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作為父母,誰不期望孩子長高高呢?
記得寶寶出生那會兒,婆婆就說:這孩子頭頂是尖尖的,以後肯定像你,長得高。
納尼?難道孩子長得高矮還跟頭型有關係嗎?為此棉媽找了好多資料,結果發現,在一定程度上還真的跟頭型有關呢。
這涉及到人體工學,人張開雙臂,從這一個指尖到另一個指尖的長度基本上就等於身高了。
但是身高有一個密碼,人的身高等於七個頭的長度,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很顯然,如果頭部長、頭頂尖的孩子,長大後長高個的機率往往更大。
老人常說頭頂尖的孩子長得高,其實也是根據經驗來的,那種尖頭頂拉長了頭部的長度,而身高等於七個頭部長度,所以身高也自然就更高一些。
與此相反,那種平頭頂、比較寬、比較扁的頭型,這類孩子往往個頭不會太高。老家有個親戚就是這種平頭頂,腦袋比較寬,脖子也比較短,身高還不到一米六,在男性平均身高中不算高個了。
當然了,其實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很多,頭型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另外還有遺傳和環境的影響。咱們來一一解釋吧!
遺傳:
一般來說孩子的身高受父母遺傳影響,如果父母個頭比較高,孩子長成大高個的機率就大。我有個發小,她父母個頭都很高,她跟弟弟長得也高,發小有一米七,而他弟弟有一米八多。
那父母一方個頭高,一方個頭很矮會怎麼遺傳呢?孩子肯跟是父母的平均,也可能像父母其中一方個頭高,也可能像另一方個頭矮。
如果這種家庭是多子女家庭,很有可能一個隨個高的,一個隨個頭矮的。我堂姐就是這種情況,叔叔個很高,嬸嬸才一米五,結果姐姐像嬸嬸個比較矮,而哥哥像叔叔個頭高。
當然了,也有父母雙方都比較矮的情況,這種情況孩子大概率長得不會很高,但是也不排除有例外,比如後天環境更好一些。
後天影響:
飲食
我們都知道初中是孩子長個頭的關鍵期,如果這階段飲食好,吃的好,孩子會多長一些。
記得那會兒上初中,媽媽總是囑咐:別捨不得花錢,多吃點,要不然不長了!
我們八零後那個年代,還是比較節省的一代,會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總有同學上學期間特別省錢,饅頭就鹹菜,喝點水,就是一頓飯,像這種夥食,當然不利於孩子長個了。
現在經濟水平比過去好多了,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孩子長高個的有很多,幾乎沒有特別矮的孩子。
在孩子長個的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多吃,吃得好,吃得營養,這樣孩子才有機會長大個。
運動
長高個的因素中還有一個就是運動,因為運動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而生長激素是促進孩子長個的關鍵因素。
其實現在的孩子普遍是缺乏運動的,白天上課,放學寫作業,幾乎沒什麼時間運動,尤其是初中生,晚上還有晚自習。可能只有白天在學校跑操那一會兒有時間可以運動。
那麼孩子運動的事兒就要父母多注意了,早起帶孩子跑跑步,或者孩子放學回來先讓孩子玩一會兒,吃過晚飯再寫作業,這些都是可以的。
睡眠
新生兒階段孩子長得很快,身高和體重都是直線上升的,因為新生兒吃了睡,睡了吃,所以長得比較快。如果你已經當了媽媽,你就知道,那些生下來睡眠時間少的孩子往往長得慢,會比同齡人矮一些。尤其是新生兒更明顯。
在孩子長個的因素中,其實睡眠的因素也比較大,保證孩子足夠的睡眠也會有利於孩子身高的增長。尤其是孩子不能熬夜,如果超過11點睡覺,會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進而會影響孩子身高。
父母們都有一個期望孩子長高個的心願,藏在孩子頭型中的身高秘密你們了解了嗎?你家孩子是什麼頭型呢?長得高不高呢?一起討論吧!
我是木棉媽媽,也是小學老師,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棉媽,棉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