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三原城隍廟建造在清河南岸的邊沿。廟宇不大,只有殿舍數楹,道士二三人而已。 有一年,清河發大水,河岸滑坡,城隍廟地陷房倒,變成了一片廢墟。久而久之,廟宇內外,顯出一派荒涼景象。
城隍廟中院木牌坊之「小白兔」
一天下午,一個商民閒來無事,拉著「細狗」去廟宇周圍「攆兔」。他在廟宇周圍瞅了二圈,沒有發現任何獵物,只好牽著狗惺惺離去。誰料沒走出幾步遠,只聽見「嗖」的一聲,草叢中跑出一隻兔子,紅眼睛,長耳朵,渾身上下毛白如雪。那兔子瞪著發紅的眼珠瞅他一眼,倏地朝南跑去。商民見狀,急忙放開獵狗,尾追白兔而去。
中院木牌坊
那白兔一蹦三跳,等他趕了數丈遠之後,白兔早無蹤影。那隻狗忽然間朝一堆草叢奔去,汪汪直叫,不停的用爪子刨著泥土。商民見狀,走上前去,扒開草叢,發現了一個圓圓的土洞。商民蹲下身子,越扒越深,眼看沒有希望了,又聽見兔子在洞裡急促的喘氣!商民大喜,借來鐵鍁,在洞周圍挖了起來。 洞口越挖越大,洞邊還貼著白色的兔毛。只聽見「噹啷」一聲,似乎撞著了鐵器。商民急忙扒開泥土,只見一個四方的鐵匣子埋在土中。商民驚喜若狂地將鐵匣子抱上來,打開一看,裡面全是白花花的白銀錠子。
後來,商民將這一箱子銀子捐獻到縣老爺大堂。縣令為官清直,喜歡修廟祭神,便將這些銀子購地買料,由於原廟址靠近河岸,容易滑坡。縣老爺當機立斷,將廟址向南推移,修建了規模宏大氣象森嚴的三原城隍廟。
為了紀念那隻白兔,在廟宇中院修葺了一座木牌坊,木牌坊的上端由能工巧匠雕塑了一隻毛色雪白的兔子。
至今,前來觀賞城隍廟的遊人,還可以看見那隻小白兔口擒小草、栩栩如生地蹲在木牌坊上。(摘自《三原民間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