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蟋蟀有關,漲知識了!處暑古詩詞

2021-01-11 天天一首古詩詞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一種小蟲相關。

秋天的「秋」字在甲骨文當中,像是一個蟋蟀的樣子。

《詩經·豳風·七月》當中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意思是說:七月份的時候,蟋蟀在野外,八月的時候在庭院中,九月的時候在家裡,十月的時候,蟋蟀就鑽到我的床下啦!

可見,在商朝,人們就發現了蟋蟀這個在初秋唱歌的小動物,在秋天的活動變化。

所以用這個象形字來記錄這個季節。

而且,「秋」字的讀音也是因為蛐蛐的叫聲。

後來,因為秋天是禾苗豐收的季節。

所以,秋天的「秋」,加了「禾」字部首,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處」不是正處於的意思,而是「出」的意思。

天氣開始漸漸轉涼,樹葉也漸漸轉黃了。

詠廿四氣詩 處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唐代詩人元稹的這首詩,將處暑的「三候」飽含其中。

老鷹開始大量的捕食空中的鳥類,並且會把捕到的獵物放在地上,像是在祭祀一樣。

漸漸地感覺到秋意越老越濃了。(白藏:秋天)

此時,秋風瑟瑟,天高雲淡。

農作物開始成熟,不颳風的時候,能聽到蟋蟀在草裡輕輕的鳴叫。

這樣的天氣中,還是先別著急喝酒了。

讓我先把琴調試一下,彈奏一曲吧。

《廣陵雜詠.其四》宋代:吳山 悵望遙天羨鳥歸,落雲深處暑光微。荒階漸有蟲聲出,秋欲來時細雨飛。

宋代的吳山在詩中也描寫到了在初秋之時,

雲高風清,他望著天邊的歸鳥,心生羨慕。

夕陽西下,太陽已經沒有夏天那般炙熱了。

在人跡罕至的臺階下面,蟋蟀肆意地唱著歌。

秋天快要到了,細雨紛紛揚揚的灑落下來。

《處暑後風雨》元代: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都說一場秋雨一層涼。秋天的一場急雨將夏天的炎熱一掃而空。

所以我發現,其實,炎熱和清涼的變換,只是片刻的工夫就轉變了。

如今,我已經嫌窗紙有縫隙會鑽涼風。拿著扇子,已經沒什麼用了。

兒子在讀《秋聲賦》讓人想起歐陽修啊!

編者:《秋聲賦》是歐陽修的名篇,從秋天聽到的聲音入手,漸漸地看到了山川景物的變化。

其實,秋天,是否悲涼,關鍵要看自己的心境。

《長江二首》 宋代: 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宋代的詩人蘇泂在這首詩當中,也提到了境由心造。

剛剛過了處暑,還沒三天呢,沁人心脾的涼意已經來了。

這樣的天氣,萬金不換啊。

年紀大了就更知道世事變幻是正常的事。

那棵棵青草當中,都有著無限的禪心。

仙鶴在婆娑起舞,蟋蟀在斷斷續續的吟唱。

心懷仁心的人是肯定能夠長壽的,那樣的心胸,就連深邃的大海也比不上啊。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4首處暑的古詩詞。

裡面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那只在初秋鳴叫的小蟲:蟋蟀。

有多久沒有聽過蟋蟀叫了呢?

那蟋蟀的叫聲,正是秋天的奏鳴曲。

伴隨著「秋」「秋」的叫聲,秋天越來越近了。#處暑#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和點讚對我很重要。

相關焦點

  • 2019描寫處暑的詩句諺語有哪些 關於處暑的古詩詞詩句句子盤點
    2019描寫處暑的詩句諺語有哪些?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2019年處暑具體時間是2019年8月23日18:01:53,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處暑後天氣還會熱嗎?處暑之後,秋意漸濃,秋高氣爽,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 2018年最新關於處暑的古詩詞 有關處暑節氣的古詩詞詩句大全
    處暑後風雨(宋)仇遠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2. 元宮詞(明)朱有燉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3. 處暑前三日胡茂文粵近處暑烈日炎,寢食不安難休歇。期盼天秤速來到,攜風帶雨除酷熱。4.
  • 關於處暑的古詩詞詩句諺語有哪些 關於處暑節氣的農諺諺語大全
    2018年處暑具體時間是幾月幾日,處暑是什麼意思?2018年處暑是8月23日,「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有詩云:「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日行南徑斜暉裡,割稻陌阡車馬馳。」關於處暑的古詩詞詩句諺語有哪些?
  • 今日處暑,欣賞與處暑相關的古詩,把握住最後的夏日時刻吧!
    在這個即將標誌著夏天結束的節氣中,也是可以了解到許多有關於夏天的知識,在夏天我們心情會感到煩躁,而到了處暑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因為陣陣的涼風回來,讓我們的心情得以平靜,不再那麼的煩躁。所以也能靜下心來了解一些新的知識或回顧一些以往的知識。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處暑
    古人在感受節氣變換的同時,還留下很多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的詩詞,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品讀幾首與處暑有關的古詩詞。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五言古詩《早秋曲江感懷》,正是暑氣消散、涼風襲來的處暑時節,詩人在曲江邊看到景物的變化,感慨人生短暫、光陰易逝。千年以後,我們再來讀這首詩,還能夠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 處暑還熱嗎氣溫多高?處暑的意思含義及讀音怎麼念
    處暑還熱嗎氣溫多高  2018年處暑還熱不熱,要根據情況來定,一般南方還熱,北方就涼意漸起了。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
  • 這個字,很多人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這個字,很多人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2019-06-26 1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今日處暑!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處暑習俗 處暑後天氣還熱嗎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和大暑是炎熱程度, 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這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而處暑,則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諺語「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
  • 《重裝上陣》玩遊戲漲知識!你叫錯遊戲名了嗎?兩種讀音都沒毛病
    玩遊戲還能漲知識!你是不是以為自己看錯了?沒錯!網易的這款名為《重裝上陣》的機甲創造類手遊就真的能漲知識!別的不說,單單這個遊戲名就存在著一些小夥伴們不太了解的知識,看到遊戲名裡的四個字,你確定自己說對讀音了嗎?本期戲蟲就從遊戲名入手帶你了解一下《重裝上陣》這款遊戲的特色。
  • 古詩詞改讀音與標定普及和歷史文化求同存異
    古詩詞改讀音與標定普及和歷史文化求同存異倪寄如 (退休工人)近有網文對古詩詞改讀音多有熱議,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xia)」改音「邪」、「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ji)」改音「齊」,網友質疑改讀音破壞了傳統文化
  • 漲知識|流行的「懟」字應讀第四聲,正確的寫法應該是「㨃」
    這是小編要證明的錯誤之一,大部分人都把「懟」字的讀音搞錯了。可以組詞為怨懟、慍懟、懟怒,這些詞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一聽就挺文言的,是很書面化的表達,除了一些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現在幾乎很少有人使用。而且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中可以看到,它的古今義是一致的,一直都是表示怨恨,並沒有延伸出別的用法來。這顯然跟大家平常使用的意思不一樣。大家平常說的「duǐ」,正確的寫法應該是:㨃。
  • 處暑|最美人間處暑秋
    早晨醒來,清風拂面,沁人心脾;中午的陽光已不太灼熱;夕陽黃昏,落霞與孤鶩齊飛;晚風徐來,吹皺一池秋水。天地,在夏日的一陣熱烈瘋狂之後,顯示出了它溫婉平和的美。處暑秋色,最美人間!仰望最高遠的天,觀賞最恬淡的雲,凝視最柔情的水,聆聽最美妙的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不言不語的處暑,才是最美的人間。
  • 一首敕勒歌兩個「野」打架 教育部門應規範古詩詞讀音
    近日,關於古詩詞的讀音引起部分讀者關注。語文特級教師餘黨緒建議規範古詩詞讀音,便於語言文字的運用。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以前老師強調前一個『野』字讀ya,但現在的中學語文教科書、閱讀材料上都標註ye的音,這個字到底該怎麼讀?」近日,一位讀者發了這麼一條微博。
  • 網傳古詩詞要改讀音?到底應不應該?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總覺得這畫面很汙)為此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不能因為大多數人都讀錯,就認錯為對。
  • 植物科普小知識:秋海棠是海棠花嗎?從古詩詞中認識秋海棠和海棠
    早在明朝末年,詩人 紀坤(1570-1642年),就有一首古詩詞記載了,一種叫秋海棠的草本植物花卉,那時候已經開始,在家庭中作為盆景栽培了。這是詩人朋友家養的秋海棠,也是古詩詞中較早明確,秋海棠和海棠完全不是同一種植物的一首詩。
  • 【舌尖上的處暑】處暑秋補宜「清平補」
    同時提醒,有些人是不適合喝鴨湯進補的,偏於陽虛怕冷的人、患有慢性腸炎的人都不適合。「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紫菱亦可採,試以緩愁年。」南朝梁江淹的《採菱曲》說採菱可緩解憂愁,其實食菱更愜意。處暑正是菱角收穫上市的季節,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說:「七月中旬則菱芡已登,沿街吆賣,曰:『老雞頭才上河。』蓋皆御河中物也。」
  •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本課仍然無趣,所以,我們仍然放一條《說文解字》的基本知識在這裡,就是:一個漢字包含兩個或多個部首時,《說文解字》如何劃分歸屬?據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說文》的9353字分列在540部中,都是以類相從:凡所從而得義之字,必屬於某部,也就是隸屬於其主要義符的部首之下。」
  • 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北京大學教授蘇培成認為,按唐宋人的讀音來讀古詩詞,實際上既無必要、也無可能。「語言學家經過各種研究,對古音語音系統有個大略的認識,但只能推測大致的讀音。今天我們能否按照這些讀音來和古人對話?實際上做不到,古音是個語音系統,而擬音在具體讀音上與古音還有差別。」 語音發展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有些音今天讀起來絲毫不影響對古典詩詞的理解。
  •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 含有處暑的詩鑑賞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6-10)  6.《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 古詩詞讀音被改?長沙名師認為應當尊重古音的讀法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1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在讀古詩詞時,有一些字的讀音並非正確讀音,但如果把這些讀音又「改邪歸正」了,我們還應該怎樣讀古詩呢?最近,「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這一話題引發眾人關注。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就「古詩詞讀音被改」的現象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