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自794年奈良時代末期日本桓武天皇遷都開啟平安時代以來成為日本的首都,直至1868倒幕戰爭獲勝明治天皇廢除幕府遷都東京結束。
京都建都時被稱為「平安京」。平安京的建設參考了唐代的長安和洛陽,建設時分為東邊的左京「洛陽」和西邊的右京「長安」,但是右京選址在沼澤區域所以基本荒廢不如左京發展的好。
洛陽這一地名在京都沿用至今京都的公交車稱為RAKU BUS標誌就是一個「洛」字。
雖然有著「千年古都」的稱譽,但是京都人卻有些不討人喜,如果在日本人中票選最不喜歡的人,京都人排第二絕對沒有人敢排第一。妥妥的頭甲頭名的狀元之才。對於京都人的印象大概就是「壞」「傲慢」這些貶義詞了。為什麼京都人給人留下這麼不好的印象呢。從這個いけず石就可見一斑,いけず京都時壞心眼的意思。京都的街道狹窄,房屋又多木製建築,住家為了怕車子刮到自家就特意在轉角地方放上石頭,新幣經常把車子刮壞,但是因為在自家的土地上放置的又不違法車主也無可奈何,所以被稱為「壞心石」。此為全日本獨有一景。
但是京都畢竟是千年古都文化厚重遺蹟眾多,這裡集中了日本最為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由以寺廟居多,小小的京都僅僅寺廟就多達1500餘所,再加上其他古蹟可謂是古蹟多如狗了,其中不乏金閣寺、清水寺、東西本願寺、二條城、平安神宮這樣的知名遺蹟。
衹園藝伎街在京都東山區的衹園花見小路,這裡文化氛圍厚重,花見小路向東的東山有數量眾多的寺廟群,有著名的清水寺,還有高臺寺、知恩院、八坂神社、南禪寺、金地院等等寺廟。向西有貫穿京都的鴨川,隔著鴨川是京都最為繁華的四條河源町商圈,阪急百貨、高島屋、大丸百貨、新京極等,花間小路的位置可謂在古老與現代的中點線,在傳統與流行的交融處。
在八坂神社的門前望去,不遠處的橋橫貫鴨川,而在鴨川和八坂神社之間的的小路口是花見小路通,在路口左轉就是有名的衹園藝伎街-花見小路。
花見小路並不長,自花見小路通至建仁寺大約千米左右,路兩旁都是擋著門帘的茶屋,這是一條古老的花街,因此《藝伎回憶錄》也是在這裡取景。
但是一般藝伎都是在屋裡的所以街上並不常見,但是有很多穿和服的女生會來這裡參觀,而其中很多是做和服體驗的外國人當然不乏中國人。其實這種推廣文化的方法我們也沒必要抵制,甚至我們還有必要推廣,因為中華文化的淵遠流長是日本文化不能比的,是更加厚重博大的寶藏。
而從和服女子的走路姿態可以分辨出是不是日本人,日本女子走路都是略低頭小碎步內八字,而我們國內的女生得益於地位的提高走路都是昂首挺胸風姿颯爽的,自然很容易分別
花見小路的盡頭是建仁寺,又是一座寺廟,這座寺廟是日本臨濟宗的總寺院,建仁寺建於1202年,是日本鎌倉時代,中國的南宋時期,同年鐵木真滅塔塔爾部,距今有八百餘年歷史,開山鼻祖榮西禪師兩度赴宋學習佛法並帶回茶種,被譽為日本「茶祖」。
花見小路附近還有一些好玩的東西,比如滿滿負能量專門求分手求小三上位的安井神社,還有我特別愛吃的京煎堂的冰淇淋,後面我們慢慢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