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這四個字,似乎自帶柔情,吳儂軟語的江南小調、白牆竹影、小橋流水、老街臺門,光是這幾個元素,就足夠詩意溫柔。
最近《中國國家地理》針對國內景區人氣景觀榜單評選,其中被評為最具人氣的江南水鄉,就是被譽為「古橋博物館」的紹興老城。
江南水鄉這麼多,為什麼最具人氣是紹興?
或許因為它是魯迅筆下的烏篷船水鄉,擁有2500年的文化底蘊,名人輩出卻低調從容,濃濃書卷氣息記錄著這裡的歷史沉浮。
也或許是因為它如同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在幽深寂靜的角落裡,在小橋流水泛起的微光中,都能感到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一脈生氣還如同遊絲般飄浮著;
更或許,是因為老紹興一天不喝兩口就渾身不舒服的紹興黃酒,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的那一口濃墨重彩的醬油。
不管因為什麼,這座烏篷小城都實至名歸。
空氣中淡淡的黃酒香,流水上悠悠的烏篷船,戲臺上朗朗的戲曲調,雖經歷過兩千餘年的風雨歲月,紹興卻依舊沉靜溫婉,耐人尋味。
原汁原味的詩意水鄉
逛園子、聽書,就是地道紹興味
/ 八字橋 /
相比人潮湧動的倉直橋街,我更喜歡八字橋。
這座已經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八字橋,是老紹興人祖祖輩輩的情感寄託。
這裡不算是熱門景點,卻是我愛的一隅柔情之地,站在布滿歲月痕跡的青石板上,仿佛能聽見時光隨著河水,緩緩地從橋底下流淌而過。
恬靜祥和,柔情溫婉,這裡的一切,就是想像中江南水鄉應該有的模樣。
喧囂在這裡消失,站在刻滿深深年輪的青石板上,古老滄桑的房子沿河建造,善良的市民靠水而居,河邊放滿了綠色的不知名植物,
半開著的窗戶、河邊洗衣的老人、偶爾出沒的小貓咪,處處都透露著生活的氣息。
/ 安昌古鎮 /
安昌古鎮,個人覺得是整個紹興最值得來的地方之一。
這裡沒有摩肩接踵的人群,沒有被俗化的商業氣息,有的是只是原汁原味的水鄉風情,樸實、安靜、本份就是安昌古鎮的寫照。
清晨的古鎮,炊煙嫋嫋,空氣中夾雜著令人沉醉的飯香;下午,隨便找家茶館,沏一壺清茶,更深入的體驗生活的煙火氣與樸實的人情味;黃昏,去坐坐烏篷船,在木板和水流的碰撞聲中穿梭,悠然自得。
微風輕拂,柳枝飄搖,日子沉靜得像古鎮的河水,像長街的石板。
最動人的,還是臘月的安昌古鎮,一下就能喚醒記憶中的年味。
臨水的老街掛滿醬貨,空氣裡都是這撩人味蕾的香味,這時,暖一壺黃酒酌,切一盤臘腸品,在倚河的老街愜意地享受時光更是美妙。
/ 柯巖風景區 /
很多人來紹興,可能會去東湖,但是相似的環境,我更推薦去柯巖景區。
雖說是景區,但更受當地人的喜歡,濃鬱的古越文化內涵,特色的古採石遺景,涵蓋了鑑湖、魯鎮、柯巖三個大景點,是我覺得來感受紹興底蘊最不可錯過的地方之一。
行走在林間小路上,隨處可見的松鼠、湖水裡碩大的錦鯉、姿態各異的石雕;
或是坐在古色古香的船舫上,吹著夏天溼潤的風、摸著冰涼舒爽的湖水、看著山水襯託下的湖中心細臺,慵懶愜意,很是舒適。
遊玩之後,還可以去買一根紹興特有的黃酒奶茶解解暑。
港式絲襪奶茶的絲滑和祖傳釀造黃酒的醇厚,搭配在一起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喝過的人幾乎都對這個味道念念不忘!
/ 沈園/
沈園是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園林本身散發的清秀就很值得一探。
走進園子,入耳的便是寫著愛的寄語的風鈴牌,整廊的風鈴都隨風舞動,叮叮噹噹的像自帶悽涼。
說是悽涼,還是離不開陸遊和唐琬悽惋的愛情故事,用宋朝舊磚新砌成的照壁上面刻錄的《釵頭鳳》,曠世佳作,再看一出折子戲,地道!
/ 溪上村 /
溪上村,給我的感覺,太過不真實。
漫山的綠色、潺潺的溪水、小賣部裡清爽的冰棍、躺在躺椅上吃西瓜吹風扇的老人、光著腳丫在溪中玩水蕩鞦韆的小孩...
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只有在宮崎駿的動漫裡才會有的場景。
正午的陽光透過樹葉在溪水之上泛動點點波紋,小朋友們在一片斑駁的落影之上蕩開鞦韆,
有乾淨的溪水、有大片的竹林,路邊甚至還有野草莓,哪怕是在盛夏,仍有絲絲沁涼,悶熱和煩躁就這樣不見。
/ 稽山書場 /
舊時,紹興城裡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街頭巷尾。
不過隨著時光變遷,茶館的聽書慢慢被書場取代,稽山書場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每天晚上七點半,這裡都會開始演出,或越劇、或評話、或鶯歌戲,聽客盈門,品茗聽書,甚是熱鬧。
坐下來慢慢喝壺茶,聽一曲蓮花落,
表演者唱到精彩處,茶客們或是鴉雀無聲,或是滿堂歡笑,聽戲,本就是夏日的江南小城裡不可錯過的娛樂。
江南重口味裡的哲學
紹興人最懂
對於紹興的美味,無需過多的解釋,《味·道》會給出答案。作為央視的美食劇組,無疑有著對美味獨特的視角見解。
短短三集,就向大眾介紹了廣為人知的扎肉、鯗凍肉、臭豆腐、醬鴨、醉蟹、醉蝦和糟雞,還有諸暨嶺北瓦罐雞、西施豆腐、陳宅藤羹、次塢打面、馬劍饅頭…
每一個名字,都能瞬間激發味蕾!
事實上,紹興的味道,遠不止這些。紹興的美味,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江南美食溫文爾雅,精緻細膩的固有印象。
江南重口味裡的哲學,紹興人最懂。
比如,將豆腐脫水切塊,放進滷過黴莧菜梗的滷汁裡浸泡,撈起後油炸就是紹興最常見的臭豆腐。
肉質緊實的老鴨,風乾之後用加入香葉、枸杞、八角的醬油浸泡至油光發亮,卻帶著濃濃醬香的醬鴨。
都是紹興人民的心頭好!
小吃也不容小覷。
茴香豆自是不用多說,以蠶豆為原料,加以茴香、桂皮、食鹽和山萘用文火慢煮至漲熟,配酒堪稱一絕!
哪怕只是普通的面餑餑,雞蛋也要煎得嫩而香,春卷皮要薄厚均勻,蓋在蔥花煎蛋上還要能透出蛋的金色和蔥的綠色。
而紹興菜,更是固執地傳承著最古老、傳統的手藝,將紹興人的一日三餐安排的明明白白!
肥而不膩的五花肉汁裡混合著梅乾菜特有的香氣,就是紹興最具代表性的梅乾菜燜肉。用酒糟將雞醃製入味,淡淡酒香配上鮮嫩雞肉,另紹興人慾罷不能的糟雞就出來了!
紹興的老底子味兒,還體現在甜品中。
周樹人到北京十年,仍然還會感嘆:終未能吃到好點心。也不能怪他嘴刁,畢竟,吃慣了紹興的奶油小攀、八珍糕、橘紅糕,還怎麼能習慣別處的糕點。
📍
尋寶記紹興菜
尋寶記在紹興,大約也已經處於無人不知的地位了。
畢竟作為一家被紹興人吃了16年的老館子,對紹興人的口味已經是了如指掌。
尋寶記的菜品,能看得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因為什麼都想吃 !!
梅乾菜燜肉配上酒釀饅頭,香軟饅頭中和了油膩感,想吃!西施豆腐軟軟嫩嫩,開胃又下飯,想吃!單抱黃魚魚肉新鮮勁道,想吃!
最想吃且每桌必點的還是紹三鮮和桂花米酒!三鮮湯頭濃稠鮮美,桂花米酒清香解膩,所以說,一個肚子來一次怎麼可能夠!
地址:魯迅中路1號
📍
老鬍子飯店
作為一家地地道道的蒼蠅館子,顯然老鬍子已經成為了一家成功的蒼蠅館子。
他只在晚餐和宵夜時段開門,點菜要看當天老闆準備了哪些菜。並且不僅是紹興老饕,遊客們也知道了,在紹興,有一家專做紹興家常菜的館子,不吃就白來紹興了~
老闆自己醃製的生醃蟹,提前一天醃製,
恰到好處的吊出蟹本身的鮮,滿滿的蟹膏,醉蟹的香味時刻發出誘人的信號,讓你肚子撐了也好想不太能停下來!
當然,除了蟹,老鬍子的白切鵝和肥腸也非常受歡迎。
緊緻細膩的鵝肉,帶著一層滑嫩的油脂,蘸上紹興本地醬油,這直擊靈魂的美味真是令人久久不能平復!
再抿上一口刺激又帶有回甘的黃酒,這滋味,豈一個美妙能形容 !
地址:鳳江路17號附近
📍
河埠頭
在河埠頭吃飯,用當地的士師傅的話說:「那你得靠搶」。
河埠頭最適合夏天的傍晚過去吃,端著小四方桌坐在河邊,看著日落,吃著 美味,簡直不要太愜意!
雖然服務一直為人詬病,但好在味道不錯,所以依然吸引不少回頭客過來。
之前說到的,江南重口味裡的哲學,紹興人最懂,而這其中,將重口味發揮到極致的,河埠頭算一個。
油爆河蝦油燜筍,黴千張臭豆腐,螺螄肉清蒸鯗魚,個個都能讓紹興人慾罷不能,讓吃不慣紹興味道的人無從下口。
不過作為首推菜的香腸,倒是沒有想像中那麼濃的酒味,更多的,是帶著廣式香腸的甜,用來配酒是個不錯的選擇 。
而紹興人最愛的黴千張,可能剛吃會有點難以下咽,但是相信我,一旦適應了這個味道 ,用兩碗米飯來配都不一定足夠!
地址:西小路
紹興底蘊
還藏在山水詩般的酒店裡
/ 蘭亭安麓酒店 /
蘭亭安麓的第一眼,恰似《蘭亭集序》的開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竟選址於在山水詩中見過無數遍的會稽山,蘭亭安麓一相逢,便輕鬆勝卻人間無數。
200多位修繕古建的徽浙老工匠,耗時10年最大限度地還原、延續古建築的韻味,每一處紋飾都是親自攀爬手工雕刻而成,讓這個灰瓦白牆的江南別院,散發著濃厚的百年老宅經典韻味。盛夏的蘭亭安麓,依然涼爽,清晨的大山裡,多的是清風和歡愉。/ 開元大禹度假酒店 /
在會稽山大禹陵山腳不遠處,有一個古味猶存的村落,叫禹氏村族,也就是現在的——大禹·開元。
這是最不像酒店的一家酒店,行走於青石板上,穿梭於巷弄之間,探尋著粉牆黛瓦的歷史,聆聽著斑駁白牆的故事,好像仍停留於千年前的古村中。
獨特的古村落氣質,每棟客房都以獨棟的鬆散形式沿河展開,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山一湖,與祠堂、戲臺、天井、古街、石巷等相映成趣。
看天邊雲捲雲舒,任身前潮漲潮落,忘卻塵世的喧囂,夢醉於這一湖山水之中。
/ 紹興梅園邨禪居 /
梅園邨禪居,原本是礦工宿舍,現在被改造成了群山環繞間的聯排別墅,作為民宿,每間都是獨棟,
前面是種著花草的小院子,後面是帶著一大片草坪的大院子,站在草坪上舉目四望,群山環繞,頗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
既然叫禪居,自己就是適合安安靜靜的呆著,用最清淨的心去認識天地萬物。
民宿屬於純白的北歐風格,房間牆上幾幅畫著氤氳山霧的掛畫,似乎在提醒你此刻身處大山之中,但身周的一切妥帖,卻又讓你倍感家的親切。
民宿裡有自己的餐廳,傍晚時分可以在餐廳試試最地道的紹興家常菜。
村裡散養的走地雞、院子裡種的蔬菜,倒也是別樣的美味。
紹興,一個人文風情與在地煙火完美交融的水鄉,一個被許多人低估了它的美的小城,想要滿足對江南煙雨城的所有幻想,來紹興,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