元,同比增長16.1%,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78.3%。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31.6%,其中電子商務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比分別增長43.9%、35.1%、93.6%和53%。
自然資源部:保障貧困地區多種用地需求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在今天(12月15日)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2020年我國出臺了多項土地扶貧政策,保障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發展等用地需求,同時支持貧困地區通過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統籌安排各類空間資源,保障農村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空間。
自然資源部表示,國家還加大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傾斜力度,每年對全國832個貧困縣每縣專項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600畝,專項用於脫貧攻堅。特別對深度貧困地區,在建設用地審批、佔補平衡方面實施特殊政策,保障脫貧攻堅項目及時落地。
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農業農村部今天(12月15日)發布,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目前退捕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漁民安置保障方面,中央財政92億元補助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各地落實配套資金114.6億元。截至目前,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扶持創業和公益崗位安置等措施,各地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8萬人,幫助16.5萬人實現轉產就業。
根據中央部署,長江幹流和鄱陽湖、洞庭湖2個大型通江湖泊,以及大渡河、岷江等7條重要支流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
亞洲減貧報告:亞洲減貧中國貢獻突出
博鰲亞洲論壇今天(12月15日)發布《亞洲減貧報告2020》。截至2019年,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貧困線標準衡量,大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發生率已降到3%以下。中國的絕對貧困發生率到2019年已趨近於0%。
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
截至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後續,探測器還將進行數次軌道修正,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青島至南京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
青島到南京的青寧天然氣管道今天(12月15日)正式投產,管道全長536.2公裡,設計年輸氣量72億立方米,投產後將有力提升環渤海和長三角地區天然氣資源互保互供能力。
中國三峽集團成為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
今天(12月15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發電合作夥伴,這是北京冬奧組委今年籤約的首個第一層級贊助商。截至目前,北京冬奧組委已籤約贊助企業38家。
經合組織公布二十國集團經濟數據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4日發布公報說,中國是唯一一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增長的二十國集團成員。
公報說,今年第三季度,二十國集團國家經濟顯現強勁復甦勢頭,整體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上漲8.1%,但仍比去年第四季度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下滑2.4%。
經合組織:中國是G20裡唯一兩季度連增
與去年第三季度相比,二十國集團整體經濟仍萎縮2%。中國經濟實現了第三季度同比4.9%的正增長,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實現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經濟連續增長的二十國集團成員。
多國人士: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強勁
多國人士積極評價中國在抗擊疫情和經濟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復甦。
(文章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DF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