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有一部電視劇再次在宅男宅女中熱播。
這一部火熱的電視劇,存在無法修飾的劇情結構塌陷。
電視劇第一集,就從七年後女主角趙默笙回國,超市偶遇男主角何以琛。相遇,手推車撞塌易拉罐展品堆,畫面大有火星撞地球之勢,劇情隆重拉開。
隨著下面劇情介紹,疑惑越來越濃,以至模糊了整個對何以琛的形象,但電視劇內外把何以琛打扮成什麼「不將就」情聖,如何抓狂什麼無希望下等待了七年,又如何成了上海灘律界精英,什麼幾百方外灘豪宅,合伙人等等。
問題來了,律界精英,還是國際法大狀,竟然在女朋友不告而別出國後抓狂?強者?弱者?抓狂?不出國尋女友?
實在難以把抓狂和大律師,國際法大律師統一在一個人身上,除非是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性格與能力的男人身上,或者一個真實男朋友另一個是虛構男朋友。這種夢幻錯覺會伴隨小女生很長時間,以至在很多影視作品都有騎著白馬穿著白衣而來白馬王子鏡頭,大概在她們眼裡,男朋友就應該是一句話嚇死上海灘大律師,對自己思念無解投黃浦江自盡,追隨屈原而去,這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
難道國際法大律師不會去美國找女朋友?難道2008年沒有電子郵件?難道大學期間兩人還沒有電子郵件?那是絕對不可能,1998年到處是網吧了,這是一大無法自圓其說原因。
後來有粉絲解答,劇中七年後何以琛終於「攢夠錢」準備去美國尋趙默笙,結果趙回來了。
就這樣能抹去何以琛「七年烏龜抓狂」的形象?
顯然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劇情結構性塌陷,2000年後怎麼沒有電子郵件?上海灘國際法律師找個人要等七年?也太低估這個「男人」了。
後來我在網上提出這個結構性塌陷劇情,認為無法打造何以琛這個「大情聖」,後面再怎麼精彩也是白練了。
也許圈中人看到我觀點,後來的楊冪的電影版就在片尾對這問題有了看似彌補性鏡頭。
鏡頭是電影快結束時,婚後楊冪帶黃曉明同遊美國一條河,兩人不約而同都說曾經坐過這條船,結果楊冪拿過當年船上水手拍她照片,發現背後舷梯有來美國尋她的黃曉明,也就是兩人錯過了見面。
但實際上還有電子郵件怎麼不聯繫?一個如此深愛的情侶,怎麼不可能連郵件都不用?如果用了郵件,後面就沒有七年什麼問題了,劇情就不是這樣發展了。
網絡年代,何以琛想低成本打造成情聖不易呀,何不易呀!
雖然這樣,劇迷們顧不了這麼多了,就算是狗血劇情也照喝不誤了,還是世間真情難尋覓?
後續還有不少有趣話題有關這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