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位於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他們崇尚野性,講究紀律,斯巴達的生存方式:暴力摧毀對手的抵抗,無論是結束於公元前404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還是結束於公元前480年的溫泉關之戰。
而我們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希波戰爭中的溫泉關之戰,這是一場為廣大歷史愛好者熟知的經典戰役,列奧尼達斯率領三百勇士力據十萬大軍的英雄傳說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同時也引出過無數人的疑問:為什麼希臘城邦只派出如此稀少的兵力保護國門呢?實際上,真正守衛在溫泉關的並不只有300名斯巴達人。與劇中不同的是,當時7000多名希臘盟軍並不是僅僅作為後衛,而是與斯巴達人並肩作戰。按照斯巴達人傳統的軍陣,斯巴達人精銳的300名鎧甲精良的重步兵居於中間一線,而二線和兩翼則是由希臘的盟軍擔任。與電影中相同的是,守備溫泉關的希臘人也的確利用了地形優勢,對有著優勢兵力的波斯人進行了頑強阻擊。不過由於後面聯軍察覺到已經完成繞後的波斯軍隊使據敵於國門之外的目標變得不可能完成,大部分軍隊被決心以身殿後的列奧尼達斯以保存實力為目的調走。隨後列奧尼達斯與全體殿後官兵全部勇敢戰死,其勇氣覆蓋了全軍的勇名罷了。
被扔入深井的使者。
電影中描述引起戰爭的原因是波斯派來使者,帶著徵服的各國國王的頭骨,要求斯巴達人獻上水和土作為祭品,表示臣服。而斯巴達之王列奧尼達司不願遭此屈辱,將使者扔入深井中以示反抗。實際上,薛西斯並沒有派出使者到雅典和斯巴達要求水和土,因為當初大流士就曾經派出使者到這兩個城市要求臣服,但是一個城市把使者投入地坑中(希臘名稱:巴拉特隆),另一個城市則把使者扔進深井。導演將大流士時期的事件挪用到薛西斯的時代,也從一個側面很好地證明了斯巴達人的自由意志。這樣的手法在電影中還有很多處,對歷史稍作時間上的改編,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列奧尼達司和波斯使者的談判中,列奧尼達司談到雅典人,他用輕蔑的口氣說,如果那些哲學家和同性戀都拒絕你們……)也許這句話並不是真的出自列奧尼達司之口,甚至查不出具體的出處,但是這句話出自斯巴達人之口是絕對順理成章的。從這裡充分體現了斯巴達人輕視哲學和對雅典人的嘲笑態度,認為他們都不是男人,是軟骨頭,只會風花雪月,舞文弄字。在斯巴達人的字典裡,只有「戰鬥」二字。
不死之士。
給很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戰爭中那些讓人不寒而慄的不死之士。電影把不死之士描繪成了一些青面獠牙的怪物:眼睛如深夜般漆黑,牙齒像野獸一樣尖利,戴著鋼鐵製成的面具,力大無窮,沒有靈魂,狂妄自大。在希羅多德寫的歷史中,這些「不死隊」更加真實,那些傳奇和恐怖的色彩都是人為製造的,而不是什麼非人的力量。「不死隊」是一萬人的波斯精銳部隊,他們是最勇敢的軍人,有最先進的裝束和最多的黃金。如果其中一個人戰死,便會立刻有另一個人代替他,以此保證了軍隊人數的永遠不變。波斯人極其迷信一萬這樣龐大不變的數字,它代表了巨大而牢固的力量。這一萬人還可以排成一百行一百列的方陣,戰無不克,功無不勝。導演用了神化和誇大的手法展現了這樣強大的兵力。
斯巴達女性
當波斯使節剛剛表明來意,列奧尼達司還沒來得及說話時,王后戈爾歌就開口嘲笑波斯人的天真,表示斯巴達人不會奉上自己的自由,波斯使節非常氣憤且不解的指責女人沒有說話的權利,戈爾歌高傲的回答,只有斯巴達女人孕育了真正的男人;王后面對心事重重的國王也可以自信滿滿地說,只有自己的話才能影響國王的心情。這正是電影表現出的斯巴達女性精神,斯巴達的女人有和男人平起平坐的權利。但是在希臘眾多城池中諸如雅典這樣的國家,女人沒有任何公民的權利。古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希臘最重要的祭祀盛典,但是一個女人如果被發現參加奧林匹克,會被扔下懸崖摔死,以此懲戒她們的不安分行為。斯巴達人在這一點上絕對是希臘精神中的異類,他們尊重女性,認為她們孕育了力量與勇氣。在斯巴達,生孩子越多的女人越會得到尊重和榮譽,她們也會受到職業士兵一樣的訓練,擁有上場作戰的能力,而她們的戰鬥力絕對不遜於很多男人。所以,在眾議會上,憤怒的王后戈爾歌可以輕易且敏捷地用刀刺穿叛徒議員的身體,沒有一絲猶豫和憐憫。這也是在斯巴達女性受到尊崇的原因之一。
斯巴達戰士
《斯巴達300勇士》電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近乎裸奔的斯巴達戰士。當然在這兒我就想吐槽一下了,你穿個內褲,戴個披風就上戰場,你以為你誰啊,超人?當然,我們在這兒只是開個玩笑,這顯然是一種藝術處理。畢竟在古希臘時代,即使是勇猛的斯巴達人,也絕對不會將自己的生命如此兒戲。而古希臘時代各個城邦的精銳,實際上都是擁有良好鎧甲裝備的重步兵,而斯巴達人的重步兵更是其中的翹楚。而電影把斯巴達人塑造成了英雄,渾身結實的肌肉,具有不死之身,勇敢堅毅,具有一個軍人所有的優點。不僅這樣,他們還身披紅鬥篷,只著內褲,就差在身前寫上大大的「S」,昭告天下自己如超人般的意志和體格了。而波斯人的形象大多是被抽打的奴隸和醜惡的嘴臉,正如電影畫面呈現的那個把刀縫在臂膀上的人,缺少雙臂的雙性人等。波斯士兵在斯巴達人的長槍下死屍如麻,堆積成山,似乎他們的命就不是命,死不足惜。
雖然戰爭很難分辨對錯或者正義和邪惡,但是斯巴達人代表的是自由,他們為自己而戰。波斯人大多是為奴隸主而戰,這些奴隸很多也曾經是自由人,面對強大的勢力,毫無反抗的放棄了自由,委身為奴。導演有意地誇大了雙方的實力和形象的差距,也是表達了自己對自由的支持和對奴役制度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