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在費城通過《獨立宣言》,標誌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國家雖然誕生了,但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官方政府,只有一個「大陸會議」算是臨時機構,而且正值戰亂時代,這個臨時機構也是走到哪算哪。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美國才算是真正從大英帝國獨立出來,當時就有大陸會議的議員提出,要不咱們還是建立一個首都吧,畢竟一個正兒八經的國家,怎麼能沒有首都呢。但是最初美國只是一個「州聯邦」,大家都覺得要不要國家政府無所謂,而且戰爭剛剛結束,大陸會議基本上一毛錢都沒有,連軍隊的軍餉都付不起,所以建都的計劃就被無限期延遲。
沒有首都的政府咋辦公呢?當時大陸會議的國父們只能打遊擊,一會在這個州呆兩天,一會去那個州呆兩天,所以就有人調侃,美國政府幹脆在熱氣球上辦公算了,飄到哪算哪。你想這麼一個沒有權威的政府怎麼可能制約得了國家呢,所以剛剛成立的美國一度混亂不堪,甚至有爆發內戰的跡象。所以大家決定,還是在1789年制定了憲法,成立了正兒八經的聯邦政府,就在那一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於是乎建都的問題又被拿了出來,可一開始就在選址的問題上,爆發了激烈的衝突。為啥呢?因為南北雙方都想把首都建在自己的地方,畢竟首都在自己家附近,不但有很多好處,辦起事情來也方便。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和爭吵,最後終於決定,就在南北雙方的中間線上建都。於是乎馬裡蘭州讓出了178平方公裡、維吉尼亞州讓出了31平方公裡的土地,在波託馬河和阿納科斯提亞河的交匯處,組建了這麼一個長方形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有了國都之後,就要準備建設了,當時和美國關係最好,支持最大的就是法國,於是聯邦政府就聘請了法國最負盛名的軍事工程設計師皮埃爾·夏·朗給首都設計工程方案。
因為當時的美國實在是太窮了,建設都城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所以聯邦政府就在「臨都」費城待著。可是華盛頓沒有等到遷都的那一刻,在1799年很遺憾的被「放血療法」給放死了,為了紀念他,首都就被命名為華盛頓,可憐建都的一切都是華盛頓籌劃的,但他卻是唯一一個沒住過白宮的美國總統。華盛頓死後的第二年,首都就建好了,在特區裡面最高、最宏偉的建築就是華盛頓紀念塔,修了整整22年。整個特區都是以這個紀念塔為地標,東邊是國會大廈,南邊是傑斐遜紀念館,西邊是林肯紀念堂,而北邊就是總統官邸。
總統官邸在最初是按照愛爾蘭鄉間別墅的模式建造的,跟當時全世界所有的宮殿、城堡完全不一樣,一開始的時候根本不叫白宮,因為大家覺得這麼個破地方,還達不到「宮」的級別。可就是這麼簡陋的住所,也修了八年,到1800年才勉強能夠使用,可是總統住進去床還沒捂熱呢,1814年英美戰爭爆發,英軍打進華盛頓,一把火就把白宮給燒了。你想那時候美國有多弱小吧,好不容易蓋了個房子,被人家說燒就給燒了。咋辦呢,接著修吧,於是乎英軍撤兵之後,聯邦政府又花了兩年時間,把廢墟修修整整,重新用白漆分刷了一遍,並且一直用到今天。
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這個地方一直被稱為「總統官邸」,或者叫「白色的房子」。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二十世紀,美國從那個全是農民的小窮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儼然位列全球列強之中。荷包鼓起來的美國人民也開始自信起來,房子破點、小點、寒酸點又怎麼樣呢,有用值錢就行,所以1901年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就正式決定把總統官邸改名為「WHITE HOUSE」,也就是白宮。後來我們都知道,白宮逐漸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權力中心之一,無數重大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也成為全世界出鏡率最高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