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作者江曉川
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鼎暉投資向一家中國早教機構注資億元,以換取後者部分老股及增發的新股。這顯示當民辦幼兒園行業面臨的監管壓力不斷增長,投資者試圖將籌碼壓在更為前期的早教領域上。
接受投資的早教機構是樂融兒童之家(「樂融」),它通過直營和加盟方式,在北京、青島、西安和武漢等地運營超過40家早教門店,為學齡前兒童提供數學、音樂等早教課程,也提供必要的日託服務。
樂融的創始人兼執行長郭曼妮說,該公司用有品質的服務「獲得了家長們的信任」。投資方鼎暉投資的執行董事侯毅說,樂融「在基本未做市場推廣」的情況下,利用口碑,開出了超過40家門店。
與鼎暉投資一同向樂融注資的,還包括其控股的一家新加坡早教公司「育腦教育」(Ednovation)——樂融希望「引入新加坡的素質教育課程和早託教育理念」。交易各方沒有披露具體的交易金額及持股比例。
一份新聞稿中,樂融表示將利用資金擴展規模,「計劃在2022年實現全國不少於150家校區的目標」。此前,一家早教機構的負責人告訴騰訊新聞,這一行業「市場十分分散,不存在體量特別大的連鎖機構」。
這一表態意味著,若有資本加持,少數已經獲得口碑且發展態勢良好的早教機構或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樂融稱,在「早教參培率持續上升」的帶動下,早教市場在2017-2022年將以年均15%的速度持續增長。
儘管都為學齡前兒童提供服務,但早教機構與幼兒園面臨不同的監管政策。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早教機構僅需工商執照即可開張營業,而無需像幼兒園一樣得在教育部門註冊。
與民辦幼兒園投資在2018年11月監管政策調整後的承壓狀況不同,早教及託育領域受到了政策鼓勵。2019年以來,政府文件中多次提及對託育服務的支持。
2019年1月,中央十部委印發用以促進國內市場發展的通知提到,「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對社會力量開展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的支持力度」。另外,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託育服務機構」。
有託育機構負責人告訴騰訊新聞,自2019年開始,早教及託育市場的競爭開始變得激烈。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當民營幼兒園發展承壓,部分幼兒園嘗試將業務向前延伸到0-3歲,為轉型爭取空間。
鼎暉投資執行董事侯毅則強調不同類型機構的專業性。他告訴騰訊新聞,「就像樂融無法取代瑞思、英孚這樣的兒童英語培訓機構一樣,幼兒園也很難取代早教機構。」
同時,侯毅強調了早教機構與幼兒園的合作機會:雙方可以形成良好的產業互補,競爭並不如外界想像那般激烈。「幼兒園樂意與樂融合作,把樂融當做前端的客流來源」。此外,他希望樂融能夠與鼎暉投資的其他早期教育機構形成產業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