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小嗨的小夥伴知道,我一直根據觀感將恐怖片分成三類。
恐怖駭人: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就是簡單粗暴地嚇唬你。
詭異驚悚:憑藉一些反常規、不同以往的東西讓人細思極恐、背脊發涼。
詭譎怪誕:說不出來哪裡恐怖,但就是讓人渾身不舒服。
相比之下第三類更加高級,可謂是可遇不可求,代表作品屈指可數。
——《異教徒》。
01
身為警察的主人公豪伊收到了一封求助信。
信中稱蘇格蘭西海岸一個名叫「夏島」的小島上的女孩羅恩失蹤已久,並求助他前去破案。
豪伊隨即來到夏島展開調查,卻發現這裡十分怪異。
居民們先是騙他不認識羅恩,謊言被戳穿後又表示羅恩已死。
而且他們是一群不信仰基督教的異教徒,經常舉行一些十分奇怪的儀式。
女孩羅恩的去向越發不明,案件的真相也越發撲朔迷離。
1973年對於歐美恐怖片來說無疑是具有轉折性的一年。
在此之後,其千篇一律的吸血鬼題材時代不復存在,宗教題材取而代之,並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主流。
這都要歸功於這一年裡誕生的兩部經典恐怖片——《驅魔人》和《異教徒》。
兩者雖都與宗教息息相關,但側重點和表現形式卻完全不同,風格迥異。
唯一相同的是在當時都不討喜。
單說本片,當年剛一殺青就被英國發行方毫不掩飾地貶低為「我所看過最爛的十部電影之一」。
上映後更是被各大專業媒體口誅筆伐,聲討遠遠多於讚譽。
什麼仇什麼怨?
其實原因很好理解。
本片全程色調明豔,既沒有妖魔鬼怪,也不涉及怪力亂神。
夏島陽光明媚、風景如畫,簡直就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這與傳統意義上以幽閉黑暗為主調的恐怖片大相逕庭,甚至不到最後一刻很難與恐怖二字聯繫在一起。
而且導演羅賓·哈迪根本不屑於利用血腥暴力的鏡頭和一驚一乍的方式來嚇唬觀眾,而是通過現實與虛構相結合的隱晦形式讓人細思極恐。
片中大量的民俗文化、宗教元素和神秘學符號都與銀幕外古代凱爾特人的真實歷史遙相呼應。
柳條人、五月節、活人獻祭、生殖崇拜……
這些看似異想天開實則在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上全都有據可查的詭異橋段,為這個虛構的故事平添了幾分真實感。
看到這兒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起了另一部與之十分相似的作品。
沒錯,阿里·艾斯特的《仲夏夜驚魂》。
該片在2019年上映後毀譽參半,口碑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也恰恰說明了本片在當年不受歡迎的一部分原因。
雖然這種詭譎怪誕的恐怖形式相對高級,但歸根結底還是太過具有實驗性,很難滿足為了追求緊張刺激而觀看恐怖片的目標人群。
時至今日它都很難受到大眾的認可,更不必說將近半個世紀前的1973年了。
當然了,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更重要的是,本片觸及到了當時大多數歐美人的底線。
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人類為何要發明創造恐怖片?
僅僅是為了嚇唬自己、尋求緊張刺激的快感嗎?
本片的導演羅賓·哈迪恐怕永遠不會同意這一看法。
在一次訪談中他曾直言:恐怖片在我看來是很嚴肅的戲劇形式。
這在本片中已然可見一斑。
當全片的恐怖情緒逐漸舒緩,浮出影像表層的是他對於人類歷史上「諸神之爭」的深刻洞見。
所謂「諸神之爭」,本是現代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的意指社會倫理中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劇烈衝突。
而後通常被人們用來隱喻人類歷史上在不同信仰的名義下進行的衝突、戰爭和殺戮。
這就要回到本片的劇情上來說了。
豪伊最終發現了女孩羅恩失蹤的真相。
原來,一向以盛產蔬果聞名的夏島在去年突然歉收,信仰異教的島民們決定通過在五月節當天燒死一個處女作為獻祭的方式祈求豐收。
得知真相的豪伊千方百計救出羅恩,並試圖帶她逃走,卻終究被島民們團團圍住。
緊接著全片最具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羅恩無比開心地跑向領主,她的任務終於完成了。
豪伊則被島民們放置在一個巨大的柳條人裡活活燒死。
當柳條人熊熊燃燒時,你再去回味領主、店主、老師、課堂上的小女孩等人說過的話,其中的真實含義令人膽寒。
由此可見,追捕獵物的獵人到頭來反被獵物捕獲,這才是本片所設置的恐怖情境。
豪伊自以為是凌駕於島上所有人之上的獵人,實際自從收到那封求助信開始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沒有什麼比自覺真理在握,其實一步步踏入死亡陷阱還渾然不知更令人恐懼的了。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疑問了:這不就是一個邪教害人的故事嗎?和「諸神之爭」有什麼關聯?
別忘了,豪伊是個擁有雙重身份的人。
第一重:虔誠的基督信徒。
虔誠到什麼程度?渾身上下透露著一股中世紀的氣息,根本不像是個現代人。
而且「異教徒」一詞原本正是歷史上基督教對於非基督教徒的蔑稱。
所以豪伊從始至終都用看待異教的眼光掃視著小島上的一切,什麼太陽神,什麼生殖崇拜,在他看來全都是粗鄙和不可理喻,全然沒有發覺此時此刻作為島上唯一的基督徒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異教徒。
一個無比虔誠的基督信徒成了名副其實的異教徒,簡直是莫大的諷刺和揶揄。
更關鍵的是,影片開頭豪伊曾在教堂裡說過,基督徒啜飲紅酒象徵著飲耶穌的血,吃麵包象徵著吃耶穌的肉,因為耶穌以自我的犧牲和復活來為人類贖罪。
而結尾,他自己卻成了異教徒的犧牲品,為夏島的豐收奉獻了血和肉。
這種宛如宿命般的前後呼應,簡直令人窒息。
第二重:警察。
哪怕拋開宗教信仰上的溝壑,豪伊與夏島居民之間的衝突依然無法調和。
因為身為警察的他不僅是官方的代表,更是一個現代人。
換句話說,他的身體裡住著兩個神,除了基督耶穌,還有現代人拒絕狂熱迷信的理性。
所以在被燒死之前,他才會喊出這樣的話:
「歉收是自然規律!不在於太陽神,而在於夏島的氣候滿足不了豐收的條件!」
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也發現了基督的無力,試圖藉助理性死裡逃生。
可惜的是,在狂熱的夏島居民眼中,無論基督還是理性,都是異教。
於是本片真正的恐怖不再局限於畫面和氛圍,而是觀者內心時時刻刻的反躬自照。
當你發現自己和身邊人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時,那種孤獨、無助和絕望構成的恐懼才是真正的恐怖。
說不定哪天你就變成了別人眼裡的「異教徒」。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