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紅衣大炮的射程都在十裡左右?10裡多遠?看完長見識
在明末清初時,紅衣大炮開始傳入中國,這種大炮被初次用於實戰是在明朝天啟年間,當時流民叛亂,加上外敵入侵,明朝為了打贏戰爭,派人從葡萄牙手中購買了22門紅衣大炮。
這種大炮戰鬥力確實強,很快後金就無法支撐,明朝上到皇帝下到將士對這種大炮都讚不絕口,他們決定開始大量仿製這種武器。後金開始思索,他們最終決定也要組建自己的紅衣大炮軍隊,到了皇太極時,漢八旗下就有了專門的炮兵部隊,八旗軍因為這支部隊的誕生戰鬥力有了質的變化。
到了雍正年間,清朝國力處於穩定上升期,內亂已平,而隨著戰爭進行 ,武器也日趨完美,甚至當時全國各地的守軍都配備鳥槍和大炮,但是這時候開始,中國軍備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了。乾隆帝認為他們是靠著騎馬射箭打下的江山,不能老是崇洋媚外的用西洋武器,他開始大力推崇弓箭刀槍,這樣導致了清朝的火器遲遲不能更新換代。
就是這樣固步自封的做法,再加上清朝本來就有的閉關鎖國政策,直接導致了鴉片戰爭時,我們的火炮完全對敵人起不到任何威脅,最終戰爭以慘敗收場。曾經的紅衣大炮是多麼的強勁,到了後期卻成了這樣,讓人唏噓不已。據記載,紅衣大炮最遠射程是五千米,有效射程是250米到三千米之間,而在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列強基本都裝備有射程幾十公裡的火炮,這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
清朝的失敗其實完全是自身的原因,明朝時期紅衣大炮的射程就是10裡,而到清朝末年,大炮的射程還是這個數字。就連大炮的外觀都和當初的樣式幾乎一模一樣,試問幾百年不曾改變的武器,再厲害能打得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