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長城
2020年10月12日
藍天戶外 自由自在
笑林,樊哥,龍哥,方院,笨驢
這個標題其實就是為了吸引人。箭扣代表不了長城,但形最雄偉,最神奇,最壯觀。可能就數箭扣了吧,箭扣最具有代表性,如果有人說自己說去長城,然後說去過哪裡,八達嶺,我只能送他三個字:呵呵呵,如果你真得喜歡長城,山西,猴兒嶺是必去,全國的,哪箭扣肯定也是要走的了。
北京有很多全國知名戶外路線,上次我們走的小五臺,噢,對了,小五臺不在北京,北京最著名的戶外路線,箭扣應該算是其一了吧,12年在北京培訓急救師的時候,來過一次,可惜當時沒帶相機,用手機拍的幾張照片,都不清楚,所以想著再來一次,五人成行,出發。
【驢記】靈石驢友首次重裝穿越小五臺
箭扣長城是北京一段最險峻、雄奇的長城,自然風化嚴重,沒有任何人工修飾,自牛犄角邊、南大樓、鬼門關、東西縮脖樓、東西油簍頂,箭扣梁、將軍守關、天梯、鷹飛倒仰、北京結到九眼樓(望京樓)綿延20多公裡,充分展現了長城的驚、險、奇、特、絕,
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 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
開始修箭扣長城時,箭扣長城本無名。有一次,當地一位地方官前來考察長城,發現箭扣長城十分雄偉,而且在群山之間像一個澗口,就命名為澗口長城。可是當他回到朝廷時,覺得名字不妥,就想了想一句古話「一箭扣雙鵰」,隨即拍案,叫這段長城為箭扣長城。
箭扣在戶外界出名,是因為比較危險,以前經常出事,鷹飛倒仰。天梯,斷崖,但這兩年有個什麼基金會,出錢簡單維護過,所以危險相對小多了,
這次來,我們開的靈孝哥的車,七百多公裡,我中間開了一個來小時,其它時間都是他開的。幸苦了,長城腳下住宿到是挺多的,不過因為現在是淡季,而且不是周末,很多農家樂都只能住宿,不能吃飯,他們平時都在密雲,周末回來打理農家樂。還有的是因為孩子上學。
說起長城保護,還有很多的古建築保護,現在就是不讓攀登,其實這種做法不合理,因為攀登並不一定就是破壞,如果不讓攀登,不讓參觀,哪留它何用?
還有很多的保護性開發。本身就是一種破壞,為什麼長城珍貴,就是因為他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所以才珍貴,如果你可以修建,可以維護,哪重新建造一個就可以了,有什麼珍貴的,所以真正的保護不是開發,而是不在破壞,維護現狀。
林孝哥參加戶外活動較少,這次表現不錯。把經典的路段都走過了,鷹飛和天梯,走挑戰了,因為下午還要開車,所以後半段沒有徒步。
上次去爬眉的時候,因為鞋子不合適,所以沒有挑戰,也是有點遺憾。
【驢記】龍曲水爬沒(眉)大腦的仙臺山
這裡是斷崖吧。
樊哥和金龍哥。
從下面看斷崖
這個三角形也很漂亮。
這個亂石坡是不是就是鷹飛倒仰?以前完全是亂石,現在加固,但基本的感覺還沒有變,算是古建築保護比較成功的例子。
這裡的長城每個墩臺都不相同,有的門比較高,需要爬梯子上去,有的門卻比長城還低,需要走臺階下去,還有的在墩臺裡有一些障礙牆,不能直接通行,需要繞路,可能都是為了戰爭需要吧。猴兒嶺長城,就沒有這麼複雜。至少猴兒嶺長城在墩臺裡沒有障礙牆,
林孝哥比較喜歡這張照片。
很多墩臺設計的很有意思,人們都說是古人偉大,其實我覺得形式所迫,順理成章,歷史原因加環境所致,
這個應該是傳說中的天梯吧,別的都有兩三米寬,這裡最寬的只有一米不到,好在兩邊都有城牆可以扶,所以也沒那麼危險。我看有資料介紹,司馬臺的天梯,比這個更陡,更高,更難,有時間去挑戰一下。
好象天梯還分得大小天梯,上面的應該是小天梯,下面比較高的是大天梯,天梯上面個墩臺也非常漂亮 ,長城從墩臺旁邊過,墩臺的門卻在另一個方向。
這張這照片應該也是天梯。側面拍的,看起來還挺險的。
在墩臺上面看下面,下面應該就是天梯了。
這張照片是快到鎮北臺的時候,
下面是小布達拉和東西縮脖樓。這裡也有斷崖,以前有梯子,現在是拴了根電線,不過我不建議用電線,危險。建議所有人都靠自己的能力爬上來,更安全些。
這裡上去就是斷崖了,需要攀崖而上,
這還是天梯
後面也是天梯,大天梯,上面墩臺後面是小天梯,爬上小天梯還有一個墩臺。
這好像是單邊牆前面的路吧,
很漂亮的,曲折的長城和幾個墩臺。
後面是東油簍嗎?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這裡也有點小危險
黃花嶺有個十八蹬,說是北京長城三險之一,箭扣這裡好象也有個十八蹬還是三十六蹬,推測可能是這個,
下三十六蹬。
之字形的城牆,挺美的,
老遠地看到對面的長城,就有一種衝動,這麼驚險,一定要去看看,東油到鎮北臺,中間經過小布達拉,在中間溝溝裡了,
看這三個之字型的長城,漂亮吧,
好象他們身邊的墩臺就是單邊牆,修長城的時候就只修了一堵牆,
這應該是鷹飛倒仰哪裡的,好象鷹飛倒仰不說的一個點,而是一斷長城,包括東西刺膀,
這是叫什麼地方呢,也有點危險。
回望剛才走過的地方。
爬上來的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東油簍,反正應該離得不遠。猴兒嶺長城的墩臺,都有名字,但是劍扣這裡,都沒有相應的牌匾。也許是為了從作戰角度出發,自己人知道就行了,不能讓敵人知道。
這個應該是東油簍吧,也不知道為什麼起了這麼一個名字,但我感覺這裡才是一路墩臺裡,最漂亮,最險峻的,
這是東西縮脖樓嗎?
這是小布達拉吧,
這個山凹裡有好幾處墩臺,都是以小布達拉為中心,
這裡有斷崖,攀崖上來的,
這應該是鎮北臺沒錯了。
長城由山腰直伸山頂,在山頂立一敵樓後,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驟然升起,直到海拔940多米的地方,繞了一個大彎,其形狀酷似牛犄角,蒼勁雄渾,人們把它稱之為「牛犄角邊」。
我們下午3點成功穿越到正北樓,因為時間緊張 ,所以四點下山開始返回程,林孝哥開車到晚上11點,我又開了兩個多小時,快第三天凌晨兩點多才安全回家,活動結束,
感謝林孝哥帶車出行,開那麼長時間,自駕活動,司機是最幸苦了,感謝方院,樊哥,龍哥一起出行,感謝方院的晚餐,這是靈石驢友第一次組隊徒步北京的長城,而且就挑選最最經典,最危險的箭扣長城,而且我們把最精華的路段都走了,非常不錯。
明年可能我還會帶隊去北京長城徒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我,咱們一起出發。
以前有個說法,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個過時,應該改為不到箭扣長城非好漢,作為一個10幾年的老戶外愛好者,我強烈推薦驢友們都去走走箭扣長城,真的非常值得,
但是一定要在專業領隊帶領下,因為箭扣長城還是風險很大的,箭扣長城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戶外事故,所以戶外有風險,出行需謹慎。