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菓子小歷史:江戶時代燦爛的和菓子文化

2020-12-12 歷史老雞湯

菓子文化的普及有政治、文化和經濟上的條件,德川家康在慶長五年的關原之戰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幾年之後,定都於江戶,此後265年長期的安定政權讓社會、文化和藝術都發展得相當活潑。江戶由於人口大量集中,是當時最大的消費中心,經濟發展快速,庶民文化也相當活潑,其中與所有人相關的就是飲食。江戶時代飲食最大的特色就是庶民階層的飲食文化相當勃興,且很多商人有錢之後,也可以一嘗以往只有貴族才能吃得到的美食。

貴族的飲食向下載播、平民的飲食文化也向上流動,再加上此一時期從西方傳入的飲食文化,讓江戶時代也成為和菓子文化最為燦爛的時代。和菓子當中需要大量的砂糖,日本的砂糖本由僧人帶進日本。但砂糖以往是貴族才使用得起的物品,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大部分都當成藥物使用,直到江戶時代初期,砂糖的價格仍然相當高,一般平民還是消費不起。

江戶時代日本向外輸出大量的銀、生絲,砂糖則是輸入品,從長崎由荷蘭和中國輸入,當時每年輸入的量超過1500噸,主要都是荷蘭人從臺灣帶入的。由於大量砂糖的輸入會造成貿易上的不平衡,讓幕府開始鼓勵國產砂糖的製造。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最為積極,從琉球取得甘蔗的苗嘗試在江戶城當中種植,但是江戶太冷,並不適合甘蔗的生長。不過,由於幕府的鼓勵,全國各地也開始試種、試做,終於孕育出高級和菓子中最重要的「和三盆」。

高松藩是將軍的親戚,對於將軍的政策最為支持,而且四國的贊岐相較日本本州而言,天氣較為溫暖溼熱,可以嘗試種植甘蔗。當時高松藩中的醫生,特地前往九州南方學習甘蔗的植栽方式,在途中還病倒,歷經千辛萬苦在贊岐植栽了甘蔗。從德川吉宗推廣的甘蔗種植,到贊岐成功的製糖,花了快60年的時間。日本透過清酒的壓榨法,自己摸索製糖的方式,「和三盆」指的是把甘蔗糖揉磨三次,因此制出的糖相當細緻,帶著贊岐的風土,顏色淡黃,且具有香氣。

由於江戶時代日本各地的聯繫主要靠海運,可以將贊岐出產的砂糖運至江戶和京都,細緻典雅的「和三盆」從此成為高級和菓子當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但並不是所有的和菓子都使用「和三盆」這種高級砂糖,一般便宜的菓子是使用純度較低的黑砂糖。江戶時代高級和菓子的文化在元祿時代最為興盛,此時已經與千利休時代已經不同了,茶道不只上層的人可以欣賞,新興的商人階層已可以接受,促進了茶道的普及,也推動了高級菓子的流通。

京菓子和茶道之間的關係,在京都發展得最為典雅細緻,作為茶道的點心,伴隨著京都東山文化的發展,包含短歌、俳句等藝術文化的形成都與和菓子有關,菓子不只是菓子,還包含藝術的鑑賞、意匠凝鍊的隱喻。甚至能成為「京菓子」的店家還有嚴格的限制,共248家,在價格和砂糖的品管上都有相關的規定。當時還有所謂的「上菓子」,是獻上的菓子的意思、獻給公家和大名的菓子,與「雑菓子」相對而言。京都和大阪在江戶時代前期仍然是文化的中心,飲食也較為的講究。

天皇所在的京都,每年要舉行的儀式和典禮相當多,所以要獻上禮物的時間也很多,菓子就成為考究的禮物之一,做工細緻,且具有文化意涵的「上菓子」在貴族公卿間相互贈答。上層階級彼此贈送的禮物當然不能馬虎,也不能夠太過簡單,從設計到品嘗的每一步驟都得講究,設計的靈感或著從季節當中尋找,像是春櫻、秋風、冬雪、夏之星空,或是古典文學當中的花鳥風月等典故,在「虎屋」的《繪圖帳》還可以看到當初菓子設計的概念。飲食表現城市的風格,菓子文化也呈現出城市的性格,菓子文化進入江戶後,也帶有江戶的風尚。

相較於上菓子具有藝術的氣質,雜菓子則是在江戶的庶民文化下展現出來的飲食特色。江戶時代的菓子,其中以「柏餅」、「大福」和「金鶚」最有人氣。端午節時中國人吃棕子,日本人吃柏餅,但是跟粽子也有關係。關西人還有吃粽子的習慣,但關東人吃柏餅是江戶時代中期才發展起來的習俗,柏餅可以分為紅豆餡和味噌餡,為了區分兩者,會把葉子反過來包。薄薄的外皮,裡面包著甜蜜的紅豆餡,現在我們把這樣的甜點叫做「大福」,源於江戶時代。

本來稱為「腹太餅」是包著加鹽的紅豆餡。在十八世紀中晚期之後,傳說住在小石川的一名寡婦加入了甜的紅豆餡,把「大腹」改名「大福」以討吉祥,並且放在蒸籠裡,在冬季寒冷的時候,把熱呼呼的大福在路邊攤賣,受到大家的歡迎。紅豆餡外面包著米做的皮且置放於炭火上烤,由於金鍔的樣子很像刀劍刃與刀柄間的護手,也就是鍔,故名之為金鍔。目前還在淺草營業的榮太樓所販賣的金鍔最為有名。江戶時代的交通進步,交通網密布,主要幹道像是東海道、中山道、日光街道、奧州街道和甲州街道,除了要參勤交代的大名,來往各地、互通有無的商旅,此時也有很多自由行的旅客,在旅館、茶屋、寺廟門口和假日的市集都有販賣菓子的地方。

從江戶到京都的大動脈稱為「東海道」,來來往往的人群晚上不免需要地方住宿,知名的住宿場所都有所謂的「名物」,像是程之谷宿的牡丹餅、由井宿的砂糖餅。除此之外,由於以往的的架橋技術沒有像現在這麼好,過河時都要請擺度人劃到對岸,東海道的大井川、富士川、安倍川、相摸川等大河需要渡船載運旅行的人,河岸邊通常都有茶店,配茶的良伴就是菓子。富士川渡場的慄粉餅、安倍川渡場的安倍川餅,將烤好的燒餅浸泡於湯汁中,再抹上砂糖,香味和甜味,讓遊人一解旅途的疲憊。

寺廟前也是和菓子販賣的地方,像是長壽寺門前的櫻餅創立於1717年,餅皮以麵粉和少許的糯米粉煎熟,加入紅豆餡後以薄拼的餅皮捲起,再以鹽漬的櫻葉包起,做成捲筒狀、或做成餃子的樣子。在淺草寺前的桔梗屋所賣的「淺草餅」、伊勢神宮的「赤福餅」、京都太宰府天滿宮賣的「梅餅」,也是遊客和香客到時必買的特產。砂糖的流通,加上口味的的改良,每個地方都出現不和的「茗菓」。

由於江戶時代的識字率高,料理書和旅遊書也大為暢銷,當時的旅行書和指南中就記載這些不同地方的名產和菓子,有些菓子也得到全國的知名度,和我們現在網絡的排行榜類似。 和菓子的文化很適合用來思考日本飲食和文化的特色,甚至也影響了後來「洋菓子」的傳入。在上千年的歷史中,從中國、西洋等不同地方傳入日本,他們與原來的日本飲食相互交流後,形成日本獨特的甜食文化。

相關焦點

  • 日本京都百年和菓子老店耍心機!打破傳統的新個性和菓子誕生
    表現四季之美的和菓子,是日本飲食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不過與新世代年輕人似乎有些隔閡,因此在京都有些和菓子老店,便以傳統制菓技術為本,融入洋菓子的食材與特色,開發出「和洋折衷」的創意和菓子。成功創造話題,吸引年輕族群回籠。這次小編就要來介紹三間創業超過二百年的京都和菓子老店,來看看他們的鎮店銘菓以及「很上鏡」的新商品吧!
  • 京都和菓子,美味與美景的結合
    直到奈良時代,從中國唐朝引進到日本的【唐菓子】才是現在【和菓子】的原型。(名字叫「西王母」的桃子形狀的菓子)那個時候和菓子也是用來供奉上位的官員和神明用的,直到江戶時代,和菓子分為了兩派,一派是江戶為主外表平實,風格自由的【上菓子】戶別苗頭,和發源地位京都追究「五感」的極致的【京菓子】。
  • 日本和菓子夢幻圖監!集結四季、文學、藝術於一體的和菓子小宇宙
    來到日本自助旅行,必吃「和菓子」!日本傳統和菓子最大的特徵就是「季節感」,菓匠們把四季包進菓子裡,美到令人捨不得吃。熱愛和菓子的小編,特別把一年12個月最能表現季節變化的絕美和菓子整理出來,提供你做為挑選經典和風甜點的參考。
  • 還是和菓子?跟著日劇走入和菓子的絢麗世界
    最近,一部以老字號日本和菓子店為舞臺的愛情懸疑劇《我們有點不對勁》引發日本話題,濱邊美波和橫濱流星的帥哥美女組合雖然養眼,但各種繽紛多彩的和菓子更是讓人一眼難忘。來跟我走近劇中和菓子的世界,了解一些關於和菓子的新鮮知識。菓銘是什麼?
  • Japanese Dessert | 拈起一塊和菓子,吃下整個春天
    和菓子の前世今生  _____  根據歷史記載,我們所知曉的日本茶道文化,是由當時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唐代的飲茶習慣帶回日本的其中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都深深受到了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所以和菓子有許多風雅的名字,像是「朝露」、「月玲子」、「錦玉羹」等,這些名字都是由日本的皇戚貴族從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 絕美詩意的和菓子,盛夏清涼的水羊羹
    「和菓子」以其精緻的造型完美地表現了日本人對飲食美學的追求,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徵之一,被公認為「日本飲食文化之花」,和菓子在原料與造型上通常都結合和運用了「五味」和「五感」以展現四季、時令之美,使得這枚小小的日式點心裡,蘊含著說不盡的日式美學。
  • 和菓子——凝結在點心中的詩意靈魂
    >的,其中包括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都深深的受到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所以和菓子有許多風雅的名字,像是「朝露」、「月玲子」、「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貴族從和歌中取材命名的。小小的一個和菓子,承載了日本千年的文化底蘊,也被賦予了民族靈魂。      經過了數千年的歷史,日本人早就已經將和果子與文化和民族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了。
  • 微距視覺下和菓子整形手法與製作技巧,三納寬之和菓子課堂實錄!
    和菓子總是以小巧、動人的形象展示在眾人的眼前,但是說到和菓子的製作,不管是網上還是書籍中的內容都少之又少。和菓子的製作,一直以來都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和菓子的精髓則來源於菓子師的手法,所以和菓子師往往都會被稱作「手藝人」。
  • 「甜品控」熱衷的日式和菓子店
    菓子:日式點心。和:大和民族。對於日本人來說,「和菓子是深植於生活中的點心。」常見的和菓子有哆啦A夢愛吃的銅鑼燒,《夏目友人帳》裡,貓老師的鯛魚燒和花見糰子,還有你們愛吃的大福……都說吃貨為了吃可以做出讓人無法想像的事!千真萬確。
  • 那些最美好的日本菓子店
    不過沒有關係,這次手藝君將為你盤點日本各大菓子店,讓同為「甘黨」的你不留遺憾。- 虎屋 -虎屋室町時代成立於京都,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可以說是日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菓子店之一。虎屋不僅歷史悠久,更是日本天皇欽定的外交贈送禮品。
  • 和菓子,可以在公司辦公室亂吃的甜點
    後來跟他們拜訪合作者或自己公司下屬工廠時,也會帶上和菓子作為見面禮。我私下悄悄地問他,他說:他太太知道他要出差,就會幫他提前準備,出門時就放他包裡。看來和菓子融入日本生活方式。有同事說,和菓子,不僅僅日常商務往來如此普及,日本的日常生活更普及,什麼四季節氣不同而不同,小孩從出生到結婚也有不同的和菓子。最近,特別仔細地諮詢我們日本旅行顧問。還學到不少。
  • 當科技遇上百年歷史的和菓子,這位年輕人為傳統注入未來感
    一如書道家、花道家,技巧純熟、作品精緻的製作者甚至會被冠上「菓道家」稱號。到了 21 世紀,有位年輕女性利用現代科技,在年輕人與這個有數百年歷史的甜點之間搭起橋梁,她是坂本紫穗。坂本紫穗。圖片來源:和菓 紫をん Shiwon點進坂本紫穗的 Instagram,裡面的和菓子形狀簡潔、具未來感,與雕工繁複、常做成花卉造型的傳統和菓子大相逕庭。坂本紫穗曾在日本最大食譜分享網站 Cookpad 任職,對飲食內容的網絡操作策略並不陌生。她指出,和菓子的迷你尺寸正適合 Instagram 的呈現方式。
  • 帶你逛逛日本名氣菓子店
    關東大震災之後,陸續有店鋪在重開。而新的店鋪都有兩個入口。一個是在正面,而另一個是從側面,那是專門給買手信帶回家的客人用的。而想出這樣一個方法,正是清水裕之先生。現在我們的店鋪已有50個。把一間間的店組織成會社,不能忘記的是,我們不是企業的首位,我們只是商店的主人。如果一個人持有一間店的話,應該可以儘自己的全力去努力25年左右吧?!
  • 端午華麗之約:來川木花道與和菓子一期一會
    活動流程上半部分:和菓子茶會(嘉絲老師主持)²  入座介紹日式茶道歷史、入門茶課,同時品嘗手制黑糖茶饅頭與煎茶²  示範點抹茶,薄茶盆略點前(裡千家)²  學生動手點抹茶,品嘗老師做的精美工藝上生菓子²  教授2種和菓子造型,為鞏固記憶每種製作2隻,一共4隻²  學員操作時間
  • 對於和菓子,3個日本人用一生在傳承
    所以相比奶油、雞蛋、水果製品,和菓子在品種和口味上都相當單薄。為了讓和菓子真正成為主角,職人們不斷改良口味,賦予並強化和菓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參與感,經過十餘年努力,才再將和菓子重振繁榮。痛定思痛後,和菓子行業協會和從業者都認識到要想長久發展和菓子事業,勢必將和菓子作為文化向世界傳播,讓更多人認識和菓子,接受和菓子,喜愛和菓子,自此,和菓子西行開始了。
  • 大火的銅鑼燒,藏著日本和菓子復興路上你不知道的秘密
    日式和菓子不但可以遠觀,還可以變現!沒有一個90後會拒絕嘗一口動漫中的美食,IP文化與和菓子達成了商業的交叉。讓我們來淺析——如何製造一個商業化的和菓子?如何讓日本國民點心流通化?上海火爆的和菓子店什麼樣?
  • 美到的設計大獎的和菓子!福島會津最佳伴手禮名所「長門屋」
    日本福島會津的和菓子老鋪「本家長門屋」從江戶時代創立至今,有著170年左右的歷史。但做出來的和菓子卻一個個超越傳統和現代想像,美到讓人捨不得吃!甚至還獲得「Good Design Award」等獎項肯定。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本家長門屋」的精緻又有創意的和菓子吧!
  • 京都 | 尋訪隱秘而古早的和菓子鋪和抹茶鋪
    中村藤吉的本鋪在宇治,唯一能京都吃到的中村藤吉是位於京都車站的分鋪,一樓出售可以take away的冰淇淋,二樓是茶室,如果不想排長龍,可以直接在一樓買一杯冰淇淋。坐在沙發上可窺一隅小景📍 京都府,京都市, 中京區一之船入町384ヤサカ河原町ビル1F 京都ホテルオークラ北隣「隱秘而優美的苔蘚與和室」
  • 看世界去京都甘春堂學做百年傳承的和菓子
    ↑ 5月在甘春堂拍的視頻每個人在旅行時都有自己偏重,我偏好的必然是美食
  • 【津雲調查】列入非遺的唐菓子,到底是嘛?
    客人們對店裡的點心都很好奇,這裡賣的產品叫唐菓子。唐菓子?很多人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以為是天津人常吃的早點,油炸糖餜子。當然不是,它是一種歷史可以追溯一千多年的中國傳統點心。唐菓子傳統糕點製作工藝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