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保護】大江如歌,律動「雨花音符」

2021-02-24 金陵微雨花

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險灘

納千湖百川,匯魚米之鄉

萬裡長江浩蕩奔流

在下遊滋養出了一片富庶之地——南京

而南京正是長江入蘇的第一站

長江雨花臺區段雖只佔南京江段總長度約十分之一,但位置卻十分關鍵:這裡江闊水深、山川形勝,長江名磯三山磯坐落於此;這裡潮平岸闊、生態錦繡,長江大勝關長吻鮠銅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在此疊加;這裡大道通衢、科技興盛,是軟體名城標誌區、數字經濟新高地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置身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一盤棋」,站位「美麗中國」「美麗江蘇」「美麗古都」大坐標 ,雨花臺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沿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方向,不斷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統籌生態、生產與生活空間,奮力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以江為幕,三山古磯綻新顏

汛情期間,一面紅旗照大江

十年禁捕,智慧監管水陸空

科技護江,永葆一江清水向東流

……

行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謀篇之際,一曲新時代「長江之歌」磅礴奏響。「共抓大保護」澎湃樂章中,高質量發展的雨花音符愈加激越、昂揚!

古磯巍巍,蒹葭蒼蒼,碧空如洗,大江浩蕩。行至雨花臺區板橋街道,駐足濱水觀江廣場,一派江山如畫,舉目氣象萬千。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詩中勝景回來了!今年6月,長江南京三山磯段生態景觀一期正式開園。三山古渡、摩崖石刻、三山詩徑、濱水觀江廣場……生態綠道聯通功能板塊,三山磯深厚文化歷史一覽無餘,「新三山磯」一經亮相,迅速成為南京市民親水濱水的「網紅打卡地」。

岸線整治應勢而進,生態修復趁勢而上。去年,雨花臺區高標準規劃設計的三山磯生態景觀項目開工。板橋街道轄區3.1公裡長江岸線被細分為一個個網格,建起「網格長—網格黨小組—網格員」生態治理梯隊。今年又與南京江豚保護協會合作,共同掛牌成立「寧小豚」志願服務站,聘請水環境領域專家加盟網格專家志願者隊伍。經年砥礪,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三山磯這顆江畔明珠終於芳華新綻。

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岸線整治,以「繡花功夫」推進生態修復——古三山磯煥新顏,是長江雨花臺區段精彩蝶變的縮影。

長江雨花臺區段自江寧河入江口至秦淮新河入江口,岸線全長9.75千米。地處秦淮新河與長江的交匯點,作為國家和省級兩個自然保護區的疊加區,某種程度上講,雨花臺區江段保護得怎麼樣,不僅事關區域發展環境好不好,更關係長江南京段生態優不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發展質量高不高。這意味著,長江雨花臺區段不僅要「清水暢流」,還要高質量實現「岸更綠」 「生態更優」。

把長江沿線碼頭清理整治及生態修復放在壓倒性位置,近兩年,雨花臺區在舉全區之力推進長江、秦淮新河「三亂」整治的同時,深入開展入江支流水環境整治、長江沿線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和長江流域水安全保障等重點工作,全面建設綠色生態帶、轉型發展帶、人文景觀帶和嚴管示範帶。截至目前,已完成5個長江岸線綠化項目建設,造林覆綠359畝,溼地修復106畝三山磯公園、江豚廣場先後建設,「臨江、近江、見江」的濱江生態,已成為「大美雨花」的鮮明標識。

水質變好了,江岸更綠了,江豚遊回來了,「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畫勝景重現了!江岸巨變背後,是雨花臺區堅決貫徹「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心和行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長江雨花臺區濱江段沿江生態環境質量達到5年來最好水平。

身處「第一站」、置身「一盤棋」,如何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

雨花臺區高度重視,區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點位,對全區沿江生態、景觀、產業布局等實地檢查;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專題工作調度會」,推進問題整改落細落實。雨花臺區委書記戴華傑反覆強調,堅定不移把修復長江岸線生態環境作為壓倒性政治任務來抓。既要把國家和省的「規定動作」不折不扣落實好,又要結合雨花實際謀劃和推出一批「自選動作」,堅決打好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

向短板開刀、向問題宣戰!落實長江大保護的「雨花力度」令人驚嘆!直面問題、堅決整改,項目推進、掛圖作戰……雨花臺區各級河長多次現場協調,水務、交通、城管、環保等多部門與屬地街道(園區)齊抓共管,於2018年12月底全面完成整治,實現「三年任務一年完成」的目標,並於2019年7月18日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實踐越是深入,雨花臺區上下越是深刻感受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能僅僅限於9.7千米雨花濱江段,而是要把全域全境一體納入,堅持水氣土系統治理;不能單純講汙染治理和環境保護,而是要與結構調整、布局優化、新動能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起來;不能光靠政府推動,而是要把企業責任、社會參與結合起來;既要落實「省市一盤棋」的部署,還要服務「全國一盤棋」。

下好長江大保護 「一盤棋」,雨花臺區有決心見行動,更重「科技+智慧」,運用「新武器」打好攻堅戰——

南京板橋河入江口附近的長江大堤上,防汛護魚「智慧小屋」的大屏上,不斷滾動顯示水情、沙情、流量等涉江涉水信息數據。今年7月,雨花臺區打造的全市首個「智慧小屋」建成投用,這個防汛護魚、水質監測的前方哨所是通過光纖接入的方式,獲取中國水政板橋基地、長江航運公安局南京分局、南京市港政管理處雨花執法基地等13家相關單位的大數據。

在長江雨花臺區段的上空,每天都有無人機巡迴拍攝。這是今年初,雨花臺區給漁政執法人員配備的無人機,只為讓不法分子無處躲藏。空中飛著「千裡眼」,岸上監控「不眨眼」,長江雨花臺區段平均每隔200多米就有一處高清攝像頭,具有紅外夜視功能,所有監控視頻可在後臺實時呈現。

今年以來,雨花臺區以系統思維推進科技護江、智慧治水,新招頻出、實招不斷:率先成立「護魚隊」動用無人機「巡江」建設南京首個防汛護魚「智慧小屋」組建長江大保護綜合執法隊……充分運用「科技+」,創新治理機制,構建水陸空立體化、常態化、長效化防控體系,打造長江沿線生態環境智慧化監管的「最強大腦」。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前提是入江支流清水暢流。去年以來,雨花臺區重點實施兩項「隱蔽工程」——推進市考以上水質斷面、入江支流、入江(入河)排汙口和重點工業企業排汙口安裝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實現全天候不間斷水質監控;對長江沿線所有碼頭、砂廠、混凝土攪拌站、工業企業的排汙口全部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從源頭上把住長江雨花臺區段水質關。截至目前,秦淮新河、工農河、板橋河、江寧河4條通江河入江口處,物聯網水質監測站已建成運行,全區智慧水務一體化平臺基本成形

共抓大保護,關鍵在一個「共」字。以長江禁漁為例,今年初,雨花臺區創新治理機制,組建長江大保護綜合執法隊。由生態環境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交警八大隊和屬地街道(園區)組成綜合執法隊伍,聯席聯動、信息互通,打破單位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將水面、岸上各方管理力量「擰成一股繩」。

一盤更大的「棋」已然落子。南京市雨花臺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充分發揮雨花臺區數字經濟產業特點,運用物聯網、遙感、雲計算等新興前沿技術,構建一體化、全方位的長江大保護系統工程。全區將整合所有在線監管系統,通過數據自動導入、大數據自動分析、預警信息自動推送等措施,實現生態環境全線全程智慧化監管,形成長江雨花臺區段的大數據鏈。

昔日「金大媽」碼頭,如今變成了「江豚廣場」!長江大保護縱深推進,雨花濱江又展新顏。

去年,雨花經濟開發區啟動入江口生態景觀提升工程,建設濱江生態休閒溼地公園。貨物碼頭變身觀江平臺,北望建鄴魚嘴溼地公園,西眺浦口區老山,壯觀的大勝關大橋、大勝關鐵路大橋成了最美背景板,「凌波逐浪來江豚」成了新常態。

為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坐擁長江黃金水道,身為南京主城唯一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深刻認識到:長江經濟帶既是經濟帶又是生態帶,更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帶,必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就要「換個姿勢奔跑」。11月11日,長江之濱、秦淮河畔,一場特殊的「鵲橋會」上演。雨花經開區舉辦2020智能製造產業對接會,一頭連著行業龍頭中國電科十四所,一頭連著上下遊26家企業,現場籤約一大批含金量、含綠量「雙高」的科技項目。堅持「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並舉,騰出環境容量和寶貴空間,推動發展動能轉換。

治理進、汙染退,高端進、低端退,「進退」之間,再現「一江清水、兩岸蔥綠」。在雨花臺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為主導,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

雨花臺區是南京打造國際軟體名城的核心區、標誌區,今年上半年,實現軟體業務收入920.05億元,同比增長10.8%,佔全市比重37.2%。以佔南京市域面積不到2%的土地面積,雨花臺區創造了全市近四成的產業比重。雨花軟體產業規模大、創新生態好、人才集聚度高,成為南京創新版圖上特色鮮明的產業地標。

❖ 今年4月,商務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認定首批12家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中國(南京)軟體谷成為江蘇「全省唯一」;

❖ 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繼2018年首次上榜,雨花臺區三年兩獲激勵;

❖《2020年南京市「獨角獸」、培育「獨角獸」企業榜單》顯示,雨花臺區新增15家企業入選。截至目前,全區上榜企業總數達到54家,總數位居全市前列,榮獲「2019年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工作優秀區」表彰

……

❖ 站上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新風口,以「數字經濟看雨花」為追求,「雨花軟體」著力強鏈、補鏈、延鏈,在南京這片軟體產業的高原上,正加快崛起數字經濟的高峰和地標。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

展望「十四五」,面向現代化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領下

雨花臺區正以「走在前列」的姿態和擔當

奮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奮力建設「強富美高」新雨花

奮力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

相關焦點

  • 大江奔流丨在長江入海口「詩話長江」
    8月11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來到上海,一場特別的詩歌吟誦會「詩話長江」,應和著母親河的心跳,匯入時代大潮。在過去20多天裡,「大江奔流」主題採訪團走遍長江沿線11個省市,深入採訪長江經濟帶各區域發展變化,全景展現各省市「文化之美、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建設之美」。
  • 涓涓雋語古風頂針詩《大江曲》,為公益用心譜寫美麗長江之歌
    #美麗長江之歌我們中國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大江大河眾多,弱水三千首推長江。你可以沒有親臨過長江,但作為中國人,沒有人會不知道長江。涓涓雋語用一首七言古風頂針詩《大江曲》來粗略描繪一下長江的浩大,江南的秀美以及治理水系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 涓涓雋語古風頂針詩《大江曲》,為公益用心譜寫美麗長江之歌
    #美麗長江之歌我們中國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大江大河眾多,弱水三千首推長江。你可以沒有親臨過長江,但作為中國人,沒有人會不知道長江。涓涓雋語用一首七言古風頂針詩《大江曲》來粗略描繪一下長江的浩大,江南的秀美以及治理水系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①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滿懷對母親河的赤子之情,立下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鐵規鐵律,自此,長江的歷史迎來了新紀元。  保護母親河,重塑「江」與「人」的關係,復現一江春水綠如藍,努力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江蘇人有多拼?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 《長江十賦》唱詠大江歌賦盛世 有你熟悉的金沙江賦…
    編者按:「浩浩長江,萬古流芳。出山入海,日月同光。賦以詠之,慨當以慷。」乘全國兩會東風,揚大江文化之帆,繼《長江萬裡歌》、《長江,我的母親河》、《詩情畫意說長江》、《中華長江文化大系》之後,長江詩人黃強新作《長江十賦》成功問世。
  •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①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滿懷對母親河的赤子之情,立下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鐵規鐵律,自此,長江的歷史迎來了新紀元。  保護母親河,重塑「江」與「人」的關係,復現一江春水綠如藍,努力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江蘇人有多拼?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 《長江十賦》唱詠大江歌賦盛世 有你熟悉的金沙江賦…
    編者按:「浩浩長江,萬古流芳。出山入海,日月同光。賦以詠之,慨當以慷。」乘全國兩會東風,揚大江文化之帆,繼《長江萬裡歌》、《長江,我的母親河》、《詩情畫意說長江》、《中華長江文化大系》之後,長江詩人黃強新作《長江十賦》成功問世。
  • 「美麗長江之歌」公益徵文|「你眼中的長江,是怎樣的?」
    今天,百度百家號聯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長江組共同發起「美麗長江之歌」全網徵文活動,講述長江故事,唱響生態文明大長江!# #大江大河大徵途#內容將獲得優先推薦和流量扶持。4、內容直接描述「長江」水系、生態特色、生物多樣性,歷史典故、人物、風景、科技等,體現長江生態文明5、與「長江」相關的自然景觀,如「三峽景區、鄱陽湖、洞庭湖、長江源頭、雪山、名山名水」等特色景觀介紹和歷史典故介紹。
  • 著名作家趙基散文《歌賦大江》
    歌賦大江文/趙基曲岸三千裡, 晴波一葉舟。狂飈翻駭浪, 逆水不回頭。此乃平生第一首五言絕句,憶寫三次渡大江之感慨。長江浩浩,滾滾東流奔大海。生生不息,神奇之力,無窮之源泉。每憶渡大江,詩花撲面來。甲子(1984年)初夏。餘自鎮江京口古渡乘船過大江,而至揚州之瓜州渡,是為初渡矣。時值清晨,滾滾大江東去,朝霞映江水,江花紅似火。京口瓜洲一水間,波蕩胸懷寬。丁丑(1997年)暮春。餘自宜昌乘遊船,入夜方至巫山縣城。
  • 落實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的六項重點措施
    這就要求我們在長江流域現有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借鑑國際上一些著名大江大河的跨界治理經驗,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跨行政區、大流域管理體制,確保大保護取得大成就、大成效。  長江經濟帶是以6300多公裡的長江為依託,以長江三角洲、長江中遊和成渝三個城市群為支撐的一條巨型區域發展帶。它覆蓋11個省市,涵養全國四成以上人口,貢獻全國GDP約45%,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區域。
  • #雨花作者行#紀紅建:井巷音符(有聲)
    井巷如連根拔起,從滿載工業榮光的地方,成為了城市中被遺忘的角落。  而現在,這裡的一切又開始充滿朝氣,生機勃勃……  「姜師傅,這裡還有。」  「姜師傅,那裡也有。」  2019年10月的一天,井巷社區主任謝歌向雨花區一位副區長說起社區沒有物業,但做到了垃圾分類和垃圾不落地時,這位副區長連聲說。  幾天後,副區長突然造訪。他在井巷轉了一圈,沒看到一個垃圾桶,但到處乾乾淨淨,空氣裡也沒有一絲垃圾的異味。
  • 跟隨去哪兒遊大江大河 解鎖長江沿線最美風景
    長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也是無數小夥伴們心嚮往之的最佳旅遊路線,從源頭到入海口,錯落著無數的自然景觀、歷史遺蹟、人文風俗……近日,去哪兒網聯合新華網上線「品·行中國之大江大河大徵途」專題,及一系列營銷活動,端出一桌豐盛的「長江旅遊盛宴」,助力沿線旅遊發展、為消費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 五年,長江大保護!衛星見證了什麼?丨氣象衛星看中國⑧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五年後的今天大江奔流盡顯生態綠色風採風雲氣象衛星帶你看長江<請橫屏觀看>
  • 南通:高質量建設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 奮力跑好長江大保護「最後一...
    ■南通,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站」。擁有幹流岸線166公裡,佔全省15%。作為長江江蘇段最下遊的城市,南通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思想指引下,始終把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地處長江下遊、工作勇爭上遊」的目標追求,在汙染防治上做「減法」,在生態修復上做「加法」,高質量建設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扛起長江大保護的南通擔當。
  • 大江奔流|萬裡長江「山水經」
    會上,他不僅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項國家級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更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此後兩年間,「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工作逐步推進,經濟發展方式推陳出新。
  • 蘇滬長江大保護小使者共唱一支歌、齊誦一首詩
    11月27日上午,上海市崇明區長江小學的水趣館裡傳來一陣童聲。原來,「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沿江行上海站主題班會正在這裡舉行。來自南京鳳凰花園城小學的趙明軒,作為江蘇「長江大保護」小使者,與長江小學的同學們共唱一支歌,齊誦一首詩。崇明島,地處長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衝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一江清水在這裡浩蕩奔流,從這裡注入東海。
  • 朗誦:早春的律動,恰是一抹心動
    自然的旋律,季節的音符,從來都不是單調枯燥的重複延續,總是在莊嚴的殿堂裡跳動著生命自信的曼妙,演繹著時光清澈的清新,渲染著歲月優雅的瀟灑。早春的律動,經歷了一撥又一撥寒風的潤色彈弄,那是一曲經典的天籟之音的躍躍欲試,動人心扉,聞之令人格外心潮澎湃;也沐浴了一場又一場雪花的滋潤孕育,那是一闋時尚的詩詞歌賦的磨拳擦掌,抑揚頓挫,品之令人分外迷戀;更沉澱了整整一個冬天的醞釀調配,那是一杯上好的佳釀醇酒的蠢蠢欲動,甘甜馨香,飲之令人足夠陶醉。
  • 《大江大河》今晚開播 片尾曲MV曝光訴說如歌時代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影業、SMG尚世影業出品,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董子健領銜主演,童瑤、楊立新、周放、田雷、趙達、王永泉、趙陽、王宏、施詩、練練等主演的當代題材電視劇《大江大河
  • 《中國華能》十月刊 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2020年10月刊大江奔流 勇立潮頭橫空出世莽崑崙。華能長江科技環保公司站在華能肩上,跨越山河向長三角進發,必將是華能追求高質量發展的一張新名片。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長三角地區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帶好頭。長江公司的設立,正是華能站在為黨和國家事業築牢「兩個基礎」「六個力量」的政治高度,發揮央企頂梁柱作用,主動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而作出的新部署。
  • 夏心旻調研長江大保護工作:高標準打造沿江綠色發展示範帶
    本報訊 (記者 鄒平 世春) 昨天下午,市委書記夏心旻赴沿江地區,調研長江大保護綠色發展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揚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要求,進一步抓好環境整治、生態修復,高標準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沿江綠色發展示範帶,形成集生態、景觀、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秀美廊道,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