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險灘
納千湖百川,匯魚米之鄉
萬裡長江浩蕩奔流
在下遊滋養出了一片富庶之地——南京
而南京正是長江入蘇的第一站
長江雨花臺區段雖只佔南京江段總長度約十分之一,但位置卻十分關鍵:這裡江闊水深、山川形勝,長江名磯三山磯坐落於此;這裡潮平岸闊、生態錦繡,長江大勝關長吻鮠銅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在此疊加;這裡大道通衢、科技興盛,是軟體名城標誌區、數字經濟新高地。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置身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一盤棋」,站位「美麗中國」「美麗江蘇」「美麗古都」大坐標 ,雨花臺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沿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方向,不斷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統籌生態、生產與生活空間,奮力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以江為幕,三山古磯綻新顏
汛情期間,一面紅旗照大江
十年禁捕,智慧監管水陸空
科技護江,永葆一江清水向東流
……
行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謀篇之際,一曲新時代「長江之歌」磅礴奏響。「共抓大保護」澎湃樂章中,高質量發展的雨花音符愈加激越、昂揚!
古磯巍巍,蒹葭蒼蒼,碧空如洗,大江浩蕩。行至雨花臺區板橋街道,駐足濱水觀江廣場,一派江山如畫,舉目氣象萬千。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詩中勝景回來了!今年6月,長江南京三山磯段生態景觀一期正式開園。三山古渡、摩崖石刻、三山詩徑、濱水觀江廣場……生態綠道聯通功能板塊,三山磯深厚文化歷史一覽無餘,「新三山磯」一經亮相,迅速成為南京市民親水濱水的「網紅打卡地」。
岸線整治應勢而進,生態修復趁勢而上。去年,雨花臺區高標準規劃設計的三山磯生態景觀項目開工。板橋街道轄區3.1公裡長江岸線被細分為一個個網格,建起「網格長—網格黨小組—網格員」生態治理梯隊。今年又與南京江豚保護協會合作,共同掛牌成立「寧小豚」志願服務站,聘請水環境領域專家加盟網格專家志願者隊伍。經年砥礪,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三山磯這顆江畔明珠終於芳華新綻。
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岸線整治,以「繡花功夫」推進生態修復——古三山磯煥新顏,是長江雨花臺區段精彩蝶變的縮影。
長江雨花臺區段自江寧河入江口至秦淮新河入江口,岸線全長9.75千米。地處秦淮新河與長江的交匯點,作為國家和省級兩個自然保護區的疊加區,某種程度上講,雨花臺區江段保護得怎麼樣,不僅事關區域發展環境好不好,更關係長江南京段生態優不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發展質量高不高。這意味著,長江雨花臺區段不僅要「清水暢流」,還要高質量實現「岸更綠」 「生態更優」。
把長江沿線碼頭清理整治及生態修復放在壓倒性位置,近兩年,雨花臺區在舉全區之力推進長江、秦淮新河「三亂」整治的同時,深入開展入江支流水環境整治、長江沿線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和長江流域水安全保障等重點工作,全面建設綠色生態帶、轉型發展帶、人文景觀帶和嚴管示範帶。截至目前,已完成5個長江岸線綠化項目建設,造林覆綠359畝,溼地修復106畝。三山磯公園、江豚廣場先後建設,「臨江、近江、見江」的濱江生態,已成為「大美雨花」的鮮明標識。
水質變好了,江岸更綠了,江豚遊回來了,「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畫勝景重現了!江岸巨變背後,是雨花臺區堅決貫徹「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心和行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長江雨花臺區濱江段沿江生態環境質量達到5年來最好水平。
雨花臺區高度重視,區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點位,對全區沿江生態、景觀、產業布局等實地檢查;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專題工作調度會」,推進問題整改落細落實。雨花臺區委書記戴華傑反覆強調,堅定不移把修復長江岸線生態環境作為壓倒性政治任務來抓。既要把國家和省的「規定動作」不折不扣落實好,又要結合雨花實際謀劃和推出一批「自選動作」,堅決打好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
向短板開刀、向問題宣戰!落實長江大保護的「雨花力度」令人驚嘆!直面問題、堅決整改,項目推進、掛圖作戰……雨花臺區各級河長多次現場協調,水務、交通、城管、環保等多部門與屬地街道(園區)齊抓共管,於2018年12月底全面完成整治,實現「三年任務一年完成」的目標,並於2019年7月18日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實踐越是深入,雨花臺區上下越是深刻感受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能僅僅限於9.7千米雨花濱江段,而是要把全域全境一體納入,堅持水氣土系統治理;不能單純講汙染治理和環境保護,而是要與結構調整、布局優化、新動能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起來;不能光靠政府推動,而是要把企業責任、社會參與結合起來;既要落實「省市一盤棋」的部署,還要服務「全國一盤棋」。
下好長江大保護 「一盤棋」,雨花臺區有決心見行動,更重「科技+智慧」,運用「新武器」打好攻堅戰——
南京板橋河入江口附近的長江大堤上,防汛護魚「智慧小屋」的大屏上,不斷滾動顯示水情、沙情、流量等涉江涉水信息數據。今年7月,雨花臺區打造的全市首個「智慧小屋」建成投用,這個防汛護魚、水質監測的前方哨所是通過光纖接入的方式,獲取中國水政板橋基地、長江航運公安局南京分局、南京市港政管理處雨花執法基地等13家相關單位的大數據。
在長江雨花臺區段的上空,每天都有無人機巡迴拍攝。這是今年初,雨花臺區給漁政執法人員配備的無人機,只為讓不法分子無處躲藏。空中飛著「千裡眼」,岸上監控「不眨眼」,長江雨花臺區段平均每隔200多米就有一處高清攝像頭,具有紅外夜視功能,所有監控視頻可在後臺實時呈現。
今年以來,雨花臺區以系統思維推進科技護江、智慧治水,新招頻出、實招不斷:率先成立「護魚隊」,動用無人機「巡江」,建設南京首個防汛護魚「智慧小屋」,組建長江大保護綜合執法隊……充分運用「科技+」,創新治理機制,構建水陸空立體化、常態化、長效化防控體系,打造長江沿線生態環境智慧化監管的「最強大腦」。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前提是入江支流清水暢流。去年以來,雨花臺區重點實施兩項「隱蔽工程」——推進市考以上水質斷面、入江支流、入江(入河)排汙口和重點工業企業排汙口安裝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實現全天候不間斷水質監控;對長江沿線所有碼頭、砂廠、混凝土攪拌站、工業企業的排汙口全部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從源頭上把住長江雨花臺區段水質關。截至目前,秦淮新河、工農河、板橋河、江寧河4條通江河入江口處,物聯網水質監測站已建成運行,全區智慧水務一體化平臺基本成形。
共抓大保護,關鍵在一個「共」字。以長江禁漁為例,今年初,雨花臺區創新治理機制,組建長江大保護綜合執法隊。由生態環境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交警八大隊和屬地街道(園區)組成綜合執法隊伍,聯席聯動、信息互通,打破單位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將水面、岸上各方管理力量「擰成一股繩」。
一盤更大的「棋」已然落子。南京市雨花臺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充分發揮雨花臺區數字經濟產業特點,運用物聯網、遙感、雲計算等新興前沿技術,構建一體化、全方位的長江大保護系統工程。全區將整合所有在線監管系統,通過數據自動導入、大數據自動分析、預警信息自動推送等措施,實現生態環境全線全程智慧化監管,形成長江雨花臺區段的大數據鏈。
昔日「金大媽」碼頭,如今變成了「江豚廣場」!長江大保護縱深推進,雨花濱江又展新顏。
去年,雨花經濟開發區啟動入江口生態景觀提升工程,建設濱江生態休閒溼地公園。貨物碼頭變身觀江平臺,北望建鄴魚嘴溼地公園,西眺浦口區老山,壯觀的大勝關大橋、大勝關鐵路大橋成了最美背景板,「凌波逐浪來江豚」成了新常態。
為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坐擁長江黃金水道,身為南京主城唯一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深刻認識到:長江經濟帶既是經濟帶又是生態帶,更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帶,必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就要「換個姿勢奔跑」。11月11日,長江之濱、秦淮河畔,一場特殊的「鵲橋會」上演。雨花經開區舉辦2020智能製造產業對接會,一頭連著行業龍頭中國電科十四所,一頭連著上下遊26家企業,現場籤約一大批含金量、含綠量「雙高」的科技項目。堅持「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並舉,騰出環境容量和寶貴空間,推動發展動能轉換。
治理進、汙染退,高端進、低端退,「進退」之間,再現「一江清水、兩岸蔥綠」。在雨花臺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為主導,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
雨花臺區是南京打造國際軟體名城的核心區、標誌區,今年上半年,實現軟體業務收入920.05億元,同比增長10.8%,佔全市比重37.2%。以佔南京市域面積不到2%的土地面積,雨花臺區創造了全市近四成的產業比重。雨花軟體產業規模大、創新生態好、人才集聚度高,成為南京創新版圖上特色鮮明的產業地標。
❖ 今年4月,商務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認定首批12家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中國(南京)軟體谷成為江蘇「全省唯一」;
❖ 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繼2018年首次上榜,雨花臺區三年兩獲激勵;
❖《2020年南京市「獨角獸」、培育「獨角獸」企業榜單》顯示,雨花臺區新增15家企業入選。截至目前,全區上榜企業總數達到54家,總數位居全市前列,榮獲「2019年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工作優秀區」表彰
……
❖ 站上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新風口,以「數字經濟看雨花」為追求,「雨花軟體」著力強鏈、補鏈、延鏈,在南京這片軟體產業的高原上,正加快崛起數字經濟的高峰和地標。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
展望「十四五」,面向現代化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領下
雨花臺區正以「走在前列」的姿態和擔當
奮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奮力建設「強富美高」新雨花
奮力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