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卻讓人背脊發涼,這恐怖片真絕了

2020-12-10 High電影

熟悉小嗨的小夥伴知道,我一直根據觀感將恐怖片分成三類。

恐怖駭人: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就是簡單粗暴地嚇唬你。

詭異驚悚:憑藉一些反常規、不同以往的東西讓人細思極恐、背脊發涼。

詭譎怪誕:說不出來哪裡恐怖,但就是讓人渾身不舒服。

相比之下第三類更加高級,可謂是可遇不可求,代表作品屈指可數。

——《異教徒》

《異教徒》

01

身為警察的主人公豪伊收到了一封求助信。

信中稱蘇格蘭西海岸一個名叫「夏島」的小島上的女孩羅恩失蹤已久,並求助他前去破案。

豪伊隨即來到夏島展開調查,卻發現這裡十分怪異。

居民們先是騙他不認識羅恩,謊言被戳穿後又表示羅恩已死。

而且他們是一群不信仰基督教的異教徒,經常舉行一些十分奇怪的儀式。

女孩羅恩的去向越發不明,案件的真相也越發撲朔迷離。

《異教徒》

1973年對於歐美恐怖片來說無疑是具有轉折性的一年。

在此之後,其千篇一律的吸血鬼題材時代不復存在,宗教題材取而代之,並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主流。

這都要歸功於這一年裡誕生的兩部經典恐怖片——《驅魔人》和《異教徒》

兩者雖都與宗教息息相關,但側重點和表現形式卻完全不同,風格迥異。

唯一相同的是在當時都不討喜。

單說本片,當年剛一殺青就被英國發行方毫不掩飾地貶低為「我所看過最爛的十部電影之一」

上映後更是被各大專業媒體口誅筆伐,聲討遠遠多於讚譽。

什麼仇什麼怨?

《異教徒》

其實原因很好理解。

本片全程色調明豔,既沒有妖魔鬼怪,也不涉及怪力亂神。

夏島陽光明媚、風景如畫,簡直就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這與傳統意義上以幽閉黑暗為主調的恐怖片大相逕庭,甚至不到最後一刻很難與恐怖二字聯繫在一起。

《異教徒》

而且導演羅賓·哈迪根本不屑於利用血腥暴力的鏡頭和一驚一乍的方式來嚇唬觀眾,而是通過現實與虛構相結合的隱晦形式讓人細思極恐。

片中大量的民俗文化、宗教元素和神秘學符號都與銀幕外古代凱爾特人的真實歷史遙相呼應。

柳條人、五月節、活人獻祭、生殖崇拜……

這些看似異想天開實則在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上全都有據可查的詭異橋段,為這個虛構的故事平添了幾分真實感。

《異教徒》

看到這兒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起了另一部與之十分相似的作品。

沒錯,阿里·艾斯特的《仲夏夜驚魂》

該片在2019年上映後毀譽參半,口碑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也恰恰說明了本片在當年不受歡迎的一部分原因。

雖然這種詭譎怪誕的恐怖形式相對高級,但歸根結底還是太過具有實驗性,很難滿足為了追求緊張刺激而觀看恐怖片的目標人群。

時至今日它都很難受到大眾的認可,更不必說將近半個世紀前的1973年了。

當然了,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更重要的是,本片觸及到了當時大多數歐美人的底線。

《異教徒》

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人類為何要發明創造恐怖片?

僅僅是為了嚇唬自己、尋求緊張刺激的快感嗎?

本片的導演羅賓·哈迪恐怕永遠不會同意這一看法。

在一次訪談中他曾直言:恐怖片在我看來是很嚴肅的戲劇形式。

《異教徒》

這在本片中已然可見一斑。

當全片的恐怖情緒逐漸舒緩,浮出影像表層的是他對於人類歷史上「諸神之爭」的深刻洞見。

所謂「諸神之爭」,本是現代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的意指社會倫理中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劇烈衝突。

而後通常被人們用來隱喻人類歷史上在不同信仰的名義下進行的衝突、戰爭和殺戮。

《異教徒》

這就要回到本片的劇情上來說了。

豪伊最終發現了女孩羅恩失蹤的真相。

原來,一向以盛產蔬果聞名的夏島在去年突然歉收,信仰異教的島民們決定通過在五月節當天燒死一個處女作為獻祭的方式祈求豐收。

得知真相的豪伊千方百計救出羅恩,並試圖帶她逃走,卻終究被島民們團團圍住。

緊接著全片最具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羅恩無比開心地跑向領主,她的任務終於完成了。

豪伊則被島民們放置在一個巨大的柳條人裡活活燒死。

當柳條人熊熊燃燒時,你再去回味領主、店主、老師、課堂上的小女孩等人說過的話,其中的真實含義令人膽寒。

《異教徒》

由此可見,追捕獵物的獵人到頭來反被獵物捕獲,這才是本片所設置的恐怖情境。

豪伊自以為是凌駕於島上所有人之上的獵人,實際自從收到那封求助信開始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沒有什麼比自覺真理在握,其實一步步踏入死亡陷阱還渾然不知更令人恐懼的了。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疑問了:這不就是一個邪教害人的故事嗎?和「諸神之爭」有什麼關聯?

別忘了,豪伊是個擁有雙重身份的人。

《異教徒》

第一重:虔誠的基督信徒。

虔誠到什麼程度?渾身上下透露著一股中世紀的氣息,根本不像是個現代人。

而且「異教徒」一詞原本正是歷史上基督教對於非基督教徒的蔑稱。

所以豪伊從始至終都用看待異教的眼光掃視著小島上的一切,什麼太陽神,什麼生殖崇拜,在他看來全都是粗鄙和不可理喻,全然沒有發覺此時此刻作為島上唯一的基督徒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異教徒。

一個無比虔誠的基督信徒成了名副其實的異教徒,簡直是莫大的諷刺和揶揄。

《異教徒》

更關鍵的是,影片開頭豪伊曾在教堂裡說過,基督徒啜飲紅酒象徵著飲耶穌的血,吃麵包象徵著吃耶穌的肉,因為耶穌以自我的犧牲和復活來為人類贖罪。

而結尾,他自己卻成了異教徒的犧牲品,為夏島的豐收奉獻了血和肉。

這種宛如宿命般的前後呼應,簡直令人窒息。

《異教徒》

第二重:警察。

哪怕拋開宗教信仰上的溝壑,豪伊與夏島居民之間的衝突依然無法調和。

因為身為警察的他不僅是官方的代表,更是一個現代人。

換句話說,他的身體裡住著兩個神,除了基督耶穌,還有現代人拒絕狂熱迷信的理性。

所以在被燒死之前,他才會喊出這樣的話:

「歉收是自然規律!不在於太陽神,而在於夏島的氣候滿足不了豐收的條件!」

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也發現了基督的無力,試圖藉助理性死裡逃生。

可惜的是,在狂熱的夏島居民眼中,無論基督還是理性,都是異教。

《異教徒》

於是本片真正的恐怖不再局限於畫面和氛圍,而是觀者內心時時刻刻的反躬自照。

當你發現自己和身邊人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時,那種孤獨、無助和絕望構成的恐懼才是真正的恐怖。

說不定哪天你就變成了別人眼裡的「異教徒」。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這部陽光明媚的恐怖片真讓人背脊發涼
    這部恐怖片不像其他恐怖片那樣故弄玄虛,而是巧妙地利用陽光明媚又詭譎怪誕的故事和氛圍暗喻基督教的原罪。它與史上很多經典電影最初的命運一樣,在當年一殺青就被發行方自己貶低為「我所看過最爛的十部電影之一」。可如今經過長達47年的時間考驗,事實證明恰恰相反。開始今天的推薦之前,我們先來做一道「練習題」。
  • 張子楓一個眼神讓人背脊發涼,而她差點被禁播
    不知是不是孫儷帶的節奏,怎麼感覺如今越來越多的電視劇出現女主黑化的情節,都會用妝容來表明,比如說《花千骨》中的趙麗穎,在化了一套濃妝之後,她就黑化了,好在趙麗穎的演技是經過大眾認可的,大濃妝只不過是讓趙麗穎整個人的氣質變得更加銳氣一些
  • 我竟然被這陽光明媚的恐怖片嚇到了?
    原因有很多:比如全片陽光明媚、風景如畫,根本不像恐怖片。再比如獵人變獵物的反轉,冒犯了某類職業高大偉岸的形象。最主要的是諷刺基督教的內核,觸碰了很多人的信仰。只是幾人怎麼也想不到,這所謂的仲夏節竟有一出血腥至極的開場戲。先是有人割破手掌跪伏在地,將鮮血塗抹在石碑上。隨後兩位老人自懸崖縱身躍下,摔得頭破血流、面目全非。其中一個沒死透,立刻有人上去補了幾錘子……
  • 我竟然被這陽光明媚的恐怖片嚇到了?
    1973年,世界恐怖片影史誕生了一部經典又另類的作品。——《異教徒》。原因有很多:比如全片陽光明媚、風景如畫,根本不像恐怖片。再比如獵人變獵物的反轉,冒犯了某類職業高大偉岸的形象。最主要的是諷刺基督教的內核,觸碰了很多人的信仰。
  • 直男嫌噁心系列表情包「要是再敢得罪我,分分鐘讓你背脊發涼」
    直男嫌噁心系列表情包「要是再敢得罪我,分分鐘讓你背脊發涼」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表情包,一組直男嫌噁心系列的表情包,要是你們家那位直男先生招惹你了,請給他發表情包,分分鐘讓他背脊發涼,心裡發寒,不敢再得罪你。
  • 挖開一座千年古墓,棺材上只寫了4個字,讓人背脊發涼!
    只是,當考古工作者們發現古墓墓主人的石棺時被嚇壞了,甚至可以說是讓人背脊發涼。只見石棺上寫著四個大字——開者即死!在考古史上出現如此直接警告的墓葬還真不多見。即使考古者們並非盜墓賊那樣將陪葬品據為己有而發財,即使考古者們內心充滿陽光正能量,但面對這樣惡狠狠的警告不免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 腹黑蘿莉顏值逆天,這惡童恐怖片絕了
    惡童恐怖片。即以邪惡的兒童形象為主體,或以未成年人犯罪為主題的恐怖片。熟悉小嗨的小夥伴知道,這是我的心頭之愛,沒有之一。之前也給大家推薦過很多。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人們「人性本善」和「孩子等同於人畜無害」的固化思想。當所謂的弱勢群體變成一個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反差帶來的恐怖效果更加讓人背脊發涼。
  • 像這樣嚇人又搞笑的恐怖片真應該多拍幾部
    尤其是泰國,各種習俗和傳說都讓人毛骨悚然。養小鬼、下降頭、煉屍油……這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環境緊密相關,也成為了其恐怖片天然的素材。正因如此,泰國恐怖片在曾經那個亞洲恐怖片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年代大放異彩。
  • 有什麼讓人聽了背脊發涼的恐怖故事?(二)
    這個讓我背脊發涼,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就要從山上村說起。山上村親戚辦喜事,提前下山通知了爺爺。喜日那天,爺爺上山去送禮吃酒。爺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這時已幾乎不殺豬,到了含貽弄孫享福的年紀。我那會兒大約五六歲,我爸是爺爺的小兒子。大伯早早去了縣裡,有兩個孩子。我從小跟爺爺一起在村裡長大。三個孫輩裡,爺爺最疼愛我。
  • 《千與千尋》是部恐怖片?這幾個細節細思極恐, 讓人後背上發涼
    小夥伴們應該都看過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在直播電影當中,千與千尋之間感人的故事依舊讓小編難以忘懷,對不起這動人的故事情節,小編還是覺得這部日漫的細心製作,能夠帶給小夥伴們一種不同的體驗。
  • 這大概是近幾年我看過的最好的國產恐怖片了
    國產恐怖片。一提到這五個字,很多人都嗤之以鼻。沒錯,近些年來由於規則的限制,國產恐怖片裡不能有「鬼」。有些導演恰恰又鍾愛拍攝恐怖題材。怎麼辦呢?於是,一系列「侮辱智商」的國產恐怖片相繼誕生了。他曾擔任過《午夜兇鈴》、《咒怨》等多部經典日本恐怖片的編劇。妥妥的日本恐怖大師。他所締造的日式恐怖,曾成為很多人夜深人靜時的夢魘。
  • 時隔8年,這部泰國恐怖片依然讓人回味無窮
    第一個,《發如血》。經營假髮店的小美收了一份從屍體上取下來的頭髮,製作成假髮。當晚,姐姐帶朋友回來喝酒聊天,幾人無所顧忌地講起鬼故事,還拿著那假髮取樂。一場血腥屠殺就此開始。編導將恐怖和喜劇元素相結合,讓人在背脊發涼的同時又不禁捧腹大笑。千萬別以為這很簡單,恰恰相反,很難。一旦兩種類型元素搭配不均,很容易陷入兩頭靠不上岸的窘境。而本片的導演處理得十分到位,一環扣著一環,可謂懸念迭起險象環生。
  • 這大概是近幾年我看過的最好的國產恐怖片了
    國產恐怖片。一提到這五個字,很多人都嗤之以鼻。沒錯,近些年來由於規則的限制,國產恐怖片裡不能有「鬼」。有些導演恰恰又鍾愛拍攝恐怖題材。怎麼辦呢?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謝庭菡可以說是導演界真真正正的新人。在此之前,她十分擅長拍攝恐怖、驚悚、奇幻題材的短片。曾經被日本亞洲短片影展譽為「臺灣恐怖電影新星」。
  • 不是危言聳聽,黛玉看見她背脊發涼,細思極恐
    不是危言聳聽,黛玉看見她背脊發涼,細思極恐 文/詩綠鳳 黛玉從蘇州到賈府時,在與賈母、鳳姐等重要女眷見完面後,就按禮規前去拜見大舅和二舅,見完大舅之後,黛玉就馬不停蹄前去拜見二舅賈政: 原來王夫人時常居坐宴息,亦不在這正室,只在這正室東邊的三間耳房內。
  • 必須吹:這4部香港恐怖片,敢看第二遍需要勇氣!
    今天就為大家揭曉筆者心中,十分經典的這4部香港恐怖片,敢看第二遍需要勇氣。這是一部典型的低成本的恐怖片,雖然請來了黃秋生和黎姿,但是也難以掩蓋它的不足,但哪怕特效一般但是給觀眾呈現的效果卻毫不遜色,隨著故事劇情的緩緩推進讓人不由自主的不寒而慄。
  • 《小丑回魂》電影賞析:一部友好的恐怖片,讓我們直面內心的恐懼
    影片開頭首先講述了男主人公比爾的弟弟喬治失蹤的事件,這件事也成為了比爾心底的恐懼與傷痛。 影片中的小丑就是利用人們最害怕的東西來使孩子們害怕從而吞噬他們。小丑是影片中恐懼的一個象徵,恐懼的特種就是荒謬、不真實,像上臺表演的小丑一樣。
  • 最嚇人的日本恐怖片,都是童年陰影,看完不敢上廁所
    本期講講日本的幾部重口味恐怖片其實小編不是太喜歡日本恐怖片容易留下心裡陰影喜歡恐怖片的關注我哦《真實魔鬼遊戲》恐怖指數:★★★陽光明媚的設定,清純可人的女主這時一部很另類的恐怖片,恐怖主要來源於血腥成年人看了還好一點,不太適合學生黨,口味稍重女主和同學一起乘坐大巴去郊遊,突然一陣妖風颳過,所有的人都被攔腰斬斷,只有女主倖存回到學校老師拿著槍對準學生,突然出現的豬頭新郎,這詭異的一切即將把女主逼瘋
  • 鄰居送湯夫妻喝後中劇毒,原因讓人背脊發涼
    原來是"氣溫菌"作祟】 早上起來,感覺喉嚨有點癢,還有點咳嗽,整個人有點乏力……內心瞬間有些小顫抖:該不會感冒了吧?還別說,真有可能是「菌」在搗亂,只是,此「菌」非彼「菌」。 這個搗亂的「菌」,姑且稱其為「氣溫菌」。 人是恆溫動物。
  • 畫家「死而復生從地獄歸來」,畫死亡世界,網友:背脊發涼好可怕
    在一次上班途中他被一輛車撞傷陷入了昏迷,那一次他的心臟都停跳了十幾分鐘,這場意外使得他暫時變成了植物人,然而三個月後他卻奇蹟般甦醒了過來。網友看到他畫出的死亡世界整個人背脊都在發涼,暗黑與死亡籠罩的氣息讓人感覺很可怕。不是專業出身的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每一幅畫作看起來都不像是現實世界存在的,畫面整體都是灰暗的,顏色從來都是讓人覺得沉重,畫面內容也很詭譎。在他的畫中有不計其數的造型各異的骷髏,也有被鐵絲緊緊纏繞到有窒息感的大樓。
  • 這恐怖片絕了
    細思極恐:留給觀眾充足想像空間的恐怖片。人心險惡:人比鬼可怕的恐怖片。野心勃勃:有深度的恐怖片。《見鬼》有些看過的小夥伴可能會不屑了:這電影恐怖程度一般,憑什麼是巔峰之作?注意,不是恐怖片,而是鬼片。全片在某種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恐怖片的桎梏,相比於視覺衝擊和一驚一乍,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恐怖,讓人不寒而慄。前期所有視覺和氛圍上的恐怖都是為了突顯最後真相揭曉的那一刻,並在此過程中由淺入深地拋給觀眾一個問題:恐懼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