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歷史之旅第四站:澳門·仁慈堂

2021-02-17 公益時報

沿海岸線向西,小編今天從珠海經過海關,來到了十一假期之旅的第四站——澳門。話說呢,澳門的賭場的玩法呢,有百家樂、押大小、輪盤大贏家、21點……sorry,我忘了,我不是來賭博的,我是來考察慈善傳統的!

所以,澳門的慈善文化代表地是……?

其實,在中西方文化並存的澳門之地,有許多慈善傳統得到了很好的繼承,這些傳統兼具中西方文化精髓,繼承了中葡兩國人民的行善美德。

今天小編要重點介紹的是——仁慈堂,因為它可以說是亞洲範圍內歷史最悠久的西式慈善機構。


在這幾個世紀中,作為繁忙的貿易港口,澳門擁有配置妥善的社會福利設施。在這其中,仁慈堂——這座澳門做古老的教堂,其作用功不可沒。一直以來,仁慈堂都順應社會環境作出調整,適應不同的政局,並在澳門的社會事務甚至政治事務中發揮作用。

仁慈堂的歷史是與澳門的歷史一起交織發展的,甚至比澳葡政府的歷史還要悠久。早在十六世紀,澳門開埠不久,仁慈堂的前身「仁慈堂弟兄會」就在澳門成立了。

關於「弟兄會」則可以上溯到1485年,當時的葡萄牙攝政女王唐娜·萊昂諾爾(Rainha D. Leonor)強力推行社會服務改革,並於1498年8月15日創立了「裡斯本弟兄會」。仁慈堂在葡萄牙全國都設有院舍和辦事處,並在世界各地展開建立同性質的機構,澳門仁慈堂的成立就是其中的一個體現。據考證,澳門仁慈堂是亞洲大陸上最古老的歐洲慈善機構。

1569年,賈尼路(D. Belchior Carneiro)主教到達澳門一年後,創立了仁慈堂。仁慈堂遵循天主教救治社會的原則:應該給飢餓的人食物、給乾渴的人飲水、給衣不蔽體的人衣物、給窮人和朝聖者庇護、給生病的人醫療並且讓死去的人得以安息。


▲仁慈堂創始人、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澳門譯作賈尼勞)的雕像

在賈尼路主教寫給耶穌會大主教的信中,這樣描寫仁慈堂的成立:「當我來到這個以上帝之名聞名的港口時,當地還沒有太多葡萄牙人的房屋。我來到這裡不久就成立了一家醫院,既對天主教徒也對非天主教徒開放。我還成立了仁慈堂弟兄會,為所有窮苦人家和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救濟……」

1581年,賈尼路主教因健康關係辭去了所有管理職務。但他依舊深切關注澳門的需要,並設立了一家麻風病院。這所麻風病院成了澳門有史以來第一所社會福利服務機構。


▲仁慈堂博物館的議事廳內正前方便是賈尼路的全身畫像、頭顱遺骨及陪葬品

17世紀初,澳門仁慈堂於1627年和世界各地仁慈堂一樣開始接受相應法令規管。澳門則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當時弟兄會負責人利馬非常關心章程新文本能否反映澳門的特殊情況,他向弟兄會負責重新草擬工作內容的成員建議:「符合本地實際的、適用的內容」應公布,「不符合本地實際的內容」應刪除。據了解,這些管理規章沿用至今。

在悠長的歷史中,仁慈堂不僅為社會基層提供醫療和社會救濟,更參與金融等領域的活動,包括:協助向未受監管之經濟活動徵稅;扮演銀行的角色,發放信貸;推動博彩業的發展等。澳門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或多或少也都曾有仁慈堂的參與和見證。

如今,裡斯本的仁慈堂成為了葡萄牙彩票的專營發行機構,經營八種彩票。而作為中國最早正式發售中西式彩票的地方,澳門第一批以慈善為目的彩票也由仁慈堂發行。

在殖民地社會當中,一個人保持其社會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建立之初,仁慈堂首當其衝的工作之一便是庇護那些儘管擁有較高的地位,但是由於種種厄運淪落至貧困的人。這幾乎總是一種比較秘而不宣、上門的援助,目的是企圖將這些已淪喪為貧困者的人保持在一較高的社會地位上,而不採用「公開施以援手」來公開其貧困狀況。

這一扶持是保持社會等級的邏輯做法:一方面,扶持這些擁有出人頭地地位的人可以鞏固等級,避免社會秩序失去威望,另一方面,接受扶持者可以避免因接受公開的援助所造成的被社會擯棄的局面。

這一群體中受到扶持者通常為寡婦、無嫁妝的孤女、喪父或喪夫的家庭,儘管這些窮人來自中等水平階級,但是仍然具有社會威望。就此而言,仁慈堂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社會的再生。


▲仁慈堂內的精美藏品

在澳門,除了前文提到的麻風病院之後,仁慈堂陸續建立了一些其他的救濟事業,包括為無依無靠的兒童、孤女、寡婦和「從良婦女」提供保護的機構。例如,仁慈堂於1571年為所有棄嬰、孤兒及囚犯提供特殊保護,並對貧窮的病人進行上門訪問。

幾乎從創始起,仁慈堂就建立了一所棄嬰之家,收容對象通常是華人女子和女奴隸的子女。仁慈堂通過一個經理和保姆來照料他們,並在選擇保姆時非常嚴格。院童大部分為女童,她們的母親在她們剛出世時便將她們棄之街頭或將她們直接交給棄嬰院。因無足夠的地方來收留所有棄嬰,仁慈堂會將部分棄嬰交給家境貧困的養母收養,每月仁慈堂向她們支付小額的津貼,直至她們將兒童養育至7歲為止。


▲仁慈堂老人院入口

孤女也是澳門仁慈堂援助的對象。早在1592年,仁慈堂便建立了為準備結婚的孤女贈送嫁妝的基金。孤女申請嫁妝的程序由仁慈堂通過布告的形式邀請所有有意者提出申請而展開。多數情況下,她們在仁慈堂的小堂中舉行婚禮,參加婚禮的有仁慈堂總值理和當月各位值理。

仁慈堂負責向需要嫁妝才能完婚的姑娘提供嫁妝,但是要獲得嫁妝,必須達到仁慈堂所規定的各項標準,例如年齡的限制;因喪父而必須有嫁妝才能結婚者。另一方面,仁慈堂的成員必須對申請人的貧困、誠信和道德的情況進行調查。

1726年,澳門人認為必須對孤寡進行收養。當時孤寡的數量眾多,原因是當時對外貿易的船隻經常遇到海難。於是,仁慈堂通過了相應的章程,收留了30名處於這種狀況的寡婦和孤女。同時對孤女進行教育,以便她們日後成為一家之母。每年從表現最好的孤女中選出一名接受婚禮嫁妝,她可收取當年所有貿易進口稅的0.5%。

一個多世紀前,仁慈堂又在本地開展長者服務,所在地便是廣為人知的「婆仔屋」,是仁慈堂當年收容無依婦孺的院舍,目前婆仔屋已改建為文化藝術中心。


▲「婆仔屋」已成為一個進行文化展示與交流的創意空間

在現代,仁慈堂又於1960年創辦了盲人重建中心,它成為了澳門唯一一所為視覺受損的人士而設立的社會服務中心,主要為失明人士提供活動場所、職業技能訓練,如毛線編織、藤編等,以助他們重返和融入社會。


▲盲人重建中心

2002年,仁慈堂又開辦了託兒所,提供葡語和中文的學前教育,彌補澳門葡語託兒服務的不足。仁慈堂託兒所可託管一百名年齡由三個月至三歲的嬰幼兒,並且因應社會的需求正進行擴建工程,日後可為更多的幼兒和家長服務。

除了固有的社會服務項目,仁慈堂更因應不同時期的社會需求,適時以項目形式進行捐獻,為社會貧困人士和家庭,以及有需要的地方如災區等提供支持。

除了當地居民的捐款和仁慈堂會員的月費,仁慈堂用於扶助等慈善活動的資金一大部分來自於宗教中「滌罪所」的概念。

所以,仁慈堂的大部分財產是「死人的財產」。這些人在臨死前留下遺囑,將其財產的部分或全部捐贈給滌罪所,以拯救他們的靈魂,但是在捐贈的同時也規定了一系列的義務。所捐贈的大部分財產用於做「安魂彌撒」。拯救心靈、免入滌罪所的另一個辦法是向窮人捐贈遺產。這些遺產將被用於孤女或窮家姑娘的結婚嫁妝,或直接施捨給醫院中的貧窮病人,或用於幫助贖救宗教戰爭的俘虜,甚至還可以用來救濟普通囚犯。這些遺產的捐贈有時是很難兌現的,或收到的數額不足以來履行約定的條件,但它卻是仁慈堂財產最主要的部分。


▲小編的手機濾鏡還不錯吧?

澳門仁慈堂還從事海上貿易的融資活動,並向私人提供有息貸款,這被稱之為「海上風險貸款」。貸款由仁慈堂直接提供,同時,還有很小一部分錢由仁慈堂出借給公私單位,用於在「陸地營利」,其利息為6-7%。

分發救濟使得仁慈堂的活動大具影響力,這是其慈善事業耀眼的一面,但在澳門的情況下,也是用來鞏固葡萄牙社團及與其通婚社團的一個辦法。這種冠冕堂皇的慈善活動,其目的是證明「仁慈堂本身的合法性」。除此之外,仁慈堂向窮人提供定期的救濟,但數量少得多,受惠者不超過100人,包括棄嬰、病人和麻風病人。


▲夜間的仁慈堂外景

在整個18世紀,包括澳門在內的各地仁慈堂都遭受了一場危機,無人願意出任值理的職務,這就意味著管理債務和呆帳。這些債務是仁慈堂本身的成員所欠的,他們用仁慈堂的款項來解決個人、家庭及貿易開支的需要。在18世紀,幾乎所有的仁慈堂都有貪汙腐敗的嫌疑,而且當時的經濟困難重重,所以仁慈堂的社會信譽消失殆盡。而仁慈堂破落甚至還因為它們不斷增加的慈善義務,所以竟然無法支付本堂神甫的費用及維持宗教信仰活動的費用。


▲在歐亞混血親屬關係的構建和商業家族的再生中,澳門仁慈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各地仁慈堂的衰落預示了社會對救濟政策的改變,尤其在精神活動方面政策的改變。19世紀,隨著自由主義的出現,西方社會更將救濟視為一種國家管理的負擔與責任。

相關焦點

  • 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仁慈堂
    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仁慈堂 2014-06-0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木蘭一直以來,仁慈堂都順應社會環境作出調整,適應不同的政局,並在澳門的社會事務,甚至政治事務中發揮作用。 亞洲最古老的西方慈善機構 仁慈堂的歷史是與澳門的歷史一起交織發展的,甚至比澳葡政府的歷史還要悠久。早在十六世紀,澳門開埠不久,仁慈堂的前身「仁慈堂弟兄會」就在澳門成立了。
  • 澳門仁慈堂博物館 :悠久歷史的見證
    白色的牆體,綠色的邊框,圓柱和拱門凝結成典型的巴洛克風格,這就是始建於18世紀中葉的仁慈堂大樓。2005年,它與澳門其他20多座建築共同構成的「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見證歷史風雲  16世紀中葉,隨著葡萄牙人的到來,作為葡萄牙國教的天主教開始在澳門落地生根。
  • 悠久歷史的見證——記澳門仁慈堂博物館
    白色的牆體,綠色的邊框,圓柱和拱門凝結成典型的巴洛克風格,這就是始建於18世紀中葉的仁慈堂大樓,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2005年,它與澳門其他20多座建築共同構成的「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6世紀中葉,隨著葡萄牙人的到來,作為葡萄牙國教的天主教逐漸在澳門落地生根。早在1569年,熱衷慈善事業的賈尼路主教在到達澳門後的第二年便創立了仁慈堂。
  • 仁慈堂大樓,寫下城市的記憶(澳門歷史城區探寶)(圖)
    入選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仁慈堂大樓就在噴水池廣場。金字門樓,羅馬式梁柱,拱門迴廊,潔白的外衣,映襯在藍藍的天空下,常常閃爍出耀眼的光芒。與仁慈堂大樓毗鄰的民政總署大樓、郵政局大樓和玫瑰堂也都是歷史悠久的歐式建築。因為建築有特色,常常吸引遊人駐足,拍照留念。  澳門就是這樣。
  • 【走進澳門世遺】仁慈堂大樓 · 人流繁忙的中心
    今天我們一起繼續【走進澳門世遺】系列第6處——仁慈堂大樓。01 名字從何而來?
  • 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建立了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
    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D. Belchior Carneiro,1516-1583)建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建築因此而得名。它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也是第一家來自歐洲的慈善機構。主教賈尼路賈尼路主教出生於葡萄牙中部的科英布拉,1568年抵達澳門。
  • 金沙中國向澳門仁慈堂提供風災後復原支持
    -捐贈逾澳門幣200萬元修復安老院澳門2017年12月12日電 /美通社/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周二向澳門仁慈堂捐贈逾澳門幣200萬元善款,協助修復在颱風「天鴿」襲澳後受損毀的安老院。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英偉博士及企業傳訊及社會事務副總裁黃鳳婷周二於澳門仁慈堂安老院代表公司向澳門仁慈堂頒贈支票,並由值理會主席飛安達等人代表接收。颱風「天鴿」對澳門仁慈堂安老院造成嚴重破壞,金沙中國的捐款將用作維修安老院。今年八月,颱風「天鴿」對澳門仁慈堂安老院造成嚴重破壞,其屋頂、天花及外牆均受到損毀。
  • 小羊澳門朝聖之旅----徒步歷史老城區(上)
    仁慈堂位於澳門仁慈堂右巷二號(議事亭前地),它為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昔日為澳門老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幫助,對於當時澳門的老居民來說,仁慈堂又稱為支糧廟,仁慈堂大樓白色的外牆展露樸實安靜感覺,與其慈善為懷的形象不謀而合,就像白衣天使穿白袍一樣
  • 亂世中愛心也變質,慈善機構變貸款公司,一切都讓人大跌眼鏡
    但是在澳門的一家慈善堂有人卻做到了這點。澳門仁慈堂的社會服務工作不僅僅局限於救助與施捨,同時也鼓勵和支持人們努力地工作,防止他們陷入經濟的貧困之中,因此仁慈堂也具有貸款的功能,例如為農業提供貸款,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義倉就是由裡斯本仁慈堂於一五七六年建立的。
  • 澳博舉行慈善拍賣晚宴 善款捐贈十慈善機構
    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10日晚舉辦2016澳博慈善拍賣晚宴,總共籌得善款304萬澳門元,悉數捐贈予澳門10間慈善機構。  今次慈善拍賣共設五組拍賣品供嘉賓競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由當代藝術家徐震創作的《請讓我重新提出我的問題》,另外還有藝術家賴九岑的作品《彩虹孿生球疊疊樂》、法國名釀、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冠軍車隊隊衣等。
  • 澳門特別行政區必打卡景點
    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一個熱門的旅遊城市,擁有觀音蓮花苑、葡萄酒博物館、仁慈堂博物館、消防博物館、留聲機博物館這些景點,下面小編為你逐一介紹。景點地址: 澳門高美士街431號綜合評分: 4.3營業時間: 周三到周日 10:00-21:00仁慈堂博物館仁慈堂是澳門著名的慈善機構,位於議事廳前地。
  • 在澳門議事亭前地,墜入浪漫的葡式風情
    每次來澳門,總有那麼一站叫議事亭前地,這裡應該是大部分人來澳門的第一站,因為從珠海拱北口岸過關後,直接坐葡京的接駁巴士就能到。這裡常年人山人海,而我總是勇敢地選擇一頭扎入人群中,只為拍拍拍老澳門的建築。
  • 除了賭場 不打卡這10個景點不算來過澳門|澳門|大三巴牌坊|媽閣廟|...
    的確,澳門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然而澳門不僅有現代都市的繁華,更加有悠久的歷史建築,值得你逛一逛!  1.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位於澳門半島大三巴斜港,是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蹟,右邊鄰近大炮臺和澳門博物館,距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為大眾熟悉的標誌。
  • 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了澳門400多年來中西方文化交流、共存的歷史
    澳門歷史城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半島,以澳門舊城為中心,串聯起逾20個歷史建築。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該城區建築群中的各建築建成時間從明至民國,時間跨度達400多年。
  • 澳門特別行政區資訊|《奔跑吧》澳門錄製,看到這期請來的嘉賓後,說...
    澳門氹仔島繁華熱鬧是澳門的經濟命脈所在,澳門半島多是些歷史遺蹟,記錄著澳門的發展歷程,是澳門不可磨滅的過去,路環島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這裡有著原生態的生活環境、彩色的小房子更是招人喜愛,濛濛細雨下的小巷,一紙油傘,道不盡的人世繁華!拉著老公踩著斑駁的陽光,就這樣慢慢走慢慢走。
  • 最適合一家大小去的澳門景點
    貼心的大L君網羅了澳門最適合一家大小出行的景點。【推薦理由】首次來澳門必看景點之一。民政總署大樓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坐落在澳門繁華的心臟地帶。大樓建於1784年,前身為市政廳,樓內部有畫廊及圖書館。每年12月舉行的「全澳書畫聯展」,堪稱澳門藝壇重要展覽。
  • 新奧「溯愛之旅」第四站再訪潿洲島
    歡迎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新奧E學新奧「溯愛之旅」帶我們回顧新奧集團的公益歷史,存瑞中學、霸州四中
  • 遊玩澳門特別行政區如何規劃最合理?且聽我徐徐道來
    景點地址: 澳門高美士街431號綜合評分: 4.3營業時間: 周三到周日 10:00-21:00婆仔屋在澳門瘋堂斜巷的盡頭,一座已經經歷了百年歷史變革的黃色建築,景點地址: 澳門馬忌士街1號 3樂寶大廈綜合評分: 4.2營業時間: 12:00-19:30周一休息仁慈堂博物館仁慈堂是澳門著名的慈善機構,位於議事廳前地。
  • 澳門聖誕夜色無限,太美了!
    (圖片來源:TodayMacao)從議事亭前地,經玫瑰堂、繞道主教座堂,都是當年由葡萄牙人設計的建築物及教堂,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古典主義或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是澳門歷史城區中,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 【澳門景點】2019澳門自由行推薦30個必去景點
    澳門旅遊塔、議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大炮臺、玫瑰教堂、仁慈堂、大堂街、盧家大屋、媽閣廟、戀愛巷+塗ㄚ公園、澳門漁人碼頭、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水舞間、威尼斯人酒店(貢多拉遊船)、永利皇宮澳門官也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手信街,四周圍也有許多好吃的美食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