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著名作家王曉廉遊記散文集《大美興凱湖》《水闊天高》
作者:龍 雨
藏頭詩
——贊王曉廉遊記散文集《大美興凱湖》《水闊天高》
【贊】嘆大美興凱湖,
【王】者風範頌華章。
【曉】暢詩文品自高,
【廉】正無私不張揚。
【散】文精品入教材,
【文】炳雕龍詠邊疆。
【集】腋成裘魚米鄉。
【大】筆如椽鳥天堂。
【美】不勝收漁家傲,
【興】趣盎然蘆葦蕩。
【凱】旋文壇散文家,
【湖】光山色好風光。
【水】墨丹青景如畫,
【闊】野無際荷花香。
【天】上人間觸一體,
【高】產作家撰龍江。
提起著名老作家王曉廉先生 ,說來話長,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時,他已經是我們雞西市文聯的黨組書記、主持工作副主席兼《雪花》雜誌主編了。說起老字,毫無疑問,自然是指他的創作資歷。他在1976年即已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北京文藝》發表有影響的詩歌了。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真誠忠厚,平易近人。雖然他是在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我是1999年參加的,但我們沒有距離感,始終把他視為老大哥。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王曉廉先生已經是在全國很有名氣的文學前輩了。尤其是他的散文極具審美眼光和創新開拓精神。我按捺不住《大美興凱湖》和《水闊天高》這兩部散文集對我的誘惑。它讓我讚嘆不已,它讓我牽腸掛肚,促使我不得不急切地坐在電腦前,輕快地敲擊著鍵盤,寫下點滴感想和評論。
一、小序
2020年11月4日下午3點,當我從小區菜鳥快遞公司拿到從北京寄來的快件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地邊往家走邊快速打開了外包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兩本書的封面設計,是那麼的乾淨亮麗,尤其是《水闊天高》這本四個字的書名,被「黑龍江散文遊記」這七個黑體字給兵分兩路遠遠地隔開了!封面的背景採用的是淡黃褐色,底部是一望無際錯落有致的蘆葦蕩,蘆葦正綻放著的它那白綠色或褐色的蘆葦花,極具情趣。再加上蘆葦蕩上空幾隻白鶴正在自由自在地展翅飛翔,享受著秋天給它們帶來的快感。呵呵,看上去,真是天高任鳥飛,水闊憑魚躍啊!哇塞!好一個《水闊天高》啊!這書名,這封面設計,這大膽的思路簡直太有創意了!為之震撼!再往下看去,此書是「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不錯!情不自禁地在心裡為這本書點讚!!
二、為遊記的著作者和攝影師們喝彩
接下來看到的是:《大美興凱湖》裡邊共收入精美攝影作品141幅;《水闊天高》裡邊共收入精湛攝影作品24幅。這使讀者在欣賞優美散文的同時,還能一飽眼福,欣賞到難得一見的眾多攝影大家的精彩精彩紛、獨一無二的攝影作品,這簡直是莫大的精神享受!它們使散文家王曉廉先生的每一篇散文更加貼近自然,貼近生活。文字與畫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情境合一,天人合一!這是大散文家王曉廉先生追求多年的創作目標!他實現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坦誠地說,這兩部集子裡邊所寫的每一篇美輪美奐、膾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其鏡頭語言極強!比如:在《水闊天高》第一部分「掠影黑龍江」的開篇之作《白夜,在漠河》,就是這樣描繪的「為了尋覓朦朧,尋覓驚奇,我們從遙遠奔向你。……靜靜的黑龍江水從西方的萬山叢中飄來繞過漠河小鎮,又靜靜地向東方的萬山叢中流去,什麼也沒有說。我們是來尋覓夢幻般奇妙的白夜和彩虹般壯麗的北極光的」。「此刻已經晚七點啦,祖國的南方早該月上東天,星照四野了,可這裡的太陽仍在天空閃耀,光芒熱烈而多情,像神女的手臂在擦拭著一座座原木壘起的「木刻楞」小屋,讓他們更漂亮,更迷人。」作者在這裡恰到好處地運用了畫面語言、鏡頭語言、電影中的蒙太奇語言。而參與這兩部集子的攝影家們,準確地、生動地、深刻地運用他們手中的照像機詮釋了作者所描繪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個章節。說得更細緻一點應該是每一個篇章、每一個景物、每一個人物,每一隻白鶴……散文家用筆說話,攝影家用鏡頭說話。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而才能使文學作品的深刻內涵得到完善的升華!同時也使得攝影家們的攝影作品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美學境界!個人認為,王曉廉先生的每一篇遊記散文,如果有條件的話,完全可以拍出一個個精彩的電視、電影短片來!為此,在這裡,請允許我為遊記的著作者和攝影師們喝彩!
在這裡,不得不濃墨重彩地提一下,這些精彩絕倫的攝影作品插圖的攝影師分別是:《水闊天高》裡的金建秋、馬德傑、呂振亮、夏大亮、馬迎新、劉海斌、周軍、周華春、耿永祥、孫長山;《大美興凱湖》的攝影師分別是:呂東輝、馬迎新、孫長山、孫雲閣、夏廣澤、高學武、耿永祥、呂振亮、呂忠信、周華春等人。感謝他們用鏡頭語言逼真地超凡地詮釋了每一篇散文的真諦,詮釋了其藝術價值,解釋了人、情感、道理、生命、自然、萬物之間的相依為命。使散文中那些優美的文字更加美不勝收、景致如畫、美益求美,更加彭勃生輝。
這些攝影師們,無愧為雞西、密山的攝影大家!這些美輪美奐的照片,好就好在:之用光的恰到好處;妙就妙在:之用影的獨到之處,達到了光不離影,影不離光的地步,且角度高超,色彩鮮亮,構圖簡潔、落落大方,大氣磅礴,彰顯了每一位攝影人的獨特魅力和技術功底。且這功底並非一般人三年五載可以抵達。因為,為這兩部散文遊記攝影的能人、高手的攝影技巧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三、作家的氣質決定其作品的高度
讀完的王曉廉先生的兩部遊記:《大美興凱湖》、《水闊天高》。然而,它所帶來的影響和對我個人的意義,卻遠沒有結束。期間,感觸良多,收穫亦然。我想,作家思考最多的是:該創作出什麼樣的作品,才能與網絡文學,與眾多遊記散文作者們拉開距離,有獨立而明顯的個人魅力。顯然,王曉廉先生做到了。他的作品,除無可挑剔的寫作技法嫻熟之外,更求作品的形式新穎,情感真摯,視覺突出,不僅有精神內涵,也反映了獨特的地域面貌。即:龍江作家寫家鄉人物,抒龍江情懷,歌龍江風貌,贊興凱文化、黑土文化。
凝視著眼前這兩本散發著墨香的散文集《大美興凱湖》、《水闊天高》,我突然意識到:山有山脈,文有文脈,湖有湖脈。「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不僅能改變人的氣質,而且大養人的精神。內在充實的文雅之氣,表現在外的華美也絕不同於凡俗。我這裡想說的是:作家的氣質決定其作品的高度。每個人的作品都是自我代表,自我表現的體現,我手寫我心,我心抒我情。尤其是散文遊記更是如此。你的氣質不凡,人品不俗,義理融通,格調高雅,文字老道,技巧嫻熟,境界非凡,自然,字裡行間便會有所流露與展現。遊記之散文更是作者的專利和文人必備的基礎。它可以達到『以畫入文』『以境入文』、『以情入文』『絲絲入扣』『步步連環』。一字字,一句句,字裡行間無不揮發著文人的鄉土氣息、激情、渴望、追求、思想,表現出無限的文化魅力和張力。
四、東北的味道,家鄉的味道,興凱湖、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的味道
好的題材還需找到合適的創作方法。寫遊記散文古今中外不乏其人。如果把文字、攝影、地域、風土、民俗結合起來,形成多維立體。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王曉廉先生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在質樸的文風上張揚著自我的功底。構成了《大美興凱湖》和《水闊天高》的獨特藝術風格。這是他獨有的特殊的標識。他筆下的湖光山色、山清水秀的烏蘇里江,純樸漁民,護邊衛士,生動形象,形神兼備,或善良,或古樸;或秀美,或堅強,嚴謹中見生動,真切中見神韻。幾十年來,王曉廉一直沒有停下對興凱湖、對烏蘇里江、對黑龍江的眷戀、呵護的腳步,他不懼辛苦地踏遍了興凱湖、烏蘇里江、黑龍江的各個角落,用數十年時間體會感觀這些大江大湖的變遷。默默耕耘、潛心創作。出自他筆下的興凱湖、烏蘇里江、黑龍江簡直就是人間仙境,江山如畫,讓人留戀忘返!那真是:湖光山色天無涯,江風漁火入人家!
王曉廉先生把心中的興凱湖,比喻成母親湖。以大愛無疆的胸懷揮予筆下。他對興凱湖的一水、一山、一草、一木,一魚;一人,一物,都是有著深厚之情感:那神秘的萬鳥雲集的龍王廟;那盪氣迴腸的興凱開湖壯景;那連綿不絕壯觀激昂的冰排;那偉岸的哨塔,那英武的邊防戰士,那一幅幅奇特美麗的界河霧松;那天湖一色的候鳥天堂;那嬉戲逗俏的萬鳥春歸圖,那奔騰的鹿群和著牧鹿姑娘手裡的銅鑼;那有如天籟般的悠悠鹿鳴;那向著旭日飛翔的梅花鹿;那一望無際的大草甸子;那號稱「海東青」的白尾海雕,(海東青是滿族人心中的精神圖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那高傲的天鵝;那天生麗質交頸而吻含情脈脈的白鷺;那頭頂紅寶石的丹頂鶴;那浩瀚的蘆葦蕩深處的百鳥之家園;那藍色的湖水、綠色的蘆葦、白色的雲彩;那紅的蓮花;那沁人肺腑的水葫蘆花兒;那小船被湖水輕柔搖晃,月色如霜,流光徘徊的漁家傲;冬日,那小興凱湖的第一網魚;那大飽口福的鮮美魚宴;那綠色溼地公園;那澄湖淨如鑑的波光;那太陽穿過厚厚的雲層縫隙射出的千萬道光芒,撒落在金光粼粼的湖面;他神秘,他壯麗,他深邃,他浩瀚,他足以讓所有生靈頂禮膜拜!那絢爛奪目的旭日無限;那呱呱叫個不停的野鴨子;那深藏在蘆葦中嘟嘟歌唱的小鳥兒;那秋色盡染的蜂蜜山;那晨曦中的戰士與界碑;遠處,漁民那一聲聲節奏鏗鏘的號子;近處,霞光中漁民那豐收的喜悅;那百裡湖崗,水墨丹青;那延綿十幾公裡的杏花怒放;那湖畔草原的駿馬;不光這些,還有蜻蜓和蝴蝶前來捧場助興;真乃天美水清魚兒肥,霞鷺秋水共長天啊!
綜上所述,這一切都不是作家王曉廉先生憑空想像杜撰出來的。而是他身歷其境的真實感悟!真真是大自然的天造地合的絕倫景色!清風紅荷入夢來,湖畔蘆葦花漫天飛!那烏蘇里江源頭的松察河都永遠流淌在作者的記憶裡,融匯在筆端上。把自然藝術和興凱湖和烏蘇里江風土人情與大自然景色巧妙地結合起來,使燦爛的黑土文化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光彩耀人!
藝術作品是神聖的,只有作品本身才是一個作家的最好的表達方式。王曉廉先生的作品,整合了人物與湖水、江水,交融了浪漫與豪邁,用自己的筆墨提煉出興凱湖、烏蘇里江、黑龍江的那些美好景色、獨特風情、質樸的民情、鳥類的靈魂。一種濃豔的東北情調在他的筆下淋漓盡致地舒展開來,別有一番韻味,即:東北的味道,家鄉的味道,興凱湖的味道,黑龍江的味道。
五、行萬裡路,撰遊記文
這兩年,不少不倫不類的一些所謂的採風文、旅遊文,到處都是。一個單位出去採風一次,就能湧現出百八十篇散文來。其實充其量好的,最多也只能管那些「散文」叫做記敘文或者稱其為說明文而已。而且寫作套路、思路大體一致,不外乎是某年某月去了一個地方,瀏覽興奮之餘,學著像古人、前輩那樣記下自己行蹤的衝動,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後,再找人投稿到報社,到電臺,或者是到網絡的微信平臺上冠以「散文」的字樣發表一下,再到有關部門找找人,託託關係,便堂而皇之美其名曰自己是散文家了。人人都是遊記散文的行家裡手了。小巫見大巫,能力高低相差懸殊,無法相比。玷汙了「遊記散文」這四個字的清白與高尚,這或許是文學界的一大悲哀。
今天,當讀者們看到王曉廉先生的遊記散文之後,就會對什麼是遊記散文有了一個鮮明的認知,鮮明的比較。沒有高山,顯不出窪地。執筆者,要在行走中感悟與思考。在思考中提煉出自己的堂堂正正的有尊嚴的遊記散文來。在這裡,我要再一次地為王曉廉先生能在行走中寫出那麼多優美絢麗的文字,那麼多五彩繽紛的想法而點讚!而叫好!
同時,我們也要認真地思考一下,同一時間,同一旅遊地點,一樣的風景,到此一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心靈,不一樣的筆觸,就會寫出千差萬別的東西來?為什麼人家寫出像樣的遊記來了?而你卻寫不出來?這就是寫作者自己的問題了。歸根結底是寫作者自身的文學功底和自身的文學修養問題。是自身的豐富多彩的生活,是自身對人、對事、對物的深厚的感知,深刻的感悟問題,這些加再一起,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說到底,是一個作者的綜合素質問題。好高騖遠是不行的。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也!
在《水闊天高》這部書裡,一共寫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掠影黑龍江;第二部分,雲遊烏蘇里;第三部分,尋夢興凱湖;第四部分,眷戀大森林;第五部分,情系北大荒。這五大部分裡邊,一共收入了55篇遊記散文。如:白夜,在漠河;和你在一起;1986:黑龍江航行日記;龍的故鄉;時空穿越的快樂與憂傷;烏蘇里江抒情;虎頭荷香;冰上人家;如磐珍寶島;不凍河;界河霧凇;望湖樓遠眺;紅蜻蜓,黃蜻蜓;候鳥天堂,驚濤駭浪界湖行;蘆葦蕩,百鳥家;風光如畫一山莊;東方有神鹿等等篇章。在這裡,不便一一例舉。我敢說,光是這些極具遊記散文特色的文章標題,就足夠讀者一飽眼福流連忘返了。
中國的文脈綿長,文學經典,交相輝映,群星璀璨。作為一個當代作家,要敢於突破自我,敢於張揚個性,敢於發時代先聲,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自我作品的文學藝術價值。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龍江故事。只有像王曉廉先生那樣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遠距離」體會,只有心懷敬畏,深刻感悟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作品,彰顯地域特色的無限魅力。
透過王曉廉先生的遊記散文可以感覺得到,他那每一篇興凱湖,烏蘇里江,黑龍江之遊記散文,都不是對情與景的簡單拼湊,華麗詞句的堆砌,他的藝術處理源於他對興凱湖、烏蘇里江,黑龍江的深沉而厚重的愛!他用來自於生活的由衷感受、切身體驗來孕育完成自己的創作。因此,他的作品是鮮活的、立體的、充滿生命力的。他以大家的風範、樸素的想像、喚醒筆墨、釋放筆墨、提煉筆墨,他像雄鷹一樣無拘無束地、自由自在地飛翔在廣闊的興凱湖上、烏蘇里江岸、黑龍江。筆到之處都非常具有龍江民族風情,他大氣、他玲瓏、他純粹、他本質。通篇情、景、人、物貫穿東西南北,形成了一條具大的動脈。內悟與心,外繪與形,集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於一身。賦予了興凱湖、烏蘇里江、黑龍江上每一個小人物,小生靈,小景致,小故事的大韻味!大手筆!大造化!在他的行文空間裡,你看到的是:簡潔、洗鍊、單純與多變的用筆,蓄養著情趣、浪漫、和諧、幽默、真誠、善良。在立足於詩情畫意般的感受的同時,又極富畫面感。處處可見信手拈來的神來之筆。給人以清新自然和綺麗浪漫的幻想。我不得不說,這是作家王曉廉先生以自己對生活的激情提升了自己藝術上的又一次飛躍!質的飛越,量的飛越!他的根牢牢地扎在了龍江沃土上,他的情深深地刻在了興凱湖、烏蘇里江、黑龍江文化上。特定的語言環境,特定的語言形式,達到了以文說話,以景說話,以物說話,以攝影證明文字的厚重力量。他這些酣暢淋漓氣韻生動的遊記散文作品接著厚厚的地氣,人氣。因此我說,他的遊記散文作品是神聖的,也是大眾的,雅俗共賞的。早年讀過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劉白羽的《長江三日》,它們至今廣為流傳,成了千古絕唱。相信王曉廉先生的遊記散文《大美興凱湖》和《水闊天高》也將膾炙人口,成為千古絕唱!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堅信,興凱湖、烏蘇里江、乃至黑龍江會因為有了《大美興凱湖》和《水闊天高》這兩部遊記而再度迅速火起來!
作者龍雨簡歷
龍雨,原名:龍秀梅,原黑龍江省雞西市作家協會主席。 是黑龍江省文學院連續六屆的籤約作家。一級作家、一級編劇。市級撥尖人才。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被收入中國作家大詞典;1998年中國作家協會在京為其長篇小說《不再孤獨》召開了作品研討會;人民文學出版社為其《酷在雨季》召開了作品研討會。2011年加入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協會。2016年加入中國詩歌學會。2016年被評為雞西驕傲「創業雞西」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德藝雙馨文藝名人。2017年加入中國劇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廉簡介
王曉廉,黑龍江雞西人。畢業於黑龍江電大中文系、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產業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一級作家。
曾下鄉在黑龍江嫩江當知青,後入伍至駐京鐵道兵、基建工程兵部隊;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詩歌散文組編輯、雞西市文聯主持工作副主席兼《雪花》文學雜誌主編、今日中國名人文化叢書總編輯、人民日報社《人民文摘》雜誌副社長、北京攝影藝術展覽館常務副館長、尚8文化集團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現任東西方藝術家協會副會長。
1974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陸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文學報》《人民文學》《當代》《北京文學》《北方文學》《福建文學》《兒童文學》《萌芽》《散文》《中華散文》《詞刊》等150多家報刊發表散文、詩歌作品。出版個人專著有:詩集《美的風情畫》《海闊天空》,散文集《天涯月》《情山戀水》《牧馬人的晨昏》《無緣雪季》《碧夢千回興凱湖》《大美興凱湖》《美哉興凱湖》《水闊天高——黑龍江散文遊記》《王曉廉散文精讀》《讓愛的陽光把世界照亮》等12部。其作品被選入全國各出版社60多個選本,另有《三軍戰士的敬禮》《界碑》《美麗的興凱湖》《小鹿不要怕》《韶山茶》等5篇作品被選入北京、湖北、湖南等省市中學語文課本。
作者郵箱:zgrwzz@163.com QQ:105390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