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陳挺1925年出生,1939年參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昌邑縣、濰縣兒童團長,濰縣青救會長,區中隊指導員,渤海軍區、清河軍分區政治部民運幹事、政工幹事。1945年春在戰鬥中負傷,被評為三等甲級革命傷殘軍人。
陳挺在1949年10月1日光榮地參加了開國大典,後任航空部直屬機關黨委書記,1985年離休。
1938年,日本鬼子打到了陳挺的家鄉山東昌邑,學校被迫停課。他和幾個同學報名參軍,由於年齡太小,組織將他留在縣裡。1941年陳挺成了昌邑縣兒童團長。「月兒彎彎,星光閃閃,我們都是兒童團。站崗放哨又當偵探,查行人捉漢奸。鬼子來了,我們就跑,跑到八路去報告,領著八路拿著槍刀殺退鬼子保家鄉!」提到兒童團,他現在依然能完整地唱起這首團歌。在抗戰期間成立的兒童團,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陳挺說:「兒童團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忽視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陳挺打過不少仗,但印象深刻的是1939年日本鬼子到根據地掃蕩時的一場戰鬥。當時,日本鬼子所到之處見人就殺,有房子就燒,途經村莊的老百姓接到消息後都轉移了,消息報告說這次來的有100多個鬼子。八路軍指揮員陳龍飛非常勇敢,帶領著部隊會同縣大隊和來掃蕩的敵人打了起來。
「村外有一條河,河面有十幾米寬,很深。我們在河的北面,只有通過唯一的一座橋才能過來。日本鬼子企圖在機關槍的掩護下過橋,幾次進攻都被八路軍打退。」陳挺介紹說,當時的武器裝備很差,但面對掃蕩的鬼子,八路軍士氣高昂。戰士們用的是漢陽造,還有獵槍,自製火槍。最有威力是一種叫作「抬杆」的自製土炮,它有一個特別長的鐵質炮管,很笨重,需要幾個人抬著。炮彈是自製的火藥加上鉛彈和碎鐵塊,很有殺傷力。「我們只放了一炮,就有鬼子和漢奸被打死打傷了,這土炮的威力震懾住了日本侵略者。」戰鬥從早晨一直打到太陽快落山,由於地形優勢,八路軍終於打退了敵人,指揮員陳龍飛又帶領部隊沿路繼續追打,粉碎了鬼子的掃蕩,保護了百姓。這次戰鬥繳獲的戰利品雖然不是很多,但老百姓抗日的激情被點燃了,他們帶著雞蛋、趕著豬羊來慰問部隊。好多青年人積極報名參軍,掀起了一股參軍熱潮。
「這次戰鬥讓我深受教育,八路軍組織能力強,作戰勇猛。」陳挺回憶說,這場戰鬥後各個村莊組織了民兵自衛團,當時有80%的村莊都成立了抗日救國會,還有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真是全民皆兵,抗日激情空前高漲。村村站崗,信息互通,只要日本人有動靜,就一村傳一村。
歲月能讓身上的傷疤淡去,卻抹不去心靈的傷痛。王老說:「我想念犧牲了的戰友們。」當記者問到過幾天他將在天安門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時,陳挺很激動。「日寇侵華毀掉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打敗侵略者,把他們趕走,我們南北轉戰經過那麼多艱苦的鬥爭,八年哪,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戰的勝利,不容易啊!我和我的部隊在抗日戰爭中,是很小很小的一分子,抗日戰爭取得最終的勝利就是由無數個抗戰團隊來實現的。我很自豪自己是這抗戰大軍中的一員。我非常高興能參加閱兵,對我來講,很激動也很光榮,國家記著我們這些老兵呢!這個時候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他們再也沒有機會看到今天,享受沒有戰爭的日子了,我們是戰友、更是親人,曾經互相信任,堅守信念,不顧生死地戰鬥在一起,我懷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