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洋,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金融實踐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資產配置、量化投資、金融科技等。
鄭海洋
自2014年起,中國央行就已開始關於數字貨幣的探索。央行於2017年正式成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專門負責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探索。在2018年,經央行批准,由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深圳設立全資控股的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
在2019年10月上海舉辦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指出中國央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而這個數字貨幣叫做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ical Payment),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這個數字貨幣被大家通常習慣稱為「數字人民幣」。
深圳率先發放數字人民幣
自2020年以來,數字人民幣的研發和可控試點應用在不斷加速發展。在2020年的兩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DCEP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在2020年10月雙節長假的最後一天,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將向在深圳的個人發放千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這是DCEP在深圳開啟首次公開範圍測試,更是DCEP試點從封閉到相對開放的重大突破。這項活動點燃了普通大眾對數字人民幣以及數字貨幣的強烈關注。
在前期「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的基礎上,結合本地促消費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期聯合人民銀行開展了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紅包數量共計10萬個,採取「搖號抽籤」形式發放,抽籤報名通道已經於1月1日0時正式開啟。
之前的數字貨幣都是私營的
其實,數字貨幣的歷史由來已久,但是一直比較小眾鮮為人知,直到比特幣(Bitcoin)在2013年1月到12月從13美元漲到1147美元經歷了88倍的巨大漲幅才使得數字貨幣廣為人知。比特幣獨特的通過消耗算力獎勵比特幣的方法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轉帳共識機制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各個國家央行的普遍關注,也由此衍生出了許多類似的數字貨幣,典型代表包括以太坊(Ethereum)、瑞波幣(XRP)、天秤幣(Libra)等。
以太坊相比比特幣最大的技術貢獻在於提供了一種智能合約機制,從而將僅僅用於記錄比特幣轉帳記錄的區塊鏈技術升級為一個分布式的應用系統,極大地擴展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瑞波幣是瑞波(Ripple)網絡的基礎貨幣,而瑞波網絡是一種網絡協議,它提高了數字貨幣的支付效率,使得貨幣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通變得更加簡單方便。天秤幣(Libra)則是臉書公司聯合其他數十家公司一起發布的加密貨幣,該貨幣掛鈎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等一籃子貨幣,從而避免比特幣之前因為大批投機交易導致的大幅漲跌的極端波動性。但是天秤幣不僅在美國本土,也在歐洲國家遇到了很多抵制,主要原因是各國央行及監管機構對於天秤幣可能對各國金融機構造成的衝擊影響尚無明確結論,擔心極端情況下天秤幣可能會擾亂全球金融穩定,同時出於對天秤幣可能損害用戶隱私並助長洗錢活動的擔憂。
以上幾種數字貨幣都是私營數字貨幣,這是和中國央行發行的數字人民幣最大的不同。
數字人民幣流通兌換免費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央行即將發行的主權數字貨幣,它的定位和人民幣一樣,只是用數字貨幣的形式。根據央行副行長範一飛的解釋,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M0,可以與現行人民幣1∶1自由兌換,是法定貨幣的數位化形態,是央行向公眾提供的公共產品,所以具有與紙幣和硬幣同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即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具備接收條件的情況下不得拒收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與現有的行動支付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行動支付是一種支付手段,是一種金融基礎設施,本質上是提供了銀行帳戶之間轉帳的便捷手段,行動支付並沒有與數字人民幣一樣的貨幣特性。當使用行動支付時,用戶必須綁定銀行帳戶或者信用卡帳戶,用戶通過行動支付交易付款本質上使用的是其銀行帳戶的資金(即使是虛擬帳戶之間交易也需要對應銀行帳戶的清結算)。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有一個很形象很有意思的類比,他說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第二,數字人民幣具有非盈利性特徵,因此央行建立的是免費的數字人民幣價值轉移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不會向發行層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用,商業銀行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出、兌回服務費。這與行動支付需要收取一定交易費用有很大不同。
數字人民幣最大的特點是使用「雙離線技術」,從而可以使得即使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可以完成支付,這意味著數字人民幣具有與傳統紙幣一樣的支付便利性。雙離線技術尚未完全公開實現方式,但是根據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2016年提出的離線支付專利中,我們可以看出離線支付依賴於「電子錢包」的功能實現,部分模擬現金交易。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公布了《2018年行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和《2019年行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個人信息洩露是用戶使用行動支付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安全問題。行動支付因為需要實名綁定銀行帳戶,個人真實信息對於行動支付來說完全透明,對於用戶一些匿名交易的需求無法滿足。而最近一段時間行動支付利用支付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數字人民幣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帳戶,既有現鈔的屬性特徵,又有匿名的功能。在合法的前提下,數字人民幣支持合理的小額支付行為,可以實現匿名狀態支付,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護個人隱私。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因為數字人民幣的交易是電子記錄且集中清算,根據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的說法,對於大額支付或者資金轉移,用戶必須申請實名電子錢包,這樣能夠為反洗錢和打擊非法交易提供相應幫助。
中國數字貨幣全球領先
對於數字貨幣,全球大部分的國家包括美國依然尚處於研究階段,而中國則處於全球領先陣營,成為10個已經開始試點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其他國家還包括瑞典、新加坡、韓國等。
發行數字貨幣除了可以幫助本國的貨幣數位化、減少紙幣的運營成本、打擊非法活動、提升交易和支付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各國更好地實現貨幣政策。在過去的幾年中,幾乎全球所有的央行都進行了定量寬鬆的操作,但是寬鬆的流動性的走向並未能如各國央行所願,數字貨幣可以幫助央行更加精準地度量寬鬆政策的效果,從而可以動態調控流動性投放力度,維持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數字人民幣對於中國的跨境貿易以及跨境貿易融資業務來說有特殊的戰略意義。現在的跨境支付清算系統是國家間銀行金融機構資金清算通道,誰掌握了這一系統,就意味著控制了世界範圍內主要資金往來,控制了全球跨境貿易的要害。目前全球居霸主地位的是以美元為中心的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中國自2012年開始啟動跨境人民幣支付系統(CIPS)的建設,並於2015年在上海成立CIPS的運營機構――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責任公司,其為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全資控股子公司。
現有跨境支付清算系統的一大痛點是成本居高不下、用時較長。而央行也可以建設一個以數字人民幣為基礎貨幣的去中心化的全球匯款系統,這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促進中國的跨境貿易以及跨境貿易融資業務將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在2020年8月12日,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具體舉措及責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粵港澳大灣區發達的商業背景,眾多的高科技公司和人才,多個國際和貿易金融中心,以及廣泛的對外貿易行為,將為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和繼續研究提供良好的平臺,而粵港澳大灣區將有可能成為以數字人民幣為特色的繁榮經濟中心。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