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在保衛什麼?是演戲還是博弈?

2020-12-14 騰訊網

近日電影《八佰》因其宏大而悲壯的場面和跌宕起伏又催人淚下的劇情,使它剛上映不久便獲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和絕佳的口碑。

這部電影中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這是中日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展開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主戰場在上海,電影《八佰》的故事就發生在淞滬戰役尾聲階段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但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在保衛什麼?電影中沒有呈現,也無法呈現歷史真相。

首先電影《八佰》的名字來源於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800國軍壯士,但實際上,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的只有400多人,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剛招募幾個月尚未完成訓練的新兵,當時為了壯大聲勢,對外謊稱800人,所以才有了電影《八佰》的名字。

據悉,當時留守四行倉庫的是國民革命軍第9集團軍第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這個營原本是個加強營,最初確實有接近800人,但是經整個淞滬會戰的消耗,國軍損失了大量經過德式訓練的士兵,基本上每三周左右就要補一次兵源,到四行倉庫保衛戰前夕,88師部隊剛好進行了第5次來自湖北的兵力補充,由於湖北方面不願意將他們訓練最好,曾與共產黨作戰過的軍隊送到上海,所以這批被送到上海的兵源都是些在7月7日抗戰爆發後才招募的新兵。

即便如此,當全營撤退到四行倉庫後,這個不足400人的新兵營,還是在承擔著保衛上海最後一層土地的艱巨任務。根據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營長楊瑞符在《孤軍奮鬥四日記》中的描述,該營所在的524團團長本來是韓憲元,但是由於副團長謝晉元被特派到一營做最高長官,常被人誤稱為謝團長,為了迷惑日軍,在通訊中乾脆就用524團代替第一營,讓日軍以為有一個團在防守四行倉庫,另外謝晉元也對外出就醫的士兵做了指示,如果有人問起四行倉庫究竟有多少人,你們就是說有800人,絕不可說只有一營人,以免敵人知道我們的人數少而更加兇狠,這就是800壯士的由來,既心酸又悲壯。其次四行倉庫保衛戰其實就是國軍版的《集結號》,而800壯士其實是作為政治籌碼被蔣介石拋棄。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當時的上海是中國經濟和貿易的中心,遠東第一大城市緊鄰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為了奪取上海的控制權,蔣介石投入70餘萬國民黨精銳之師與30餘萬日軍精銳部隊展開激戰,可是兩個多月過去了,儘管在局部戰役中國軍幾次取得重大勝利,但在幾乎沒有任何天然屏障可以防守的淞滬平原,面對海空佔絕對優勢的日軍國軍傷亡巨大,敗相已露。此時日本還沒有向美英等國宣戰,而九國公約籤字國計劃在11月6日召開會議。

蔣介石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要求美國、英國等國出面幹預戰爭,迫使日本重新回到談判桌上。10月26日,蔣介石下令撤出上海閘北地區的部隊,只留下第88師單獨抵抗日軍,蔣介石希望以88師的犧牲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要知道88師,可是當時國軍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之一,連這樣一支部隊都捨得斷腕放棄,當做政治籌碼,不知道該說老蔣是有魄力還是心狠。不過雖然老蔣捨得丟棄這麼一個精銳之師,但是88師師長孫元良可不這麼想,他通過參謀長向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提議,既然出於政治目的,那麼留守閘北的部隊實力強是犧牲,實力弱也是犧牲,守多個據點是守,集中兵力守一兩個據點也是守,最後顧祝同同意88師留下一個團的兵力,留守地點自行處置。於是孫元良決定就以四行倉庫為據點固守,固守時間為7天。

後來孫元良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一個團兵力有點多,最後在撤離的時候決定只留下88師524團第一營,這麼一個加強營並特派524團團長謝晉元作為最高長官,最終謝晉元選擇四行倉庫作為防守陣地。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市閘北地區蘇州河北岸,是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和鹽業銀行四個銀行聯合修建的金庫,也是閘北一帶最高最堅固的建築物。淞滬會戰期間,第八十八師徵用四行倉庫作為師部,在此儲備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生活物資。四行倉庫名為倉庫,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戰鬥堡壘,四行倉庫不僅易守難攻,而且它南邊就是上海的公共租界。這兒日軍投鼠忌器,不敢用重武器進攻,更重要的是四行倉庫保衛戰,本就是打給租界裡的外國人看的。

其實四行倉庫並不是什麼戰略要地,能不能守住四行倉庫根本就無關緊要,也沒人在乎守軍能消滅多少日軍,對於蔣介石來說,整場戰鬥只不過是一場表演,以800將士的性命為劇本的一場走秀,只為了能讓租界裡的國外友人看到中國軍隊還在戰鬥,看到蔣介石政府抗戰的決心,以博取可憐的同情。

彼時的蔣介石還是把抵抗日寇的希望寄托在西方列強那裡,而他卻不知道西方列強的眼裡,日本軍隊對中國人的投入更像是一場稍微真實一點的電影。我們不禁要問,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在戰爭中往往人的生命一文不值,死亡和毀滅都是在頃刻之間,這400勇士在上海的最後一役,唯一的正面作用就是告訴日本,中國軍人誓死捍衛中國最後一寸土地。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下淞滬會戰又是如何一步步演變到蔣介石需要靠給西方國家演戲尋求同情與幫助的。 事實上不僅僅是四行倉庫保衛戰,就連淞滬會戰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個以牽制日軍為目的打給列強看的一場小規模戰役。

七七事變發生後,蔣介石第一次錯誤的判斷,日本只是裝模作樣,並非有計劃地藉機對華開戰。結果日軍迅速出兵,華北局面瞬間惡化,蔣介石不得不做應對華北戰爭全面爆發的準備。但是蔣介石也深知中國軍隊與日本相差太遠,華北一旦爆發全面戰爭,蔣介石並沒有信心能打贏。

為了打亂日軍的預定計劃,使其不能集中兵力侵略華北,蔣介石發動了淞滬戰役,淞滬戰役開始後,蔣介石曾和汪精衛有過這樣一段對話,汪精衛問蔣介石,日本首先入侵的北方,為什麼在上海也打起來了?兩面作戰,我們的兵力夠用嗎?蔣介石回答道,在北方打仗國際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個國際市場,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國際注意。後來蔣介石還對外媒記者表示,對於日本對中國不宣而戰,國際社會有必要出面幹涉,這不僅僅是為了中國,也是為了整個國家局勢的安危。

為此,蔣介石對即將召開的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寄於很大希望。然而事與願違,蔣介石又一次錯誤的判斷形勢,日本拒絕調停,進一步向上海增兵,南京政府也不得不相應增兵。到了10月份,經雙方不斷增兵,淞滬戰役真正演變成為中國的主戰場和作戰重心,一場雙方兵力超過百萬規模的巨大會戰。就這樣,由於淞滬會戰從一開始,蔣介石就在軍事因素之外考慮過多,導致淞滬會戰打成了一場政治戰。

到了10月26日,整個上海抗戰基本上宣告失利,但蔣介石仍對國際抱有希望,於是就有了四行倉庫保衛戰。其實淞滬抗戰以血肉磨坊聞名於世,四行倉庫保衛戰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縮影,儘管他彰顯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不怕犧牲的抗戰勇氣,但也暴露出了蔣介石對國際局勢的誤判帶來了巨大損失。

當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別人的幫助,而是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同樣也該如此。電影《八佰》中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極其貧弱的中國的真實寫照。

最後,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的確確是國軍戰士在浴血奮戰,他們的身份只是一個個無畏的中國軍人,導演管虎用人物群像和蘇州河兩岸的光影對比,就是在描摹戰爭陰影下的眾生相,戰爭的殘酷事實和戰爭背後所帶來的悲劇。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人物的功過很難再去界定,我們今天再去看這場電影,就是要去正面思考那些歷史所展現的片面真相。所幸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中國了,但是無論如何希望戰爭的苦難不要再有,世界從此和平。

相關焦點

  • 《八佰》把四行倉庫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在蘇州河沿岸靜靜矗立了80多年,四行倉庫忽然火了。因為電影《八佰》的熱映,這兩周時間裡,大批影迷來到影片中關鍵戰役的事發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這也正是電影《八佰》海報中彈孔牆的原型。每一塊磚、每一寸牆面都透出了沉重的歷史感。
  • 電影《八佰》中的四行倉庫有什麼歷史?
    隨著電影《八佰》熱映,電影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原址——上海的四行倉庫成了熱門的遊覽之地。那麼四行倉庫到底有什麼歷史呢?這座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緊靠現金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但一般均統稱為&34;。
  • 一部《八佰》,把四行倉庫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因為電影《八佰》上海四行倉庫成了「網紅打卡地」 因為電影《八佰》的熱映,這兩周時間裡,大批影迷來到影片中關鍵戰役的事發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為保住閘北這最後一塊陣地,國軍將士在此和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擊退敵人多次進攻,被譽為「八百壯士」。電影《八佰》之名也由此而來。
  • 電影《八佰》中的四行倉庫到底是什麼來頭!
    近日,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真實歷史事件發生地的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也成為了影迷的熱門"打卡"地點,四行倉庫究竟有什麼來頭呢?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國民黨政府軍第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的全體官兵掩護大部隊撤退後,為保住閘北的最後一塊陣地,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威震敵膽,譽滿中外,被譽為「八百壯士」。由於四行倉庫是一座混凝土建築有很大的厚度,是該地區最高的建築。
  • 電影《八佰》熱映,上海四行倉庫成熱門參觀地
    日前,電影《八佰》熱映,而作為電影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原址,上海的四行倉庫最近成為上海市民以及不少遊客的熱門參觀地。昨天,我的女兒女婿帶著剛上三年級的兒子看完《八佰》後趕到了四行倉庫的原址,專程來感受生在這個城市卻從未受到過的教育。
  • 電影《八佰》中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原標題: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
  • 電影《八佰》:英雄永不落幕,四行倉庫保衛戰,孤軍背後的力量
    電影《八佰》點燃了疫情減弱後人們觀影的熱情,似乎冥冥之中形成一個象徵意義,那些曾經在疫情最嚴重時,堅守抗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不也像影片中浴血奮戰的戰士們一樣嗎?為了民族大義,他們都將生命拋之腦後。但是,八佰戰士並沒有我們的醫護人員那麼幸運,出生在一個強大的年代,有一個堅實的後盾。
  • 一條蘇州河相隔,一邊天堂一邊地獄,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有多慘烈
    當然,電影中展現的八佰壯士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篇幅依然十分有限,所以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重新了解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始末,以及撤入租界後中國軍隊的辛酸故事!謝晉元《八佰》電影背後你不知道的真相!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在電影中,我們看見戰鬥非常激烈,中日雙方的損失又非常嚴重。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是怎樣的?會比電影還慘烈嗎?雖然說,國軍防守四行倉庫的是中央軍88師的所屬部隊。
  • 83年前的今天,影片《八佰》所反應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
  • 七位影帝演《八佰》,還原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
    《八佰》誓以我命固我土!3月6日,由管虎執導的抗戰題材影片《八佰》發布了首款先導預告片,影片講述了淞滬抗戰中著名的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保衛戰。100秒的預告片主演都沒有露臉,基本用全景去交代環境背景,戰爭場面寫實壯烈。
  • 八佰並不是八百,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正用意,只不過是演戲博同情
    前言: 電影《八佰》的一經播出,口碑和票房都達到了空前的熱度,可能是疫情之後的愛國題材電影,也可能是它所揭露的歷史吸引了大部分觀眾的興趣,這部電影不斷在中國影迷中持續發酵。
  • 電影《八佰》熱映,帶紅上海四行倉庫,客流量暴增
    影片《八佰》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
  • 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
    電影八佰主要講什麼電影《八佰》是由管虎導演拍攝的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電影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 電影《八佰》熱映,去上海四行倉庫舊址走走,那些場景歷歷在目
    2020年8月29日報導,中國上海,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可謂是好評連連,劇中對將士性格的刻畫十分鮮活到位,無論是人性中的懦弱,還是面對家國的情懷,都讓人感觸頗深。位於上海的四行倉庫舊址,在近期迎來許多遊客的到訪。這座飽受戰火洗禮的舊建築,可歌可泣的故事代代相傳,這是中國人骨子裡的精神。《八佰》的最後一幕,是今日的四行倉庫舊址,隨著鏡頭越來越遠,觀眾看到的是被高樓環抱的新上海。對比歷史,今日的來之不易,更能被感受到。
  • 電影《八佰》讓四行倉庫8月預約已滿,沒去成只能等9月了
    2020年8月25日,隨著電影《八佰》上映,其真實歷史事件發生地四行倉庫紀念館引來市民紛紛打卡。四行倉庫入口,參觀客流大排長龍,都是等待進入參觀的。電影《八佰》開播前,四行倉庫暑期平均每天的客流量保持在1000至1500人。
  • 《八佰》熱映,四行倉庫客流劇增,來感受歷史,致敬烈士
    簡單介紹下: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事件起因: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這裡發生了四行倉庫保衛戰,從而振奮了中國軍民因淞滬會戰受挫的士氣。事件影響: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結束標誌中國抗日戰爭中淞滬大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佰壯士」。
  • 為什麼是四行倉庫?看《八佰》前了解這些細節
    ■ 蘇智良 胡皓磊  近日,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1937年淞滬會戰中謝晉元率領的「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孤軍阻擊日軍的壯舉再次激起了人們對英雄的敬意。然而由於歷史塵埃的遮蔽,有關四行孤軍的一些細節總顯得撲朔迷離。為什麼要保衛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說法又從何而來?
  • 《八佰》之後,上海四行倉庫成打卡新熱點
    管虎導演作品《八佰》於21日上映後好評不斷,票房達11億元人民幣,四行倉庫紀念館成打卡熱點電影中真實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亦因該電影而成為熱門打卡地,遊客們紛紛在彈孔牆前駐足拍照留念。電影《八佰》以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為歷史背景,講述中國軍人慘烈的抗日壯舉。《新民晚報》報導,自電影上映後,在四行倉庫紀念館門口,近日醒目位置連續貼有預約爆滿的提示。紀念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該館實行提前預約制,每天參觀名額為2500個。電影上映以來,紀念館的每日平均客流量是之前的兩倍,已達到了上限。
  • 電影《八佰》,帶火了四行倉庫紀念館,歷史不該遺忘
    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八佰》讓我們了解了這段歷史,四行倉庫是一段不能忘卻的記憶。 因此,這裡也被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倉庫中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
  • 電影《八佰》熱映 上海四行倉庫成熱門打卡地
    四行倉庫西牆下 李秋瑩 攝中新網上海8月27日電 (李秋瑩 徐明睿)日前,電影《八佰》熱映,而作為電影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原址,上海的四行倉庫最近成為了上海市民以及不少遊客的熱門打卡地。展陳 李秋瑩 攝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四行倉庫大致的結構沒有改變,外牆仍是當年的牆面,中體的一些部分則是後來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