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推出26條舉措深化泰港澳多領域合作

2020-12-24 中國江蘇網

12月2日上午,泰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於深化泰港澳多領域合作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泰港澳三地合作共贏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近年來,我市在經貿、科技、金融、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與港澳地區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其中,香港地區是我市第一大外資來源地,全市累計批准設立港資企業1254家,協議利用外資206億美元,佔全市總量的47%。」泰州市外事辦四級調研員邵寶順表示,泰州在貫徹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深化蘇港澳多領域合作若干措施》的基礎上,深入調研,推出具有泰州特色的個性化舉措。

該《辦法》共分4大部分26條措施,分別是開拓泰港澳經貿互利合作空間、共建泰港澳科技人才合作平臺、拓展泰港澳教育文化交流領域、提升港澳居民在泰發展便利化水平,聚焦政策落實、企業發展和民生熱點,旨在讓港澳同胞在泰州投資更有安全感、發展更有榮譽感、生活更有幸福感。

在開拓經貿互利合作空間方面,《辦法》中提出,將加強泰港澳貿易物流合作,推進口岸監管部門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鼓勵泰州企業赴港澳投資,支持泰州企業赴港澳開展技術、品牌、專利、營銷網絡等境外投資、併購;加強泰港澳經貿交流平臺建設,定期舉辦泰州(香港)投資推介活動等。

在共建科技人才合作平臺方面,泰州將重點推動泰港澳企業、高校共建協同創新平臺,鼓勵和支持港澳企業、高校與泰州市各園區合作,共建眾創空間、孵化器、雙創基地等科創載體;共同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資企業申請省、市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共建高水平研發機構,鼓勵港澳投資企業承擔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新平臺建設;加強泰港澳人才交流,支持在泰工作的港澳高層次人才開展人才沙龍、組建專門協會,支持港澳高層次人才申報各級人才計劃,落實人才政策等。

在拓展教育文化交流領域方面,將推動泰港澳教育合作,鼓勵泰港澳高校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促進科研成果分享轉化;推動泰港澳人文交流,加強泰港澳旅遊合作,鼓勵開發針對港澳青年學生研學產品線路;加強泰港澳公務交流和公益合作,鼓勵泰州市各人民團體與港澳相關社團交流合作。

在提升港澳居民在泰發展便利化水平方面,將進一步擴大港澳居民居住證使用範圍,落實好港澳居民居住證在基本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網際網路服務等方面與內地居民身份證享受同等便利或待遇;支持港澳居民及機構參評獎項和榮譽稱號;鼓勵港澳青少年到泰州學校就讀,加強泰港澳青年密切聯繫,完善三地青年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推進勞動社會保障制度銜接,完善便利在泰港澳居民購房政策等。(記者 肖夢琪 通訊員 何益軍)

12月2日上午,泰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

相關焦點

  • 實施四大計劃26條措施!江蘇這樣深化蘇港澳多領域合作
    近日,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蘇港澳多領域合作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港澳工作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黨的十九大關於「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決策部署,促進蘇港澳三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我省將推動實施四大計劃26條措施,深化蘇港澳多領域合作。
  • 北京至泰州動車即將開通 「提速」京泰兩地多領域合作
    近期,江蘇省泰州市至北京的動車即將開通,這必將大大促進京泰兩地人文、旅遊、產業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助力泰州市「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產業、高端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化工及新材料產業」三大製造業集群建設。北京到泰州的動車開通後,兩地之間的行程將縮短至4-5個小時,為京泰兩地深入交往「提速」。泰州打造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在江蘇省的地級市當中,泰州市的知名度不高。殊不知,出生在北京的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祖籍正是江蘇泰州。
  • 江蘇吸引利用臺資居大陸前列 落實「26條措施」出新舉措
    中新社崑山12月27日電 (記者 朱曉穎)江蘇省臺辦27日公布,江蘇吸引利用臺資已連續15年居於大陸前列,近期在落實大陸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26條措施」)方面出臺了新舉措。
  • 泰州對接上海產業合作懇談會舉行
    據悉,此次懇談會共有96個項目達成合作協議,總投資400多億元。現場籤約的35個項目,涉及高端裝備、大健康產業、食品深加工等領域,投資體量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其中,溱湖國際頤養小鎮項目計劃一期總投資30億元,以打造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目標,對溱湖為核心的38平方公裡整體開發。
  • 兩岸(泰州)健康產業交流合作基地正式授牌
    4月14日,泰州市政府正式向兩岸企業家峰會提出設立兩岸(泰州)健康產業交流合作基地申請。5月27日,兩岸企業家峰會正式批覆同意。《批覆》指出,共同推進兩岸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領域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是《2015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共同倡議》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兩岸企業家峰會近年來推動的重點工作。
  • 桂港澳合作成為廣西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
    2017年7月,隨著首個桂港CEPA(《內地與港澳建立更緊密關係安排》)服務業合作項目——香港農本方中醫門診落戶南寧,越來越多的南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港式服務」的醫療服務機構帶來全新的診療體驗。2015年,《CEPA服務貿易協議》正式籤署,賦予廣西19條先行先試政策,這為廣西與香港、澳門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合作開闢了新空間,創造了新機遇。近日,記者從自治區商務廳了解到,廣西利用CEPA先行先試政策契機,積極擴大與港澳經貿交流與合作,桂港澳合作亮點頻出,正成為我區對外開放合作的新熱點、新高地。
  • 北服教師楚豔攜首批26種明代服飾來泰州
    北服教師楚豔攜首批26種明代服飾來泰州 2013-04-12 14:02:09 來源:網上輕紡城 在今年3月20
  • 珠海橫琴自貿區:四年不斷深化對港澳合作
    記者從橫琴新區政府了解到,當地四年來實際落地370項制度創新成果,在產業合作、要素流動、民生發展等方面,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橫琴對港澳產業合作不斷深化,數個園區平臺建設加速。在粵澳合作產業園,24個項目已供地,投資總額達756億元;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內註冊企業達126家;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裡,累計孵化336個項目,其中澳門創業團隊179家,已獲風投的23家企業融資額突破4.33億元。橫琴新區自貿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彥介紹,這主要得益於惠澳利澳政策體系的逐步形成。
  • 水天堂 泰幸福
    「泰有福」「泰有愛」「泰有禮」「泰愛才」「泰有法」「泰有力」……今年以來,泰州在市級機關開展「深化三務融合,塑造『泰』系列品牌」活動,構建「黨建+民生服務」新模式。泰州有全國第一家國家級醫藥高新區「中國醫藥城」,還集聚了揚子江、阿斯利康、雀巢等1000多家國內外醫藥企業,2019年醫藥產業產值近千億元,持續多年保持地級市全國領先;泰州還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產值去年突破1300億元,落戶了法國蘇伊士、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德國林德等世界知名企業,推出「世界單打冠軍」產品10多個。
  • 兩岸(泰州)健康產業交流合作座談會在中國醫藥城舉行
    4月14日,泰州市政府正式向兩岸企業家峰會提出設立兩岸(泰州)健康產業交流合作基地申請。5月27日,兩岸企業家峰會正式批覆同意。《批覆》指出,共同推進兩岸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領域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是《2015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共同倡議》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兩岸企業家峰會近年來推動的重點工作。
  • 26條惠臺措施意涵評析
    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26條措施」同「31條措施」一樣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理念思路下的具體措施,是兩岸融合發展理念和政策的進一步落地。「26條措施」在當前形勢下推出,表明大陸的政策立場,就是兩岸關係的融合發展不會因島內政局變化而受阻隔、被逆轉、被遲滯。
  • 江蘇泰州擅用「組合拳」為臺企服務 已形成機制
    日前,泰州市臺辦聯合科技部門為在泰40多位臺企負責人舉辦申請科技專項資金與政策支持專題講座,這是該市為臺企服務的舉措之一。  江蘇智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師銘說,泰州科技局領導為他們在泰臺企的講座很適用,特別是有關人才引進、稅收減免方面的政策對他的企業有幫助,他表示準備進行辦理相關事宜。
  • 瓊港海事合作持續深化 瓊港澳遊艇自由行全面落地
    新華社海口4月12日電(記者 嚴鈺景)記者從12日召開的海事服務海南自貿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瓊港海事、海上搜救合作持續深化,兩地將籤訂有關合作協議。此外,瓊港澳遊艇自由行實施方案近日已獲國家有關部門復函同意,依據「定點停靠、就近聯檢」口岸管理模式,瓊港澳遊艇自由行海事服務舉措全面落地。
  • 建滔集團、濠江地產等內地港澳企業堅定前行展現信心
    江門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是澳門十月初五餅家的生產基地,400多名員工全面復工,目前生產效能達標,可滿足日常銷售需要。江蘇省專門印發《關於深化蘇港澳多領域合作若干措施》,明確將推動實施四大計劃26條措施,深化蘇港澳多領域合作,促進三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我們還通過致公開信、開通全省港澳系統服務熱線電話等方式,密切與港澳企業的聯繫,及時了解企業需求、做好政策解讀、幫助解決問題。」江蘇省港澳辦副主任張松平說。
  • 文明過節「泰有禮」,泰州發布移風易俗「範十條」
    交匯點訊 元月22日,泰州發布移風易俗「範十條」、爭做新時代「三好」新農民20條行為規範,倡導文明過節「泰有禮」。「移風易俗不是一時之功,重在實踐、重在養成。」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殷俊說。貼春聯、賀旺年、鬧元宵等習俗匯聚成我們記憶中溫情的「年味」。
  • 泰州在京「產業強市·央地合作」推介活動成果豐碩
    近日,泰州在北京舉辦「產業強市·央地合作」推介活動,推進央地合作,結出累累碩果:籤約3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328億元;與北大醫學部籤署醫藥健康領域戰略合作協議;首次發布泰州「產業鏈圖譜」和「產業投資地圖」……12月6日舉行的「產業強市·央地合作」北京推介會上,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向北京的嘉賓朋友發出「春天的邀請」。
  • 泰州:「淬火行動」鍛造產業英才
    「『淬火行動』搭建起了產業工人賦能成長平臺,是泰州市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馬雅斐介紹說,該行動通過「培訓+競賽+創新」的淬鍊過程,助力職工成為專業精湛、素質完善的企業人才,為泰州市「一高兩強三突出」建設注入更強動力。
  • 泰州臺商協會來我市參觀
    (記者 顧燦)8月26日下午,泰州臺商協會來我市參觀,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輝參加。臺商一行先後參觀了長江生態廊道、虹潤溼地公園、小鎮客廳。在隨後的聯誼會上,劉輝說,臺灣和泰興,歷來有著不解之緣。這不僅是因為「臺」「泰」發音相近,更重要的是臺泰兩地人緣相親、文化相通、經濟相融。
  • 江蘇省臺辦主任練月琴在泰州專項調研「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中國臺灣網5月21日泰州訊 5月17日至18日,江蘇省臺辦主任練月琴率調研組來泰州進行工作調研,了解泰州貫徹落實「31條惠臺措施」情況。  練月琴一行在泰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藏大存,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長杜榮良,市臺辦主任王曉梅等陪同下,先後到桑緹亞生技、可勝科技、聯成化工等臺資企業和泰臺交流合作基地調研,並與部分臺商代表進行座談交流。
  • 水天堂 泰幸福
    「泰有福」「泰有愛」「泰有禮」「泰愛才」「泰有法」「泰有力」……今年以來,泰州在市級機關開展「深化三務融合,塑造『泰』系列品牌」活動,構建「黨建+民生服務」新模式。泰州有全國第一家國家級醫藥高新區「中國醫藥城」,還集聚了揚子江、阿斯利康、雀巢等1000多家國內外醫藥企業,2019年醫藥產業產值近千億元,持續多年保持地級市全國領先;泰州還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產值去年突破1300億元,落戶了法國蘇伊士、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德國林德等世界知名企業,推出「世界單打冠軍」產品1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