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梨園之鄉——天津武清

2020-12-09 進擊的社畜

關注武清文旅,文旅動態搶先知~

津沽武清,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近現代以來,從武清走出了不少享譽梨園界的名家,他們根在武清,卻在藝壇聞名遐邇,成為武清乃至天津的「文化名片」。

河北梆子名角崔靈芝,祖籍武清太子務。一八八七年崔靈芝十七那年,隨師在上海大戲院唱的第一場戲——《蘇三起解》紅起來的。當時,《上海時報》以《一顆璀璨之星——崔靈芝》為題進行了報導,接著又唱了幾場《秦香蓮》,名傳全國。崔靈芝憑藉天生的男性女相和一副好嗓子,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一時間被捧上了天。在上海走紅後,崔即隨師到了北京,經常被請去給名流和官家唱堂會。不久,便被傳旨進京為慈禧唱戲,在宮裡一唱就是幾年。由於扮相俊美,嗓音渾闊,深得慈禧賞識,幾年中攢下了不少積蓄,故此成為大戶人家。後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常稱崔靈芝為師伯,梅蘭芳也得到了崔靈芝保留下來的很多劇本,對梅蘭芳成長起到了一定作用,也算是對中國戲劇的貢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戲劇家協會派員來武清搜集整理崔靈芝的藝術生涯材料,高度評價崔靈芝為「一代河北梆子名角,是中國戲劇史上頗具影響的藝術家」。

評劇第一位女旦、名伶花蓮舫,祖籍武清王慶坨。花蓮舫少年時代曾在天津落子館學唱河北梆子,後改學梅花大鼓,十多歲時曾到上海等地演出。回津後,在「孫家班」隨孫鳳鳴(藝名東發紅)學唱評劇。她嗓音寬厚,唱腔豐富,曲調樸實,氣息飽滿,吐字有力,在唱念上保持了冀東語調,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加之她有唱梆子和大鼓的底子,所以入戲很快,不久便與李金順不分伯仲。後來,花蓮舫與李金順等人組成「金花玉班」,由後來成名的評劇女藝人劉翠霞、白玉霜配戲。她先後在「新中央」(即濱江劇場)、「同慶」(即後來的國光影院)等戲園(院)演出,其中在「同慶」一地便演出長達11年,她的藝術功力可見一斑。花蓮舫演出的劇目主要有《打狗勸夫》、《杜十娘》、《佔花魁》、《王少安趕船》、《桃花庵》等,其中最擅長的是《馬寡婦開店》。解放後與著名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同在中國評劇院任教。

「奉天落子」巨擘、評劇「四大名旦」、李派創始人李金順,祖籍武清王慶坨。李金順幼年曾習京韻大鼓、京劇、小調16歲拜孫鳳鳴為師學唱落子。轉藝多師,融匯眾長,形成「李派」演唱藝術,是把奉天落子改進提高為評劇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蜚聲東三省。她熱心評劇革新,在原有四大件樂器伴奏同時,增加了笙、管、簫、琵琶、三弦、二胡、四弦等,以烘託音樂氣氛。李金順是評劇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藝術家,她創立的李派對後輩影響甚大,劉翠霞、白玉霜、芙蓉花、花雲舫、筱麻紅、喜彩春、鮮靈霞、喜彩蓮等均受其教益和影響。李金順的唱腔在某種程度上保持了說唱藝術的韻味,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腔美韻濃、節奏多變、剛勁委婉、說唱結合的藝術風格。李金順一生為評劇女腔的發展起到了開拓性作用,是評劇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評劇早期「四大名旦」、「評劇皇后」、劉派創始人劉翠霞,祖籍武清熬嘴。10歲時學唱大鼓,11歲時,進入天津的李金順落子班,從此走上了評劇藝術之路,17歲時與李華山一起成立「山華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園、北洋戲院、大舞臺、天寶大戲院等場所演出,並應邀赴北京、濟南、瀋陽等地演出,名震華北,特別是京津地區。劉翠霞是繼李金順之後的一為很有成就的女藝術家,她在繼承李金順藝術的基礎上,創造了高亢寬廣,鏗鏘淳樸的劉派藝術。劉翠霞是評劇旦角裡的女高音,她的丹田氣足,唱腔調門高,音程跨度大,曲調緊湊連貫,節奏急切有力,她的高音挺拔悠揚,激越奔放,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她在舞臺實踐中不斷改革不斷創新,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代表劇目有《雪玉冰霜》、《勸愛寶》、《奇冤巧報》、《一元錢》、《玉鐲記》等。三四十年代,高亭、百代、蓓開、崑崙、寶利等公司分別為其錄製了唱片。新翠霞(小翠霞)等很好地繼承了她的藝術,成為天津評劇院的著名演員。

評劇白派傳人李蘭舫,祖籍武清黃花店。幼時隨父到天津戲園子以賣小吃為生,因此受到戲曲藝術的薰陶。11歲拜雷喜福學京劇老生。12歲拜趙月樓改學評戲,同年入「山霞社」。13歲入「白玉霜班」,又拜牛懷為師。此間在白玉霜、劉子熙指導下技藝日漸成熟。1937年在津獨挑育德社演出,後又與愛蓮君合作。1931年到1957年間多次巡演於東北的瀋陽、錦州、營口、大連、哈爾濱及北京等地,頗受歡迎。1949年後任天津市勇風劇社主演。1957年調滄縣評劇團(時隸屬天津市)。代表劇目有《砸粥缸》《母子兩代英雄》《骨肉情深》、《潘金蓮》、《珍珠衫》、《桃花庵》、《玉堂春》、《孔雀東南飛》、《秦香蓮》等。李蘭舫嗓音寬厚宏亮、圓潤動聽。中、高音飽滿堅實,低薪時渾厚深沉,白派韻味濃鬱。在現代戲裡,她於白派唱腔委婉華麗的基礎上,追求蒼勁高亢的風格。她是白玉霜之後最具代表性的白派演員。此外,李戲路極寬,除旦行外,生、淨、醜行均擅。常在一齣戲中兼演兩種行當的角色。1954年,參加天津市第一屆戲劇觀摩匯演,主演《孔雀東南飛》榮獲二等獎。李蘭舫曾向中國評劇院的劉萍,天津評劇院的夏霞傳授白派技藝。

京劇表演藝術家趙燕俠,祖籍武清曹子里鄉大三莊。自幼在父母督導下練功學藝,7歲隨父趙小樓在杭州、上海、漢口等地搭班演戲。14歲在北京向諸茹香拜師學藝。後先後拜李凌楓、荀慧生、褚玉香、何佩華等名家為師學習青衣、花旦,學習了王、荀、梅派的藝術特點。15歲演出《十三妹》(與侯喜瑞合演)、《大英傑列》,開始在京劇舞臺嶄露頭角,並與前輩名家金少山、譚富英、楊寶森、馬連良等聯袂演出《武家坡》、《二進宮》、《霸王別姬》、《坐樓殺惜》(與楊寶森合演)等劇目。1947年,19歲的趙燕俠組建「燕鳴社」,在京、津、滬等地演出,由她擔任主演的《紅娘》《玉堂春》《荀灌娘》等在繼承荀派風格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性發展,唱、念、做、打別具一格,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新中國成立後,「燕鳴社」改名「燕鳴京劇團」,後於1961年併入北京京劇團,趙燕俠任副團長,多次與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等老一輩藝術家同臺演出。趙燕俠經常在《白蛇傳》《紅梅閣》《碧波仙子》等劇中唱大軸。1964年,趙燕俠主演現代京劇《蘆蕩火種》即《沙家浜》,成功塑造了阿慶嫂的藝術形象,為實現傳統藝術形式與革命內容的統一做出了貢獻,受到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79年,趙燕俠任北京京劇團一團團長。此後,她著力培養青年演員,大膽進行藝術團體的改革。她戲路寬,青衣、花旦、刀馬旦、文武小生等多種行當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都能演。而且從劇中人物性格出發,突破程式、行當的界限,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她做戲灑脫,唱腔悠揚婉轉,節奏鮮明,她結合個人條件,大膽突破,念白清脆甜亮,咬字清晰,為業內外行家所稱道。

京劇名配角苗勝春,祖籍武清王慶坨。童年時入天津靳慶雲辦的德勝魁科班習梆子,後改皮黃,工文武老生,得趙春瑞的傳授,擅演黃派武老生戲。如《劍峰山》、《反五關》、《蓮花洞》、《八蜡廟》等,也兼演其它武生戲。倒倉後,改習文武丑,舍旦角外,他幾乎無所不能,無戲不演。清光緒乙巳年(1905年),苗勝春初來上海,在老天仙茶園搭班。後來他離滬去海參崴,結識周信芳,並與馬德成、張少甫、李琴仙及周等五人同結金蘭之好。不久,苗勝春、李琴仙隨周信芳來到上海,行在群仙茶園,繼入新新舞臺,苗、李始終與周同進退。尤其是苗勝春與周信芳同時加入了丹桂第一臺,成了周不可缺少的搭檔,周得苗配如魚得水。那時周與苗形影不離,苗也寧願放棄正戲不演,甘為綠葉,不僅為周之演出生色不少,且教了周不少武戲。苗勝春在大舞臺演出不久,又過班到黃金榮經管的共舞臺,在共舞臺達十數年之久,為黃金榮所器重。後來黃開辦黃金大戲院,他與高雪樵、粉菊花、韓金奎等人又成了黃金大戲院的基本人員。苗對青年演員極為提攜,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對高盛麟鍾愛有加,奠定了高的大武生地位。解放後,苗勝春當時已年近古稀,且耳聾重聽,已無法演戲,乃以授徒教戲為主。後任南京戲校教師。1954年起,苗任戲校副校長。

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武丑張春華,祖籍黃莊街東洲。少時為家境所迫,年方10歲就正式到天津天華景稽古社科班學戲,工武丑、武生,得婁廷玉、丁秉春等傳授,並得尚和玉指點。出科後,在京、津等地搭班。1943年春節,代葉盛章演出《時遷偷雞》名噪津門,同年正式拜葉為師,赴京隨富連成科班演出。同年,赴滬與賀玉欽同臺合作。早在上個世紀的40年代,因其主演外國故事京劇《俠盜羅賓漢》而初露崢嶸。後來憑著他主演的《盜甲》、《酒丐》、《巧連環》等多出精彩劇目活躍在京、滬京劇舞臺上,尤以白口脆快、開打火爆的高超技藝取勝。在所演的劇目中,張春華先生的表演十分注重遵循技藝為塑造人物服務這一宗旨,其中尤以擅長設計武打動作而最為馳名。1946年與張雲溪合作成立雲華社。1949年參加戲曲改進局京劇實驗二團,後轉入中國京劇院,與李和曾、張雲溪、李洪春等長期同臺合作。1951年與張雲溪一起改編《三岔口》一劇,成為馳譽南北的優秀劇目。他還演出了《三打祝家莊》、《獵虎記》、《五鼠鬧東京》等許多新編劇目,並向川劇名醜周企何學演了《秋江》,使其成為京劇保留劇目。1979年後,他仍堅持舞臺演出,與李世濟、張雲溪等經常巡迴演出於全國各地。1988年在全國新劇目會演中與天津青年京劇團合作主演新編劇目《草莽劫》。他幼工紮實,技藝精湛,颱風光彩照人,允文善武,是葉派武丑的主要繼承人。1951年赴德參加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以啞劇形式參賽,主演《三岔口》,獲表演一等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獲演員一等獎。 1955年隨中國藝術團赴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瑞士、英國、南斯拉夫等國演出,轟動巴黎、羅馬、倫敦等西歐城市。1978年隨中國藝術團赴美國各大城市演出《秋江》一劇,受到美國廣大觀眾歡迎。1987年赴英國卡迪夫,給來自世界各國的京劇愛好者講授京劇表演藝術以及京劇武丑的藝術特點,並在倫敦高夫先生舉辦的東方古典藝術研討會上演出了《秋江》與《借扇》,受到各國藝術家和新聞界知名人士的熱烈歡迎。

著名評劇名醜和表演藝術家李哈哈,祖籍武清李各莊村,原名李景裕;是石家莊市評劇團奠基人之一。李哈哈家庭出身很苦,小時候流浪到天津當雜工,後來學過京劇,演過文明戲,曾在北方影片公司,配合電影明星──滑稽大王殷秀岑、韓蘭根等名家拍過影片《永不歸》。從此嶄露頭角,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33年他開始改演評劇,專攻丑角兼彩旦。由於他五官貌像、脾氣性格等天賦條件都非常適合演丑角,再加上他勤奮好學,苦心鑽研,勇於創新,很快就聲望大震,蜚聲劇壇。他先後給當時的評劇著名坤伶花玉蘭、愛蓮君、筱金珠、筱玉風、郭硯芳,筱桂琴等配過戲,在東北、上海、江蘇、山東、河北等地巡迴演出,深受觀眾的愛戴與歡迎。他的藝術特色是善於演喜劇和鬧劇,如《黑白會》、《砸麵缸》、《賤骨頭》、《空谷蘭》、《姊妹花》、《大皮包》、《傻子招親》、《少姑奶奶的戒指))等戲,都有獨到之處,他的表演特點是,醜而不俗,喜中透雅,鬧而不過,講究分寸。因此曾轟動一時。李哈哈的面部肌肉非常鬆弛,眉、眼、耳、鼻、嘴都運用自如,可以說是二目傳神會說話,渾身上下都是戲,觀眾看他演出,會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因而親切地贈送他一個富有喜劇特點的藝名──「李哈哈」。1947年石家莊解放初期,李哈哈認真工作,艱苦創業,和其他藝友一起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一天只領三角錢的飯費,仍堅持慰問解放軍,並積極帶頭排演革命現代戲,如《光榮花》《寶山參軍》》、《九尾狐》》、《唐小煙》、《劉巧兒》、《羅漢錢》等,為劇團贏得了榮譽,也為劇團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著名評劇小生吳俊亭,武清人。大約就在1932年前後,年僅11歲的吳俊亭加入了山霞社,成為一名小生演員。當時,同在「山霞社」的還有後來成為著名白(白玉霜)派傳人的另一位武清人李蘭舫(1936年二人結為夫妻),吳俊亭學戲刻苦、認真,經常在後臺偷戲(行話稱為捋葉子),同在「山霞社」的著名女小生桂寶芬,非常受歡迎,於是吳俊亭就主動向他學習。後來,在桂寶芬缺場的情況下,吳俊亭就與劉翠霞配戲,逐漸成為一名具有特色的小生演員。當時,他參加演出的劇目有《雪玉冰霜》、《人面桃花》、《盜金磚》、《武松》等。吳俊亭的形象好,動作瀟灑漂亮,跑臺、亮相十分帥氣。他嗓音音域寬,音色明亮,曲調迂迴委婉,優美動聽。他的唱腔具有特色,以低腔低調為擅長。孔廣山、劉小樓等著名小生都受到吳俊亭的影響。1938年,吳俊亭赴東北演出,從此再沒有回過天津。一直到解放後,吳俊亭加入了瀋陽評劇團。成為一名集導演、演員為一身的雙棲藝人。1950年東北文協評戲工作組與唐山評戲院於1950年在瀋陽首演《小女婿》(原戲名《青春》),吳俊亭飾演田喜,該演出在評戲界引起反響。值得一提的是,吳俊亭曾於1959年在瀋陽評劇院執導了《人面桃花》,並飾演了小生崔護的角色,尤其是題詩一節,傳神的動作,灑脫的書法,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

著名京劇花旦 趙桐珊,武清人。自幼熱愛戲曲,8歲時,隻身離家赴京學藝。初學梆子,拜趙庭璽為師,向麻子紅學梆子青衣。10歲時就與梆子名角崔靈芝、丁靈芝、李靈芝、任靈芝及還陽草同被列為「梆子六草」; 12歲入正樂班後不久就又與尚小雲、荀慧生被並稱為「正樂三傑」,向梆子名家大玻璃翠、冰糖脆學戲,後又向著名梆子旦角老五仙、老十三旦、崔靈芝等邊學邊演《雙鎖山》、《汴梁圖》、《遊湖陰配》、《七星廟》等戲。當時正值京梆「兩下鍋」(合演)時期,在正樂社時,趙桐珊就向王桂山學過二簧花旦戲,又曾得京劇名花旦田桂鳳指導,學會了《戰宛城》等田的拿手戲,後又拜王瑤卿為師,成為王門弟子之一。他扮相俊俏,嗓音清亮,又敏而好學、鑽研刻苦,未滿師時就嶄露頭角。16歲在上海演出連臺本戲《女俠紅蝴蝶》,以傑出演技馳譽春申,從此專演京劇。在他50年的舞臺生涯中,與之合作演出過的著名演員有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歐陽予倩、趙君玉、李玉茹、童芷苓、黃桂秋、高慶奎、周信芳、馬連良、林樹森、陳彥衡、侯喜瑞、時慧寶、李永利等,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其表演藝術受到各地的歡迎好評。1919年曾隨梅蘭芳去日本演出,讚譽而歸。20世紀50年代後,他專心致力於戲曲教育工作,先後在華東京劇實驗學校、東北戲曲學校、中國戲曲學校任教,把全部的技藝連同他寶貴的藝術創作和演出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戲曲教育事業。他的學生劉秀榮、謝銳青、楊秋玲、劉長瑜、湯小梅、陳和平、艾美君、王小蓉、李維康等,都成為舞臺上和戲曲教育事業中的佼佼者。

武清為有這些「文化名人」的老鄉而自豪,也從中感受到武清有可充分挖掘與利用的「文化軟實力」,武清被人們稱為梨園沃土當之無愧。

來源:李漢東著《武清人不能不知道》

相關焦點

  • 走進梨園之鄉——天津武清
    關注武清文旅,文旅動態搶先知~津沽武清,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近現代以來,從武清走出了不少享譽梨園界的名家,他們根在武清,卻在藝壇聞名遐邇,成為武清乃至天津的「文化名片」。河北梆子名角崔靈芝,祖籍武清太子務。一八八七年崔靈芝十七那年,隨師在上海大戲院唱的第一場戲——《蘇三起解》紅起來的。當時,《上海時報》以《一顆璀璨之星——崔靈芝》為題進行了報導,接著又唱了幾場《秦香蓮》,名傳全國。崔靈芝憑藉天生的男性女相和一副好嗓子,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一時間被捧上了天。
  • 瑞安在天津武清打造威尼都 預計年底試營業
    隨著一線城市的逐漸飽和,不少港資房企已經開始將目光聚集到了最具發展前景的城際熱點地段,香港知名發展商瑞安集團旗下瑞安建業有限公司就早早選擇了天津武清區。即使「環首都經濟圈」規劃尚未正式出臺,武清的未來卻已信號頻頻,多條公交線路的開通、旅遊公交專線的設立、北大附校、京企的遷移……憑藉成功商業運作模式及多種利好動態,威尼都項目勢必能夠成為當地商業的標杆之作。
  • 清華學子赴天津武清參加 「慧聚武清」名校學子綠博行活動
    清華學子赴天津武清參加 「慧聚武清」名校學子綠博行活動清華新聞網8月12日電(通訊員 史天宇 李旗挺)8月7日,清華大學五十餘名學子赴天津武清參加了由武清區委組織部、武清團區委舉辦的「慧聚武清」名校學子綠博行活動。
  • 「雲遊天津」第七站:走進寧河千年陶藝之鄉
    「雲遊天津」第七站:走進寧河千年陶藝之鄉 2020-08-21 2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切口看京津冀|天津武清 高鐵拉來的「京津之心」|行走三極 成渝...
    在京津城際高鐵開通之初,武清一度像位於北京東部的河北北三縣一樣,還沒有充分享受到產業轉移的「紅利」。當時曾有媒體報導,很多人租住在武清,工作在北京,每天趕早晚高鐵上下班,他們被稱為「通勤移民」。在某問答網站上「北京上班武清買房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常年都有新的回答在加入。
  • 武清武清!11所學校,說盡天津市區外最牛學區買房攻略
    關注 *由於微信公眾號修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買房情報的內容,看完記得點「在看」支持一下哦~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雖然具體統計結果沒出來,但天津數據之漂亮想必一如以往
  • 最後的「藍印」:在京工作外地人急奔天津武清看房
    藍印戶口的「生命」進入倒計時,在餘下的一個多月裡,「最後機會」的誘惑和對前方風險的未知,將共同煎熬著為之糾結的人們。  「借錢也得買」  周六的清晨,五點剛過,許斌(化名)就爬了起來,扒拉幾口早飯,便從石景山的家中趕往北京南站。妻子得帶著三年級的兒子學棋,今天最重要的任務——去天津的遠郊武清看房,便落在他一個人身上。
  • 國網天津武清公司:渠陽至南蔡500千伏線路工程武清段外協全線貫通
    12月1日深夜,隨著南蔡村鎮西小良村內2SN62塔基礎混凝土澆築完成,渠陽至南蔡500千伏線路工程(武清段)外協全線貫通,國網天津武清公司屬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渠陽至南蔡500千伏線路工程是天津電網500千伏「目」字型網架的重要一環,建成後可增強天津地區電網抵禦故障能力,進一步提升供電可靠性和受電能力。該工程為跨區項目,途經寶坻區、武清區,武清區內共計68基鐵塔,涉及崔黃口鎮、大良鎮、南蔡村鎮、大黃堡鎮、河北屯鎮等多個鎮街,穿越多種地形地貌,屬地工作難度較大。
  • 武清黃花店趕大集!
    據筆者查閱《武清縣誌》得知,1938年,黃花店鎮屬武清縣第七區。1948年12月解放,屬第五區。1949年10月,屬第八區。1950年8月,屬第九區。1952年1月,分屬第十一、十二區。1957年2月,成立黃花店鄉。1958年9月,設立黃花店「衛星」公社。1961年6月,南部6個村從黃花店分離組建石各莊公社,「衛星」公社改成黃花店公社。1983年,改成黃花店鄉。1999年1月,撤鄉建鎮。
  • 天津武清福源萬達廣場今日盛大開業!
    來源: 奇點商業12 月23 日,歷經精心籌備和細心雕琢,萬眾矚目的天津武清福源萬達廣場華彩綻放!開幕儀式現場高朋滿座,祥獅獻瑞,人潮如海,鑼鼓喧天,笑迎八方來客。武清萬達廣場在建設及開業籌備期間得到了武清區政府等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深切關懷與大力支持。
  • 天津武清錨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目標
    尤其是近幾年武清依託「五大創新平臺」建設,鍛造出「武清現象」,擺脫了以往傳統招商引資的「紅海」,走向了集群化、產業化招商「藍海」,讓武清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戰略位置更加凸顯。多位企業界人士在受訪時表示,結合此前武清的綜合優勢,以及此次《決議》內容的發布,可謂是京津冀地區經濟和企業界的「尋寶地圖」,蘊藏無限商機。
  • 李衛東:一木一刀雕刻出武清過去、現在、未來
    為了展示他們的風採,通州八大遊官方新媒體平臺將陸續發布獨家採寫的這15位旅遊服務形象大使先進事跡,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 李衛東天津珍木之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 武清終南手工木雕非遺傳承人
  • 訪天津武清區委書記戴東強 「非首都核心功能不會自然而然來到武清」
    本報記者 顏世龍 天津報導 「不會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納入重大國家戰略了,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就自然而然到武清來,科技成果當然也不會自然而然轉化;傳統的園區開發和招商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發展理念要求,所以也不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 推進全國布局布點 天津武清遠東電纜盛大開業
    2018年7月28日,我們迎來了天津武清遠東電纜銷售有限公司(地址:天津市武清區徐官屯工貿大街東側22號遠東電纜)開業慶典。投資人、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智慧能源 股票代碼:600869)董事、營運長兼遠東電纜產業董事、執行總經理陳靜,投資人、遠東控股集團監事局主席、資深顧問黃解平,投資人、高級總監兼電纜產業監事、高級總監、遠東電纜總經理助理馬月琴,遠東電纜高級顧問王康新,投資人、智慧能源市場副總監兼遠東電纜高級市場總監唐素花,投資人、專賣店總經理吳群以及天津片區營銷經理、客戶代表等出席開業慶典。
  • 3月武清新房熱搜榜出爐:天津恆大翡翠灣排第一!
    3月武清新房熱搜榜出爐!此次樓盤排名數據根據房天下用戶瀏覽及關注度綜合計算產生。房天下研究院數據顯示,3月武清樓盤中,位於天和路與郎莊子道交口的天津恆大翡翠灣備受關注。據了解,目前價格為12100元/平方米,項目周邊有周邊臨近學校:南湖一小、佛羅倫斯小鎮、武清人民醫院、周邊有天津南湖風景區(國家AAAA級);雍和道與新安路交口西南側的新城悅雋央著關注度緊隨其後,排名第二,價格為17000元/平方米;第三名是坐落於雍陽西道與新安路交口(雍鑫紅星華府南側)的雍鑫·金科集美雍陽,價格為18700元/平方米。
  • 2019亞洲女排俱樂部錦標賽天津武清開賽
    2019亞洲女排俱樂部錦標賽天津武清開賽 發布時間:2019-04-30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蘇暢 字體:
  • 武清鑫苑湯泉世家
    武清作為通武廊黃金三角之一,主要功能即是分流大北京板塊的功能外遷與人口外溢,作為北京副中心的「後花園」。武清構建了連通京、津的立體交通網絡,京津高鐵武清設站,25分鐘到北京,16分鐘到天津,再加上暢通的京津高速和京滬高速,武清已經成為扼守京、津之間的交通樞紐。
  • 天津武清:軌道交通助力通武廊區域協調發展
    早在2019年1月,也就是「通武廊輕軌」正式經官方公布之前,《北京規劃建設》2019年S1期 就發表一篇名為《天津武清:軌道交通助力通武廊區域協調發展》的署名文章。作者王海天就職於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 國網天津武清公司:武清區第二人民醫院增容項目送電
    近日,國網天津武清公司順利完成武清區第二人民醫院增容項目送電任務,滿足了新建的感染性疾病科用電需求,為提升武清區醫療服務水平、服務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接到用戶增容申請後,國網天津武清公司高度重視,建立聯動機制,組織營銷部、發展部、運檢部、調控中心及城區供電服務中心,綜合討論、系統論證後制定了經濟合理的供電方案。為推動項目及早送電,武清公司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以大客戶經理為首的「1+N」黨員服務隊,多次上門服務並進行技術指導,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切實保證了項目送電進度。
  • 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
    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武清區黃莊街道,總面積達到249公頃,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和完整的生態系統。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武清區黃莊街道,東起龍鳳河與運河交匯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