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無所依》美國一區版發行 菜單「血雨腥風」

2020-12-24 搜狐網

  容量:D9

  導演:科恩兄弟

  主演:賈維爾·巴登 Javier Bardem 湯米·裡·瓊斯 Tommy Lee Jones

  喬希·布魯林 Josh Brolin 伍迪·哈裡森 Woody Harrelson

  奧斯卡最佳影片

  1980年,德克薩斯州西部,美國與墨西哥交界的格蘭德河,一個一窮二白的前越戰老兵萊維雷倫·摩斯在打獵中偶然發現了數具死屍、一大批海洛因和200萬美元的現金——很明顯,是黑幫火併同歸於盡的結果。雷倫將交易巨款帶回家,夜晚又回到了交易地點,不想這一次可沒那麼幸運,給自己惹禍上身。冷血殺手安東·奇古爾、老警長埃德·貝爾、墨西哥人都在找尋他的蹤跡……

  《老無所依》改編自曾獲得普立茲獎的美國文學大師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那部受到極大讚譽的同名小說,是麥卡錫所創作的最深奧的當代故事之一。本片的英文片名「No Country for Old Men」源自19世紀初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W.B. Yeats)的詩作《駛向拜佔庭》(Sailing to Byzantium)開篇的第一句,意思直譯為是「沒有適合老年人的國度」。國內把片名譯為「老無所依」,明顯是與《禮記》所宣揚的「老有所養」相對,乍一看,讓人覺得像是麥可·摩爾的又一部諷刺美國政府的偽紀錄片。而香港譯名「二百萬奪命奇案」則很直白,點出了「科恩製造」的一貫特質。

  科恩兄弟出道近30年,一直被公認為美國獨立電影界的奇才。從1991年起,他們每隔五年就在坎城電影節上拿一次最佳導演獎——《巴頓·芬克》(1991),《冰血暴》(1996),《綠帽離奇勒索》(2001),《巴頓·芬克》更是獲得了金棕櫚大獎。而在美國本土的奧斯卡神壇上,他們卻一直徘徊在主流之外,僅憑《冰血暴》獲得過一次奧斯卡最佳編劇獎,因為《冰血暴》太優秀了,再不給獎實在說不過去。科恩兄弟也有過商業上的嘗試,卻以《難耐的殘酷》和《老婦殺手組》連遇滑鐵盧,兩兄弟此後三年都沒有推出新作。

    就在眾人千呼萬喚之際,科恩兄弟終於以《老無所依》一掃前恥——該片一出即獲得如潮好評,在各大電影節上拿獎無數,獲得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提名,還獲得第8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並且它在IMDB上評分8.6,位居影史前250名的第40名。目前《老無所依》已獲得了6000多萬美元的美國本土票房,更是在全球範圍大面積上映,其豐厚票房肯定讓製片商爽歪歪了。這也是科恩兄弟首部獲得高票房肯定的作品。

  《老無所依》在很多方面都延續了多年前的科恩兄弟,比如它起源於不義之財或不良企圖,最後卻因失控而陷入百劫不復;再如它設置了三方角色,一個逃亡者,一個追殺者,最後摻入一個於事無補的警察等等,這些都是科恩兄弟犯罪片的基本公式了。在本片中,科恩先是在電影開頭放入一把不義之財,然後倒入幾滴黑色幽默,攪拌,用文火慢慢熬,撒上數粒偶然和巧合,等熬出了一股子荒誕味兒、讓你覺得說不過去之時,正好,起鍋——影片結束。當你看到電影中那包錢被扔來扔去時,你就會想到多年前的科恩了。其實兄弟倆早在十年前就應該拿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了,《冰血暴》那鍋湯比這鍋可美味多了。不管《老無所依》得多少獎,它的問題都在於放多了「老薑」,太辣了,而嘗不出它別的鮮味。所謂的「布列松式西部片」,那只是吊人胃口罷了,還不如叫「小津安二郎式西部片」呢,那更有噱頭!不是每一種風格與類型的混搭都稱心如意的。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在意料之中,賈維爾·巴登(《深海長眠》)此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這個五大三粗的西班牙人,終於在《共夫共妻》之後再次找到了展現自己勇猛的良機。科恩兄弟參考了一張1890年的老照片裡一個妓院老闆的樣貌,設計了他的老大媽頭型,賈維爾·巴登雖然忍不住痛苦地抱怨,但就是憑藉著這個古怪造型,讓他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的雙料最佳男配角獎。

  喬什·布洛林也是一個個性演員,有些好萊塢的邪門導演似乎特別偏愛他。他剛滿40歲,在2007年可謂風頭出盡,先是在昆汀大師和羅德裡格茲大兄的《刑房》與《恐怖星球》中混出了名堂,被發掘出眉宇間的奸邪之氣,接著就在紅火之路上馬不停蹄了:在《美國黑幫》中,他扮演一個經常勒索丹澤爾·華盛頓的腐敗警察;在《決戰以拉谷》中,他與湯米·李·瓊斯成為了搭檔;在《老無所依》裡,他與賈維爾·巴登成了對手,並且是整部影片的頭號目標——這三部影片的導演都是鼎鼎大名的,雷德利·斯科特(《銀翼殺手》)、保羅·哈吉斯(《撞車》)和科恩兄弟,這就說明了一條好萊塢的生存之道,如果你帥不過布拉德·皮特,那你還是跟著大導演走吧。

  湯米·李·瓊斯這兩年接劇本的水平非常高,自從2005年他自導自演的《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獲得坎城最佳男主角後,就一直鴻運當頭。他去年接的《決戰以拉谷》和《老無所依》兩部電影都進入了奧斯卡決賽圈,還被提名為最佳男主角候選人(1993年他憑《亡命天涯》獲得過最佳男配角獎)。因為《老無所依》的故事發生在德克薩斯州,土生土長德州人湯米·李·瓊斯和伍迪·哈裡森由此進入兄弟倆法眼,但伍迪·哈裡森(《天生殺人狂》)出場沒多久就被賈維爾·巴登給一槍轟了,本還以為他和後者有一場大戰呢,看來我們又被科恩兄弟給耍了。

  血雨腥風的一區版

  米拉美公司2008年3月11日發行的美國一區版(博偉公司同時發行了該片的藍光碟),主菜單為動態設計,滿鏡頭的鮮血不禁讓人想起他的《血迷宮》。視頻採用可變寬屏2.35:1格式,畫面質量只能說一般般,明亮場景倒還差強人意,一到暗景部分就鼻子眼睛擠一塊去了。

    音頻部分的英語杜比5.1音軌也發揮一般,還存留有一點背景噪音。字幕有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三條,一般一區新碟都是主打這三種字幕。

    花絮收錄不多,連一般的評論音軌也沒有,從各方面衡量,都可見這個版本只是米拉美公司趁熱打鐵的一個圈錢之作,今後還要大洗特洗的。但這也是目前可看的唯一一個普通DVD版本,就目前花絮看來,僅有一些預告片,一個《與科恩兄弟合作》短片(8分7秒),主要是一些演員談角色感想之類的無聊東東,賈維爾·巴登恭維科恩兄弟說他們「總是演繹些意義深遠的美國故事」;一個幕後製作特輯(24分28秒),也是本碟花絮的重點;一個《郡治安官的日記》短片(6分44秒),闡述了片中那個老治安官和新型犯罪之間的不理解關係。

  

(責任編輯:陳青)

相關焦點

  •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前兩年李健翻唱的一首歌《當你老了》突然爆火,那時特喜歡裡面的歌詞,尤其是那句「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但也只是覺得歌詞很棒,李健的聲音很好聽,有種憂鬱的美。卻從未想過自己老了會是怎樣的光景。
  • 孝道電影《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不要把愛熬成遺憾
    原標題:孝道電影《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不要把愛熬成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世間最遺憾的是莫過如此。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自原始社會傳承至今。電影《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震撼來襲,它是由東方明星谷影視和大百姓時代傳媒聯合出品,格林國際控股(02700HK)楊旺堅董事長擔任出品人,並由曾主演過《賭俠》《食神》《少林足球》《功夫》的,執導過19天突破30億元票房電影《美人魚》的著名香港演員兼導演周星馳出任監製,國內知名導演劉靜擔綱總導演,並力邀李雪健等國內一線知名巨星傾情出演。
  • 夜班記者每周手記:老無所依的人們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老有所依」四個字大概是人們老去之後最溫暖的慰藉。每個人都渴望當自己老去的那一天兒孫滿堂、生活充實,能享受天倫之樂。可變老給我們最直接的打擊就是,很多事情都無法再左右。在生活面前,你的無力感和挫敗感會陡然上升。更殘酷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安享晚年,老無所依的他們,沒有心情享受當下的春天。
  • 【縱論天下】為何美國引以為傲的「生而平等」竟成「老無所依」?
    災疫之下,保障弱勢群體的人權,是對一國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一國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審視。但一向標榜尊重人權的美國,此次表現卻令國際輿論一片譁然。更為聳人聽聞的是,美國31個州超過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來自養老院。有些州養老院中死亡病例甚至佔該州死亡病例中絕大多數。我們不禁要問:為何老人成為新冠病毒在美國的重要目標?本該讓老人們頤養天年之地,為何淪為疫情「黑洞」?為此,新華網專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
  • 如果有一天,我們老無所依
    老有所依是我們的社會理想,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老無所依呢?1養老金將於2035年耗盡老無所依,這並不是一個杞人憂天的偽命題。從發達國家老齡化的進程看,法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中國現在其實已經是老齡化社會了,即便從1978年改革開放來滿打滿算,也不過40年的時間。至於經濟方面,中國還遠未成為世界發達國家。未富先老,這就是當今中國社會的真實狀況!
  • 國內首部孝道電影《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即將開拍
    原標題:國內首部孝道電影《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即將開拍   2015年是中國電影產業騰飛的一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203億元大關,同比2014年上半年的137.43億元,漲幅達48%,創歷史新高。上半年銀幕總量突破2.6萬塊,為電影票房產出提供了基礎保障。
  • 如果世上有「魔鬼」存在,那必是《老無所依》裡的蘑菇頭殺手模樣
    即使是那些漫威的超級英雄們,諸如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等,同樣會受到自身弱點的考驗。如果你問我什麼人沒有弱點,或者說沒有弱點的人是什麼樣的?我也不好說,畢竟人性的複雜三言兩語難以說清。但我還是立馬想到科恩兄弟的作品《老無所依》裡的這個蘑菇頭殺手,他確實是毫無弱點,不過,我難以用「人」這個字眼來描述他。
  • 假如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上課了,老教授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對同學們說:「我受一家機構委託,來做一項問卷調查,請同學們幫個忙。」 一聽這話,教室裡輕微的一陣議論:問卷?比上課有趣多了。問卷表發下來,同學們一看,只有兩道題。 1、他很愛她,她細長的瓜子臉,彎彎的娥眉,面色白皙,美麗動人。
  • 如果有一天你老無所依,你會進養老院嗎?
    如果有一天自己老無所依,你會進養老院嗎?當然我是作為一個85後的群體,面對養老的問題,還有將近幾十年的時間我沒有想過,但是我的父母是屬於6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兩個人基本上已經進入到了這個退休階段,所以說即將面臨的就是退休以後的生活,當然未來還需要面臨養老的問題。
  • 兒媳孕期吃榴槤被罵,忍氣吞聲:我等你老無所依的那天
    很快家裡便來電了,吃完飯的時候,小芳的婆婆把那張交電費的收條遞給了小芳,小芳一看婆婆竟然只交了20塊錢,小芳心想婆婆太摳了,交個電費只交20塊錢,她為這個家時一分錢也不願多出。另小芳沒有想到的是,小芳的婆婆竟然對小芳說,「你得把這20塊錢給我,這個電費是我替你們交的」。
  •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圖)
    今年6月份,安徽省社工協會啟動的「關註失獨老人」——頤養家園計劃,是將「他救」與「自救」相結合,試圖讓合肥市55歲以上300多名失獨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7年前的一個冬天,歹徒用一把尖刀結束了女兒年輕的生命。  女兒「走」後,他們將原本的家賣了,搬到城市的另一端,與曾經的生活圈斷絕往來。如今,除了必要的採買外,老兩口幾乎足不出戶,躲在房子裡怔怔發呆——房子,沒了女兒,他們再也不稱「房子」為家。
  • 海底撈美國水土不服只獲2.5星差評 無英文菜單吐槽
    火遍大中華的連鎖火鍋品牌「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終於在美國洛杉磯富人區阿凱迪亞市(Arcadia)開了第一家分店。但海底撈的長處在美國全都用不上!一位食客在網上寫道:「如果你在中國是海底撈的粉絲,可別指望在美國能享受到同等服務。」         無英文菜單被吐槽    但最讓美國食客無法理解的是,海底撈居然沒有英文菜單和英文電話預訂服務。要知道火鍋在美國可並不陌生,尤其是在加州這種全世界各大民族都喜愛的地方,各種美食應有盡有,可就是沒有哪家店不寫英文菜單的。
  • 如果有一天,他們老無所依
    羅湖機掃所的黃阿姨社保和公積金都有買,保潔恆的李阿姨也有。有的公司說環衛工年紀太大就不幫買了,比如在東門做路面保潔的陳先生就沒買,而有的買了哪些自己也不清楚,在合隆物業的李大姐印象中,公司只給自己買了工傷保險,其他不確定有沒有買。
  • ...獨生女留學,女兒卻棄父母於不顧,中國人如何避免老無所依的悲劇 ?
    2007年,張莉被美國的一所大學錄取。張勇夫婦懷著萬分不舍的心情,把女兒送上了飛往美國的班機。張勇至今回憶起來都十分難受:「凌晨一點的紅眼航班。我遠遠地向她揮揮手,她已經消失在我的視野了,我還是朝著那個方向張望著,我突然心裡空落落的。眼淚就忍不住掉下來了。「在女兒出國之前,朱靜一再向女兒強調,絕對不能和外國人談戀愛。
  • 劉德華早期成名作《暗戰》可以和《老無所依》相媲美?
    說起《暗戰》這部電影,看到影片名觀眾就不免將其與《暗花》比較,把《暗戰》視作《暗花》的非典型姊妹篇也未嘗不可——兩部作品都是把雙雄之爭作為影片發展的主線(《暗花》梁朝偉與劉青雲,《暗戰》劉德華與劉青雲),所不同的是《暗花》充斥著讓人感到窒息的肅殺之氣,主人公都是被操控的棋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命運棋盤上的困獸之鬥
  •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送我去杜拜撿垃圾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送我去杜拜撿垃圾。但是之前咱總得知道杜拜在哪兒吧,本著這。有位撿垃圾,做點小準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個大城市,地位類似於中國的魔都阿聯在。你是不是關給你聽的,不說能夠我好像都聽到了,譁啦譁啦數錢的聲音啦!
  • 大灣區之養老產業: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在剎那芳華之中留給社會大眾的,是用其飽滿的人生閱歷傾情演唱出的《春天裡》: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將我留在,在那時光裡。對於儒家文明下的社會而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養兒,不僅僅是一個社會觀念問題,更是農業社會裡解決養老問題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然而,時間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這一招明顯不靈了。整個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越來越不願意結婚、生孩子,使得「養兒防老」這四個字,已經缺乏了邏輯的根基。
  • 為什麼有人說「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丟在杜拜撿垃圾」?
    所以,有人篡改歌詞說:「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丟在杜拜撿垃圾!」那麼,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在杜拜拉圾收入很高嗎?網絡上關於杜拜的傳聞數不勝數,這些段子吸引人的痛點主要如下:第一,杜拜職業乞丐一個月收入能夠高達47萬元。撿垃圾的都比我們平時掙得多,這不禁人大跌眼鏡!
  • 網友放出《野營媽媽爸爸》自製菜單簡易漢化版
    真的很糾結啊,本來準備做完全漢化版的,但是悲劇連連,已經讓我無心情也無動力繼續下去了(覺得這個遊戲的話,應該會有漢化小組在做完美漢化版的吧,笑)!遇到的問題很多,各種糾結,都懶得碼字了,悲催啊~~~本來不準備拿出來分享了,但是既然做了,那就眾樂樂吧!
  • 鏡相|漂在異國的「候鳥老人」:為了孩子,老無所依
    寒暄之後,一家人端來了豐盛的晚餐——肚子裡裝著肘子的火雞,拍黃瓜,炸薯條,還有餃子。幾乎一整晚的聊天都圍繞著小孩:為什麼學中文,要不要回國,學什麼特長, 有什麼才藝,給大家拉一段小提琴、跳一段舞。當我將話題轉移到一直在應和的爺爺奶奶輩,問他們來美國是否適應的時候,房間裡突然冷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